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的复习重点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863936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学的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体育学的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体育学的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学活动:指在学校范围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展开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2. 学生的主体性: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 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3. 学生中心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教育过程不应由教师直接进行,而应放手 让学生自己经验或体验。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 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4. 体育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 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5. 分解练习法: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而又可分解 的运动项目。6 完整法: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 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运动项目。7 领会教学法: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从强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 认知能力和兴趣。8 循环练习法: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学 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一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9 运动游戏法: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10 运动竞赛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1.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 知识的方法。12. 体育教学计划概念: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体 育教学指导文件,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订的 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方案。13. 启发创造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 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 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14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 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 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15、师生协同原则: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 的状态之中。16、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17.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体育教学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要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 握运动技能的需要。18 注重体育运动乐趣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 炼的同时,体院运动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19 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安全地从事运动的同时,对学生 进行如何安全运动的教育。20.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 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21.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22、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 学性参观等,是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实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填空:1. 学校体育工作核心:教学2. 教学的八要素:(1)学生(2)教学目的(3)课程(4)教学方法(5)教学 环境(6)反馈(7)教师(8)教学过程(1)学生认知因素:知识、记忆、思维、能力、知觉、语言。3. (2)学生非认知因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动机、态度。4. 关于学生的基本观点:(1)学生是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完 整的人(4)学生是以学习、接受教育为主要任务的人( 5)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5. 体育学习的八种方法:听讲、观察、模仿、提问、讨论、体验、练习、展示6. 动作的示范面:正面、背面、侧面、镜面示范。 动作示范法的几个要素:速度、距离、视线、视线干扰、多媒体配合。 动作示范法的基本要求: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正确、美观。7. 心理发展:(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思维(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情感、意志8. (1)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动机的激发与尝试;表现特征;练习方式(2)运动技能的保持: 认知与定性阶段:模仿练习、分解练习、突出重点练习、降低难度练习。 联系形成阶段:完整联系法、组合联系、变化联系、负荷量大的重复联系 自动化阶段:变化联系法。9. 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3.身体健 康目标; 4.心理健康目标; 5.社会适应目标。简答:一、教师的职责及其职业的角色特征?1. 职责: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节和控制影响教学的各种变量,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2. 角色:(1)知识的传授者(2)学生的榜样(3)集体的领导者(4)人际关系的艺术家(5)心理治疗工作者(6)学者和学习者3. 教师的教学能力:(1)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观察 了解学生能力(4)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的能力(5)初步的教育科学研 究能力。二、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三、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关系?(1)教学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的双 向关系(2)教学关系的本质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要主动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教为主导的着眼点是学要主动 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认识。四、教学目标的作用?