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评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501462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nalysis of Indias foreign trade policy measuresSu Xiaolei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541004Abstract:India as the second most populous nation with the world s forth largest army, the eighth largest manufacturing and after the U.S. high-tech human resources , It is creating India Risingmyth. But the burden of Indias popul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al imbalances, the larger the gap to some extent and other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an econom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Indias foreign trade, look at Indias foreign trade policy reforms, the analysis of trade policy reform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dia, Indias foreign trade policy summary of lessons learned, and some 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 analysis; foreign trade policy; refom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措施评析【摘要】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 口大国,正在创造年卩度崛起”的神话。但印度人口负担沉重、产业结构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等因素在一定程度 上制约着印度经济的发展。本文回顾印度对外贸易的历程,纵观印度对外贸易政策的改革,分析贸易政策改革对 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总结印度对外贸易政策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以后发展的一些展望。【关键词】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引言印度摆脱了英国近200年内的殖民统治,为发展本国经济,实现自力更生,印度选取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积极推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直到1991 年,印度才开始全面经济改革,由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放 弃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实行外向型贸易战略。从独立到今天,印度的贸易政策经历了贸易严格管制时期、贸易自 由化改革萌芽时期、贸易自由化改革尝试时期、贸易自由化全面改革及深化时期四个时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 期的改革萌芽,到1991年的全面改革,再经过之后的不断深化调整,印度贸易改革政策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可以看出印度的贸易政策改革是谨慎的、渐进式的。这漫长的改革实践到底对印度的经济发展及论文产生了何种 影响,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和借鉴意义,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一、印度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拉甘地政府开始了贸易政策自由化改革的实验,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采取了不加区别的 进口自由化政策,结果导致外汇储备急剧下降,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爆发。 90年代拉奥政府上台后汲取教训, 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建立了适度有效的贸易保护机制。后继历届政府在政策调整时都把握住了贸 易自由化渐进的、有限的方向,有效的缓解了国际冲击波带来的影响,较好的维护了国内产业的利益。特别 是近30年来,印度经济增长稳步加快,其经济成就逐渐引起世界的关注。1980-1990年间其经济增长率为5.5%, 1992-2001 间超过了 6.0%, 2005-2007 三年中的平均增长率超过 9%,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与 中国、俄罗斯及中国一起被喻为“金砖四国”。现今的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 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总的来说印度的贸易进程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1)贸易严格管制时期(1947-1975)。复杂的许可证制度 是当时代表性的管制手段。(2)贸易自由化改革萌芽时期(1976-1984),这一时期由于国际收支问题,印度对 几种资本品的进口管制开始松动。(3)贸易自由化改革尝试时期(1985-1990)。这一时期拉甘地进行了更大 范围的,幅度更大的大胆的改革尝试,但是关税很高,而且放松管制的项目也多是国内不能生产或不能实现 完全替代的。这次改革尝试为 1991 年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4)自由化全面改革及深化时期(1991 年至今)。1991 年的全面经济改革确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贸易限制大幅度减少。此后的政府进行了这一改革方向, 进行了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贸易政策改革。二、印度近年对外贸易政策的改革瓦杰帕伊政府的第二次经济改革加速了印度经济发展,2003-2004 年印度 GDP 实现 8.5%的增长率,对外 贸易发展迅速,商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由 1999 年的 0.6%增长为 2003 年的 0.8%。 2003 年印度的软 件出口达 125 亿美元,成为软件的超级大国。印度出口增长率 2002 年为 13.6%,2003 年为 15.8%。印度的往 来账户从 2001-2002 年起转为正值,并持续增加,2003-2004 达到 47952 千卢比几乎比前一年翻了一翻。这些 经济数字显示,这些经济数字显示,印度的第二代改革应该是很成功的,但是第二代改革却是倾向于富人的, 而忽视了农村的发展,对农村的公共投资下降。