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生产操作规程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9200178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间生产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车间生产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车间生产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LSC-II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本章节第1次修改车间生产操作规程_、操作规程ZXD作业文件一、下料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页次:第1页 共1页一、操作规程1.1提前10分钟检查、加注润滑油,空车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1.2装夹牢固、定位正确、注意切割角度与图纸要求一致;1.3夹紧力适度,防止型材挤压变形;1.4严格执行首、末检及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加工后的型材均必须分类整齐有序放置;1.5加工及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损及变形;1.6加工过程中严禁身体任何部位进入危险区域。二、工艺要求2.1型材无扭曲、变形,表面无明显凹陷、拉痕等;2.2下料尺寸技术标准:框L+0.3,角度允许公差45 0.2、扇L-0.3,角度允许公差45 0.2;2.3 平形面与切面垂直允许公差90 0.2,切口毛刺 0.5mm;2.4型材表面无崩损、擦痕、划痕、断面规整、光洁;2.5 漆面无流痕、波纹、划痕、墩角。三、检验工具1.1 万能角度尺、宽座直角尺、钢卷尺。ZXD作业文件GLSC-II二、钻铣水槽气压平衡孔页次:第1页 共1页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一、操作规程1.1提前10分钟检查加注润滑油,空车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1.2 装夹牢固、定位正确、注意铣削方向与图纸要求一致;1.3夹紧位置正确,防止型材挤压变位;1.4严格执行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加工后的型材均必须分类整齐 有序放置;1.5加工及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损及变形;1.6加工过程中严禁带手套、严禁身体任何部位进入危险区域。二、工艺要求:2.1型材无扭曲、变形,表面无明显凹陷、拉痕、气泡等;2.2 铣水槽尺寸技术标准L=150mm,内外水槽中心距50mm,槽尺寸5*30mm;2.3窗框宽度1.5m、或窗体宽度2.0m铣三个水槽,两侧边槽对称,中槽居中;2.4窗框宽度2m铣四个水槽,四槽间距对称均匀;2.5窗体宽度0.6m、或窗体宽度 1.49m铣水槽二个水槽;2.6窗体宽度 0.6m以下铣水槽一个水槽;2.7窗扇宽度1.5m、或窗体宽度2.0m铣三个水槽,两侧边槽对称,中槽居中;2.8中挺长度0.6m、 1.5m铣水槽二个水槽;2.9中挺长度 1.5m铣水槽三个水槽;3.0中挺长度0.3m、 0.6m铣水槽一个水槽,1中挺长度 0.3m不铣水槽;3.1所有气压平衡孔均采用4mm钻头打孔;3.2当窗扇内外均采用打胶时可不开排水槽;3.3断桥门窗水槽位置见型材结点图;3.4 漆面无流痕、波纹、划痕、墩角;3.5型材表面无崩损、擦痕、划痕、断面规整、光洁型材放置应在型材间衬垫防磨擦材 料。三、检验工具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本章节第1次修改三、铣拼接口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页次:第1页共1页一、操作规程1.1提前10分钟检查加注润滑油,空车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1.2装夹牢固、定位正确、注意铣削方向与图纸要求一致;1.3夹紧力适度,防止型材挤压变形;1.4严格执行首、末检及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加工后的型材均必须分类整齐有序放置;1.5加工及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损及变形;1.6加工过程中严禁带手套、严禁身体任何部位进入危险区域。二、工艺要求2.1型材无扭曲、变形,表面无明显凹陷、拉痕、气泡等;2.2 铣中挺尺寸技术标准依据加工图纸确定;2.3 加工角度90 0.3,切口毛刺 0.2mm;2.4型材表面无磕碰、擦痕、划痕、墩角、断面规整、光洁型材放置应在型材间衬垫防 磨擦材料;2.5 漆面无流痕、波纹、划痕。