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概况气候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8357953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概况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武汉概况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武汉概况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概况 气候武汉气候背景湖北武汉武汉-武汉市年内的气候变化较大。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 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7 月进入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 37-39 度, 但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 29-30 度,加上湿度往往较大,常令人感到闷 热难受。 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 度,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 会异常达到接近 30 度或超过。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迅速下降。12 月底到次年 2 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 1-3 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 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 0 度以下,比较阴冷。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 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武汉概况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 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相汇,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 部分组成, 通称武汉三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 月落梅花 S 使这 座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自古有着“江城”的美誉。全市现 辖 13 个区、3 个国家 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总面积 849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58 万人。武汉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上百座大小山峦遍布三镇,近两百个湖 泊座 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其 中东湖水域 面积 33 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 3500 年前的盘龙城。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 的最古 老的城池,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 3500 年间, 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 心进而发展为区域 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 质。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 铸就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H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 距离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 的”心脏S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独特的 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 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 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 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 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第二 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它将迈入全国四大枢纽机场的行列。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 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 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 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工业基地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 业体 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 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 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 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以及一批 拥有核心技术的“武汉制造” 知名品牌正在涌现。商贸金融中心武汉一直是长江中游的商贸金融中心,历史上流传着“货到汉口活”的说 法。 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上个世纪初, 汉口一度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中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今天,这座商家必 争之地仍然商贾云集,千街熙攘。目前,全市拥有商业网点12万余个,有3家商业企 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法 国“家乐福化德国“麦德龙S美国“沃尔玛”等 国际零售商业巨头相继进入武汉, 推动了武汉商业贸易发展。武汉金融、证卷交易同样活跃,中国人民银行和一批国有 商业银行在武汉建立了区域性的机构,法国兴业银行在汉设立了分行,10多家外国银 行和保险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办事机构。科教基地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拥 有包 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2所普通髙校,70万在校大学生。成人 高校在校学生 近12万人。各类科研机构106所,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级 重点实验室13个,在 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 47名。智力资源和人力资 源十分丰富,“武汉中国光 谷”所在地武汉东湖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 子技术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开放先导武汉是国家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 地区 和首选城市之一。武汉坚持“开放先导”战略,一大批枢纽性、功能性基 础设施相 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从转变 政府职能入 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 受理投诉制度、 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投资环境日益改善。2005 年,外商 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势头,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额19. 89亿美元,增长65. 6 %,实际利用外资17. 47亿美 元,增长14.5 %。世界500强企业已有60家在汉 投资,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 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 到 100余家。2003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 当 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之规定,现将 2003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如下: 一、环境 质量现状(-)水环境1、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功能区类别,以国家标准 规定 的 24 项监测指标评价,我市主要地表水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1) 河流全市10条主要河流符合水质标准类别如下:水质符合DI类标准的有6条河流:长江武汉段、金水河、倒水、举水、沙 河,汉江武汉段除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标;水质符合IV类标准的有2条河流:滋水、东荆河;水质符合V类标准的有1条河流:青山港;水质未达到V类标准的有1条河流:府河。(2) 湖泊全市 51 个主要湖泊符合水质标准类别如下:水质符合II类标准的有1个湖泊:梁子湖; 水质符合HI类标准的有5个湖泊:斧头湖、鲁湖、木兰湖、汤逊湖、道观河水库;水质符合 IV 类标准的有 10 个湖泊:青菱湖、严东湖、后官湖、涨渡湖、柴 泊 湖、后湖、野湖、五加湖、车墩湖、马子湖;水质符合 V 类标准的有 1 个湖泊:北湖;其它湖泊中:东湖除高镭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 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龙阳 湖除高镭酸盐 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 到水质保护目标;严西湖除高猛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 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东西湖除 高猛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 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金银湖除总磷、总 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三角湖除高猛酸盐指数、生 化需氧量、总磷、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墨水湖、月湖、紫阳 湖除生化需氧量、氨 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水质保护 目标;南太子 湖除高镭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 均达到 水质保护目标;。其它小型湖泊主要是总磷、总氮等指标超标。(3)湖泊水质的营养状态按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51 个湖泊水质营 养 状态的评价结果为:中营养程度的湖泊 22 个,富营养程度的湖泊 29 个。