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机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外部环境_参考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19092020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草机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外部环境_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打草机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外部环境_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打草机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外部环境_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打草机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外部环境打草机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外部环境目录一、 社会文化环境1二、 经济环境7三、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12四、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18五、 成功企业的共同价值观20六、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26七、 项目简介36八、 公司简介39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1九、 产业环境分析41十、 园林机械行业产业链概况41十一、 必要性分析42十二、 发展规划43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49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52十五、 法人治理结构53一、 社会文化环境(一)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这里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具有持续性,世代沿袭传承,并且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会交往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与社会文化环境背景相互呼应、相互推动,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成长的肥沃土壤,从社会文化中吸收营养,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又有自身的演变规律,以自身的创新与创造,向社会不断输送新的文化因子,从而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这里主要分析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世界各国的企业文化无一不成长于社会文化的摇篮之中,其特质无一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文化、美国文化与美国企业文化、欧洲文化与欧洲企业文化都各自有如母子般的共同基因。中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和谐思想、团体意识等均具有现代价值,对于维系市场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克服盲目竞争、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索取带来的弊端,对于创造和谐的、带有人情味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现代科技文明和市场文明,这些都直接影响或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可以说,中国的社会文化,是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精神源泉。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应克服盲目崇拜发达国家的心理,振奋民族精神,善于从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吸收营养,继承优良传统。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形成特色,产生持久的生命力。(二)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在谈到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影响的同时,不得不具体谈到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1、地域经济文化发达状况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地域经济文化发达程度不同,对企业愿景、价值观、风气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中国来看,地域性经济文化差距明显,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文化发达,有广州、上海、深圳、宁波、顺德、青岛等若干经济活跃、文化繁荣的中心城市;也有因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慢的内陆,尤其是西北地区。因此,处于不同地区的企业,因市场需求差异、信息来源差异、竞争性差异以及员工素质差异等,使得企业的文化理念及风格出现差异性。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企业,其文化导向和风格更加市场化,创新和竞争精神、时效观念更突出;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其文化导向和风格更加凸显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更加勤奋和朴实无华。2、地域文化底蕴与传统风格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文化底蕴与传统风格给不同地域的企业文化打上了鲜明的烙印。比如,北京与上海两大中心城市目前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明显地与“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对两个地区企业长期不同的影响有关。“京派文化”讲正义、讲政治、讲大局,这对北京企业文化有着积极的影响。2011年,北京提出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这种浓缩了京城的历史与传统,体现了北京时代风貌与精神特质,反映了北京市民对未来愿景、追求高度共识的城市文化,自然成为引领北京企业文化发展的精神旗帜。同时,“京派文化”中也有讲等级,重关系、面子的传统,也有受八旗子弟遗风影响所形成的重志轻功、重言轻实乃至“天桥把式光说不练”的旧习,因此在北京企业文化中,就积淀了不少任人唯亲、讲哥们儿义气、消极保守、不重实际等因素。如北京企业有那么多下岗者,同时又有那么多工作机会吸引外来务工者,这一反常现象可能就与“京派文化”的消极影响有关。“海派文化”中所蕴涵的创新、冒险、竞争以及精明算计的金融意识和作风,与市场经济有很强的亲和力,与这种大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自然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力量。上海这几年迸发出来的旺盛的经济活力与“海派文化”有直接关系。当然,“海派文化”也有劣根性,“海派文化”里异常突出的是功利性和崇洋思维模式。以我为中心,有利于自己的就拿起来用,有损于自我的就断然抛弃,发展至极端,就是对金钱、地位的崇拜。受“海派文化”影响较深的人,往往以自信的心态瞧不起外地人,却以自卑的心态崇尚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这就不利于利他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因此,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要研究本地区文化的特点和风格,积极吸收本地区文化的精华,拆弃糟粕,有效地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比如,地处鲁南的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企业在建设自身文化过程中,就应积极吸收革命老区文化和齐鲁文化中诚实、淳朴、和谐、仁爱等优良传统和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爱国、奉献的革命传统。