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8508938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点睛之笔,如何理解它是能否正确认识词旨的又一关键。关于其评价,众口一词:抒写了诗人“心灰意冷的消极人生思想。这几成定评。但笔者仔细揣摩,以为它张扬的是作者高尚的人生理想,给人以积极的感奋力量。“人生如梦其“人生实指“仕途。词中纵观历史,谈的是“千古风流人物在仕途上的功勋业绩:思考现实,忆的是自己宦海生涯的苦难,亦是仕途,苏轼因所谓讪谤朝政,险掉了性命,故不用“仕途、“宦海而用“人生,以免波及议政,而再次大祸临头,苏轼入狱受审,浩劫余生,待罪困居黄州,他回忆自己政治上的大起大落,咀嚼仕途况味,借佛家“六如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观点,叙述了他对功业理想的意义和价值的疑心和思考,并以之扬弃曾执着追求的功业理想,其仕途上的虚幻意识异常惨重,又加之以“一尊还酹江月与之相承,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其表层意蕴上,不结合苏轼其人去分析它,则说它厌世、混世、享乐思想俱全,说它反映了诗人悲观颓丧的消极人生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其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作品形象的意蕴,是从作家心理深层迸发出来的火花,是潜存于个人、社会、历史、宇宙多种基因的染色体,是客观形象的情绪化,其本源并不在于客观形象自身,而在于作者的主体思想感情。而东坡的大局部词是表现主体意识,塑造自我形象,叙述独特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人生理想。诚如元好问所说:“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乐府引近人龙沐勋也注意到这点。他的?两宋词风转变论说苏轼“悍然不顾一切,假斯体以表现自我人格与性格抱负。?词学季刊第卷第一号则要开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意蕴的真正指向,我们就不能仅就其形象而言其义,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的主体思想感情。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论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毋庸讳言,“人生如梦确有苏轼在仕途上的“政治退避的消极一面,我们不必为所爱拔高其作品的思想性,但我们也不能因词中流露了消极情绪就作简单否认。在精神痛苦中,诗人确含有藉此排遣内心郁积的真实方面,可它又不是其精神世界的全部。“仕途如梦并不意味着诗人整个人生态度低沉了,他并没有像前人由此开展到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其落脚点不是从前人的“政治的退避变而对“社会的退避,而陷入消极的泥潭不能自拔。苏轼在以佛老思想排忧解愁时,就告诫自己:学佛老者,本期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答毕仲举书他对佛家的懒散和老庄的放逸有所警惕,这表明他的人生追求是积极的,其居黄州时期,在文学上取得令人惊羡的成就,这就是明证,其弟苏辙说:在这之前,他们俩兄弟的文章不相“高低;“既而谪居于典,杜门深居,驰翰翰墨,其文一变,如川方至,而辙膛然不能及也。?东坡墓志铭苏轼有如孔子,“欲以治世弊,道不行,那么定?诗、?书、订?礼、?乐、序?春秋、。?汉文学史纲要孔子不遇于鲁,那么去而它适;道不行,那么退而着书立说,其人生态度可谓积极。苏轼在宋代文坛的领袖地位足以表明他不仅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而且人生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因此,苏轼这里不是借“酒写“愁,这不符合诗人旷达自适的个性气质;是借“酒写“乐,但也不是叙述混世、厌世、纵欲享乐之情。则,它寓意为何?现试从诗人自我人格、个性气质、处世哲学、人生理想等方面探寻。东坡的词往往是格调如人的,词品如人格。关天其人品,即使对苏轼颇有微词的朱熹,也不能不赞叹其凛然正气。其云:“苏公此纸出于一时滑稽谈笑之余,初不经意,而其傲风霜、阅古今之气,犹足以想见其人也。?跋张以道家藏东坡枯木怪石苏轼一生把“人格、“名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早所所写的?屈原塔云:“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忘躯犯颜之士?