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铁山区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9948380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石市铁山区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石市铁山区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石市铁山区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石市铁山区七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49分)1. (2分) (2017八下江津期中)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急湍(tun) 匿名(n) 鞭挞(d ) 迸射(bn) 深恶痛疾()B . 忏悔(chn) 缥碧(pio) 黝黑(yu) 叱咄(du) 长吁短叹(x)C . 胼死(pin) 烨然(hu) 烧灼(zhu) 掠起(lu) 期期艾艾(i)D . 解剖(po) 酷肖(xio ) 污秽(hu) 执拗(ni ) 缊袍敝衣(yn)2. (2分) 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B . 今霄月色应如水。C . 冷眼看人间恩怨。D .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3. (10分) (2012盐城) 古诗文名句默写。(1) 桃李不言,_。(司马迁史记)(2) 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3) 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4) 纸上得来终觉浅,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 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6) 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7) 王之涣凉州词中包含物候现象的诗句是“_,_”。(8) 身处顺境,我们不妨用孟子二章中“_,_”的远见卓识来警醒自己。4. (7分) (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图片,完成各题。(1) 图片显示的内容取材于苏联作家_的长篇小说_。(2) 从整部作品看,请你说说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 (3分) (2013苏州) 阅读下面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要求:用语简明,能反映画面内容,每句话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补充完整后的对话能赋予该漫画讽刺的意味。母:该睡觉了 子:_母:_ 子:_6. (25分) (2018九上綦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材料二:如今,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网络化、碎片化、芜杂化、快餐化,人们不再读书看报,特别是不再潜心阅读经典名著。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Thank you)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风雨苍黄再百年,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要知道,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材料三:“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而支撑这外显能力的基础则是文化、思想、修养这些内在的东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是一道屏障。因为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它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2) 材料一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我要和你结婚”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3) 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4) 材料三中提到“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请结合材料三,归纳“汉语能力”包含哪些方面。 (5)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归纳母语对我们的重要意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母语?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7. (35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听民歌听过民歌。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1) 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2) 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3) 第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4) 第段中所描绘的唱山歌的情景与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5) 第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6) 第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7) 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20分) 阅读小说,回答相关问题点燃一个冬天游 睿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看到啥了?”女人问。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原来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燃一个冬天了。”(1) 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早上:_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晚上:_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2) 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的好女人。(3) 文中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 请写出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9. (14分) (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乡曲人皆能言之。(二)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注释】倅:副的,这里指副知州。北兵:元兵。瘗:葬。(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仍见祀(被)B . 人皆怜之(同情)C . 上遇我厚(对待)D . 期讨贼捍边以报(希望)(2) 对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B .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C .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D .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4) 面对敌兵的进逼,蹇材望与杨业的具体表现完全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9北碚) 以“带着 , 一路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自己所写内容(如理想、自信、尊严、伤痛、遗憾、微笑、眼泪等),补足题目,然后将完整的题目抄写在正文前;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49分)1-1、2-1、3-1、3-2、3-3、3-4、3-5、3-6、3-7、3-8、4-1、4-2、5-1、6-1、6-2、6-3、6-4、6-5、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7-1、7-2、7-3、7-4、7-5、7-6、7-7、8-1、8-2、8-3、8-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9-1、9-2、9-3、9-4、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