三、检验工具1.1 游标卡尺、钢卷尺。生效日期:2006年10月16日生效日期:2006年10月16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本章节第1次修改四、组框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页次:第1页 共1页一、操作规程1.1提前10分钟检查并加注润滑油,空车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1.2 装夹牢固、定位正确。溶融温度、溶融时间、加紧压力、对接时间定位准确;1.3注意组框时执手边料与图纸要求一致,夹紧力适度,防止型材挤压变形;1.4严格执行首、末检及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加工后的型材均必 须分类整齐有序放置;1.5加工及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损及变形;1.6加工过程中严禁身体任何部位进入危险区域。二、工艺要求:2.1型材无扭曲、变形,表面无明显凹陷、拉痕、柒膜无气泡。切割面无明显毛刺;2.2组框前备好角码、组角钢片,并检查是否符合技术工艺要求;2.3组角角码、组角钢片框上下两平面接逢打组角胶,胶量-1.5mm圆柱形;2.4 型材无磕碰、漆面无擦痕、划痕、光洁。三、检验工具1.1 游标卡尺、钢卷尺。五、组角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 页次:第1页 共1页一、操作规程1.1提前10分钟检查加注润滑油,空车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1.2装夹牢固、定位正确、注意铣削方向与图纸要求一致;1.3夹紧力适度,防止型材挤压变形;1.4严格执行首、末检及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加工后的型材均必须分类整齐有序放置;1.5加工及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损及变形;1.6加工过程中严禁带手套、严禁身体任何部位进入危险区域。二、工艺要求2.1型材无扭曲、变形,表面无明显凹陷、拉痕、气泡。切割面无明显毛刺;2.2组角技术要求:组角前检查挤角位置必须正确,组角时保持组面平整,组角后用胶皮锤调整平面,同一平面高低误差不大于0.1mm.及时擦拭挤出的表面余胶;2.2.1框扇上下两平面接逢打组角胶,胶量1.5mm圆柱形;2.2.2 窗框平行边长度尺寸公差 300mm 900mm/+1.0mm、901mm 1500mm/+1.5mm、1501mm 2000mm/+2.0mm、2000mm/+2.5mm;2.2.3 窗扇平行边长度尺寸公差300mm 900mm/-1.0mm、901mm 1500mm/ 1.5mm、1501mm 2000mm/-2.0mm、2000mm/-2.5mm;2.2.4 窗框对角线长度尺寸公差 300mm 900mm/+1.5mm、901mm 1500mm/+2.0mm、1501mm 2000mm/+2.5mm、2001mm 3000mm/+3.0mm、3001mm/+4.0mm;2.2.5 窗扇对角线长度尺寸公差 300mm 900mm/-1.5mm、901mm 1500mm/-2.0mm、1501mm 2000mm/-2.5mm、2001mm 3000mm/-3.0mm、3001mm/-4.0mm;2.3 组角接逢小于0.2mm;2.4 组角后用胶枪对准注胶孔注入密封胶;2.5 型材表面无磕碰、漆面无擦痕、划痕、表面光洁。三、检验工具3.1、游标卡尺。3.2、钢卷尺。3.3、塞尺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本章节第1次修改六、扣条切割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页次:第1页 共1页一、操作规程1.1提前五分钟检查加注润滑油,空车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1.2装夹牢固、定位正确、注意铣削方向与图纸要求一致;1.3夹紧力适度,防止型材挤压变形;1.4严格执行首、末检及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加工后的型材均必 须分类整齐有序放置;1.5加工及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损及变形;1.6加工过程中严禁带手套、严禁身体任何部位进入危险区域。二、工艺要求2.1型材无扭曲、变形,表面无明显凹陷、拉痕、气泡等;2.2 扣条尺寸技术标准L-0.6mm,加工角度90 + 0.3;2.3 切割断面毛刺不大于0.5mm,既切口毛刺 0.5mm;2.4型材表面无擦痕、漆面无划痕、断面规整、光洁。三、检验工具1.1 游标卡尺、钢卷尺。七、门窗组装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页次:第1页共2页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一、操作规程1.1认真检查线路是否破损、接头是否松动,检查声音是否正常,如发现暂停使用。