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碳达峰对外合作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18941962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93 大小:16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碳达峰对外合作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四川省碳达峰对外合作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四川省碳达峰对外合作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四川省碳达峰对外合作项目商业计划书报告说明碳达峰对外合作目录第一章 总论6一、 项目概述6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6三、 资金筹措方案6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7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7六、 研究结论7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第二章 市场营销10一、 碳达峰主要目标10二、 中国双碳目标的内涵11三、 碳达峰指导思想12四、 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13五、 目前碳排放情况17六、 碳数据使用观点及现存关键问题分析19七、 碳达峰主要目标22八、 整合营销传播24九、 中国双碳目标的内涵26十、 营销部门与内部因素27十一、 碳达峰指导思想29十二、 企业营销对策29十三、 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30十四、 目前碳排放情况34十五、 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36十六、 碳数据使用观点及现存关键问题分析38十七、 市场需求预测方法41十八、 体验营销的特征45十九、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47第三章 公司成立方案49一、 公司经营宗旨4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9三、 公司组建方式50四、 公司管理体制50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51六、 核心人员介绍55七、 财务会计制度56第四章 公司治理62一、 监事62二、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65三、 监督机制66四、 专门委员会71五、 内部监督比较76六、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77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81一、 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81二、 培训效果评估的实施87三、 培训课程的设计策略94四、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98五、 人力资源时间配置的内容103六、 绩效管理的职责划分105第六章 运营模式109一、 公司经营宗旨10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09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10四、 财务会计制度113第七章 企业文化方案119一、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119二、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120三、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123四、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126五、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136六、 造就企业楷模142七、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144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4一、 建设投资估算154建设投资估算表155二、 建设期利息15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6三、 流动资金157流动资金估算表157四、 项目总投资15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8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9第九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16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6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6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6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64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6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6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68四、 偿债能力分析16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9五、 经济评价结论170第十章 财务管理171一、 财务管理的内容171二、 短期融资的分类173三、 存货成本175四、 现金的日常管理176五、 决策与控制181六、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82七、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85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四川省碳达峰对外合作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5、项目联系人:龚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6315.0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62.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9.59%;建设期利息44.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1%;流动资金2507.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70%。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6315.0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480.81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834.28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43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7821.7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757.75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61.28%。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06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6086.53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六、 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6315.091.1建设投资万元3762.881.1.1工程费用万元2842.101.1.2其他费用万元829.351.1.3预备费万元91.431.2建设期利息万元44.941.3流动资金万元2507.272资金筹措万元6315.092.1自筹资金万元4480.812.2银行贷款万元1834.283营业收入万元243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7821.795利润总额万元6343.666净利润万元4757.757所得税万元1585.918增值税万元1121.229税金及附加万元134.5510纳税总额万元2841.6811盈亏平衡点万元6086.53产值12回收期年3.0613内部收益率61.28%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6681.56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营销一、 碳达峰主要目标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为全国实现碳达峰贡献四川力量。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持续下降,加快构建以水电为主,水风光多能互补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1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8亿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3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68亿千瓦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二、 中国双碳目标的内涵中国的双碳目标实质都是低碳转型。