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中毽球的起源和发展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8969124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身运动中毽球的起源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健身运动中毽球的起源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健身运动中毽球的起源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身运动中毽球的起源和发展毽球是从我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慢慢演变而来的,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 皇冠上的一颗灿烂的珠宝。毽球游戏从80年代中后期才逐步为国内外所知晓, 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新兴体育项目。毽球以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为基础,同时 增添了对抗性,吸收兼容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是一种隔 网相争的体育项目。它以脚控制毽球为主要手段,采用隔网进行集体对抗,当然 在比赛之外也适合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地进行练习。毽球运动具有提升 判断、注意、反应等心理素质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所以有极 明显的健身功能,因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毽球运动因其运动独具的魅力而适合老、中、青三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青 少年可以集体之间组织毽球比赛,体会其所具有的对抗性;而中、老年人则可以 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平时的运动强度来自由选择运动量,更适合于腰腿不便的 老年人群。因为在踢毽子时使用的基本是腰和腿的力量,所以经常适度进行踢毽 活动,舒筋活血是必然的,长期保持对于延年益寿也有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 从经济角度出发,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人无能力去参与诸如高尔夫、 网球、保龄球等高消费的运动项目,而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单位、学校、社区所 拥有的体育设施也相对落后,部分有较先进运动器材的场馆却是以盈利为目的。 就这一点而言,毽球运动便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选择,因为开展毽球运动对于场地、 器材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可以根据时间、群体和地点进行相应的调节。当然也是 因为踢毽具有较强的健身功能。通过毽球运动中的转身、抬腿、屈体、跳跃等运 动,很好地锻炼了脚、腿、眼、身、手、心、肺系统等身体各部分,使关节的柔 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踢毽子时,要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 节所做的屈伸、绕环、展收等多种性质和不同方向的运动,同时腰肌、腹肌、骨 盆肌和下肢各肌肉群都参与活动。这样不仅使这些肌体得到锻炼,在上下跳跃的 同时也能锻炼肌体内的血管和神经组织,以及腹腔中的内脏器官。同时,踢毽子 时由于不停地收缩肌肉,促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肺活量从而得到扩大,相对 较弱的心肌力量也得以增强,使心脏跳动有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得到增强, 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得以提高,对保护心肺功能也大有功效。踢毽子的时候大 多是一只脚撑地,另外一只脚来踢毽,即使在跳踢时也多半是单脚落地,若是要 接连地踢毽则要不断变化身体重心,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踢毽时眼睛要随着毽子 走,毽球飞到哪一处,视线便立即跟着到达哪一处,同时颈部也要不断转动,因 而,它能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视觉疲劳,发展眼肌和晶状体弹性,以预防近视, 同时颈部得到锻炼,进而其发育得到促进。毽球运动不仅可以全面地锻炼全身骨骼、肌肉、韧带、关节,而且还提升人 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律动节奏感,同时还能够大幅度地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的活动。 日本东京大学专家为中小学生开的健脑“处方”就是多做踢毽、跳绳等运动,特 别是在早晨、傍晚及课间活动。(一)古老的中国运动毽球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谁创造性地发明了这种健身运动?国内 外的体育专家对这个话题很是感兴趣,尽管踢毽球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但目前关 于它的起源时间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有一种说法认为踢毽球与蹴鞠同源,踢毽 球在宋人高承的著作事物纪原就被称为“蹴鞠之遗事也”。