上神宗皇帝书自居,又以“使某不言,谁当言者?曲洧旧闻卷五引自负,并以“危言危行,独立不回?杭州还乞郡状的“名节自励。他作?刚说反驳“刚者易折的说法,认为此乃“患得患失之徒的论调,直到晚年,他仍表白“君命重,臣节在?千秋岁。苏轼在“俯仰万变的仕途沧桑中,始终是以节义自守的,实现了自身人格道德的完善。他贬居黄州时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寺寓居作,其决不攀附权贵,守正恶邪的高尚人品跃然纸上。如果我们联想到其因“乌台诗案险遭杀头的事实,其“一尊还酹江月,这个以“江月为侣,与“江月同乐的形象,仿佛重现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风节凛然的直臣范仪,暗示了其虽处穷厄,誓不“俯身从众,卑沦趋时?登州谢宣诏赴阙表的道德风范。听任自然,随缘自适,超然达观,是苏轼的处世哲学。这也是他仕途上的进退观。他云:“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优游岁月,且斗尊前沁园春赴密州他以这样的哲学观保持内心平静,开朗乐观。他用这样的处世规范衡量古人,批评管仲不能做到“谏而不听,那么不用而矣?论管仲说指责责谊“不善处穷?论贾谊。他非常赞赏韩琦、欧阳修“以道事君,不可那么止。这一处世哲学无疑地帮忙他超越政治上的巨大创痛,而保持乐观旷达的情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形象,体现了他的这一处世哲学观,叙述了他对功名富贵超然自适的通达襟怀。苏轼是很具个性的人。他曾借“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王复秀才所居双桧抒写自己挺拔不屈的性格。这一个性不仅未因政治受挫而改变,在黄州时反而尤为突出。其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防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以至后来贬到遥远的惠州仍作诗云: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这首诗传至京师,章惇笑道:苏轼还这般快活吗?于是就把苏轼贬谪到更远的儋州。这是绍圣四年四月发生的事。苏轼的政敌从“春睡美这个快活形象中,体味到诗人政治上的不屈。一尊还酹江月这个“乐的形象,不同样叙述了诗人对政治迫害的轻蔑又不屈的个性气质吗?其反抗挫折,迎战命运的意义,尽在言外。清人刘熙载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论这三者共同构成了诗人的人格的独立精神。“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叙述了诗人对生活的挚爱,并在人生思考的多元取向中,最终落实到对个体生命与独立的人格价值的不倦追求。诗人以“人生如梦否认了追求政治功业的价值,以“一尊还酹江月叙述了他转而追求道德价值,追求自我人格道德的完善的人生理想。这也是“达兼穷独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诗人“故我的理想破灭了,但他不能不在社会存在中继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一尊还酹江月这个与“江月为伍,决不苟且从俗,保持自我本性的形象,正是张扬其人格的独立精神,暗示出诗人新的人生思想实现自身人格道德的完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记录了苏轼价值取向前后变化的过程。苏轼在?东坡墓志铭中说:“苏轼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墨,博辨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这段话充沛表明苏轼思想的复杂性及前后变化的过程。“乌台诗案应是其思想变化的分水岭。苏轼在黄州给他朋友的信中说,李端叔对他的“称呼是“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所“称呼的“皆故我,非今我。其“故我、“今我谓何?其词的“周郎者,故我也:“一尊还酹江月者,今我也。即执着地追求功业理想者,故我也;追求实现人格道德完善者,今我也。诗人在这里借象显之,思深而意远。总之,我们应根据诗人仕途上的进退观、自我人格、个性气质、人生理想的变化,去把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个文学意象的丰盛内涵,去判定它蕴含的潜在的相对确定的定向暗示和情感意向,那种停留于语言形式而轻率作出简单化、浅薄化,甚至曲解性的评价,是不可取的。最后,让我们把诗句放回原作中、用简表来表明它与全篇作品内容的有机联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