于是印度在拥有世界五分之三的软件工程师的同时还拥有世 界四分之一的贫困人口,印度的贫富差距加大。瓦杰帕伊在2004年大选中失利,曼辛格上台后继续了上届 政府的改革,但是吸取了上届的教训变得更加谨慎,改革的重点有所调整,更关注农村及低收入人群。这一 届政府的外贸政策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只在原方向稍做调整,继续了上一届的加强贸易便利化,积极促进 出口等措施。主要政策措施包括:(1) 继续积极推动出口的发展。提出“超目标(targetplus)”计划,实现出口量增长的出口商根据增长量有权 获得不同数额的免税信贷。积极发展农业出口,使印度成为一个农业出口大国,促进水果、蔬菜、花卉等的 出口。建立服务出口促进委员会,推行“印度服务(Servedfromhidia) ”以促进服务出口的发展,建立手工制品 特别经济区及生物技术服务园。对农业、手工艺品、手工纺织品、珠宝、皮革及鞋类都给予更多的优惠,而 且,新贸易政策还规定出口导向单位免征服务税。 2003 年制定的授权计划被扩大到更多的产品。建立自由贸 易及仓库区(FTwZ),以促进建设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为商品及服务进出口提供便利,FTWZ中的单位还享 受适用于特别经济区的全部福利。减少出口限制, 2005 年 4 月政府取消了农产品及种植园商品的出口税,但 是产品的出口可能仍然有最低价格限制。(2) 简化程序。所有出口商品及服务都免于服务税,在不同计划下发放的所有许可证/授权的有效期限统一 为 24 个月。权力逐渐下放至经济区及区域范围以加快速度等。(3) 进一步取消进口限制。种子、鳞茎植物、块茎植物及种植材料的进口实现自由化,二手资本品的进口 限制取消。继续进行关税减让,以使关税结构更接近东亚邻国的水平。根据 2005 一 2006 年预算, 217 种 IT 产品免关税,但是征收附加税 4%。 2007 一 2008 年预算中,政府将最高关税由 12.5%降为 10%,但是农产品 及奶制品例外。 2008 一 2009 年的预算进一步降低一些项目的关税,如废铝片从 5%降为 0%。(4) 提出具体部门策略,积极促进具有出口潜力的部门及半城市,半乡村的具有创造就业潜力的部门发展。 与此同时,限制资本流动的所有规则基本都被取消了。印度进一步简化及自由化外部支付制度,但是这一进 程是谨慎的,渐进的。在产业政策方面,印度政府提出了针对不同部门的促进措施来增加外资流入。 2004 年 9月建立了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NationalManufacturingeompetitivenessCouncil),提供了政策对话论坛为印 度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为了鼓励象药物、生物技术及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印度小企 业发展银行联合主要公共部门银行通过中小企业增长基金来给予资金支持。对工业的限制进一步减少,印度 将为小型企业保留的商品数减少了 108 种。此外对于纺织加工部门,除了可以享受技术升级计划的优惠外, 政府还提供了 10%的资金补贴计划。在 FDI 的管制的方面,为了进一步鼓励外资流入, 2005 年 2 月印度成立 了投资委员会, 2005 年 1 月印度政府规定,外国投资者,如果在同一领域已有合资企业或技术转让/商标协议, 其再投资须经事先批准,但是对于风险投资基金或在合资公司份额低于 3%的不需提前批准。 2005 年印度进一 步放宽了通信部门综合外资份额的限制,由 49%提高到 74%。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继续积极参与双边及区 域经济合作。贸易协议成为印度经济外交的新“支柱”。印度与远东国家,非洲国家,欧洲国家积极谈判协商 签署贸易协议。新千年以来印度一直积极参与双边及区域协定,为印度的贸易发展争取更有利的外部环境。三、印度对外贸易政策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意义(一)目前印度贸易的增长主要靠信息技术服务贸易拉动, 吸纳劳动力有限。观察印度独立后的对外贸易史 , 不难发现不管在贸易自由化改革前后 , 印度服务贸易总是表现出更强的 国际竞争力。从印度独立至今的 60 多年里, 其服务贸易在绝大多数年份都处于顺差地位, 而商品贸易则经常 处于逆差,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 印度政府在最初贸易政策改革时 , 更加倾向于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 充 分发挥印度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对商品贸易则更多的采取了保留的态度, 并没有积极的实行自由化。但是值 得注意的是, 虽然印度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 不过其发展并不均衡, 真正为 GDP 增长做出较大贡 献的主要集中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服务外包行业。但是实践证明, 只有具有明显外溢效应的行业才有可能成 为经济增长的龙头, 并吸纳大量劳动力。然而,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产业要求从业人员经过相当高 的教育和机能训练 , 却并不需要很多人力 ,因此信息技术部门对就业的贡献率非常有限。对此国外报刊也给出 了一针见血的评价: 印度目前的经济增长是服务业驱动型的非就业式增长。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人口构 成的转变, 这种模式会带来就业率下降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印度政府如果继续选择将单纯依靠信息技术服务 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 实现就业的主要工具, 那将又一次犯战略性错误。(二)振兴制造业是符合印度贸易根本目的的正确政策选择印度对外贸易政策 ( 2004- 2009) 明确将出口贸易定义为促进经济增长, 解决就业问题!的有力工具。要实 现这一目标, 如前所述, 仅仅依靠服务贸易的拉动是不够的 , 必须发展制造业才能真正将失业问题得以缓解。 一般来讲 , 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由于其出口制成品和进口原材料的相对增多而导致对外贸易规模相对更大 , 因 而能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力需求。中国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印度在经济改革时由 于选择了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已经错过了 20 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的机遇。1990- 2003 年 印度制造业比重基本停滞在了 27%左右。总结经验教训, 在新世纪印度通过外贸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鼓励制造 业出口的强劲发展, 从而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和就业问题的缓解。可以讲, 振兴制造业是符合印度贸易根本目的 的正确政策选择。(三)印度重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强调培育竞争优势印度制造业联合研究报告中指出印度完全具备成为 世界制造中心的潜力, 而印度制造将成为印度 服务业之后下一个出口传奇。