3、地域商帮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国明清时代形成了“十大商帮”,虽然多数已经没落,但其商帮文化仍然对当地企业文化产生着持续性影响,近些年也有不少企业在深入挖掘商帮文化的优秀基因为今所用、为我所用。例如,晋商帮:学而优则“贾”,义中取利,信誉第一;徽商帮:贾而好儒,诚信为本,财自道生;龙游商帮:敢为天下先,海纳百川,宽以待人;洞庭商帮: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稳中求胜;江右商帮:贾德质朴,广泛从业,小本经营;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广东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山东商帮:质朴单纯,重土安命,豪爽诚实;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卓尔不群,开拓创新;陕西商帮:追逐厚利,生财有道。这些商帮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理念、信条、传统和作风,尽管时过境迁,但作为一种亚文化,延绵不断,直到今天,在当地的企业中还多少得到某种体现。具有深厚商业文化底蕴的各商帮活动地区的现代企业,也应该继承本地商帮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古为今用,彰显特色。过去的“十大商帮”中没有“京商”,实际“京商”是客观存在的。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近860年的建都史,孕育了个性鲜明的“京商”文化。“京商”具有的精诚守信、精益求精、包容和谐、以客为尊、敢于担当、学习创新、前卫时尚和卓越一流的文化精神以及“京商”的儒气、和气、官气、贵气与义气等文化品格,深深地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北京企业文化的走向与风格。目前,中国企业正面临转型和文化再造,这正是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利用本地文化优势,重塑个性文化的极好时机。总体来讲,利用地域文化必须具有学习与批判精神,既善于挖掘、学习、利用和弘扬,又善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本地区文化弃弊兴利,激浊扬清,同时善于借鉴其他地区和企业的文化精华,从而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有地域个性又有中国以至于世界共性,既反映本企业魅力又体现市场经济共同伦理的优秀企业文化。二、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国家干预、企业制度等。目前,市场经济的浪潮波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知识经济迅速成长,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全球化和信息化催化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日益提高的消费层次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企业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与企业文化面临挑战。(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尤其是面对深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在经济发展上一枝独秀,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尽管同发达国家比较,物质基础和现代化程度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国早就告别了经济短缺时代,商品供求平衡和供过于求的比重达到近100%,市场异常活跃。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不再满足于温饱,而去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和高品位。作为消费者,他们会对产品从品种到质量,从商标到品牌,从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到社会价值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化而论,20世纪80年代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当低,许多人连温饱都没有解决,于是人们只能追求生活数量的满足,即将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作为最大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数量的重视,远甚于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即使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也主要是要求坚固耐用。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总量大大增加,商品品种日益丰富,消费者选择商品空间不断扩大,引起了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时尚的变化。这时,人们在生活数量和生活质量之间,更加追求生活质量的满足与提升。因此,消费者对商品质量越来越“挑剔”,他们不再将坚固耐用作为最重要标准,更看重产品的款式、颜色、包装等“感性”的东西。而现在,进入品牌时代,人们更看重商品的独特性,更看重消费体验和商品与服务的文化内涵。面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消费需求的高质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一个企业若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就会用货币选票,把企业赶出市场舞台。作为企业员工,他们会对企业从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到晋升机会和发展机会,从人际氛围到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员工对工作报酬非常在意,只要企业效益好,能向员工提供较好的工资待遇,就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同时也会形成企业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企业员工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他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和提高。这时,他们不仅重视眼前的工资福利,更重,视企业长远的发展前景;不仅重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稳定性,而且对企业的人际环境、文化氛围、自我实现的机会等精神方面的因素越来越注重,提出了更多的民主要求,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的管理等。同时,他们还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领导者更有预见力,更有人情味和人格魅力,更有社会责任感。今天,对于很多白领而言,他们跳槽已不单单是为了工资待遇,更重要的是考虑有无自我实现和谋求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若不能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员工就会消极怠工或“跳槽”,使企业失去活力或宝贵的人力资源,因而丧失发展的能力。因此,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这一重大变化,要求企业彻底改变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对外塑造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文化,对内塑造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文化。