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领域市场规模分析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19694083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监测领域市场规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质监测领域市场规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质监测领域市场规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质监测领域市场规模分析一、 水质监测领域市场规模我国水质监测行业常见的水质监测因子包括常规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总氮(TN)、重金属砷(As)、汞(Hg)、铬(Cr6+)、铅(Pb)和镉(Cd)以及化学需氧量(CODCr)等。水质监测设备销售数量从2016年的10,384台/套增长到2020年的47,486台/套,复合增长率为4623%,十四五期间国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水质监测领域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长。1、环境水质在线监测领域市场规模根据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披露,2021年,全国地表水监测的3,632个国考断面中,-类水质断面占849%,比2020年上升15%个百分点,劣类占12%,比2020年上升06%个百分点。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仍需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基本消除劣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因此,我国地表水监测任务仍然繁重。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推动三水统筹,增强水生态环境监测。深化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流域水质监测预警与水污染溯源能力。建立水生态监测网络与评价体系,支撑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统筹管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明确,在全国重点流域和地级及以上城市设置3,646个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开展自动为主、手工为辅的融合监测,支撑全国水环境质量评价、排名与考核。十三五期间,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个数由972个增加到2,050个,十四五期间,国控断面数量从2,050个整合增加至3,646个,复合增长率为1548%。同时,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明确,加强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监测。依托长江经济带水质监测质控和应急平台,统一组织开展695个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站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与水质评价预警;构建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技术研究平台,围绕上中下游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统筹水域与陆域,提升黄河流域水环境、水生生物、农业面源、生态质量等监测预警和实验能力。长江、黄河流域内省份进一步完善地表水监测断面,推进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和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全面有效反映流域干支流水环境状况。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强对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的监测,也必将带动地表水监测设备市场需求的增长。目前,我国地表水监测仍存在站点布局不合理、城乡及东中西部间环境监测能力差异大、基层监测站点设备短缺、监测范围小、监测指标不全面等问题。其中,非国控点中还有很大部分是非自动监测,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中明确提到,要深化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相融合的监测体系,研究建立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地表水监测评价、考核与排名办法,与手工监测评价结果平稳衔接。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强调,组织开展3,500个特色村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指导各地实施灌溉规模10万亩及以上农田灌区用水、千吨万人及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农村黑臭水体、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等专项监测,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从城市向乡村延伸覆盖。整合农村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增强农村环境质量分析评价能力。因此未来我国水质监测非国控点市场前景巨大。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强调,健全分级分类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支撑地上-地下协同监管。组建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监测网络,设置1,912个监测点位并根据需要适时增补完善,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风险源和饮用水水源地,国家统一组织监测、质控和评价。规划同时强调,构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管辖海域,逐步向极地大洋拓展。国家布设1,359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位和552个沉积物质量监测点位,覆盖全国海区海湾等不同层次,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加强陆海统筹,研究实施入海河流入海河口海湾联动监测,为重点海湾(湾区)综合治理和美丽海湾建设评估提供支撑。以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水质污染较重的海湾为重点,试点开展海水水质自动监测,兼顾赤潮、绿潮、溢油等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需求。十四五期间,随着地下水、海洋监测点位的陆续设置,也将带动监测设备需求的增长。随着我国水质监测的不断细化,对水质监测参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采测分离和水质自动站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地表水断面事权上收工作要求水质自动站的监测项目至少覆盖参数个数由7参数(水温、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增加至9参数(水温、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湖库站点增加叶绿素a和藻密度,地表水监测因子明显增加。水质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约为8年左右,因此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安装的水质监测设备将在十四五及以后期间进行更换,带动水质监测设备需求的增长。2、水质污染源在线监测领域市场规模废水污染源排污是影响我国水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水环境监控和治理的首要对象。按照废水排放量从大到小排序,我国废水污染源依次分为综合排污口、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废水污染源。根据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数据,2021年458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吨的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728亿吨,综合排污口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最小。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铅、汞、镉等。我国高度重视重点污染源的排放监测工作,历年生态环境部(原环保总局、环保部)均发布了国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名单。2017年以来,虽然生态环境部不再公开公布污染企业名单,但各省市均以公布地区重点污染源企业名单的方式,重点监控污染源的排放。根据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20年,全国已实施自动监控的重点排污单位31,209家,同比上升31%。根据统计,在全国重点调查的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的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2,5648万吨、氨氮984万吨、总氮3223万吨、总磷337万吨、石油类3,734吨、挥发酚598吨、氰化物425吨,监测任务依然严峻。