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082927 上传时间:2021-01-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摘 要: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应从项目管理提高到战略管理的层次。中小企业应制定自己的创新战略,以便引导企业开展持续的创新并获得相应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为此,中小企业创新战略应明确如下问题:技术创新的特点;技术创新的模式;技术创新方式;企业的部门特点;合作技术创新。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分两个层次:一是项目管理;二是战略管理。两者关系是:项目管理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战略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指导。简言之,在创新战略的指导下,企业通过具体的创新项目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技术创新与竞争目标。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对自身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发展的目标确定及过程的长远规划,其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意义是明显的:首先,创新战略是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目标的明确与长远规划,是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必要指导;其次,在明确的创新战略指导下,企业更能从自身特点出发,合理发展与运用自身资源开展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积累过程,特别是核心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目标一致的不断积累才能形成自身特色与竞争优势。一般认为,中小企业具有市场反应快的特点。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层次少,更有利于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做出快速的决策。不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反应快既可能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较为重视眼前利益,创新活动缺乏连续性和积累性,往往是从一时的市场需求出发,创新活动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结果使企业创新在不同的技术或产品领域内左右摇摆,自身的核心能力难以形成。所以,中小企业应该要有长远的创新战略规划来指导管理自己的创新。另外,中小企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但政府政策支持的效果如何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战略一致性。企业应该有明确的创新战略与目标,以便利用政府政策的支持来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目前从许多中小企业来看,技术创新战略可能难以做到全面化,但以下五个方面还是应该考虑重视的: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中小企业应将“专、精、特、新”方向作为发展的重点,即,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专、人专我精。中小企业要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形成以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品牌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专业化合作和协同创新为特色的产业、产品配套链;要努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科技成果,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要通过技术创新积极进行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申报,并借此形成自己的品牌,为“专、精、特、新”提供技术和创新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关键是要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缺乏核心能力将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使有了特色也难以持久。所以,中小企业应对自己现有的核心能力或者将要发展的核心能力进行考虑和规划,如此才能为“专、精、特、新”提供内在的稳固基础。2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当前我国为实现经济转型,特别强调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有三种模式:一是原始性创新,即主要依靠我国自身努力,率先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里实现突破;二是集成技术创新,即将现有的几种不同技术组合或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新应用,如机电一体化;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里涉及的仍是引进模仿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就是通过引进所需要的技术,然后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创新。三种创新模式中,前两种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创新,当然对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经济资源要求也较高。中小企业技术力量和经济资源薄弱,因此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更具现实性。关键是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创新,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点,引进技术就不是坏事,而是自身发展的一个有效起点。引进技术是单纯的引入学习,要从引进技术进到自主创新,就要实现从引入学习发展到创造性学习。在从引进技术而开始起步的过程中,如果只限于引进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则与自主创新无关,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很大阻碍。因此,一定要在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之后,就转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学习,即对已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从质上提高生产能力的水平,并努力发展自身能力开展自主创新。3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技术创新方式具有多样性,首先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对新产品的开发,结果是企业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变化,通常也与企业的新的市场的创造有关;工艺创新是对生产工艺的开发,反映的是企业用以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中的变化,最终目的是减少生产过程的成本或者增加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其次是激进创新和渐进创新:一般而言,新产品开发带有激进创新的特点,因为新产品的产生常常也意味着老产品的退出。现有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则属渐进创新,是在已有基础上的改良。尤其是工艺创新,其渐进创新的特点也更明显。例如,企业为使运作更有效,或者为改进质量或降低成本而进行的工艺创新。最后是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现在由于服务业的发展,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服务创新也成为一种重要现象。只是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区别不是很明显,例如,现在的客户越来越寻求新的解决方案,结果就使产品制造企业也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也合为一体。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能难以做这样细致的区分,特别是有观点认为,中小企业的很多创新并不是某种单独计划并进行的活动,而常常是与它们的日常业务、客户合作及工艺优化集成在一起,很多时候创新过程即使是对中小企业自己也是“暗藏”而不可见的。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以上这些创新方式都是有可能的,也都应予以重视,如此也越有可能促进企业的创新。不过,中小企业还是应根据自身业务活动的特点而对创新方式有所偏重。例如,初始创业的中小企业很大程度上开展的是产品创新和激进创新,已经成熟定型的中小企业中渐进创新则更为普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中小企业产品创新为主,而在产业链中作为配套的中小企业可能更多的是工艺创新和渐进创新;产品型的中小企业以产品创新为主,服务型的中小企业则以服务创新为主。 4 中小企业的部门特点不同的部门中,中小企业创新也有区别,例如,Helena Forsman对小企业在部门整体上的创新者特征做了一个总结,我们可以参考:Helena Forsman区分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制造业有四个部门,即供应商主导部门(SD),规模集约化部门(SI),专业供应商(SS),以科学为基础的部门(SB)。服务业也有四个部门:供应商主导部门(SDS),规模集约化物理网络部门(PN),专业供应商(SSS),规模集约化信息网络部门(IN)。创新特点分为三个方面:关键创新、渐进创新和创新类型的多样性,分别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据此,不同部门的创新特点可作如下概括:制造部门&创新发展&服务部门&SD SI SS SB低 中 高 高中 高 中 中中 高 中 中&关键创新渐进创新创新类型的多样性&SDS PN IN SSS中 低 中 高高 中 中 低中 低 低 中&资料来源:Helena Forsman,Innovation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small enterprise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sectors, Research Policy40(2011)。5 合作技术创新合作(或开放式)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合作创新是现代技术创新的一个趋势,不论是主要从事技术应用的企业,还是自身研发力量很强的企业,现在都注重整合外部创新资源,进行合作创新。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常常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取得必要的创新资源与能力。合作创新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纵向合作,即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应用方与技术来源方(如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二是横向合作,即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从产业链角度看,有些中小企业十分重视纵向产业链,因其能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但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横向的联合与合作创新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更大作用。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创新,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合作创新的实质性参与,特别是在纵向合作创新情况下,企业应尽可能地参与到创新的实际过程中。二是合作创新不仅是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等技术来源方的合作,也应包括企业与客户的合作。客户是创新成果的应用方,实际就是创新成果的市场,企业与客户进行合作,就能更好地了解创新成果的需求,创新目标也将更明确。因此,这种合作也成为了现代创新的一个重要要求。三是有观点认为,合作创新是否成功取决于合作的结构和内容,合作项目的最佳设计依赖于合作的目标。例如,与大企业和其他行业的类似企业进行合作最有可能取得技术成功,而与业务伙伴进行合作对商业成功则更为有利。四是合作创新涉及权利、义务、收益及风险的分配与承担,特别是知识产权的归宿是不可避免的课题,必须要有明确的协议进行协调和规范,以便发挥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为实现创新而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毕守峰,孔欣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9).2周爱华,谢兴伟.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0(9).3田家林,徐立岗,方海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