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漳州市农村生态系统修复项目融资计划书漳州市农村生态系统修复项目融资计划书xx投资管理公司报告说明农村生态系统修复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83.2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24.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24%;建设期利息8.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5%;流动资金449.7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01%。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769.49万元,净利润607.3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6.76%,财务净现值1302.2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6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8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8二、 结论分析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发展规划12一、 公司发展规划12二、 保障措施18第三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20一、 我国现代化农业取得的成绩20二、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22三、 农业现代化的作用23四、 农业现代化特点25五、 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28六、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29七、 我国现代化农业取得的成绩31八、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33九、 发展营销组合35十、 农业现代化的作用37十一、 年度计划控制39十二、 农业现代化特点41十三、 整合营销传播44十四、 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47十五、 组织市场的特点47十六、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51十七、 竞争者识别54十八、 营销部门与内部因素58十九、 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59第四章 公司组建方案63一、 公司经营宗旨63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3三、 公司组建方式64四、 公司管理体制64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65六、 核心人员介绍69七、 财务会计制度70第五章 人力资源分析76一、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工作76二、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80三、 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81四、 录用环节的评估87五、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特征89六、 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91七、 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92八、 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95第六章 公司治理方案97一、 董事会模式97二、 信息披露机制102三、 股东大会的召集及议事程序108四、 监督机制109五、 管理腐败的类型114六、 独立董事及其职责115第七章 运营模式分析121一、 公司经营宗旨12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21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22四、 财务会计制度125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131一、 优势分析(S)131二、 劣势分析(W)133三、 机会分析(O)133四、 威胁分析(T)135第九章 项目投资计划143一、 建设投资估算143建设投资估算表144二、 建设期利息14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5三、 流动资金146流动资金估算表146四、 项目总投资14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7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4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8第十章 经济效益分析15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5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3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5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5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57四、 偿债能力分析15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8五、 经济评价结论159第十一章 财务管理方案160一、 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160二、 短期融资券164三、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68四、 营运资金的特点169五、 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171六、 财务管理的内容172七、 存货管理决策174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漳州市农村生态系统修复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投资管理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83.2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24.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24%;建设期利息8.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5%;流动资金449.7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01%。(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183.2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820.91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362.36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6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769.4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07.30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6.7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6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689.97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183.271.1建设投资万元724.621.1.1工程费用万元550.171.1.2其他费用万元156.401.1.3预备费万元18.051.2建设期利息万元8.881.3流动资金万元449.772资金筹措万元1183.272.1自筹资金万元820.912.2银行贷款万元362.363营业收入万元46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3769.495利润总额万元809.736净利润万元607.307所得税万元202.438增值税万元173.219税金及附加万元20.7810纳税总额万元396.4211盈亏平衡点万元1689.97产值12回收期年4.6513内部收益率36.7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302.22所得税后第二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一)发展计划1、发展战略作为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转变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公司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经营理念,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为重点,致力于构造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优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推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经营目标目前,行业正在从粗放式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将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染整技术,保持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按照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规范公司运行,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二)具体发展计划1、市场开拓计划公司将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根据下游行业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特点,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加快市场开拓步伐。主要计划如下:(1)密切跟踪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建立市场、技术、生产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2)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优化以营销人员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品牌建设,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途径,扩大公司知名度,增加客户及市场对迎丰品牌的认同感; (4)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省内外市场的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2、技术开发计划公司的技术开发工作将重点围绕提升产品品质、节能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公司将在现有专利、商标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将技术研发成果整理并进行相应的专利申请,通过对公司无形资产的保护,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维护。为保证上述技术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将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研发队伍素质,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开发能力。