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医疗废水排放的监测也纳入了地方环保重点监测的范围。2022年3月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对重金属污染防治提出更高要求。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Pb)、汞(Hg)、镉(Cd)、铬(Cr)、砷(As)、铊(Ti)和锑(Sb);重点防控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电镀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鞣制加工业等行业。该意见要求,到2025年,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以上,到2035年,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制度和长效机制。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也指出,推进重金属、有机物、生物毒性等自动监测试点,组织实施南水北调、黑臭水体、锰、大型火电厂和核电厂温排水等专项监测,适时开展国家关注的热点敏感地区水质动态监测。综上,我国废水污染源排污的监控和治理工作任重道远,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需求将保持持续旺盛。3、水利水务领域的水质监测设备需求旺盛水质监测业务按照主管部门划分,又可主要分为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其中由水利部主管的水务局、水文局、水务、污水处理厂等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对水质达标的监管同样会带动水质监测设备巨大的市场需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到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在加强水环境治理方面,对于水污染严重的河湖,坚持陆域和水域系统治理,结合河湖生态修复治理,逐步改善河湖环境质量。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着力提高新建城区、建制城镇以及黑臭水体沿岸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优化调整入河排污口布局,控制污染物入河量。加强城乡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河湖污染水体治理,通过生态清淤、生态净化等措施,消减内源污染负荷、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湖环境质量。2021年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主编的城镇水务2035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水务行业创新发展与升级换代,实现城镇水务的数据资源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决策智慧化、支撑水务行业运营更高效、管理更科学、服务更优质。其中,在线监控领域的具体规划为,到2035年,按照标准要求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各工艺环节、排水泵站、排水管网的关键节点设置水质、水位、流量、有害物质气体等在线监测仪器,实现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100%覆盖、大城市90%覆盖、中等城市和小城市80%覆盖、县城关镇60%覆盖。随着以上规划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水质监测设备的需求增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污水处理设施持续建设将促进水质监测设备销售的增加。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指出,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新城区配合城市开发同步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可适度超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长江经济带城市和县城,黄河干流沿线城市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全覆盖。到2025年,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到203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根据环保相关要求,均需要对污水处理达标情况进行监测,因此,十四五期间,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陆续建设,也必将促进水质监测设备市场需求的增长。污水处理领域从城市扩展至农村,带来水质监测设备需求增长。随着我国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深化,污水处理领域已逐步下沉至农村市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1月)指出,统筹农村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2年3月)提出,稳步解决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2021年1月)提出,推进农业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生态环境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2020年8月)指出: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根据工作需要,对透明度、溶解氧、氨氮3项指标进行水质监测。以上政策的实施,拓展了农村污水治理的需求,为行业水质监测产品带来增长空间。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指出,新增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同步配套建设服务片区内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有效收集。加快建设城中村、老旧城区、建制镇、城乡结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填补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新建居住社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推动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开展老旧破损和易造成积水内涝问题的污水管网、雨污合流制管网诊断修复更新,循序推进管网错接混接漏接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大力实施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县城污水管网改造更新,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到203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在管网建设过程中,新建污水收集管网应采取分流制系统,水质监测设备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错接混接漏接问题,推进管网病害诊断与修复,强化污水收集管网外来水入渗入流、倒灌排查治理,实时监测雨污合流制管网设施功能及运行状况。二、 发展现状:环境监测行业市场需求旺盛,监测设备数量及技术不断攀升由于环境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环境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在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针对监测对象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环境监测行业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检测试剂,相关产业基本上由外资企业占领;中游环节主要指环境监测仪器及监测系统,主要由雪迪龙、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上市企业占据;下游环节主要为第三方环境服务企业,包括谱尼测试、中科检测、天鉴检测等等。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升,国家对环境监测行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加码。目前,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环境检测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行业认可,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逐渐上升。根据数据显示,环境监测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25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6726亿元,其中2021年增长速度较2020年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从细分领域来看,水质监测和空气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监测领域,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排除的污水量也不断增多,造成水污染严重,而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趋严,市场上对水质监测设备的需求量急剧增长,据统计,在2022年,我国水质监测设备销量达到82097台/套,预计2023年销量将达到93607台/套。