该项研究之所以做出以上结论,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印度蓬勃发展的技术密集 型产业的充分肯定。该研究报告指出: 印度在发展技术密集型行业方面具有低工资、先进的工程技术、完善的 原材料基础、成熟的供应基础、强大的国内需求等显著优势, 拥有制造业出口增长的潜力。如今技术密集型产 品已经占到印度制成品总出口额的 30%左右, 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产品、汽车零部件、特殊化学制品以及 电气电子产品。印度蓬勃发展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直接推动了印度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品的出口贸易发 展, 为印度出口商品结构由单纯依靠劳动力要素禀赋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竞争优势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 印度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在决于对印度蓬 勃发展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充分肯定。该研究报告指出: 印度在发展技术密集型行业方面具有低工资、先进的 工程技术、完善的原材料基础、成熟的供应基础、强大的国内需求等显著优势 , 拥有制造业出口增长的潜力。 如今技术密集型产品已经占到印度制成品总出口额的 30%左右, 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产品、汽车零部件、 特殊化学制品以及电气电子产品。印度蓬勃发展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直接推动了印度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 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 , 为印度出口商品结构由单纯依靠劳动力要素禀赋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竞争优势转 变起到了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印度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印度政 府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政策上的扶持。进入 90 年代, 印度对外贸易政策走向全面的自由化和全球化, 更是加 大了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扶持, 主要表现为: 修改反垄断法的内容, 不再限制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 ;允许外资 在印度信息产业中所占股份超过 40%独资; 对用于信息产业生产和研发的进口实现不同程度的关税减免 ;大 力发展信息产业专门的经济特区, 为区内企业实行更多的优惠措施等等。这些政策措施为印度信息产业的增长 和出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今, 印度政府特别重视印度电子硬件制造业的发展, 希望其硬件同软件一样成为 今后印度出口贸易的重要增长点, 因此于 2007 年初专门出台了 半导体产业鼓励政策和国家电子硬件 制造政策, 在外贸政策上提供了许多优惠措施, 如自由进口绝大多数电子产品、二手资本货物 ; 放松二手计 算机的进口限制; 从国内关税区 ( DTA ) 向特别经济区的销售视同出口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将给印度硬件制 造业带来积极推动作用。由此可见, 印度政府通过外贸政策和其他产业政策的扶持, 较好地促进了本国技术密 集型制造业的发展。而且, 印度依靠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模式, 也减轻了国际经济波动所带来的 不利影响。(四)印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未获得充分发展, 就业问题任重道远按照要素禀赋理论 , 印度是一个具备充分条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 , 因为印度具有充裕而廉价的 劳动力, 这也是其具有的最大比较优势。但是仔细分析印度的劳动力状况, 不难发现印度虽然劳动力要素丰裕, 但却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一流科技人才 , 这一部分人主要被信息技术产业、生 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咨询、技术外包等服务贸易部门所吸纳; 另一方面则是占有较大比例的文盲, 且 大多集中在农村, 并没有参与国内制造业发展的积极性 , 也因为缺乏最基本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不足以 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持。因此, 印度在考虑外贸政策在产业发展的政策偏向时 , 优先选择 了走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产业的道路。结果证明, 印度的确在以上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 有的产业甚至跻身 于世界先进水平, 具备了较明显的竞争优势。然而, 尽管印度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印度产品出口创造了更高的附 加值, 带来更多的外汇收入, 但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 且由于其行业特点, 这些岗 位都主要面向印度国内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解决就业, 消除贫困应该是其 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 但明显印度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并不能使印度社会大多数劳动力参与到利益分配 的过程中来, 因此并不可能终结国家贫穷的命运。四、印度对外贸易政策的经验教训徐滇庆在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后 , 指出中国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入手 , 将大量劳动 力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印度从高科技产业入手, 计算机软件外包的成功令人瞩目-是否以人为本, 这 是中国和印度发展战略的根本区别。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印度经济脱离了制造业的发 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非常遗憾, 印度 (在终结贫穷的道路上) 走错了路。如果印度不能及时改变发展 战略, 那么非但不能赶上中国, 两国之间的差距也许会越来越大。任佳在对印度产业结构演变的轨迹和发展模 式进行深入分析后, 指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是发展中大国的必经之路。