(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上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在自然经济社会,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细胞是家庭,这是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经济组织,是为消费目的而进行的简单再生产。而在市场经济社会,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细胞是企业,这是突破血缘关系限制而靠资本、技术、人才等组成的经济组织,是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扩大再生产。与自然经济相比,市场经济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交换,二是经营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看,由于不同国家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时间不同,国内资源状况、经济基础、民族文化传统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类型。如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体制,主张最大限度的自由竞争,主张社会的经济结构应建立在私人追求财富的基础上,认为国家只有在私人经济出现了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时才行干预之权;以日、德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国家政权在促进经济发展及减少社会各阶层冲突中的作用,如主张通过法律要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必须有相关各方代表,特别是工人代表参加,以保护工人的利益。两种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造就了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色。前者人文主义、竞争与效率的色彩浓厚,认为人最可宝贵,追求能力主义,倡导创新和竞争精神,鼓励自我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褒扬财富和创造财富的人;后者则强调社会经营和社会责任的理念,重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协调,倡导团队精神或参与管理。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之中。一方面,中国市场更加开放,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成为竞争的主体。另一方面,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有些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全,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国有企业的改革还面临进一步深化的任务。中国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把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面纳入市场轨道,鼓励市场主体自主经营,相互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强调通过法律规范市场行为,通过规划等实行间接的宏观调控。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开放,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扩大,带来经营的机会增多,风险也更多,竞争也更加激烈、更加理性。这样的经济环境不仅要求企业要有更加开阔的经营视野,更高的经营智慧以及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系统,同时要求企业推进企业文化的全面创新,即彻底革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中生成的企业文化基因,如企业对国家的依附思想、经营中的求稳意,识、官商意识和家长制作风,以及政企不分造成的企业领导人追求仕途的思想等,培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基因,如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敢于竞争和承担经营风险,强化质量、服务、效率和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依法经营,讲求信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把建立在合同契约基础上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提升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价值共现的精神命运共同体关系,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吸收员工参与管理等。三、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一)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就应当肯定由此而来的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十分明确地揭示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它的基本原则。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表现为以下几点。1、集体主义原则企业是一个由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组成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基础上,协调好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在“一体化”愿景下,创造最高效率和最佳效益。2、诚实原则日本山一证券的创始人小池曾指出,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诀就是诚实。诚实是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就别想有生命了。对于企业而言,坚守诚实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遵守口头的或书面的协议和合同;承认产品的缺陷,并尽可能予以纠正;为所得工资付出诚实的劳动;为劳动者付给适当的工资;在合理但不过高的利润限度内,规定诚实的价格;根据价值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产品,尤其是关系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产品更应如此;在同意提供劳务产品与付给报酬方面说实话;在雇主和雇员关系中不说谎;不对股东隐瞒企业状况;做广告时说实话;经常检查各级企业活动,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不诚实和不道德的现象。3、公正原则企业道德领域的公正主要有三种类型:交易公正、分配公正和社会公正。交易公正是指涉及对所提供的劳务或生产、销售的产品做出的补偿要公正;分配公正是指企业总利润在企业股东、经理、员工之间的分配要公正;社会公正是指企业及其成员对待消费者和全体社会公众要公正。(二)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内容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八荣八耻”荣辱观,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荣辱观成为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其中既包含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时遵从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包含企业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遵从的伦理道德规范。