3、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培育、拥有一支有事业心、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人才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为此,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培育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2)加强与高校间的校企人才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3)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4)积极探索员工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企业并购计划公司将抓住行业整合机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综合竞争优势,整合有价值的市场资源,推进收购、兼并、控股或参股同行业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的公司,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5、筹融资计划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生产线建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均需较大的资金投入。公司将根据经营发展计划和需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资产结构、资金使用时间等多种因素,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满足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筹措资金。(三)面临困难公司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业务将不断发展和扩大,但在战略规划、营销策略、组织设计、资源配置,特别是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公司今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也使公司面临较大的人才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的压力。公司必须尽快提高各方面的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各项业务发展目标。1、资金不足发展计划的实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公司融资手段较为单一,所需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融资成本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难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将成为公司发展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如果不能顺利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公司的发展计划将难以如期实现。2、人才紧缺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高级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将影响公司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能否尽快引进、培养这方面人才将对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公司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四)采用的方式、方法或途径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实现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公司拟建立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改变融资渠道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为公司未来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筹集所需资金,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联系,构建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及时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缓解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1、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对经营规模快速提升面临的挑战公司现有人员在数量、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将不能完全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需加快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确保高素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营销人才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为此,公司拟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通过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公平有序的职业晋升机制,吸引优秀的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加入公司,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保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3、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增强公司人才队伍的深度和厚度,形成完整有序的人才梯队,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2、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密切跟踪印染行业政策及最新发展动向,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二、 保障措施(一)扩大国内外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建立会商机制,统筹协调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成立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组成的决策咨询专家组,对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实施等提供咨询指导,推动行业交流和合作。(三)健全标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强化规范指导。完善产业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制定标准规范或导则,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四)强化督促考核制定细化年度工作方案,建立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明确重点工作和项目,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主题作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主体作用,凝聚相关部门、企业合力,确保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实。(五)完善法规政策积极探索产业现代化法规政策的管理办法和具体措施,出台发展产业相关政策,解决不同部门管辖范围交叉的问题,逐项落实各项工作,从而合力高效的推进产业发展。(六)推进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建立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质量监督。第三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一、 我国现代化农业取得的成绩(一)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和巩固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77亿亩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034亿亩。同时在两区基础上创建集中连片、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设高标准农田64亿亩。截至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58亿吨,是1949年的58倍,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连续7年稳定在17亿亩以上;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350公斤以上。(二)现代化农业科技实力取得可喜进步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83%,比2010年的52%提高了63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接近10亿千瓦,机播面积184亿亩,机耕面积135亿亩,机收面积142亿亩,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2018年我国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三)农产品品种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经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由2015年的67453万亩调减为63194万亩,调减了4200多万亩;2017年大豆播种面积由2013年的7050万亩扩大到8245万亩,增加了近1200万亩。改革后,价格由改革前较高的临储价格向较低的进口价格靠拢,起到了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四)农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2018年三品一标产品总数为121827个。其中,绿色食品数量为30932个,有机食品数量为4323个,无公害食品数量为84049个。绿色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34%。(五)农民持续增收,城乡差距缩减在宏观经济趋缓和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背景下,农民增收速度由两位数缩减为个位数,但仍然保持在8%以上,高于GDP增速两个百分点左右。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269,为18年来的最低点。(六)农业生态环境向好发展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17年净减少耕地面积降至89万亩;2018年化肥、农膜施用量连续两年下降,农药施用量连续三年下降。另据水利部数据,2018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比2011年减少318亿亩;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614%,比1997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6。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378%和388%,比2014年降低26和22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4%。二、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优先开展的重点工作。1963年,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到20世纪60年代,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构成发生了调整,原有的交通运输被替换成科学技术,但农业现代化始终没有缺位。这一时期,农村现代化一直进行着相关实践,但始终没有被确立为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关文件并没有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表述,而是就农业而农业,就农村而农村进行强调与要求。(二)新时代前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四个现代化成为家喻户晓的发展目标,从此之后,农业现代化一直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报告中。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愈加受到重视,农村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十三届八中全会首次提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表述。十五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标志总结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要求中,后3项均与推进农村现代化相关。但在这一阶段,农村现代化并没有作为目标进入战略设计,三农战略中更为重视的仍然是农业现代化,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多关注的仍是农业的产业发展。