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支持行动计划

上传人:泓*** 文档编号:192381776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支持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支持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支持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支持行动计划一、 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支持按规定做好充(换)电设施有关财政资金的保障。利用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重点支持超级快充设施、换电设施和居民小区实行统建统管的小功率慢充设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二、 电动汽车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分析当前我国电动汽车换电行业上游主要为:设备生产商如良信电器、思源电气、国电南瑞等;电机、电控等零部件(如西门子、大洋电机、方正电机、银轮股份等);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沃尔玛、国能电池、中航锂电等)及电动汽车厂商(一汽集团、吉利汽车、广汽、比亚迪、小鹏汽车等)。产业链的中游为电动汽车换电运营商,主要有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奥动新能源、蓝谷智慧、中石化等。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有新能源汽车用户;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企业(光华科技、格林美、豪鹏国际、华友钴业等)及充电桩企业(特来电、万马股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中可以看出,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由运营企业或个人自行购买电动汽车裸车,从运营商处租赁电池,支付电池租金和换电服务费。但也有造车企业为推广让用户购买电动车采取免收充电服务费的做法。换电站设备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标准统一,兼容性好,质量稳定,需施工得当建设。竞争差异主要体现在所生产设备的稳定性、成本的控制、品牌口碑和招投标能力。三、 汽车充电系统(一)使用随车携带的便携充电器电动汽车都会随车配备便携充电器,让车主通过家用电源即可进行充电,主要特点就是方便。但是其充电速度慢的就有些让人发狂,只能作为一种其他的方式,补电使用。(二)家用充电桩在购买电动汽车时,一般都会随车赠送家用充电桩,并会安排技术人员上门安装调试,这种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还算可以,会随着车辆品牌型号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前提是要有一个停车位,并且物业允许你在停车位上安装家用充电桩。(三)公共充电桩这种充电方式的优点就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而且也是唯一支持直流快充的地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公共充电桩现阶段建设较少,不容易找到,找到后也不容易占到,而且充电费用较高。(四)换电池这也是电动汽车最后的绝招,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通过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技术,可在2-10分钟内更换掉电池,实现电能的补给,从而达到媲美燃油车加油的速度,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只能在专业地点,由专业人员操作,且所更换的电池参差不齐,让人担忧。四、 充(换)电基础设施现状(一)电动汽车保有量呈高增长态势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2022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209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199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6万辆,增长10026%,创历史新高,电动汽车保有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二)充电设施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1、市场规模存在较大缺口,车桩比失调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蓬勃发展,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止2022年6月,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3918,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528万台,同比上升655%,私人充电桩保有量2390万台,同比上升1334%4。截止2022年6月,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台,车桩增量比为21:1,相比发改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提出的一车一桩的发展目标,并与2020年480万个充电桩的规划存在较大差距,充电基础设施增速较快但仍面临建设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2、区域分布不平衡,广东表现最优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止2022年6月,公共充电桩保有量Top10省份的总量为10955万枪,占全国公共充电桩的717%,省份间数量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广东地区公共充电桩规模发展最快,公共充电桩基础设达3307万台,为第二名上海的三倍,其次是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充电电量情况中,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是位于前三,其余省份使用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换电基础设施换电量中,北京、广东、四川、江苏、浙江和云南六省排名靠前,换电效率水平相对较高。3、充电电量显著提升,使用效率水平较低全国公共充电桩充电总量从2021年7月的97亿kWh跃升至2022年6月的193亿kWh,增长99%。单个公共桩每月平均充电量(全国公共桩充电总量/全国公共桩保有量)从2021年7月的1021kWh提升至2022年6月的1263KWh。假定直流桩、交流桩输出功率为60kW、7kW,并且按全国直流桩和交流桩占比加权(2022年6月交/直流公共桩分别占比4352%、5648%)计算,得到单桩平均功率为30kW,由此可推算单桩日均使用时长仅为140个小时,使用率约为58%。因此可以发现公共类充电桩充电量显著提升,但单桩使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三)充电设施运营商集中度高随着2015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市场,在市场前景和政策驱动下,已形成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主要运营商间呈现既竞争又合作的发展势头。