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013370赵明全.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20002539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7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013370赵明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013370赵明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013370赵明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 系 地 发 展 地 看 问 题 综 合 复 习 制作 浙江绍兴南洋中锐学校 赵明全 联系和 发展单 元知识 网络 世 界 的 状 态 怎 么 样 唯 物 辩证法 总总 观特 点征 观 点 含义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因果、整体与局部 方 法 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 系 运 动 构 成 观点 发 展 规 律 方法论 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含义 客观性 方法论 事实 求是 与 解放 思想 形 而 上 学 孤立的观点、方法 静止的观点、方法 片面的观点、方法 对立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知识网络 图 联系 统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因果联系 方法论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 物的联系 构 成 运动 物质 不可分 静止 进步 的 上 升 的 发展 实质 特性 新事物的 产生旧事 物的灭亡 方法论 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 问 题 本 质 的 必 然 的 规律 内在具有的 内 在 具 有 的 客 观 性 方法论 按客 观规 律办 事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一 一、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上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孤 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 体。 方法论意义: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一事物 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 系,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本身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是客观的。 事物联系的内容、形式、性质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具有具体性、条件性。人们又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 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方法论意义: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 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各 种不同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 点、条件为转移。 【 分析 】 普遍联系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 总特征 ,是唯物 辩证法理论 体系的逻辑起点。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的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哲学上联系概念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关系这一共同属性的概括和总结, 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辩证法的范畴。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所谓联系的普 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 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 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 史和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 是普遍的。 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 存在的,因而具有普遍性。 容易出错误的观点 把日常生活的联系等同于辨证联系。 把联系的客观性同联系的条件性、发挥 主观能动性改变具体的联系对立起来。 只注重事物的横向联系,忽视事物的纵 向联系。 把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等同于整体和部分 的联系。 3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区别 二者有明确的界限 联系 原因和结果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 引起的关系; 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方法论意义 : 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 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 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区别: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二者 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当部分以 有序合理优化 的结构 构成整体时,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或者整体的 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 无序欠佳 的结构 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联系: 二者 不可分割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 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 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二者 相互影响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 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 ,甚至在一定条 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意义: 办事情要 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整体 处于 统帅的决定 地位。我们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 体观念。它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与部分 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 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 体的最优目标。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强 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 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的功 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 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方法论 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静止是事物的空间位置和性质在一定的 条件下保持 相对不变或稳定 。 运动是 绝对 的、 无条件 的,静止是 相对 的、 有条件 的。静止是运动的 特殊方式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的统一。 否定相对静止就会犯不可知论的错误。 否认绝对运动,就会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7.发展的观点 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 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 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 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把事物如 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弄清事物在 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要有创新 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规律的理解 含义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与现象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 系;是个别的容易消失的;浮现于事物的表面, 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规律的事物的 本质特征 和 内部联系 ;是同类事物的 共同本质 ; 必须借助于人的 抽象思维 来把握。 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规律与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 正确的规则要符合事物地方志的规律。 8. 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内容 规律是客观地,又是有条件的;人们又可以创 造和利用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它要求既要按规律办事 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分析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体现在它的不可违抗性。 2、规律只能随着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 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规律是有条件的,不同事物以及事物在其发展的 不同阶段,其中的规律会发生变化。 4、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具 有抽象思维能力,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可以利用规律性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 活动,创造条件,做到趋利弊害。 5、客观规律性是第一位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位 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 制约。另一方面,认识和利用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 动性。 6、认识规律的目的和基础的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7、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做到按规律办事,实事 求是。 实事求是 含义 略 理解 1、哲学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 2、 基础 :立足于客观实际; 前提 :认识规律并 作为行动的向导; 目的 :按规律办事。 3、 地位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立足点。 4、 解放思想 是实事求是的 前提 ; 实事求是 是解放思想的 目的 。 怎样做到 实事求是 掌握客观规律 前提 调查研究、深入实践 途径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主观态度 分析客观实际 立足点 解放思想、反对僵化 条件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条件 全面看问题、分清主次 坚持辩证法 的基本要求 这是 重点 小结: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辨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 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内部、事物之间、 整个世界。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本 身 固有) 联系具有条件性(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 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有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灭亡。因此 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联 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2、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发展的实质 坚持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原因、状态、 趋势。 3、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4、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 联系 运动、变化、发展 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 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 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 外部联系即外部矛盾,是事 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谢谢合作!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