(三)新时代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延续了三农工作是一切任务重中之重的方针,同时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实现了从同步发展到优先发展的跃升。结合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含义与重要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且注重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到改革开放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并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新时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重视三农工作在实现国家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新发展阶段下,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探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效用。三、 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一)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特别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三)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四)农业服务社会化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门服务。(五)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各地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根据自身的资源、地理和环境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并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六)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七)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使农业生态环境变得更优更美。(八)农业劳动者现代化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业劳动者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九)农民生活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这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四、 农业现代化特点(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所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二)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反过来,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是万能的,不同区域采取农业产业化模式时,需要对该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运做机制、绩效评价等进行评价,盲目引进外界模式往往会导致失败。(四)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信息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发展推进到更高阶段,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五)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农业现代化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这一主体来推进,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些都要由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来实现。反过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以使之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即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素质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总之,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六)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业现代化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程度的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普遍存在。这种系统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多地生产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确保食物安全;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滥用自然资源,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五、 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播种面积稳定在092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033万吨以上;生猪产能巩固提升,存栏保持在045万头以上;农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强镇、强村;乡村建设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六、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一)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二)区域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的。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三)世界性时代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业将全面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分析农业现代化,将区域农业现代化放在国际大舞台之上,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来判断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了。(四)整体性有的学者提出,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就要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村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如果忽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将无法顺利实施,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在一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总体和平均水平上大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条件和情况各不相同,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是,在最基本的特征方面,应当是共同的,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七、 我国现代化农业取得的成绩(一)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和巩固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77亿亩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034亿亩。同时在两区基础上创建集中连片、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设高标准农田64亿亩。截至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58亿吨,是1949年的58倍,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连续7年稳定在17亿亩以上;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350公斤以上。(二)现代化农业科技实力取得可喜进步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83%,比2010年的52%提高了63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接近10亿千瓦,机播面积184亿亩,机耕面积135亿亩,机收面积142亿亩,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2018年我国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三)农产品品种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经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由2015年的67453万亩调减为63194万亩,调减了4200多万亩;2017年大豆播种面积由2013年的7050万亩扩大到8245万亩,增加了近1200万亩。改革后,价格由改革前较高的临储价格向较低的进口价格靠拢,起到了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四)农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2018年三品一标产品总数为121827个。其中,绿色食品数量为30932个,有机食品数量为4323个,无公害食品数量为84049个。绿色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34%。(五)农民持续增收,城乡差距缩减在宏观经济趋缓和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背景下,农民增收速度由两位数缩减为个位数,但仍然保持在8%以上,高于GDP增速两个百分点左右。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269,为18年来的最低点。(六)农业生态环境向好发展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17年净减少耕地面积降至89万亩;2018年化肥、农膜施用量连续两年下降,农药施用量连续三年下降。另据水利部数据,2018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比2011年减少318亿亩;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614%,比1997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6。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378%和388%,比2014年降低26和22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4%。八、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优先开展的重点工作。1963年,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到20世纪60年代,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构成发生了调整,原有的交通运输被替换成科学技术,但农业现代化始终没有缺位。这一时期,农村现代化一直进行着相关实践,但始终没有被确立为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关文件并没有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表述,而是就农业而农业,就农村而农村进行强调与要求。(二)新时代前对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四个现代化成为家喻户晓的发展目标,从此之后,农业现代化一直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报告中。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愈加受到重视,农村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十三届八中全会首次提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表述。