企业伦理道德规范建设的具体内容有如下五个方面。1、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道德规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其实就是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集体要承认员工个体价值的存在,为个体价值的实现和全面发展服务。一个合格的企业应该有如下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一是确保员工职业安全,保护员工生命价值;二是承认个人利益,尽力满足员工合理的且有实现可能的要求;三是尊重员工的个性、专长、价值与尊严,为员工得到全面发展和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四是确保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和政治地位、人格地位的平等,为员工广泛参与管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员工个体也不能离开集体。员工要加强自我修养,自觉遵守符合集体主义要求的个人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包括爱国家、爱集体、爱公物、爱岗位、爱科学、爱劳动;讲诚信、讲责任、讲纪律、讲协作、讲勤俭、讲奉献。以主人翁精神,竭力为企业做出贡献,成为企业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想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中的合格一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构筑员工行为规范的理念基础:一是契约与忠诚,即只要与一个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其行为就要符合企业利益的根本要求,不能背叛;二是承认差别,即承认能力、职务与权力差别,承认劳动报酬的差别。2、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道德规范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是构成企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企业凝聚力的强弱。通过一定的道德规范调整彼此行为,协调相互关系十分必要。为此,首先要求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思想,以自己良好的品德、渊博的知识、超群的能力把员工聚合在自己的周围,率先垂范,科学管理,充分依靠员工和善于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求普通员工对管理者的工作给予尊重、理解和支持,主动参与管理,做好本职工作。使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上保持一致,形成良好的相互支持和相互推动的关系。3、员工之间的道德规范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存在着个性、气质、性格、能力上的差异,存在着学历、经历、经验上的差别,所在的岗位、履行的职责不同,归属的群体也不同,因此,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工作协作关系和情感关系。要发挥企业整体效应,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平等、团结、友爱、互助”为基本道德规范,使全体员工在集体主义原则和企业共同愿景引导下,平等相处,协作互助,共创财富,共享物质与精神成果,共享和谐及工作与生活的快乐。4、企业与股东之间的道德规范企业与股东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双方在处理相互关系时,要严格履行各自的义务,遵循各自的道德规范。资本是企业存续的基础,为了确保企业的注册和持续经营,股东承担着按公司章程规定的提供经营资本的责任,股东对自己所提供的经营资本只有转让或出售的权利,而不能随意抽回。股东应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等形式关心企业经营,支持经营者有效地进行资本运作和业务经营。作为经营者,必须有效地运用企业的资本,遵纪守法,创新经营,科学管理,正确处理好股东、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防止“内部人控制”,努力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回报。5、企业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规范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是否协调、和谐,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处理与社,会公众关系时必须有道义上的自律,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一般称为职业道德)。例如,企业在处理与客户、合作者、金融机构、媒体及国家税务机构、行政管理等部门关系的问题上,必须受一定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和调节。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应坚持“平等、互助、互利”的伦理道德规范。例如,在处理与客户关系时,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讲质量,讲信誉,自觉维护客户利益;在处理与合作者关系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互利互惠;在处理同金融机构的关系时,坚持信用至上,绝不赖账;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坚持实事求是,绝不作假;在处理与国家税务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时,坚持照章纳税,服从法律、服从管理,主动承担责任,把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要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前提。四、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企业将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相结合,做好长期规划,做出积极努力。(一)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企业的优良传统和道德习俗是企业经营及各种交往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带有一定道德取向的习惯性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大众性。企业进行伦理道德建设,必须善于发掘和吸取传统道德观念和习俗中的精华,注入符合时代要求和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新内容,建立完善的伦理道德体系和标准。要使员工明确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当做,哪些不应当做。并且经过长期不懈地灌输、说服、示范、疏导,最终使这些抽象的伦理道德观念,转化为员工可操作的规则、规范和标准。(二)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员工教育相结合良好道德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同员工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紧密相连。员工具备较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不仅是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及能力的前提,也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础。因此,企业在伦理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对员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文化基础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等,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主体,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逐步做到不管是否有外在的监督,自己都能不断战胜自身的非道德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层次。