过早地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 产业不利于吸纳大量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 不利于动员全社会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印度大量的贫困人口和城 市贫民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这是印度发展模式的反面启示。如今印度政府也意识到了其经济战略上存在的问题 , 意识到如果不能解决国内广大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 印度经济就无法实现内生增长。因此从 2004 年辛格政府开始加大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 扩大就业的政策, 在外贸政策上对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包括VKUGUY计划、MDA计 划、DEPB等多样化的刺激方案。如今,印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从总体上来讲, 受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较为苛刻的劳工法律等等因素的影响, 印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尚未形成 规模经济效应, 其出口产品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其出口竞争表现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但是,得益于 其健全的市场机制, 印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业绩和获利能力在微观层面上却略胜一筹。如今印度国内已经涌 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跨国企业。塔塔钢铁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钢铁制造商之一; 巴拉特铸造公司是全世界最 大的汽车底盘供应商;康明斯公司制造发电机,为美国通用电气的计算机分层扫描器制造核心零件。此外,印 度还有一批企业专门生产批量小、技术门槛高的产品,如医疗器材、发电机、汽车精密零件等,在品质与效率 方面已经具备了一流国际竞争力。由此可见,印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印度政府在未 来的对外贸易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中,继续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扶持,注重对劳动力熟练劳动 技能的培养,努力限制和消除现有阻碍制造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印度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确很有可能获得跳跃 式发展,让印度实现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目标,从而有效的缓解就业压力,并推动商品贸易的蓬勃发展。结束语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20年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成功经验,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汲取的深刻的教训:始终 坚持了贸易自由化渐进的、有限的方向,较好地维护了国内产生利益和经济稳定;积极利用 所允许的政策措 施合法地实现贸易保护;注重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印度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而相对乎略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在 现阶段对印度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印度在以后的对外贸易政策中要更加注重发展劳 动密集型行业,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对于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目前来讲,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还不够 紧密,今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要积极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加快调整贸易结构,这不仅对 中国更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致谢在此,我十分感谢我的任课老师赵相忠教授,他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 精的教学作风让我们大家为之敬佩,特别是他带病坚持为我们上课,是大家十分感动。他在课堂上不仅耐心 教授了我们专业知识,也言传身教给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启发。感谢我 的舍友,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亲如姐妹,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她们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特别是奚慧敏同学在资料检索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我 的养育之恩和无限的关爱,我无以为报,只能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学习,希望我的成绩能让他们欣慰。References 参(考文献)1 陈继东独立后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23, 352 陈继东主编中印缅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四川出版集团,2009:15 一 19陈晋文制度变迁与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2009(01):121 1284陈耀世界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的演变与启示J.经济纵横(长春),2007(08):34 一 38陈怡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J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7):82 一 84陈志武.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J.中国改革,2006(06):66 677 崔大沪从“出口激励”到“可持续发展”【J.国际贸易研究,2009(03)8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B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刘国平,蒋宝恩世界各国经济概况B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