十五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标志总结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要求中,后3项均与推进农村现代化相关。但在这一阶段,农村现代化并没有作为目标进入战略设计,三农战略中更为重视的仍然是农业现代化,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多关注的仍是农业的产业发展。(三)新时代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延续了三农工作是一切任务重中之重的方针,同时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实现了从同步发展到优先发展的跃升。结合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含义与重要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且注重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到改革开放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并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新时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重视三农工作在实现国家现代化中的基础地位。新发展阶段下,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探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效用。九、 发展营销组合根据目标市场和定位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和选择相应的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市场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是开展营销、影响和满足顾客的工具与手段。它们需要整合到营销计划中并使用于营销过程,以争取目标市场的预期反应。企业对营销工具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营销战略、方法和行动。这些工具、手段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通常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考虑。必须从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定位和营销环境等出发,统一、配套和协调使用。营销组合具有以下特性:(1)可控性。由企业可控制和运用的有关营销手段、因素等构成。比如,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制订什么样的价格,选择什么渠道,并采用什么促销方式。(2)动态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搭配,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比如同样的产品、价格和渠道,可根据需要改变促销方式;或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提高或降低价格等,都会形成新的、效果不同的营销组合。(3)复合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含多个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组合。以产品为例,它由质量、外观、品牌、包装、服务等因素构成,每种因素分别又由若干更次一级的因素构成,如品牌便有多种使用方式。又如促销手段,包括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其中,广告依据传播媒体的不同,又有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和网络广告等,每一种还可进一步细分。(4)整体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各个层次的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追求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十、 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一)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特别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三)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四)农业服务社会化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门服务。(五)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各地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根据自身的资源、地理和环境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并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六)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七)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使农业生态环境变得更优更美。(八)农业劳动者现代化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业劳动者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九)农民生活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得更加美好,这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十一、 年度计划控制主要用于检查营销效果是否达到年度计划预期,对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费用等指标进行控制,确保年度计划所规定的销售、利润和其他目标能够实现。(一)销售分析销售分析衡量并评估实际销售额与计划销售额的差距。具体有两种方法:1、销售差距分析主要用来衡量造成销售差距的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当中既有售价下降的原因,也有销量减少的原因。没有完成计划销售量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企业还要进一步分析销售量减少的原因。2、地区销售量分析用来衡量导致销售差距的具体产品和地区。有必要进一步查明原因,加强该地区的营销管理。(二)市场占有率分析销售分析一般不反映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还要分析市场占有率或市场份额,揭示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比如一家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可能是它的绩效较竞争者有所提高,也可能是整个宏观环境得到改善,市场上所有的企业都从中受益,而这家企业和对手之间的相对关系并无实质变化。企业和营销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造成市场占有率波动的原因很多,需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1)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有可能出于企业战略的考虑。有时候企业调整其经营战略、营销战略,主动减少一些不能盈利的产品,导致总销售额下降,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如果利润反而有所增长,这种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就是可接受的。(2)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也可能是新竞争者的进入所致。通常新竞争者的加入,会引发其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一定程度下降。(3)外界环境因素对参与竞争的各个企业,影响方式和程度往往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同一行业各个企业都发生影响,但不一定所有企业及同类产品都受到同样程度的影响。有些企业推出创新的产品设计,在市场上争取到较多的客户,市场占有率反而可能上升。(4)分析市场占有率,要结合营销机会。机会好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一般应高于机会程度低的竞争者,否则其效率就有问题。正常情况下,市场占有率上升表示绩效提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反之,说明在竞争中不利。(三)营销费用率分析年度计划控制还要确保企业在完成计划指标时,费用没有超支。因此要分析各项费用率,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如果费用率变化不大,在安全范围内,可暂不采取任何的措施;如果变化幅度太大,上升速度过快,接近或超出上限,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年度计划控制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确定年度计划中的月份目标或季度目标;监督营销计划的实施;如果营销计划执行中出现不可接受的偏差,一定要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或调整措施,以缩小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计划指标,使之更切合实际;或调整营销战略,以利于计划指标实现。如果指标和战略、措施等没有问题,那就要从营销计划的实施查找原因。十二、 农业现代化特点(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所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二)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反过来,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是万能的,不同区域采取农业产业化模式时,需要对该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运做机制、绩效评价等进行评价,盲目引进外界模式往往会导致失败。(四)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信息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发展推进到更高阶段,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五)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农业现代化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这一主体来推进,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些都要由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来实现。反过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以使之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即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素质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总之,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六)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业现代化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程度的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普遍存在。这种系统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多地生产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确保食物安全;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滥用自然资源,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十三、 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十四、 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播种面积稳定在092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033万吨以上;生猪产能巩固提升,存栏保持在045万头以上;农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