检 查电动工具安全及运转情况是否良好;1.2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打火现象发生,即严禁使用;1.3. 使用过程中,严禁摔、扔工具或使电线处于受力状态进行拉、扯;严禁使用重物压、 轧、砸或覆盖电器工具及电器线路;1.4. 使用过程中,严禁使用无安全插头的电线直接插入插座;严禁使用金属材料捆扎、 吊挂移动绝缘电气线路;严禁超出电动工具使用极限使用电动工具;1.5使用完毕后,将电线顺序缠绕在工具上,放置工具箱内,避免挤压磨损;禁止将电 动工具和其它金属工具混杂放置;1.6五金件定位模板选择正确,定尺定位准确、所用执手、铰链、传动器、五金件等与图 纸要求一致;1.7严格执行首、末检及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加工后的型材均必 须分类整齐有序放置。加工及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损及变形。二、工艺要求2.1型材无扭曲、变形,表面无明显凹陷、拉痕、气泡等;2.2推拉门组装技术标准:密封毛条长度与相应槽口等长;密封胶条从框、扇上部的中 间对接;安装滑轮4*2*30mm自攻钉,滑轮距扇边缘100mm;半月锁居扇立边1000mm安装, 铝道轨安装长度为总长L-5mm.玻璃垫放置部位见图.缓冲垫3个,上垫距扇上端100mm, 下垫距扇下端100mm,中垫居扇中间,使用4*2*20mm自攻钉固定。要求推拉灵活、轻便、 无摇摆、涩滞感觉;2.3推拉窗组装技术标准:密封毛条长度与相应槽口等长;密封胶条从框、扇上部的中 间对接;安装滑轮4*2*30mm自攻钉,滑轮距扇边缘100mm;半月锁居扇立边中间安装, 铝道轨安装长度为总长L-5mm,玻璃垫放置部位见图。缓冲垫安装1500mm3个,1449mm2 个。上垫距扇上端100mm,下垫距扇下端100mm,中垫居扇中间,使用4*2*20mm自攻钉 固定。要求推拉灵活、轻便、无摇摆、涩滞感觉;2.4平开或平开内倾门组装技术标准:密封胶条长度与相应槽口等长,密封胶条从框、 扇上部的中间对接;执手居门扇底边1000mm安装,固定螺钉采用3*9*25mm.上部铰链上 边距扇顶端150mm,中部铰链距上部铰链750mm,距下部铰链900mm,距扇下端200mm,铰 链安装均采用模板定位打孔,固定螺钉采用3*9*30mm平头自攻螺钉固定;使用磨擦铰链。七、门窗组装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页次:第2页共2页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规格按技术部设计要求使用,使用4.316平头自攻固定,细节见图。玻璃垫放置部位 见图。传动器规格按技术部设计要求使用,传动器安装均使用3*9*25平头自攻固定,要 求密封严密、开启灵活、无明显下垂(装玻璃后下垂2mm)、刮蹭、涩滞感觉。2.5平开窗组装技术标准:密封胶条长度与相应槽口等长,密封胶条从框、扇上部的中 间对接;执手居门扇底立边中部安装,固定螺钉采用3*9*25mm。上部铰链上边距扇顶端 100mm,下部铰链距扇下端150mm,如需安装中部铰链,位距上下部铰链中间,铰链安装均 采用模板定位打孔,固定螺钉采用4*3*16mm;使用磨擦铰链规格按技术部设计要求使用, 使用4*3*16平头自攻螺钉固定(细节见图);玻璃垫放置部位见图,传动器规格按技术 部设计要求使用,传动器安装均使用3*9*25平头自攻固定,要求密封严密、开启灵活、 无明显下垂(装玻璃后下垂1.5mm)、刮蹭、涩滞感觉。2.6平开内倒窗组装技术标准:密封胶条长度与相应槽口等长,密封胶条从框、扇上部 的中间对接;执手居窗扇立边中部安装,固定螺钉采用3*9*25mm;上部铰链与扇上端槽口 平齐,下部铰链与扇下端槽口平齐,铰链安装均采用模板定位打孔,固定螺钉采用 3.9*22mm平头自攻螺钉固定(细节见图);玻璃垫放置部位见图。要求密封严密、开启 灵活、定位准确、无明显下垂(装玻璃后下垂1.5mm)、刮蹭、涩滞感觉。2.7悬窗组装技术标准:密封胶条长度与相应槽口等长,密封胶条从框、扇上部的中间 对接;执手居扇底边中部安装,固定螺钉采用3*9*25mm。铰链上部顶端与框内侧立面顶端 间隔2-3mm固定螺钉采用4*3*16mm平头自攻螺钉固定,细节见图。玻璃垫放置部位与 推拉窗一致。要求提拉灵活、定位准确、无刮蹭、涩滞感觉。2.8提拉窗组装技术标准:密封毛条长度与相应槽口等长,密封胶条从框、扇上部的中 间对接;提拉五金件按技术部设计要求使用,玻璃垫放置部位与推拉窗一致。2.9 装固定片:距窗框两端头200mm,固定片间隔500600mm,固定螺钉采用4*3*16mm平 头自攻螺钉。2.4型材漆面无擦痕、划痕、断面规整、光洁、执手、铰链、传动器等表面无擦痕、划 痕、外观良好。2.5每日清洁设备及周围环境。三、检验工具八、门窗玻璃扣装、玻璃扣条、玻璃页次:第1页共1页胶条(或打胶)装配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一、操作规程1.1提前检查所扣玻璃的质量、规格、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是否与所扣玻璃标明 的内容是否一致;1.2检查所扣玻璃扣条是否与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所标明的扣条是否一致。