(三)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积极工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知识,不断进行管理理念与方法创新,在强化硬性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软性管理的作用。如改善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尊重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扩大民主管理的范围,使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与决策等。只要员工有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会表现出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道德风貌。(四)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一种心理建设,主要诉之于舆论与良心。从建设方法上看,一方面要通过对员工进行反复、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利用舆论进行引导,强化员工道德意识,使之形成道德自律,养成道德习惯;另一方面,当某种先进道德被多数人认同后,也需要适时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成为硬性约束,起到严格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五)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个人示范有两种:一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自己模范的道德行为成为员工的表率;二是先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也就是通过挖掘、培养、宣传典型人物,以典型的力量来引导员工自觉遵从企业的道德规范。重视集体影响,主要是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礼仪,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使员工置身其中,通过整体氛围的熏陶和互相影响,促进员工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五、 成功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一)企业价值观的共性与个性企业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企业文化内核的企业价值观,其共性更明显,它反映了企业发展共有的规律。基因理论研究证实,人与猿的基因98%是一样的,只有2%不一样;人与小白鼠的基因只有500对不同。这说明相近的生命体多半基因是相同的。以此推论,不同企业作为同一类生命体,其生命的基因价值观,可能95%是共性,5%是个性。在塑造企业价值观时,首先要关注共性。即要研究企业共处的自然、经济、人文、政治与法律环境,共同的体制对企业价值观的共同影响;研究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大生产规律、人类一般心理及行为规律对企业价值观的共同影响。研究企业价值观共性的目的,是要确定企业价值观的一般规律和科学内涵,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有个性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因此,研究企业价值观的个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价值观的个性虽然是少数,但却鲜亮、耀眼,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企业的活力与源泉所在。在企业价值观中突出个性,让人过目不忘;把它渗透在企业经营行为中,使人充满激情,带来良好感受;在企业品牌、形象和广告推广中注入价值个性,会产生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多数成功的企业价值观均是融共性和个性为一体,既重共性塑造,又重个性培养,使企业价值观在反映共性规律的同时又富有个性的魅力。具有339年历史的同仁堂,始终遵循优秀企业共有的诚信文化,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提炼出“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精神,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使古老的同仁堂焕发青春,在市场上树立起鲜亮的品牌形象。(二)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排序企业价值观必然要对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个人价值与共同价值、社会价值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与生产价值等一系列价值序列进行选择和排序。那么,现代正确的价值观应当遵循哪些排序原则呢?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们花了20多年的时间,跟踪了500多家世界大企业,最后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不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具体来说,它们一般遵循以下三条排序原则。1、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是第二位的。由人支配物,而不是由物支配人。人是企业最佳的不可替代的资产,是企业价值的源泉。2、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共同的协作优于独立单干,集体高于个人。卓越的企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团队文化,其本意就是倡导一种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企业价值观。一个基于个人利益增进而缺乏合作价值观的社会,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社会在经济上也是缺乏效率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狭隘的个人利益增进,不会对我们的福利增加产生好处。这段话说明过分放大个体价值是有害的。当然,企业的基础是个人,没有个人能力的发挥,企业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也就不能形成企业活力。因此,必须把个人的价值实现和企业价值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3、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这些价值目标中有自身利润方面的,也有用户的,还有社会的,当自身利润目标与用户和社会目标发生矛盾时,优秀公司首先选择的是确保用户和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三)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现代企业价值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思想为导向。过去,企业也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目的仅限于挖掘人的潜力。西方的一些企业非常强调在员工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上投资,以此作为企业提高效率、获得更多利润的途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人作为工具来看待。所谓的培养人才,不过是为了改进工具的性能,提高使用效率罢了。当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把人的发展视为目的,而不单纯是手段,这是企业价值观的根本性变化。企业能否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能否给人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文化优劣的根本标志。