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1)目标的指向作用(2)目标的激励作用(3)目标的标准作用五、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 (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于检测六、体育教学内容的改进:(1)以学生为本,体育教学内容更多地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2)教学内容弹性更大(3)明显淡化了竞技技术体系(4)教学内容更加概括,给教师和学生留出广阔的空间。(5)基本体操删去了大部分体育教学中不常使用的队形和队形变化的内容。(6)增加女生喜爱的韵律体操和舞蹈。七、体育课时教学计划设计思路的陈述-教学实践1、目标:通过什么任务达成什么程度,达到这个程度能干什么。运动参与目标:通过运动项目介绍、游戏、比赛、情景;达到激发动机、培 养兴趣,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热情、终身体育意识、体育锻炼习惯。2、内容:一个中心(基本部分:体育知识、技能);两个基本点(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1)热身:肌肉拉伸;关节活动,确保与教学内容的肌肉和关节活动有关。(2)游戏:创编或改编(与教学内容的动作相联系,引 入教学内容)。结束部分:(1)评价;(2)放松练习。3 、组织教法:(1)互动:一个思想: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采用各种方法,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胃口,即求知欲,在学生水深 火热的时候站出来解决问题。(2)三个体现:体验;讨论;辅导答疑。4、评价标准:评价与目标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激励性评价技能评价;成绩评价问答:一、问答: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性主要体现? 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 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1)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2)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加工:满足社会需要、学科需要和学生需要。(3)运用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情景的变化,运用各种教学方法。(4)进行体育学习评价: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学习,提供教学反馈。(5)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体 育知识和技能。(6)“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使学生灵活地、自主地、有创造性的进行体育学习。二、认识学生的 1.身体发展、2.设计教学计划、3.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身体发展:(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外部形态(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年龄、性别,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三、认识学生的社会适应?1、适应社会适应-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化2、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1)教师要教授的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2)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3)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的学习过程(4)教师创设民主的教学情景(5)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四、1.学生中心论:(1)从哲学观来分析,他们呢较多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因的作用,遍地甚至否定外因。(2)从心理学来分析,他们比较倾向于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潜能,不 需要外力帮助便可展现出和谐的社会行为。他们的学习理论极为重视学生的需要、态度、情 感等动机系统或内部机制等因素,认为内部因素的变化才引起学习行为的变化。2、教师中心论: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和权威。(1)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学 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把环境变化和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看成一种函数关系。(2)从哲学观 分析,多数是外因论者或机械唯物论者。(3)心理学观分析,他们倾向于行为主义,认为不 应从人的内部世界寻求对人的行为的解释,而应从决定性为的外部条件来寻求对行为的解 释,教师完全可以按预期的目标并通过由他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应答反应矫正或形成学生的 行为。五、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1)不同的观点: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主导主体论;双主体论;过程主体论和阶段 主体论。(2)学生是教学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可教性是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身心基础。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3)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 教师的素养使之有可能在教学中发挥导向和组织作用 教师导向组织作用的具体表现六、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的含义?(1)教学目的:设立体育学科和实施体育教学的行为意图和初衷(2)教学目标,是要在各个阶段达成什么和最后达到什么的意思(3)任务,是委派担负的工作或责任。七、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1)功能:是一个事务或物体固有的作用范畴,(2)价值是外赋的、主观的属性。目标则是根据功能进行价值取向后的行为效果指向。(3)目标是根据功能进行价值取向后的行为效果指向。(4)价值取向:对事物的态度和选择 态度: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全面发展、学生主体 选择: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精神和规则)和娱乐体育(趣味性和实效性)八、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呼唤?(1)总体上感觉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没有趣味。(2)对生理感受很痛苦的某些教学内容,特别是对长跑、广播体操等累的教学内容有强烈 的惧怕和反感。(3)对一些还不能理解教学内容意义,教学形式商又比较枯燥的内容比较反感,典型的有 队列联系和一些简单的动作练习。(4)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被达标项目所替代的现象很反感,反应也很强烈。(5)透过教学内容的单调和平庸学生形成对体育教师的不良印象。(6)学生对一些运动希望由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如对球类运动很感兴趣,希望能学 的多一些、细一些,相反对锻炼性运动有些看法。九、如何加工体育教学内容:1、体育教材化: 体育教材化使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 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1)体育教材化的选择: 原则:与教学目标统一性原则;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趣味 性原则;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原则。 程序:目标;体育中的健身效果和安全保证;可行性;趣味性;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内容之间联系,突出教学内容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例如篮球。2、体育教学内容的编辑 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来进行编辑:以学科体系为本为,按照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递进关 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组织教材:以学生发展体系为本为,关注学生的身体需要和兴 趣。