2030年前碳达峰是近期目标,是迈向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2060年前碳中和是长期目标,碳达峰后需要更有力度的减排才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以碳中和为目标的达峰,是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促进碳强度逐步降低的达峰,而不是碳排放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碳中和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的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的发展路径,与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是实现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深刻进步的里程碑。实现双碳目标首先需要对二者有清晰的认识:第一,双碳目标将引领中国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文明形态逐步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第二,双碳目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可有效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同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第三,双碳目标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将大幅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第四,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我国已开发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均未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能源低碳转型的资源基础是丰厚的。第五,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既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区原则和基于发展阶段的原则,又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第六,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对高碳发展路径依赖惯性大等巨大困难,这有助于补齐中国发展短板、落实新发展理念。第七,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转型过程,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稳妥推进,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等问题。第八,充分认识碳汇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在实现碳中和中的作用,发展并利用好碳汇增长空间,在不易脱碳的工业环节,积极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三、 碳达峰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四、 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老龄化、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下,在我国产业发展、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技术应用尚未完成系统革新的前提下,我国提出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可谓任务重、时间短、挑战巨大。可以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等于我国要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它将倒逼国内能源转型,促进产业往高质量层级迈进,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全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但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个别地方因为没有意识到减碳是一个长期过程,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现了运动式减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消除错误认知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正确认识,其中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极强、涉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的重大问题,它覆盖国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行业、各地区要做到坚持系统观念十指弹钢琴劲往一处使,降低各类摩擦成本,让双碳目标在全国统筹、科学有序、平稳节奏中实现。从空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这意味着双碳目标需要站在全国视角来统筹各区域利益。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需要更加精准的因地制宜和因城施策。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观察区域发展问题又和产业紧密相连,区域的发展主要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资源驱动型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区域及重点开发区域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充分运用占补平衡思路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对于发达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量上多做文章,即更多考虑运用新能源新材料实现绿色改进,在绿色建筑、动力电池、制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率先垂范;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率的提升,即用更多力量去优化存量,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在煤炭行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环节能耗得到有效降低。每一个城市(特别是高密度城市)由不同功能区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减碳过程中不能要求各个区块都一样,老城区、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区容易实现双碳目标,但工业区及工业占比高的城区的压力就很大,这种情况下市一级层级来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和路径,下一级城区具体落实执行,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另外,在广大农村,双减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现代化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科学合理的替代,在执行层面切莫操之过急,保持双减目标的战略定力。首先,理解发展的时序关系,不能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放在同一时序来考察,德国、挪威等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法国、英国等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碳达峰,加拿大、美国在2010年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发达国家一定会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博弈,他们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力减排。面对圣母式诘难时,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美国的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我国人均GDP才1万多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很难实现整体跃升,甚至陷于中等收入陷阱。其次,看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迭代的时间节点,大规模采用新能源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目前新能源使用周期和效率有待提升,贸然上新能源项目会导致收入不抵投入,这也是资源的浪费。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做到能源结构的优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对传统能源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另一方面,推进新能源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企业、投资者和个人,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长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生产。从节奏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后发赶超型国家,只争朝夕的热情让我国把握住了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浪潮,经历了4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仿佛做什么都要快、都要高速推进。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基于科学分析论证后的准确判断,实际上是在适当控制经济发展的节奏。当今世界还没有迎来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变革全面到来之际,要是发展过快,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城市之间,很有可能陷于存量之争,也可能导致无理性竞争。