目前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保持着较高集中度,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统计,主要运营商充电桩总量为15923万台,其中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南方电网、小桔充电、蔚景云、深圳车电网前八名运营商充电桩数量为13017万台,前八大运营商的市场占比超81%。在换电设施方面,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我国有超过81万家换电相关企业,其中2021年新增45万家,同比增长1711%。目前业内运营换电站数量最多的主机厂是蔚来。截至2022年5月31日,蔚来在全国已累计建成换电站949座。此外,吉利、北汽、广汽等车企也推出换电车型,也在布局换电站建设。(四)商业模式趋于稳定,盈利模式有待丰富现国内充电桩产业链结构基本成形,上游是充换电桩设施制造商,中游是充换电桩运营商,下游是整车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然而,由于单一制造或运营模式存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较大局限,处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企业逐步开展产业生态链建设,制造商、车企逐步拓展充电桩产业链条,形成了多种商业运营模式。在充电桩商业运营模式中,主要分为运营商主导、车企主导、第三方平台、众筹四类。运营商主导为充电桩行业现阶段的主要运营模式,对于资金规模和渠道资源要求较高,故国网、普天等国企更具话语权。车企主导模式分为车企自建桩与合作建桩模式并存,车企自建桩则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超级快充站,而合作建桩则有威马汽车牵手特来电共建充电生态模式。第三方平台一般不直接参与充电桩的投资建设,通过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将各大运营商的充电桩接入自家SaaS平台。目前充电桩运营商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服务费、电力差价和增值服务,其中收取充电电费和服务费是大部分运营商的最基本盈利方式,但由于充电桩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充电桩使用效率低,所以市面上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增值服务包括利用广告等方式开展充电桩保险服务,提供交通工具租赁、维修等服务,但盈利程度一般。因此充电桩运营商开始寻求充电业务以外的盈利方式,拓展其他增值服务以增加客户黏性和提高单客户价值量。五、 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指导思想加快提升充(换)电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动公共停车场、商业体、小区物业等充(换)电设施建设,构建适度超前、互联互通、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充(换)电服务网络,促进电动汽车进一步推广应用,保障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坚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以区域交通密度、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等为导向,结合全市发展远景规划,统筹布局各镇街(园区)充(换)电设施建设,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高效开放的充(换)电服务体系。(二)坚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分类推进遵循快慢互济、分类推进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充(换)电需求,综合考虑有序慢充和应急快充模式,统筹推进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公共和商业停车场以及居民小区等场景配建充(换)电设施。(三)坚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全方位参与充(换)电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国有企业打造车、桩、站、运营全产业链,营造公平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四)坚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创新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充(换)电设施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先行先试,加快光储充换检一体化示范应用,推动新能源、新智造、新材料、新数字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六、 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一)充电桩建设必要性中国未来最大的工业消费是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成为拉动消费和产业升级强力新引擎。在国家新能源战略引导和各行业翘楚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动力电池的性能也越做越强,已具备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前提条件。但充电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明显滞后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充电桩数量少、充电慢、找桩难、利用率不高、里程焦虑、安全焦虑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和梗阻。新能源汽车正符合于既促销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业态,把充电桩和5G并行,并排在新能源汽车之前,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的前置条件,可以看出充电在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二)充电桩建设的重大意义如果仅仅把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专用充电设备来看待,无疑难以理解充电桩建设位列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背后的战略意图。事实上,充电桩与加油站不同,加油完全是一个物理性动作,但充电是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通过与5G、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其他新基建的有机融合,充电桩将打通汽车、能源、互联网等产业,构建起全新的数字化社会的骨架。众所周知,新基建的新就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范畴已经从过去的物理世界过渡到了数字世界。