根据教学目的进行编辑:以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为本为,根据明确的目标要求,为我所 用、为我所编来编辑体育教学内容。3、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造与加工 动作教育的教材化方法;游戏化;生活化、实用化;简单化;多样化;运动处方; 十、 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过程(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示范等直观方式将技术动作向同学进行展示并讲解,学生通过视觉 和听觉将这些刺激换成神经信息进入感觉登记器,信息在此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等于视觉 和听觉等感受器接收的信息,有的动作被记录了,有的动作很快消失了。之所以会这样,主 要是因为注意和选择性知觉在其作用,我们在运动技术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一 时只记住了动作的某些特征,而忽略了动作的另外一些特征。(2)被感受器登记了的技术动作有关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贮存,信息可在此持续 30 秒左 右。此时学生进行复述,即对技术动作的做法要领等作出不出声的心里重复,技术动作的信 息即可保持更长时间,并经过信息编码进入长时记忆。(3)当技术动作的有关信息进入尝试记忆时,这些信息发生了根本变化,即信息被编码, 编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以直觉方式存在的动作印象这时转换成了动作概 念、要领和动作表象等形式,并贮存在长时记忆中。(4)当学生根据要求做出该技术动作时,通过对长时记忆贮存进行检索提取,根据技术动 作的概念和要领做出动作。这表明学生对该技术动作有所习得,学习确已发生。十一、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阶段划分(1)动机阶段:学生的学习是由动机或期望驱动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和期望,就会是 学习的行动指向学习的目标,它为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指明了方向。(2)领会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术动作的注意和选择性知觉。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只 准备接受与学习目标有关刺激,注意对感觉记录器的内容指向某些特点而忽视其他特点 , 从而导致选择性知觉的产生。(3)习得阶段:当信息离开短时记忆而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换,这个 过程称为编码。(4)保持阶段:学生讲习得并经过编码的信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由于新旧记忆之间的干 扰等原因会阻碍信息的提取而导致遗忘,这种现象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经常发生。(5)回忆阶段:使学生习得内容的回复 往往通过作业或练习来表现,需要从长时记忆中讲 这些内容提取出来,这是一个搜寻或检索过程。(6)概括阶段:学生提取习得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景中 进行的,重要的是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多种类似的情境中,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一 个概括阶段,这涉及学习的迁移。(7)作业阶段:通过作业可以反映学生是否已经习得了所学习的内容。(8)反馈阶段:当学生得到他的学习行为使一定的预期实现这个信息后,学习的行为就完 成了。反馈是学习这对其行为效果的观察所提供的。十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准确、流 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1.教学方法的分类: 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限制性练习、诱导性练习、自我暗示练习。原因:学生对完成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会把动作做错。 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 学生受原有技能的干扰 学生的能力较差导致产生动作错误 学生在疲劳情况下进行学、练导致产生动作错误。纠正动作的具体方法:运用语言和直观的方法 根据动作错误的性质,可采用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和自我暗示法等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时应注意: 在指出动作错误之时,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以利于学生接受和增强改错的信息,切 忌讽刺和挖苦学生。 要纠正主要的动作错误,有时主要的动作错误被纠正了,相关动作也就随之消除。 要合理使用各种方法纠正动作错误。要求:(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十三、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 (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十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1)运用教学方法要树立完整的观点(2)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3)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十五、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趋势: 十六、教学方法的现代化(2)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3)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1)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3)以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教学方法理论。(4)注重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非认知因素中职能作用的发挥。(5)把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 十七、体育教学原则:(2)功能: 诊断: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经验、能力、兴趣、动机和情感的了解,以提出现 实的学习目标及帮助学生实现目标。以及学期、学年或教程开始之前的诊断性的测验,可以 帮助教师分班、分组,予以适当的安置。 反馈:对学生,肯定的评价:学习的鼓励、强化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使学生产生 焦虑,适度的焦虑可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对教师,及时获得信息,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正、调 整或改进教学工作。 定向:测验内容、评价标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努力的方向、学 习的重点和学习力量的分配。 证明:证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水平或学习水平的证据。 教学:考试或测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是一种教学活动。 十八、教学评价的主要过程:(1)指定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实质上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的价值判断。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集合体 指标权重,就是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2)搜集评价资料(3)分析评价资料(4)进行价值判断 十九、教学环境的基本理论概括1、人与环境(1)环境,是指人生活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环境影响人的情绪,如天气;环境影响人的智力,宁静而致远;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孟母三迁;环境影响人的身体发挥成长,蓬生麻中,不扶则直(2)环境影响人,人同时也改造环境。人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改造环境, 可以充分发挥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客服并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 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