在双碳目标刚推出之时,一些地方为了抢抓碳达峰的所谓窗口期而尽最大可能上项目,个别地方出现了运动式减碳,这些是缺乏治理节奏感的现象。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稳中有进缓进急功的节奏:一是保证稳字当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进是事业发展的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做到稳中有进是各项事业的保证。二是做到缓进急攻,双碳目标实现的整体节奏要控制住,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安之若素;但是在具体行业和某个区域,就一定要采取急攻态势,比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下大功夫治理,甚至是壮士断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街道及零碳城区示范点,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五、 目前碳排放情况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难度。只有争取尽早达峰,并避免追高达峰,才能尽快转向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路径。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离不开碳数据监测,只有做好了碳数据监测体系,才能科学有效地支撑双碳行动计划。利用科学测算方法得到的具备超高时空分辨率的碳排放数据价值潜力巨大,它将帮助政策制定者从行业、空间、时间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对碳源、排放路径、排放量等关键因素的系统认知,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个具体碳排放主体,国际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碳排放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清单统计核算,二是基于大气浓度检测与反演。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是基于清单核算的碳数据测算方法。基于清单核算的方法是指通过某一区域清单碳排放主体活动水平数据乘以排放因子来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大气浓度检测与反演的方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结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来计算某个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温室气体通量,进一步分离出人为碳排放量。不论哪种方法,若要把碳排放数据作为规划性、强制性、考核性数据时,必须要有科学和权威的部门牵头组织、做好认定。我国要制定碳达峰方案和碳中和路线图并将其分解到不同部门时,碳排放数据的科学有效统计就成为了重要的基础性、机制性工作。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发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的人为源汇清单可用3个层级的方法编制;其中,第一、二层级是排放因子法,第三层级是过程模型法,都统一属于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排放因子法目前还是各个国家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的通行方法。由于活动水平资料难以快速更新,且排放因子数据通常是一些有限条件观测数据的平均值,排放因子法往往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温室气体源-汇的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相比而言,过程模型法则可以克服排放因子法的上述不足。但是,过程模型的构建和检验,以及其驱动数据的准备,难度相对较大,这导致过程模型法仅在极少数发达国家及我国的部分排放场景较为简单的区域温室气体源-汇清单编制中得到应用。另外,对于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以及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模型法的应用仍然具有挑战性。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开展了5个年份的清单编制工作,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技术更迭迅速,与碳排放相关的参数不断变化,目前核算工作仍存在边界不清、能源消费活动水平数据及部分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选择不合理、不同机构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偏差大且缺乏年度连续性等现实问题,影响了不同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六、 碳数据使用观点及现存关键问题分析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渠道及各种努力去减碳。双碳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对相关减排措施与政策的成效进行快速评估,最重要的是获取高时效的碳监测数据。新一代碳排放数据监测中卫星遥感观测是十分重要的手段,自上而下方法通过观测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结合气象场资料和大气传输模式,利用同化技术反演估算区域源-汇及变化状况。每个行业对自己的减碳路线都有所强调,但整体统筹观测,不仅是大众,不少业内人士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及认知还存在一定局限,存在几点误区。(一)全局考虑碳中和问题,碳数据的使用应针对整个大气圈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正负相抵,实现净零排放,从而使得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其基本逻辑是通过温室气体源排放和清除(碳汇和捕获)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于清除量的数量平衡。可见,碳中和的目标导向圈层是大气圈,问题导向圈层是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尽量让碳在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循环,有利于控制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量。由此可见碳中和是面向全局、面向全球的整体问题,针对整个大气圈,应立足整体看问题,而不应是某一产业链或某一生态圈完成了部分碳中和。对于碳数据监测来说,无论是天基监测还是地面监测,都是针对于大气圈的数据监测。碳数据的客观反映,也是反映整个地球或某个特定区域的碳排放情况,不会反映某一产业链或生态圈的碳达峰碳中和情况。因而,碳中和问题的考量一定需要针对整个大气圈。(二)传统环保问题在双碳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减污不一定减碳碳达峰碳中和本身就是环境目标,对环保产品会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将对整个环保产业产生变革甚至重置。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环保产业或将产生三点趋势: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过去的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从常规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转变。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环保产业,在双碳背景下就需要整体考量,要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例如目前较为火热的垃圾制氢,氢能源应用广泛、方便储存运输、零排放,几乎是完美能源。然而,全球目前超过95%的氢气都是由化石燃料制备,商业化制氢存在严重污染。数据显示,以化石燃料为基础获得的氢气每生产1吨,就会同时增加9-12吨二氧化碳排放。例如可降解塑料袋,可降解并不能说明这款塑料制品可以被简单的无害处理,它依旧会引发一系列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食物短缺等等问题。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可降解塑料是一种减缓垃圾问题的办法,还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因为其制造过程中的大量能源消耗而引发新的碳排放问题。(三)区域碳数据监测不仅是浓度监测,通量监测也同样是难点鉴于二氧化碳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气体,地面监测建站无基础,无论是通量塔、浓度观测地面站、浓度观测高塔站均建站稀少。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可以只涉及浓度监测,区域二氧化碳监测因为考虑到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流动,考虑到其他区域温室气体漂移到本区域的影响,必然涉及通量观测与估算。目前,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涉及到卫星天基监测、地面观测验证,同时地面通量塔现有布局少,建站经费大,覆盖范围不高,这些因素叠加造成目前区域碳排放数据监测与通量计算将是需要进行重点科技攻关的领域。开展基于大气监测的自上而下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方法研究,目前基于卫星单一数据的监测对于城市区域重访周期长,通量评估精度较低。因此,需针对特大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结合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环流的特点,开展天空地一体化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估算体系研究。