史记苏秦列传 中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则有“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的 说法,这么说来,踢毽球的历史就要追溯到战国以至更遥远的黄帝时代了,根据 这种说法,毽球是创自上古时期,当时名叫“琬”(古时“琬”同“鞠”),不叫 毽,是武士练习的一种器具。但是在中华大字典中关于“琬”的具体解释是 “皮毛丸”,很显然如果从字面来理解的话,“皮毛丸”与毽并不属于同一类。又 一种说法认为岳武穆发明了毽,用箭端的翎毛作为原材料,配上金石之类的东西, 然后形成了用脚踢上踢下的游戏,其初衷还是解军中将士的苦闷。这种说法只是 没有什么根据的传说,是不足为信的。当然,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基本可以说毽球是源于中国汉代的, 因为汉代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图像;再深入考证,更早一些的年代里踢毽球是 从顽童们模仿女巫跳大神踢鬼开始的。起初,顽童们拣来一把鸡毛或者其他家禽 的羽毛,扎成一束,象征“鬼”的头发,踢上踢下用以娱乐。当时的老人们也感 觉这是种新鲜有趣的玩法,活动肢体的同时又能起到驱鬼辟邪的作用,可谓一举 两得。这样一来,大人们都来凑热闹,并且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姿势踢。这种 玩法很快就流传开来,从孩子们的嬉闹中竟踢出了一项久盛不衰的群众性健身活 动。毽球盛行于唐宋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当时专门制作出售毽球的店铺也慢 慢出现在集市上;正式的踢毽比赛始于明代;清代是毽球运动的鼎盛时期,当时 毽球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纪原有如下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 呼为毽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 各色”可见那时毽球就有了边跑边踢的方法,而且不光用脚踢,还用膝、腹、 头耍弄毽球,已经有了基本的技巧。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也有对毽球运动的一些记载,记 录如下: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当时年仅十二岁的惠光,当 时惠光正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球,连续踢了五百次,令围观者拍案叫绝。据史料 记载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人,相传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惠光深得他的喜爱, 而成了他的弟子,成了少林寺的一名小和尚。反踢就是用脚外侧踢,也叫“拐, 反踢五百下,可见脚上功夫。踢毽球甚至影响了少林寺武功,少林寺僧曾把踢毽 球作为一项练武的辅助功。明、清时期,踢毽球得到进一步发展,文献中关于踢毽球的记载也就更多了。 明代的进士,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学家刘侗所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 中引当时民谣说:“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球; 杨柳儿发芽儿,打拔儿。”如此看来,在那时踢毽球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 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到了清末踢毽球已达到鼎盛时期,清人富察敦崇所著 燕京岁时记中说:“京师十月以后,则有风筝、毽儿等物。”那时参加的人 越来越多,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当作养生之用,并且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 花鸟、唱二黄等相提并论,更有一些人以会踢毽球而颇感荣耀。因此,踢毽球的 活动变得越来越广泛,特别普遍流行于青少年群体中,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一 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说明踢毽球相当普及化,民间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进行踢毽球表演的艺人,屈大均 广东新语“昼则踢毽五仙观,毽有大小,踢大毽者市井人,踢小毽者豪贵子” 中所谓踢大毽者的市井人,便是指专靠表演踢毽球为生的艺人。清代竹枝词燕 台口号一百首中也写了北京城踢毽球的表演:“内外拖枪佛顶珠,一身环绕两 人俱。琉璃厂有踢毽球者,两人互接不坠。”毽球艺人每每碰上城乡庙会,便都 拿出看家本领表演、比赛,培养新手,使整个庙会变得更加热闹非凡。(二)新兴的体育项目1. 毽球的近代发展民国初年,踢毽球成了不分男女、老少皆宜、家家推行的运动。到了 20世 纪30年代,各路高手纷纷涌现,如北京的谭俊川、金幼申、溥子衡、林少庵; 上海的周柱国、陈鸿泰;河北的杨介人等。因为他们对毽球运动的热爱和奉献, 使得踢毽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踢法层出不穷,高难度的 动作不断翻新,风格迥异,使观者眼花缭乱,拍案叫绝。