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

上传人:h****1 文档编号:19313979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与思考 当前,在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对大学生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地加大。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各高校都加大了力度,力求大学生有一个活泼、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然而,在大学生中,每一届都会存在着部分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这也使学校领导和辅导员十分头痛。这些学生的存在不仅威胁着平静的学习生活,也给高校安定带来相应的影响。 一、心理疾病:大学生面临的严峻现实 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 心理负荷过重。据调查,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而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竟占704,42的学生经历过考试失败,相当部分大学生反映自己厌倦考试。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和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也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造成巨大压力。此外,目前大学里因家庭困难导致学生经济紧张而陷于困境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这部分人容易产生悲观失落乃至失望的消极心态。 心理承载脆弱。首先是抗挫折能力差,一旦受挫往往情绪一落千丈。其次是耐孤独能力弱。据调查,大 一、大二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朋友”,23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5的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别人交往的对象,却又不能或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这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导致部分大学生闭锁自己而郁郁寡欢。再次是适应环境能力不强。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自立意识较差,不适应集体生活和新的环境,有人因此心灵迷惘,有人则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引发其他心理病症。 心理失衡普遍。主要表现为角色转换中产生的不适应,“中心地位”不复存在,优越感丧失,逐步“边缘化”,出现心理失调。此外还有理想与现实大相径庭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失落等。 心理疾患突出。调查表明,近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问题。存在不可消除的疲惫感、恐惧症,常常有莫名的焦虑,遭遇刺激有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容易与人对立冲突,经常怀 疑得了不治之症。一些大学生在人格上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坚信某个偏执观念,感觉世界不公平,情绪往往容易趋于极端,如不矫正可能发展为反社会心态。没有健康的身心,即使拥有知识和智慧也无法保证能为国效力。健康不仅包括强壮的体魄,还包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二、当代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适应能力差 适应环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中学进入大学,有少数学生不能顺利完成这个转变,适应不了新的环境。由于调适失败,少数学生出现了人际关系紧张,思想苦闷,精神压力过大,神经衰弱等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人际交往复杂化 大学生正处在步入社会的关键期,从内心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交往中又缺乏交往技巧,使他们陷入交往误区。有的学生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常独来独往;有的同学过于自卑,缺乏自信,不敢与人交往,从而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在困难面前畏惧退宿,时而久之,因为胆怯而丧失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则对别人的言行过于敏感、多疑,顾虑重重,对他人不信任;还有的学生怀有很深的戒备,特别恐惧与异性交往,限制了交往面。 (三)学习负担与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的学习负担重,不少大学生面临学习、考证、考研等多方面的学习压力,常常显得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另外,随着高校大学生的扩招就业问题已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让大学生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恐惧的状态,这就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社会对高校教育重视不够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严重制约院校的发展,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初中、高中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 (二) 家庭教育高期望值和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过度关爱,可能使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盲目自信,过度关注自我、极少关心他人,这些与高校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公平竞争、团结进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可能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失调。 (三)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学校环境来看,目前高校教育环境虽然逐步改善,但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提高和完善。一些院校虽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一定重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对兼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抓得不实,很多学生心理问题没有预防并及时加以解决。 (四)自身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健全统一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一小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不少心理障碍都与人格缺陷有关。有些大学生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多疑、冷漠、自卑、脆弱等,都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存在缺陷而引发的心理疾病。面对外界突来的逆境因素影响,学生本身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去应对解决而选择逃避或者因此带来消极的情绪。 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的对策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学校、家庭给予一定的解决策略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呼吁全社会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成立校级、院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对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政策性的指导及实质性的帮助;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全校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政府部门、兄弟高校及专业医疗机构密切联系并开展工作。同时鼓励各学科专业教师,补充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 (二)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严格、系统的专业要求,学校应重视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首先,应配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可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同时,应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按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配足专职人员。另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配备硬件设施,除了规范的咨询室、科学的室内设置、热线电话、信报箱等,还应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于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必须注意各种方法的科学、综合运用,以达到心里咨询的最佳效果,同时大限度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 (三)设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许多大学生心理不健康,是由于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而引起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并能坦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直接课程教育,院校应该让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个课程体系,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课、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等方式入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保证心理素质培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至于因对那些其他教育中所未包含的心理素质的忽视,造成学生心理素质缺陷,制约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如自我认识能力、认知他人的能力、情绪调适能力、心理保健能力等,这些内容难以通过其他教育来获得科学系统的训练。 (四)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 高校应组建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管理上的保障。其次,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情况汇报、心理危机评估等相关制度,为危机的预警与干预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最后,高校应通过大学生入学心理普测结果、学生主动咨询信息、同辈互助咨询信息、班级心理健康咨询员、心理健康联络员报告等渠道,及时获得学生的危机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送报,经专家评估后立即制订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使学生的心理危机在激化之前就得到及时的援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