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针对工业排放的管控与溯源,借助前沿技术手段,率先开展天空地一体化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与通量估算,研发碳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形成区域高精度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评估的全链路技术能力,既符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需求,也有助于上海在碳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方面超前布局,助力上海科创中心长远发展。七、 碳达峰主要目标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为全国实现碳达峰贡献四川力量。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持续下降,加快构建以水电为主,水风光多能互补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1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8亿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3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68亿千瓦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八、 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九、 中国双碳目标的内涵中国的双碳目标实质都是低碳转型。2030年前碳达峰是近期目标,是迈向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2060年前碳中和是长期目标,碳达峰后需要更有力度的减排才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以碳中和为目标的达峰,是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促进碳强度逐步降低的达峰,而不是碳排放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碳中和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的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的发展路径,与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是实现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深刻进步的里程碑。实现双碳目标首先需要对二者有清晰的认识:第一,双碳目标将引领中国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文明形态逐步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第二,双碳目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可有效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同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第三,双碳目标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将大幅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第四,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我国已开发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均未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能源低碳转型的资源基础是丰厚的。第五,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既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区原则和基于发展阶段的原则,又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第六,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对高碳发展路径依赖惯性大等巨大困难,这有助于补齐中国发展短板、落实新发展理念。第七,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转型过程,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稳妥推进,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等问题。第八,充分认识碳汇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在实现碳中和中的作用,发展并利用好碳汇增长空间,在不易脱碳的工业环节,积极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十、 营销部门与内部因素企业营销系统指作为营销者的企业整体,微观营销环境包括企业外部所有参与营销活动的利益关系者。但从营销部门的角度看,营销活动能否成功,首先要受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营销部门在分析企业的外部营销环境前,必须先分析企业的内部因素或内部条件。企业为开展营销活动,必须设立某种形式的营销部门。市场营销部门一般由市场营销副总裁、销售经理、推销人员、广告经理、营销研究与计划以及定价专家等组成。营销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营销目标与计划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力量,而且要争取高层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运用企业内部环境,力量,使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相平衡。营销部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还面对着其他职能部门以及高层管理部门。企业营销部门与财务、采购、制造、研究与开发等部门之间既有多方面的合作,也存在争取资源方面的矛盾。这些部门的业务状况如何,它们与营销部门的合作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协调发展,对营销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影响极大。例如,生产部门对各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能力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的合理安排有着重要的决策权,营销计划的实施,必须取得生产部门的充分支持;市场营销调研预测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需要研究与开发部门的配合和参与。高层管理部门由董事会、总经理及其办事机构组成,负责确定企业的任务、目标、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营销部门在高层管理部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做出营销决策,市场营销目标从属于企业总目标,并为总目标服务的次级目标,营销部门所制定的计划也必须在高层管理部门的批准和推动下实施。十一、 碳达峰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十二、 企业营销对策用上述矩阵法分析、评价营销环境,可能出现4种不同的结果。在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对威胁与机会水平不等的各种营销业务,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理想业务,应看到机会难得,甚至转瞬即逝,必须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否则,丧失战机,将后悔莫及。对风险业务,面对其高利润与高风险,既不宜盲目冒进,也不应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应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争取突破性的发展。对成熟业务,机会与威胁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企业的常规业务,用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开展理想业务和风险业务准备必要的条件。对困难业务,要么是努力改变环境,走出困境或减轻威胁,要么是立即转移,摆脱无法扭转的困境。十三、 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老龄化、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下,在我国产业发展、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技术应用尚未完成系统革新的前提下,我国提出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可谓任务重、时间短、挑战巨大。可以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等于我国要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它将倒逼国内能源转型,促进产业往高质量层级迈进,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全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但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个别地方因为没有意识到减碳是一个长期过程,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现了运动式减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消除错误认知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正确认识,其中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极强、涉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的重大问题,它覆盖国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行业、各地区要做到坚持系统观念十指弹钢琴劲往一处使,降低各类摩擦成本,让双碳目标在全国统筹、科学有序、平稳节奏中实现。