德国思想家康德说过,在经历种种冲突、牺牲和曲折复杂的漫长路程之后,历史将走向一个充分发挥人的全部才智的美好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通过主体力量的发挥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支配。这就要求充分注意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人的全面发展,这无论对于企业中的人,还是对全社会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大写的人,包含股东、员工、顾客和公众。如何看待股东、员工、顾客和公众,如何处理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企业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股东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有决策权和控制权;员工是企业经营的主体,通过参与企业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利;顾客通过购买企业产品,最终拥有对企业的监督权和否决权,通过手中的“货币选票”行使他们的权利;公众通过“舆论”等形式行使他们的权利。股东有投资增值的需要;企业家和员工有权力、地位、成就感和与取得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的需要;顾客有获得质量高、价格低、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公众也希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这些需要,股东就要抛售股票,管理者就要跳槽,顾客就会不买企业的产品,公众就会抨击企业无德或无能。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造满足人的需要的新途径,才能不断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德国通过“社会契约”和“共同决策”的监事会制度,在权力的平衡方面步子迈得最大,但从结果看,企业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因为企业决策太慢。几十年来,日本企业通过文化和制度来造就一种心理上的权力平衡,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已经受到挑战。美国企业是通过工会来达到某种权力平衡的,但工会会员正在大量减少,工会面对近年来员工收益减少而管理者收益大增的趋势束手无策。在信息时代,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已不仅仅是需求的满足问题,而且越来越成为创造力的源泉。信息时代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快速、激烈的竞争将迫使企业越来越趋向民主化,因为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在重新构建的企业文化中,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于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在开放的社会中,人们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企业新的价值基础,对级别和地位的竞争将渐渐淡化,这将净化企业内部的文化,净化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微观生产基础的变化必将最终影响全社会。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企业家们的开明、开放和包容程度正在超过政治家。企业家通过个人奋斗所取得的成功,淡化了人们对社会科层、级别、地位的看法。企业创造的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也要适应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员工的职业,还要考虑到员工的兴趣、爱好、气质、秉性,以及他们可能的发展方向。组织的核心能力将可能不再是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考察对象,而是以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员工的报酬将不是根据职位,而是根据能力和贡献。企业各类人才能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应有的经济、社会地位和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六、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一)企业价值观的层次企业价值观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若从纵向系统考察,可分为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整体价值观三个层次。1、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是员工在生活、工作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的意义、工作的目的、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观念。比如,员工是把工作看做是神圣的事业,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否关心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是否把为企业所做的创造、奉献,为企业所尽的责任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意义?是否把企业的成败荣辱视为自己的成败荣辱?能否像关心自己的荣誉一样关心企业的信誉?等等。对企业、对工作、对金钱荣誉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员工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员工价值观的形成,受其年龄、个性特征、需求结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学识、能力、兴趣爱好、人生理想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员工的需求结构看,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包括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如医疗、养老保障等;第三层次是感情和归属需要,包括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得到友爱等;第四层次是地位和受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名誉的满足,事业成就的认可等;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就其所能达到的最大目标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通常是按照需要的层次等级去追求需要的满足的。就是说,只有在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追求地位、被尊重,乃至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一般来说不再是难题,他们更多地追求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员工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不可避免。如何使员工感到企业是发挥自己才能、自我实现的“自由王国”,从而愿意把个人价值融进企业整体价值当中,是当代企业管理者需要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2、群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它影响个人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正式群体是指有计划设计的组织机构,它的价值观是管理者思想和信念的反映。非正式群体是指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共同的感情、利益等人际关系因素而自然结成的一种“联合体”。