2、污染物排放和处理2003 年,全市废水排放量 72026. 27 万吨,其中工业废水 34577. 27 万吨, 占 废水排放总量的 48.01%;生活污水 37449 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 51.99%,生 活污 水排放量仍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排放的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分别为: 六价銘 2. 97 吨,氨氮 1734. 86 吨,化学需氧量 42115. 34 吨。全市工 业废水排放 达标率 90.42%,与上年持平。工业重复用水率 66.97%,与上年持平。 重点污染企业 拥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 315 台(套),正常运行率 100%o2003 年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21. 2%03、饮用水源水质2003 年,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98. 91%,比上年上升 1. 7 个百分点。(二)空气质量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003 年全市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 67. 4%,比上年增加 6. 03 个百分点;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平均值由上年的98下降为91,属良好。城区 5个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03年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平 均值 为 0. 1 1 9毫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96 )中的二级 标准 0. 019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0. 01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平均值分 别为 0.042毫克/立方米、0.049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城区降尘月平均 值为13. 09吨/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0 86吨/平方公里。2003年,城区酸雨样品出现频率为30.1%,较上年增加8. 4个百分点,城 区降水 PH年均值为4. 98。2、污染物排放及处理2003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374. 93亿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40. 02亿标 立方米,其中,燃烧过程排放的废气1 1 10. 33 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 排放的废 气 1264. 60 亿标立方米。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11.83 万吨,其中工 业二氧化硫排 放量11.11 万吨,比上年减少0. 52万吨,二氧化硫去除率19. 97%。 全市烟尘排放 总量5. 75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5. 63万吨,比上年减少0. 28 万吨,工业烟尘 去除率96.17%。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1.89万吨,比上年减少0.34万吨,工业粉尘去 除率 97.74%。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气处理设施 962台(套),其中脱硫效 率达到 40%以上的脱硫设施有13台(套)。3、汽车尾气排放情况2003年,全市汽车年检达标率89. 65%,汽车路(抽)检达标率83.20%。(三)声环境1 、区域环境噪声2003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1分贝(A),与上年持平。声源构成: 生活噪声源占 70. 48%,交通噪声源占 12.4%,工业噪声源占 6. 2%,其他噪 声源占 10.95%。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分别比上年下降了 3.8分贝(A)、0.9分贝(A),生 活噪声、其他噪声分别比上年上升了 4. 28分贝(A)、0.45分贝(A)。生活在55 分贝(A)以下的人口占网格总人口的45.9%, 55分贝(A)以下覆盖面积为121平 方公里,占网格总面积的 57. 7%o2、 交通干线噪声2003年,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 9分贝(A),首次达到交通干线两 侧 功能区噪声标准,比上年下降08分贝(A)。达标路段长度占监测干道总长度的 44.6%,比上年上升14. 2个百分点。(四)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K工业固体废物2003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88. 82万吨,综合利用量670. 92万吨 (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25. 6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6. 28 %。工 业固体废物处置量16. 92万吨,排放量1.58万吨。2、生活垃圾2003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90万吨,垃圾清运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167. 20 万吨。(五)生态环境20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05. 78千公顷,全年减少耕地面积9. 22千公顷。 建 成区绿化覆盖率35.24%。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66. 67平方公里;风景名 胜区5个,面积33& 93平方公里;森林公园6个,面积89. 48平方公里。全市有野 生动物品种80多个,其中鸟类品种60多个,多数分布于木兰湖和沉湖地区。二.环保工作与成效(一)加强交通和烟尘污染整治,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实现了突破加大交通污染整治力度,成功取缔了污染严重、影响我市交通环境长达14 年之 久的36985辆正三轮摩托车。“黑化” 了部分交通干道;硬化了背街小巷的 1700多 条“泥巴路”。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内环线内 251 台中小燃煤锅 炉完成清 洁能源改造。1100家餐饮单位完成油烟污染整治,创建了 17条“饮食 业油烟噪声 达标街”。全市建筑行业强化施工管理,实施文明道路保洁,减少了扬尘污染。市政 府制发了武汉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以BOT方式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近30吨 的有害废物焚烧处置中心,70多家大中型医院医疗垃圾实现了 集中处置。完成了市 第一医院污水治理等 19 个环保项目。安全销毁“毒鼠强” 2 吨;安全处置危险废物 50吨。(二)加大扰民污染整治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结合“清洁武汉美化家园”、“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等活动,加强中小建 设项目环境管理和餐饮业环境管理,基本实现了中小型企业和餐饮业项目的环保 “前置审批S全面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査处了一 批违法违规的建设项目,否决了 42个污染项目。严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监督检査,关闭了 40家浪费资源、污 染严重的企业,对20家污染企业实行停产整顿。进一步提高重点污染源废水自动 监控水平,建成16套在线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排污口自动监控单位达到 120 家。开通 12369环保热线,坚持 24小时值班备勤,依法处理群众投诉4874件 (次),处理了东风造纸厂氯气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解决了一批重点扰民污染 问 题。(三)加大资金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全市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达38. 75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2.33%。 世行贷款项目沙湖(二期)、龙王嘴、二郎庙等东湖周边3个污水处理 厂建成投产, 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38 万吨/日;东湖截污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17 个排污口实现截 流,减少入湖污水 18万吨/日,水果湖和庙湖清淤工程开工。利用波兰政府贷款建设 的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开工,利用亚行贷款建设的三金 潭.黄家湖.落步嘴等 3 个污 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汉西等 2个污水处理厂完成前期准备 工作。投资近 4亿元建设了 30公里污水管 网.改造了 60余个社区排水设施,有效 解决了 120余处污水漫浸问题。加快“川 气入汉”工程建设步伐,投资近 3亿元完 成了 80公里中压管.60公里高压管的 铺设任务。二妃山垃圾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四)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城区新增绿化面积 2. 34 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24%。植树造 林 37. 6 万亩;建成 200 米宽、近 60 公里长的生态环城森林;完成长江防护林 1 万亩。 建成了全长 2. 36 公里,面积 43万平方米的汉口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 治工程(二 期),形成了凸现滨江滨湖特色的江滩公园。在完成生态环境现状调査的基础上,启动了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编制 工作。东西湖区实施系统生态建设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预验 收。蔡甸区 沉湖湿地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五)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全社会环境意识逐步提髙深入开展武汉“环保世纪行活动”,广泛宣传、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 和 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加大舆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不断增强 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环境保 护和绿色生活方 式深入市民生活,创建了 12个“绿色社区”.59所“绿色学校” 和“绿色幼儿园”, 评选出区级“环保家庭” 1000个,市级环保家庭100个,并 从中产生了武汉市十佳 “环保家庭”。支持环保志愿者和民间环保组织开展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关心参与 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二 OO 四年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