从空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这意味着双碳目标需要站在全国视角来统筹各区域利益。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需要更加精准的因地制宜和因城施策。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观察区域发展问题又和产业紧密相连,区域的发展主要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资源驱动型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区域及重点开发区域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充分运用占补平衡思路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对于发达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量上多做文章,即更多考虑运用新能源新材料实现绿色改进,在绿色建筑、动力电池、制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率先垂范;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率的提升,即用更多力量去优化存量,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在煤炭行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环节能耗得到有效降低。每一个城市(特别是高密度城市)由不同功能区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减碳过程中不能要求各个区块都一样,老城区、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区容易实现双碳目标,但工业区及工业占比高的城区的压力就很大,这种情况下市一级层级来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和路径,下一级城区具体落实执行,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另外,在广大农村,双减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现代化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科学合理的替代,在执行层面切莫操之过急,保持双减目标的战略定力。首先,理解发展的时序关系,不能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放在同一时序来考察,德国、挪威等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法国、英国等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碳达峰,加拿大、美国在2010年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发达国家一定会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博弈,他们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力减排。面对圣母式诘难时,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美国的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我国人均GDP才1万多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很难实现整体跃升,甚至陷于中等收入陷阱。其次,看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迭代的时间节点,大规模采用新能源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目前新能源使用周期和效率有待提升,贸然上新能源项目会导致收入不抵投入,这也是资源的浪费。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做到能源结构的优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对传统能源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另一方面,推进新能源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企业、投资者和个人,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长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生产。从节奏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后发赶超型国家,只争朝夕的热情让我国把握住了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浪潮,经历了4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仿佛做什么都要快、都要高速推进。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基于科学分析论证后的准确判断,实际上是在适当控制经济发展的节奏。当今世界还没有迎来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变革全面到来之际,要是发展过快,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城市之间,很有可能陷于存量之争,也可能导致无理性竞争。在双碳目标刚推出之时,一些地方为了抢抓碳达峰的所谓窗口期而尽最大可能上项目,个别地方出现了运动式减碳,这些是缺乏治理节奏感的现象。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稳中有进缓进急功的节奏:一是保证稳字当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进是事业发展的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做到稳中有进是各项事业的保证。二是做到缓进急攻,双碳目标实现的整体节奏要控制住,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安之若素;但是在具体行业和某个区域,就一定要采取急攻态势,比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下大功夫治理,甚至是壮士断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街道及零碳城区示范点,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十四、 目前碳排放情况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难度。只有争取尽早达峰,并避免追高达峰,才能尽快转向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路径。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离不开碳数据监测,只有做好了碳数据监测体系,才能科学有效地支撑双碳行动计划。利用科学测算方法得到的具备超高时空分辨率的碳排放数据价值潜力巨大,它将帮助政策制定者从行业、空间、时间等多个维度构建起对碳源、排放路径、排放量等关键因素的系统认知,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个具体碳排放主体,国际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碳排放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清单统计核算,二是基于大气浓度检测与反演。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是基于清单核算的碳数据测算方法。基于清单核算的方法是指通过某一区域清单碳排放主体活动水平数据乘以排放因子来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基于大气浓度检测与反演的方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结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来计算某个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温室气体通量,进一步分离出人为碳排放量。不论哪种方法,若要把碳排放数据作为规划性、强制性、考核性数据时,必须要有科学和权威的部门牵头组织、做好认定。我国要制定碳达峰方案和碳中和路线图并将其分解到不同部门时,碳排放数据的科学有效统计就成为了重要的基础性、机制性工作。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发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的人为源汇清单可用3个层级的方法编制;其中,第一、二层级是排放因子法,第三层级是过程模型法,都统一属于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排放因子法目前还是各个国家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的通行方法。由于活动水平资料难以快速更新,且排放因子数据通常是一些有限条件观测数据的平均值,排放因子法往往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温室气体源-汇的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相比而言,过程模型法则可以克服排放因子法的上述不足。但是,过程模型的构建和检验,以及其驱动数据的准备,难度相对较大,这导致过程模型法仅在极少数发达国家及我国的部分排放场景较为简单的区域温室气体源-汇清单编制中得到应用。另外,对于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以及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模型法的应用仍然具有挑战性。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开展了5个年份的清单编制工作,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技术更迭迅速,与碳排放相关的参数不断变化,目前核算工作仍存在边界不清、能源消费活动水平数据及部分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选择不合理、不同机构的碳排放核算结果偏差大且缺乏年度连续性等现实问题,影响了不同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十五、 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挑选、购买、使用和处置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消费者行为直接决定了营销企业的产品研发、销售、利润乃至兴衰。