1928年12月,我国第一次踢毽球公开比赛亮相于上海市举办的“中华国货 展览会”上,极大地发展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933年3月26日,第一次全 国性的踢毽比赛在南京市成功举行,据当时的报道:“报名参加者颇为踊跃,其 中踢毽能人有北京的溥子衡、金幼申、河北的杨介人,他们三人踢毽球极有经验, 能踢之花式均有百余种之多,赢得观众喝彩不断。”当时的报纸还记录了这场比 赛的结果,记载如下:“河北杨介人摘取普通踢(即俗称的盘踢)和花样踢第一 名的桂冠;北京毽球名将溥子衡、金幼申则共同夺得普通踢和花样踢的第二名。 据统计三人所踢花样都有百余种之多,第四名踢的花样则稍微少了些,不过也多 达三十种,第五名踢的花样达到二十种。”很显然,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上 当时的踢毽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年10月,踢毽球同拳术、剑术、弹弓、摔跤等多项民间运动一起亮相 于全国体育运动会,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上海毽球运动名将周柱国、北京毽球实 力选手溥子衡和金幼申分别位列普通踢的前三名。上海运动员陈鸿泰获特别踢 (交踢,北京叫小毽股)第一名,上海运动员周柱国和北京运动员金幼申分别获 特别踢的第二、三名。比赛后,北京运动员金幼申、溥子衡二人,还在南京、上 海等地的一些大学、中学等教育机构进行了多场表演和现场教学,得到了各界人 士的一致好评。但在此后踢毽运动曾一度衰落,原因诸多。新中国成立后,毽球这一传统运 动项目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植,从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是从那时起毽球运动开 始慢慢复苏。1950年,北京市的街头踢毽艺人被吸收参加杂技团,杂技团中专 设踢毽球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1956年,在广 州举行了中国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赛;1961年6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 了电影飞毽,简单介绍了踢毽运动的发展历史和常见踢法,大大促进了这一 运动的发展。1963年,踢毽球同跳绳等传统运动项目一起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 的体育活动。1982年,王丽萍一一哈市一三六中学初中三年级女生,费时大约1 小时28分多钟,摘得全市中、小学生踢毽球比赛的双脚踢(盘踢)第一名的桂 冠,踢毽成绩为5684个。这个成绩,远远超过了 1933年10月全国性体育运动 会踢毽第一名所创造的4986个的最高纪录。1984年,踢毽球正式被国家体委列 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同时踢毽被更名为“毽球”。自 1984年前国家体委发布“毽球竞赛规则”后,踢毽球迈入了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同时具备了竞赛三要素,即规则、竞赛性和可裁判性,这些无不标志着踢毽球成 为了一项正规的名副其实的竞技运动。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自此之后, 有了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每年都会 如期举办。毽球在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也被列 入比赛项目。在得到了国家体委的大力提倡和扶植后,毽球运动在全国各省、市普遍开展, 毽球运动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极为热门的项目。毽球这项新兴体育运动,是在 踢毽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保留了民族体育的灵活性、娱乐性,又融合了 现代体育的竞争性、对抗性,成为一项兼具娱乐和竞技的体育活动。所以,毽球 慢慢地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著名的“毽乡”之一河北承德,家家有毽,人人善 踢。每逢过年过节,更是热闹,街头巷尾,随处可以看到踢毽人的身影,为节日 增添了特有的喜庆气氛。同时毽球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引发了国外体育界浓烈的 兴趣。在欧、亚两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开展了中国的毽球运动。中国毽球队曾出 访越南、日本、泰国、德国、匈牙利、荷兰等国,意在把毽球运动推向亚洲,推 向世界。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中国举办的国际毽球邀请 赛。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体育、生活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民族体育正 受到世界体育的冲击,保持民族体育的独特性和民族价值观念的完整及民族文化 的传承,已成为当前重要任务。毽球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对毽球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民族体育 项目的传承与发展。2. 全国性毽球赛事(1)1984年毽球被列入国家体委正式开展的体育比赛;(2)1985年4月首届全国毽球锦标赛;(3)1995年毽球进入民运会;(4)1996年毽球进入农运会;(5)1999年毽球进入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年的全国锦标赛,职工、学生毽球赛已形成制度。3. 