在“联合体”内部,各成员配合默契,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行为。正式群体,尤其是科层化的正式群体,其本身就是一种体制,成员间关系明确,职务角色所包含的内容和价值也相当明确,其职权范围包含着互助关系、服从关系以及机能关系,具有一定的等级色彩。正式群体最关心组织成员的忠诚与否,而易于忽略不同人的个性差异。企业是由若干小正式群体构成的,这些小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与企业整体价值观总体是一致的,但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摩擦或矛盾。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把企业内部不同群体的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之中,使群体成员认识到,只有实现了企业整体的目标,群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可能是基于血缘、利益或是情感等因素。其特点包括:一是非正式群体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但它们有共同的形成基础和联系纽带,自然地联合成一个系统,是配合默契的群体,具有整体性特征;二是非正式群体通过种种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目的十分明确;三是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们习惯性的交往,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的,参与与否都是自由的,不存在任何的强制性约束,具有非强制色彩;四是非正式群体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产生,条件改变就有可能解体,或依新出现的条件由一种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甚至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正式群体,因此它是有条件的。在网络化社会,企业非正式群体远远突破有形组织界限,其平台越来越大,边缘越来越模糊。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既然存在,就有其价值取向,发挥其特有功能。有人把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比喻为“一把剪刀的两个部分”,剪刀两部分的夹角平分线构成群体运动的实际方向线。所以,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必然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深刻的影响。当非正式群体价值观与正式群体价值观一,致时,必然促进企业管理的加强和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加速企业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的发展。当非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与正式群体价值观不一致时,必然抵制企业正式群体,有碍企业正常运行。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把非正式群体价值观引导、升华到企业价值观。3、整体价值观企业整体价值观具有综合性和高层次的特点,它是一种全员共有的价值理想,是符合企业长远利益和员工根本利益的。企业整体价值观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社会目标以及员工发展目标的一种综合追求,它全面地体现员工发展、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因此,整体价值观指导、制约和统率着个人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员工和群体只要树立了整体价值观,就能树立起对企业发展的信念和实现整体目标的抱负,因而构筑出一种文化环境,使每一个员工超越自我,使企业成为追求生命价值的场所,从而引爆出惊人的创造力。整体价值观建立在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做出反应的态度的基础上。企业是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位,它的经营活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复杂联系。一方面,企业要从社会(市场)输入经营要素和各种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向社会输出产品、服务和税利等。正是在这种相互交换的基础上,企业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结成了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互利关系,产生了企业对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金融机构、税务机关和政府职能机构等相关要素的看法和态度,成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4、三个层次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企业价值观体系中既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或领导者倡导并得到员工认同和践行的企业整体价值观,也包括异彩纷呈的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构成企业文化的主流,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形成若干支脉,共存于企业文化的生态园中。理想主义者始终主张,为纯洁企业文化,应张扬、放大整体价值观,限制个体价值观的成长,乃至完全取缔个体价值观,严格规范或制约群体价值观。在当代企业,这种想法是有害的。首先,企业中的个体价值观客观存在。人的个性、教育背景、经历与经验不同,受环境的影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继而形成不同的处世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大背景下,其本位价值观具有共同性,从属价值观也是千差万别的。列宁曾经指出,商品经济造就独立人格。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个性得以解放、张扬和放大,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在脑力劳动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任何人为的想完全取缔个体价值观的想法均是幼稚的。其次,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知,群体价值观的存在也具有客观性。企业中的各种群体是人们协作、交往和满足情感需要的基础;各种群体的性质、目标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进一步分析,在企业中,整体价值观取得主流地位后,允许一定的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的自由成长,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在相互矛盾冲突中,会促进整体价值观得以提升。如果企业有足够的力量硬性去做价值观整合,最大限度地放大整体价值观,限制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的实现,其结果肯定是破坏了企业价值观的生态,最终也就使整体价值观貌合神离,走向专断,最终窒息企业的生命。因此,在企业文化管理中,要正确处理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塑造企业整体价值观时,要为个性发挥、个人成长,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的实现留下较大的空间。学会“砌石”而不是“砌砖”,千方百计找到个体价值、群体价值与企业整体价值的契合点,为实现个体价值和彰显群体价值搭建平台,达成不同层次价值观共同实现的“共赢”结果。