消费者市场研究实质就是消费者行为研究。2、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和描述消费者行为的表现,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发现和证实消费者存在哪些行为,也就是观察现象,描述事实,所谓“知其然”。二是揭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原因,所谓“知其所以然”。把观察到的已知事实组织起来、联系起来,提出一定的假说去说明这些事实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三是预测和引导消费者行为,即在影响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预测消费者行为,并通过设置或改变某些条件来引导和控制消费者行为。3、消费者行为研究内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分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个体因素、外在环境因素和市场营销因素四个方面。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购买活动的过程,分为确认问题、信息收集、产品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个体因素指消费者自身存在的影响消费行为的各类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指消费者外部世界中所有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市场营销因素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可以控制的各类因素。市场营销因素通过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于消费者,又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书其他章节主要内容就是市场营销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本章不展开这部分内容。以上四类因素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即为消费者行为,其他三类因素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因此,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又可以分为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两大类。十六、 碳数据使用观点及现存关键问题分析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渠道及各种努力去减碳。双碳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对相关减排措施与政策的成效进行快速评估,最重要的是获取高时效的碳监测数据。新一代碳排放数据监测中卫星遥感观测是十分重要的手段,自上而下方法通过观测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结合气象场资料和大气传输模式,利用同化技术反演估算区域源-汇及变化状况。每个行业对自己的减碳路线都有所强调,但整体统筹观测,不仅是大众,不少业内人士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及认知还存在一定局限,存在几点误区。(一)全局考虑碳中和问题,碳数据的使用应针对整个大气圈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正负相抵,实现净零排放,从而使得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其基本逻辑是通过温室气体源排放和清除(碳汇和捕获)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于清除量的数量平衡。可见,碳中和的目标导向圈层是大气圈,问题导向圈层是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尽量让碳在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循环,有利于控制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量。由此可见碳中和是面向全局、面向全球的整体问题,针对整个大气圈,应立足整体看问题,而不应是某一产业链或某一生态圈完成了部分碳中和。对于碳数据监测来说,无论是天基监测还是地面监测,都是针对于大气圈的数据监测。碳数据的客观反映,也是反映整个地球或某个特定区域的碳排放情况,不会反映某一产业链或生态圈的碳达峰碳中和情况。因而,碳中和问题的考量一定需要针对整个大气圈。(二)传统环保问题在双碳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减污不一定减碳碳达峰碳中和本身就是环境目标,对环保产品会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将对整个环保产业产生变革甚至重置。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环保产业或将产生三点趋势: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过去的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从常规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转变。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环保产业,在双碳背景下就需要整体考量,要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例如目前较为火热的垃圾制氢,氢能源应用广泛、方便储存运输、零排放,几乎是完美能源。然而,全球目前超过95%的氢气都是由化石燃料制备,商业化制氢存在严重污染。数据显示,以化石燃料为基础获得的氢气每生产1吨,就会同时增加9-12吨二氧化碳排放。例如可降解塑料袋,可降解并不能说明这款塑料制品可以被简单的无害处理,它依旧会引发一系列的能量消耗,碳排放,食物短缺等等问题。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可降解塑料是一种减缓垃圾问题的办法,还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因为其制造过程中的大量能源消耗而引发新的碳排放问题。(三)区域碳数据监测不仅是浓度监测,通量监测也同样是难点鉴于二氧化碳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气体,地面监测建站无基础,无论是通量塔、浓度观测地面站、浓度观测高塔站均建站稀少。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可以只涉及浓度监测,区域二氧化碳监测因为考虑到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流动,考虑到其他区域温室气体漂移到本区域的影响,必然涉及通量观测与估算。目前,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涉及到卫星天基监测、地面观测验证,同时地面通量塔现有布局少,建站经费大,覆盖范围不高,这些因素叠加造成目前区域碳排放数据监测与通量计算将是需要进行重点科技攻关的领域。开展基于大气监测的自上而下二氧化碳通量估算方法研究,目前基于卫星单一数据的监测对于城市区域重访周期长,通量评估精度较低。因此,需针对特大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结合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环流的特点,开展天空地一体化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估算体系研究。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针对工业排放的管控与溯源,借助前沿技术手段,率先开展天空地一体化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与通量估算,研发碳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形成区域高精度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评估的全链路技术能力,既符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需求,也有助于上海在碳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方面超前布局,助力上海科创中心长远发展。十七、 市场需求预测方法科学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市场营销调研为出发点,而且要以市场需求预测为依据。市场需求预测是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量及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信息,并以此作为营销决策的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购买者意向调查法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即通过直接询问购买者的购买意向和意见,据以判断销售量。如果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化为购买行为,并且愿意向调查者透露,这种预测法特别有效。但是,潜在购买者数量很多,难以逐个调查,故此法多用于工业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同时,购买者意向会随着时间转移,故此法适宜作短期预测。调查购买者意向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直接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等。例如,采用概率调查表向消费者调查耐用消费品购买意向,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二)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销售人员包括基层的营业员、推销员及有关业务人员。销售人员最接近市场,比较了解顾客和竞争者的动向,熟悉所管辖地区的情况,能考虑到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