在空气监测领域,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减排成效明显,空气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空气环境污染仍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2017-2022年间,空气监测设备销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空气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大力推进,预计空气监测领域内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到2023年行业监测设备销量将达到40524台/套。随着国家对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难度越来越大,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这也就导致市场上对污染物监测种类、组分监测的精确度要求都有所提高。据统计,在2017-2021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专利申请量逐年上涨,在2017年,环境监测行业专利申请量为2514项,到2021年逐渐增加到5990项,同比上升了79%,2022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专利申请量达到3276项。三、 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其任务是要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政府环境监测网络,包括覆盖全国主要水体的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及水质自动监测站组成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环保重点城市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酸雨监测点位和沙尘暴监测站组成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污染源监测网;同时,我国近岸海域也建成了环境监测网。为推进环境监测事业科学发展,需要近一步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地位,大力推荐环境监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探索建立环境监测管理去国一盘棋、监测队伍上下一条龙和监测网络天地一体化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格局。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水质监测、大气监测,以及其它指标等的监测;固废处理行业中的监测也基本是对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臭气、焚烧尾气等进行监测;其它指标,主要是指各环节中目标物质量、体积、温度等。这些指标结合起来,对环保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四、 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表现为国有机构、外资机构和民营机构三者竞争的状态,由于第三方机构处于交易双方的利益之外,所出具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的特点,故已被接受。就民营机构而言,其起步相对较晚、资本实力有限、市场开放政策刚市场各方所广泛启动,随着近年来政策大力扶持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发展,民营机构的业务量有了大幅增加。2022年国家为加速生态环境监管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相较于此前已经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有很多延续性,更有细化、强化的内容:一是在真、准、全监测监管要求基础上,提出真、准、全、快、新,强调新技术融合应用和生态监测;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自出台的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来看,建设覆盖面更广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智慧化是共同点。二是将碳监测以专门章节(独立于气、水、土)进行明确,制定并落实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碳监测市场有了明确的政策保障和较确定的市场前景。五、 发展趋势:环境监测行业技术有待提升,未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尽管现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技术都开始融入到环境监测技术当中,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监测设备也大多是中低档产品,产品功能单一,故障率高,附加值低,在使用的时候还存在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特别是随着监测对象的不断扩大,相关监测难度也将进一步增强,就目前而言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无法达到要求,这就促使环境监测行业不断提高监测技术,相关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实践工作中不断优化,提高其应用效果,促使质量监测的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可见,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增量巨大。对于环境监测行业来说,其覆盖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像空气环境监测,水质检测,当然还有污染源监测等等,这些领域也都是国家重点监控的领域。随着国家不断的出台各种环保政策,市场上对环境监测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在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高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健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得到有效保证,新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由此可见,未来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六、 发展背景:政策大力推动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环境保护支出逐渐上升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国家因此发布了各项政策来保护生态环境,其中,在环境监测方面尤为重视。在2022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到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科技创新,重点开展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防治、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风险协同防控、减污降碳协同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区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形成多介质生态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能力。由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中,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在2021年9月由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到要健全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全国重要水体、重点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等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布局,提升自动监测预警能力,加快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监测支撑体系,推动开展全国生态质量监测评估。在关于推动建立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环境监测对完善太浦河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作用。我国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并组建了生态环境部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环境保护支出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在2017-2019年,我国环境保护支出呈现增长态势,在2019年增长至73902亿元,但在此之后,环境保护支出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2021年,中国环境保护支出下降至552514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在疫情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困难逐渐增加、下行压力增大,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投入力度有所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