(二)企业价值观的取向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的内容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其中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比较典型的企业价值观,分别代表了西,方企业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最大利润价值观是指企业全部经营决策和行动都围绕如何获取最大利润这一目的进行,能否获得最大利润成为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根本标准的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是指企业在组织规模大而复杂、投资大而投资者分散的条件下,管理者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经营管理而形成的价值观。一般来说,除了尽可能地为投资者获利以外,还非常注重企业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价值观,它要求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考虑,不能有所偏颇。企业价值观大体包括以下四种取向。1、经济价值取向企业是一个经营共同体、投资实体。因此,其价值观中必定包含十分明确的经济价值取向。但这绝不意味着优秀企业在其经济价值取向中可以简单地重述一般工商业者对企业的这个定义,即企业是一种谋利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在于谋取利润最大化。倘若一个企业就是一味地、不择手段地赚钱,必然成为一个不受社会欢迎的“经济动物”,必然终日被充满了算计和铜臭味的气氛所笼罩,那么,无论其一时何等繁荣,终会因内外环境的“恶化”而走上绝路。进一步说,企业必须作为一个社会器官而在社会中存续,它的基本的、直接的目的是创造市场和需求,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的目的在于企业之外”。为了达到这一“企业之外”的目的,它必须执行两项基本功能:市场营销和创新。利润只是企业这两项主要功能的补偿和报酬之一,而不是结果的全部。因此,企业具体经营项目、作业、组合、投向等的扶择绝不会完全从盈利出发,其原始诱惑力与驱动力也多半不直接来自于利润率的高低和利润总量的多寡,它们只是事业扶择的限制条件。2、社会价值取向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国家的一个集团公民,因此,它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负有责任。在一个健康的、有效的现代企业价值观中,有关社会价值取向问题通常都发展到、升华到这样的高度:确认并积极处理企业经营全部活动所造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影响,正视并确定对这些影响所负有的责任;确认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把社会问题视为企业发展的机会,既满足社会的需要,又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企业社会价值取向使得企业既肩负起了多重社会责任,又获得了一个日益改善、日渐完美的社会环境。3、伦理价值取向企业伦理价值取向主要涉及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消费者之间重大关系的确立与维持的准则问题。经营企业如同做人,正直、善良与诚实等美德不但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企业。成功的、优秀的公司都极为推崇正直、善良与诚实,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一部分。这显然不是自我标榜。每个公司都坚信,没有正直、善良与诚实,就无法经营企业。4、政治价值取向企业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生存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与政治问题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敏感问题而存在,只要稍稍激化,即刻就会转化为政治问题,酿成政治危机。现代大企业,其经济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伦理价值取向,都规定了它在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时,不能袖手旁观。而对人权、种族、就业、福利、慈善等一系列问题的介入与解决,都会使企业价值观反映出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中国企业具有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责任感,在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上四种取向是综合发挥作用的,在实践中体现为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索取与奉献、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以及企业与国家等方面的关系。七、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1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0667.00(折合约16.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8003.30。其中:主体工程12628.61,仓储工程2068.4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338.49,公共工程967.72。(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6221.9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932.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28%;建设期利息107.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2%;流动资金1182.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00%。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4932.4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4404.7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94.55万元,预备费133.14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1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9348.47万元,纳税总额920.98万元,净利润1350.8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39%,财务净现值84.8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79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0667.00约16.00亩1.1总建筑面积18003.30容积率1.691.2基底面积6720.21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04.292总投资万元6221.902.1建设投资万元4932.432.1.1工程费用万元4404.74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94.552.1.3预备费万元133.142.2建设期利息万元107.172.3流动资金万元1182.303资金筹措万元6221.903.1自筹资金万元4034.643.2银行贷款万元2187.264营业收入万元112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9348.476利润总额万元1801.097净利润万元1350.828所得税万元450.279增值税万元420.2710税金及附加万元50.4411纳税总额万元920.9812工业增加值万元3208.5413盈亏平衡点万元5011.55产值14回收期年6.79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4.3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84.89所得税后八、 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邹xx3、注册资本:7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2-277、营业期限:2013-2-27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