毽球国际赛事和对外交流(1)1993年,首届国际毽球邀请赛在重庆举行,1995年、1997年又相继 在武汉、合肥举行第二届、第三届国际毽球邀请赛。(2)1996年7月,中国男女踺球队(来自哈尔滨铁路局)一行10人访问 了匈牙利、德国和芬兰。(3)1988年、1992年和1996年中国毽球队相继赴日本、德国和泰国参加 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届世界民族传统体育节。(4)1998年,中国毽球队分别赴越南和德国进行交流。(5)2000年,我国广东中山、惠州相继举行了国际毽球邀请赛。(6)2000年,中国花毽队赴香港表演取得巨大成功。(7)2003年11月,东南亚运动会在越南举行,中国毽球协会派员观摩了 其中的毽球比赛。(三)毽球的相关协会及组织1. 中国毽球协会中国毽球协会,简称为中国毽协,总部设在北京。中国毽球协会的组成包括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行业毽球协会,是自愿结成、非盈利、具有独立法人 资格的全国性毽球组织。中国毽球协会是唯一合法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毽联并参加 国际毽联组织的相关活动和比赛的组织。协会接受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业务指导 和国家民政部的合法监督管理。组织和团结全国毽球爱好者,遵守我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是中国毽球协 会的唯一宗旨。中国毽球协会成立的目的是致力于促进我国的毽球、花毽运动的 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提高毽球运动水平,实现 毽球、花毽运动的普及,同时争取在技术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把属于 中国的传统的特色体育项目踢毽运动逐步推向世界,为世界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 展做贡献;增进与各国毽球协会和会员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毽联和亚洲毽 联的交流,同心协力发展世界毽球运动。中国毽球协会的建立基于国家的体育政策、方针和相关法规,致力于统一组 织、促进全国毽球运动的发展,使毽球运动水平得到提高,推动亚洲和世界毽球 运动的发展,其所承担的责任和相关义务如下:(1)管理和宣传毽球活动和毽球赛事,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积极参 加毽球运动;把增强全民体质,开展全民运动作为目标;以提高毽球与花毽运动 技术水平,推动毽球运动的发展为己任,为把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作贡献。(2)根据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国际体育组织的政策、方针和有关规定, 负责组织和举办国际性的相关毽球比赛;在发现国际毽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后, 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获批准后负责在全国范围内甚至世界范围内全面实 施。增进与各国家及地区的毽球协会的交流,促进国际毽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 进步。(3)负责组织和举办全国性的各类、各级毽球比赛,加强会员协会组织之 间的团结和友谊,增进毽球运动爱好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拟定有关毽球管理制 度、比赛制度,报请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施行。(4)负责组织毽球裁判员关于最新毽球比赛裁判法的培训工作,负责相关 的裁判员考试和考级活动,制定和实施毽球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5)负责协调和组织毽球运动的科学研究活动和经验交流工作。(6)以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和全国体总规定为标准,筛选并向上推荐毽球国 家队教练员、运动员,负责组织国家队参加集训和国际毽球比赛。(7)监察、开展与扩大毽球运动的经营活动,并做出相应指导,努力为毽 球事业健康而稳定地发展而奉献。2. 国际毽球联合协会1999年11月,国际毽球联合会在越南成立。发起国家和地区为:中国、越 南、匈牙利、德国、老挝、中国台北、中国香港、荷兰。会议选举产生了国际毽 联的领导机构:主席:戴文忠(中国)副主席:张维力(越南)、彼得(德国)、亚诺斯(匈牙利)秘书长:殷佳珍(中国)副秘书长:阮春贤(越南)、芭芭拉(德国)国际毽联第一次执委会于2000年7月在匈牙利召开。会议接纳芬兰为会员 国。会议决定,2003年毽球世锦赛设男女团体、男女单人、男女双人和混双7 个项目。国际毽联第二次执委会和代表大会于2001年9月在中国无锡召开。会议接 纳韩国、柬埔寨为会员。会议同意使用现行的毽球竞赛规则为国际毽球赛规则。国际毽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和执委会于2002年10月在德国召开。香港申办了 2003年的世界毽球锦标赛。会议决定由王钧接替戴文忠担任国际毽球联合会主 席,国际毽联副主席张维力(越南)由张光忠(越南)接替。会议还决定第四次 代表大会和执委会于2003年在香港举行。国际毽联成立以来,分别于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在匈牙利、中国和 德国举办三届世界锦标赛。由于SARS影响,第四届世界锦标赛未能如期在香港 举行。现在正等着越南方面的答复。国际毽联现有会员13个,泰国和缅甸表示有兴趣加入国际毽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