检查 所扣玻璃胶条是否配套;1.3严格执行首、末检及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1.4加工及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损及变形;1.5扣装过程中严禁登踩或随意放置;1.6扣装后的成品,必须标明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尺寸规格,分类明确、码放整 齐有序;1.7每日清洁周围环境。二、工艺要求2.1型材无扭曲、变形,表面无明显凹陷、拉痕、气泡等;2.2玻璃扣装前必须按工艺要求放置玻璃垫,为防止脱落用胶粘固;2.3扣条安装竖压横(见图),扣条尺寸技术标准L-0.3mm,对接间隙 0.3mm;2.4扣装后扣条同一平面高度差 0.3mm;2.5玻璃胶条为三元乙丙材料,规格与型材、玻璃厚度相匹配。安装无卷边、压边,胶条面平直,角接缝胶接;2.6打胶枪打胶:胶嘴与打胶位平面呈45角,胶量均匀、胶线平直、转角自然过渡无 明显接痕;2.7对暂时不能上扣条的门窗扣条,要注明门窗编号、规格,并用胶带绑附在门窗的上端;2.8门窗表面擦痕、划痕、漆面完好、外观整洁、干净;2.9成品门窗放置在指定地点,挂牌标明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分别按尺寸、规 格、分类、整齐码放。三、检验工具1.1 塞尺、钢卷尺及目测。九、密封条穿装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页次:第1页共1页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一、操作规程1.1提前检查所穿毛(胶)条的质量、规格、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是否与所采用毛(胶)条标明的内容是否一致;1.2检查所用毛(胶)条是否与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所标明的毛(胶)条是否一致;1.3严格执行首、末检及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1.4穿装及搬运过程中应防止硬物划损及断裂;1.5穿装过程中严禁登踩门窗或随意放置;1.6门窗后的半成品,必须标明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尺寸规格,分类明确、顺序码放;1.7每日清洁周围环境。二、工艺要求2.1胶条无变形、抽坑、气泡等,外观均匀、表面光洁;2.2密封胶条从框、扇上部的中间对接,为防止脱落用胶粘固;密封毛条长度与相应槽 口等长穿装;2.3穿装时不要拉抻过紧,每一边应适当放松至自然状态,接头对接时使胶条放量2-3mm,胶条外观平直;2.5密封毛条尺寸技术标准L-2mm,密封胶条对接间隙0.1mm;2.6对已穿密封条的封盖等,要注明门窗编号、规格,并用胶带绑缚放在指定位置.暂时不用的密封条要妥善存放;2.7穿装密封条的门窗或型材表面无崩损、擦痕、划痕、外观整洁、干净;2.8半成品门窗放置在指定地点,标明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分别按尺寸、规格、 分类、整齐码放。三、检验工具1.1 手感及目测。十、门窗包装操作规程及生产工艺标准页次:第1页共1页生效日期:2006年10月30日本章节第1次修改一、操作规程1.1提前检查所穿毛(胶)条的质量、规格、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是否与所采用毛(胶)条标明的内容是否一致;1.2检查所用毛(胶)条是否与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所标明的毛(胶)条是否一致;1.3严格执行首、末检及过程检验制度,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1.4穿装及搬运过程中应防止硬物划损及断裂;1.5穿装过程中严禁登踩门窗或随意放置;1.6门窗后的半成品,必须标明工程名称、楼号、楼层、门窗编号、尺寸规格分类明确、顺序码放在指定的区域;1.7每日清洁周围环境。二、工艺要求2.1胶条无变形、抽坑、气泡等,外观均匀、表面光洁;2.2密封胶条从框、扇上部的中间对接,为防止脱落用胶粘固;密封毛条长度与相应槽 口等长穿装;2.3穿装时不要拉抻过紧,每一边应适当放松至自然状态,接头对接时使胶条放量2-3mm,胶条断面平直;2.5密封毛条尺寸技术标准L-2mm,密封胶条对接间隙0.1mm;2.6对已穿密封条的封盖等,要注明门窗编号、规格,并用胶带绑缚放在指定位置.暂时不用的密封条要妥善存放;2.7穿装密封条的门窗或型材表面无崩损、擦痕、划痕、外观整洁、干净;2.8半成品门窗放置在指定地点,标明工程名称、楼号、门窗编号、分别按尺寸、规格、 分类、整齐码放。三、检验工具1.1 手感及目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