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设计,如何设计一篇好的导学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937271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导学案设计,如何设计一篇好的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导学案设计,如何设计一篇好的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导学案设计,如何设计一篇好的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谈导学案设计,如何设计一篇好的导学案?教育改革多次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哪么如何真正做到这点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源头上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变为主动,因而导学案的设计非常重要。一教案和导学案的不同内涵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是为教师的设计。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 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设计的在教师引校花网*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设计。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二导学案的思想内涵 1.体现当代知识观的基本思想 传统教育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个体对知识客观意义的外部接受,因而具有机械绝对确定封闭的特点。当代知识观认为,知识的获得既是一个积极的内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同时又是师生围绕教材开展对话进行视界融合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LOCALHOsT 导学案的设计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它改变了以往把知识看作是一种简单的移植。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扩展。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互动。让学生与隐退于教材背后的作者、编者,与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教师,与其他同学不断地进行多种经验交流对话,从而拓展了教材的可能空间。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观念只强调教师的主导行为,并且主要是教的行为,学生听讲,记笔记,作业虽是学的行为,但大多为被动的接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 2 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去。现代教育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校花网*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于教参、权威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和潮流。为此,新课程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改革的核心。导学案的设计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生动、活泼的支持性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理解、尊重、赏识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如何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个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问题*设计科学安排,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导学案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中,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 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思维课件下载*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 3 特点。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3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校花网*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4 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念,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四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一份完备的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教法学法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1 目标设计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完成其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一篇课文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语文学科 4 本身特点课件下载*出发,根据语文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到与这篇课文、这 3 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课文、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2 问题设计 美国 20 xx 计划中提出: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课件下载*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3 情境设计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重视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工作。教师通过详细钻研教材,依据学习内容,把握课堂学习环节,适时、恰当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现实生活,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体态动作,或借助各种媒体手段,通过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有效地将语文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成为活语文。4 教法与学法设计 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工作。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课件下载*堂上主动读、主动说、主 5 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读、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