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528841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414课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相互借鉴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苏联)苏俄(苏联)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1616课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515课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7 17课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主体结构主体结构第一讲第一讲 苏联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明备考方向明备考方向握主旨精要握主旨精要课课程程标标准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必要性(2)列举列举“斯大林模斯大林模式式”的主要表现,认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军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却无法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事斗争的胜利却无法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如何建设新经济政策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斯大林体制的形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斯大林体制的形成促使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建成二战后,斯成促使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建成二战后,斯大林体制日渐僵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大林体制日渐僵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两者的改革夫先后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两者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取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得了一定成效,但因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而最终失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而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则完全背离了社会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则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造成经济进一步衰败、政治动主义方向,造成经济进一步衰败、政治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荡、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体课标与考纲课标与考纲明备考方向明备考方向握主旨精要握主旨精要考考纲纲要要求求(1)战时共战时共产主义政产主义政策和新经策和新经济政策济政策(2)“斯大斯大林模式林模式”(3)从赫鲁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军事斗争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却无法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的胜利却无法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斯大林体制的形成促使社会主义在苏联的道路;斯大林体制的形成促使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建成二战后,斯大林体制日渐僵化。赫鲁晓夫、建成二战后,斯大林体制日渐僵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两者的改勃列日涅夫先后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两者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取得了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也没有从一定成效,但因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而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而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则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造成经济进的改革则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造成经济进一步衰败、政治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步衰败、政治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了苏联的解体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18年年-1921-1921年年)1.1.背景背景:2.2.内容内容:余粮征集制余粮征集制 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农业:农业:工业:工业:流通:流通:分配:分配:普遍国有化普遍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取消商品贸易帝国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内战武装干涉,内战爆发爆发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单一公有制;直接过渡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单一公有制;直接过渡3.3.特点:特点:4.4.评价:评价:积极:积极: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了保障了军事军事上的胜利,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局限:局限:超越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符合经济发展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律,触犯了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根本利益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根本利益教训:教训: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行不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行不通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18年年-1921-1921年年)二、新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 19211921年年-1929-1929年年1.1.背景背景:为了恢复经济为了恢复经济;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暴动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暴动 国家无力直接组织和领导所有企业的生产国家无力直接组织和领导所有企业的生产农业:农业:工业:工业:流通:流通:分配:分配:固定的粮食税固定的粮食税重要企业国有重要企业国有,中小企业私营或私有中小企业私营或私有 允许自由贸易允许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按劳分配 2.2.内容内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逐步过渡逐步过渡二、新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 19211921年年-1929-1929年年3.3.特点特点:4.4.实质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5.5.评价评价:积极:积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发展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消极:消极:过早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过早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后退一步后退一步”:从生产关系来说,部分恢从生产关系来说,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这是一种后退。复了资本主义,这是一种后退。“前进两步前进两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列宁在推行新经济政策中说列宁在推行新经济政策中说“后退一步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是为了前进两步”。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迷点指津迷点指津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本质区别。斯大林:意为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命家。1905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在是在外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存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中,孤立无援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三、斯大林经济体制三、斯大林经济体制 (确立于(确立于19361936年年)1、背景:、背景:经过推行经过推行工业化工业化和和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济发展五年计划,19361936年颁布苏联新宪法,标年颁布苏联新宪法,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志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确立2、确立的过程:、确立的过程:三、斯大林经济体制三、斯大林经济体制 (确立于(确立于19361936年年)3、表现(特征):、表现(特征):单一公有制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指令性计划经指令性计划经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 4、实质:、实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5 5、评价:评价:三、斯大林经济体制三、斯大林经济体制 (确立于(确立于19361936年年)5 5、评价:评价: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基本实现工业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基本实现工业化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积极:积极:消极:消极: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经济上:经济上:政治上: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民主法制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民主法制.苏联解体的根源苏联解体的根源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经济体制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体制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要求,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新经济政策所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新经济政策所以成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体制所以成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体制所以失败,根源就在于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失败,根源就在于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求。一、一、“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是什么?对我国社的经验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启示?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启示?经验:经验:第一次实现了全国性的计划管理,实行计第一次实现了全国性的计划管理,实行计划经济;划经济;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借鉴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借鉴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从国情出发 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要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建立健全民主法制 、启示:启示:能力提升能力提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直接过渡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社会主义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逐步逐步过渡过渡到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1921-1927高度集中计划经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斯大林经济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体制确立 20c30n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