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考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383515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课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信息技术课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课考试1、基础: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 2、硬件:计算机的配置,也就是组成。 3、软件:基本的应用程序,开发程序,和一些流行的语言。 4、网络:基本的网络知识也应该多少懂一些吧。 我认为在学校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只有上班以后才能去更深入的学习一方面或几个方面 1、常用媒体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文字处理工具 课件制作 声音处理工具。 A、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 B、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C、过时的信息不属于信息 D、信息都不能保存。 2、对于计算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外存储器的容量大,数据可以长期保存,但存取速度慢。 B、防止软盘感染病毒的方法是经常对软盘格式化。 C、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计算器,它体积微小,功能有限。 D、计算机的CPU中主要包含了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三个部件。 3、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是。 A、输出信息、处理与存储信息、收集信息。 B、收集信息、处理与存储信息、输出信息。 C、处理与存储信息、收集信息、输出信息。 D、输出与处理信息、信息存储、收集信息。 4、操作系统是一种。 A、 为特定的用途而设计的软件 B、所有软件的总称。 C、操作者直接接触的所有硬件的总称 D、系统软件。 5、 奠定了现在计算机的结构理论。 A霍金 B爱因思坦 C牛顿 D冯诺依曼。 三、简答题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答: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同时还要关注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地域差异,以及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体现这一宗旨?答:在义务教育法中,指明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有“平等的权利”,信息技术课堂中,也要让全体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体现出平等接受教育这一要求。4、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答: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5、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高中之间的衔接关系?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常用软件的基础使用为主,能够给学生建立初步的信息技术认识,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某些内容不宜过深,也较难过于综合地全面认识信息技术。而高中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信息技术比较全面的了解后,逐步加深对个别领域的深入研究。所以初中阶段应在小学基础上,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认识,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个别信息技术领域的认识,并增加一些新的知识领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2、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力?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主要参考资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其他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原文地址: 计算机基础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莲荷中学 陈秀云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说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 2、能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 技能目标:1、能熟练开启和关闭计算机; 2、能熟练掌握鼠标单击、双击、指向、拖动这四种操作的动作要领。 情感目标:1、养成良好信息素养; 2、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了解,能认识到计算机用途很广泛,也很喜欢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不甚了解,对计算机的存储、加工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充满好奇心理,具有强烈学习愿望。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基础课,学生接触过计算机,对它的外部结构不再陌生,但对它的内部结构同学生们都很好奇,让学生们带着这种神秘感来学习本节课,且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 四、教学媒体设计: 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机房里上课,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广播系统之外,还给学生提供课前制作的幻灯片,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幻灯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步骤。 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演示操作步骤,对于不习惯动手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以解决问题。 提供给学生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在进行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反思。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用类比法讲解本课,将所要学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类比,学生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便能够很好地理解新知识。 根据计算机的存储功能,我选用了启发式教学,在鼠标操作上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法,相互教学法等。 六、教学分析: 鉴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组织形式上应做到轻松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创设任务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总结讲解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于计算机的陌生和神秘感,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具体思路如下: 1、复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工具性本质; 2、展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学生动手体验开机,探索纸牌游戏的玩法,练习鼠标操作; 4、结合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系统结构,软硬件的关系等; 5、回忆开机的顺序,自己寻找关机的正确顺序,老师加以纠正。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a使用纸和笔能帮助我们进行哪些信息活动? b电话能够为我们的信息活动提供哪些服务? c使用了录音磁带和影碟之后,我们可以享受到哪些便利?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计算机,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本质及其在收集、处理及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计算的功能: 科学计算 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数据处理 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计算机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辅助工程 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教学、辅助测试等 嵌入式应用 人工智能 2、放映幻灯片,认识计算机 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是当今最重要的信息处理工具。利用它,我们可以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各种信息。首先通过幻灯片,让学生们感受一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然后让大家观察我们现代的计算机,看看它是哪几部分构成,谁能说说他们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a.将计算机比做人的大脑。 b.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c.人脑的思维部分,相当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 d.人脑的记忆部分,相当于电脑的内存。 e.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笔输出,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大家都看到计算机主机是整个计算机的大脑,所有的设备都连接在主机上,并由它来控制。那么主机里都有些什么呢? 打开主机箱,展示机箱内部各部件; 讲解机箱内部各部件及其功能。 3、利用玩纸牌游戏、画图工具,学习鼠标的使用 指导学生打开计算机,启动WINDOWS。 学生两人一组,探索如何启动纸牌游戏和画图工具,。 学生自主进行纸牌游戏和画图工具,我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除了书上所讲的双击图标的方法外,学生们还创造性地找到了其他方法,如: A、单击鼠标左键选定再敲回车; B、单击鼠标右键,再用鼠标左键单击弹出菜单的“打开”选项等等。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总结,鼠标有五种基本操作; 指向:移动鼠标,鼠标指针指向屏幕上的某个目标 单击:按下鼠标左键并很快松开,通常用来选择某一目标 双击:快速而连续地按动两次鼠标左键,通常用于打开或运行选定的目标。 右击:按下鼠标右键很快松开,用于打开快捷菜单。 拖动: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鼠标移到另一位置松开,用于在桌面上移动目标。 4、总结直观经验,讲解计算机系统构成 认识操作系统 同学们已经亲身体验了计算机的操作,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同学们认为学习计算机容易吗?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引入WINDOWS操作系统。 展示DOS操作界面,及其他操作系统例如:LINUX、UNIX的界面。 对比DOS界面,介绍图形化界面的好处,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功能。 认识计算机系统组成 现在同学们认识到,计算机除了硬件设备外还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持。操作系统是软件的基础。 展示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结合前面所学的实例,讲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关系,运行平台的概念。 5、指导学生关机 演示关机过程,展示关机对话框。 讲述关机注意事项。 学生关机。 6、机子死机后怎么处理? 学生先进行思考,教师后总结。 同时按下Ctrl+Alt+Delete组合键时,弹出“关闭程序”对话框,选中“没有响应”的程序名,单击“结束任务”按钮,再单击“结束任务”按钮即可。 上述方法如果无效,则按主机箱上的复位按钮Reset重新启动计算机。 7、进行总结与回顾。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实验、发现结论,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因为七年级同学们已经解除过电脑,虽然那个时候同学们对计算机很不熟悉,但是进入了八年级,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使用起来也很不错,还有少部分女孩子胆子不够大,那我采用了分组,计算机使用好一点的同学搭一名使用差一点的同学进行学习。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引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