对比传统基础设施,充电桩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使用的是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其次充电桩的使用其实是车和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包括智能网联技术的结合,也就是传统的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一种应用。再者它也是一种新的业态形式。可以说,充电桩建设将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作为物联网感知终端,充电桩这种信息互动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形成可查询、预约、支付及远程操控的运营模式。因此最先可以实现的一个应用场景是,充电运营商通过充电获取数据,打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数据链条,原本单一的充电业务上就多了增值服务,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将有更多元的探索。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是,借助区块链等技术的赋能,通过对车主充电行为进行确权并记录,建立以人车桩为一体的信用体系,一方面提高多方协作效率,解决车主支付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以充电、停车等消费场景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是现有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随着这些应用场景的成熟,无疑会增加对于充电桩的需求,同时增强资本对于其发展前景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充电桩建设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激发出乘数效应。七、 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标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建成适度超前、互联互通、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充(换)电服务网络,努力构建电动汽车2公里充电全覆盖体系,力争核心城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建成公共充电桩25万个,私人自用桩7万个,公用充(换)电站超过3000座,超级充电站超过100座,有效保障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需求;完善东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管理平台(下称东莞充)监管等功能,充(换)电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八、 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趋势(一)充电设施标准化管理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实施充电设施标准化管理,一是理顺充电桩和汽车间、充电桩运营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例如统一规范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充电桩硬件设施标准、动力蓄电池标准。在规范好相关标准,充电桩产业链的上游生产制造商能够贯彻标准,更好地展开设备规模化生产,中游运营商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采购、建设、维护等事项,下游的车主也能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二是充电设施服务集成化、平台化,通过创建集成化的智能APP或小程序平台,为车主带来更便利的服务。一方面,帮助车主快速便捷地定位充电桩,另一方面,给予车主多种方案选择,确保车主好找桩、能用桩、用好桩。(二)充电设施网络将是大规模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支撑当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维护不到位、服务能力不足,是充电桩运营行业里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特来电公司提出新能源充电网,是物理链接、数据链接、能源链接,把所有的充电桩连接到一起实现物理连接,在云端实现数据连接,对上链接风、光、水的分布式新能源,链接电网的削峰填谷,对下链接千万级汽车、千万级用户的应用和消纳。从而实现新能源和新交通的双向融合,同时收集汽车、用户、能源、支付大数据,从而打造成智能制造+充电运营+数据增值服务的价值闭环新生态。(三)充换电技术创新与运营服务创新为新能源行业保驾护航随着整车带电量和续航里程提升,充电便捷性成为制约电动车体验的一大因素。为提升消费者充电体验,除了通过改善车桩比外,也可通过快充技术来帮助消费者实现良好用户体验。保时捷、现代、比亚迪、长城等主机厂商纷纷为未来储备,推出相应快充技术配套设施。快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大电流快充和高电压快充。由于前者更易发热,对热管理要求高,而后者相对能耗较低,能够在更宽范围内实现最大功率充电。因此,高压快充技术将是未来的趋势,各大车企、充电桩企业、电网企业也在逐步推进高压快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当前充电桩存在故障多发,充电桩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行业企业可以通过云大物移智等数字技术赋能运营服务,将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商三方数据与系统进行互通互联,对充电桩的使用状态进行实时安全监控,实现桩与桩之间的数字化管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分析了解电池安全状态,自动预警危险,系统远程处置,及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保养或维修,解除安全隐患。其次,运营商通过大数据实现充电桩资源与新能源汽车的精准匹配,实现人机交互,发展智能化服务,以确保车主用户好找桩、能用桩、用好桩,提高充电桩的盈利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四)新型充电商业模式私桩共享在车多桩少的大背景下,便捷的私人充电桩成为用户的理想选择,但在小区安装充电桩涉及充电运营商、业主、业委会、开发商、物业等多方主体,小区内充电硬件设施不达标、没有固定停车位、小区物业相关管理规定等受限条件阻碍较大。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协调推进私人充电桩的建设,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充电设施企业、电动汽车企业、第三方平台企业等单位与自用充电桩产权人达成协议,实现自用充电桩共享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如星星充电、特来电、云快充等桩企均在提供私桩共享服务。因此,在共享经济浪潮下,私桩共享作为新型充电的商业模式,将凭借提高充电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错峰充电缓解电容压力等优势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多方共赢的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