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1924032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材总目标】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的习惯。二、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三、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五、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六、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教材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 教材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本册课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培养习惯,打好基础。 (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 2、强调积累,注重渗透。 (安排50左右的篇目背诵全文或片断,安排“读读背背”、“成语积累”) 3、力求简化,便教利学。 (课文篇幅不长,课型简单,练习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阅读、作文、写字“三合一”)【教材的安排】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8篇。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教学时间安排】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十)”,可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 阅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每课1课时;精读课文短篇的可安排2课时,稍长的可安排3课时。 习作课文,每篇可安排2课时。 综合练习,每个可安排3课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45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二、初步观察第1-2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1、家中:第1页的插图。2、学校: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3、校外:第2页上面的四幅,第3页下面的四幅。三、工分类指导观察插图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下部的一组插图。(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于什么;(椭圆形的图中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正在主持少儿节目。长方形的图中是一位小学生,左手拿着无绳电话,右手翻开语文课本,正在一边收听节目,一边向电台主持人打热线电话,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2、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是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厂?播节日、利用电脑、收看电视)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甲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从圆形图上的麦克风、投影仪可以看出老师站在讲台前;同学们桌上的文具摆放整齐,书本还没有打开,可以看出老师正在给学生作课前谈话;同学们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可以想象老师的谈话很精彩,已经把同学们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2)一节一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地点-学校橱窗前事情-采访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地点-教室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顺势小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课外延伸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我们不光可以在课堂上学,在校园里学,还可以在家庭中学,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大家庭中学。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你想试一试吗?那就请你在课后好好地开动脑筋吧!第二课时一、复习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板书:家中、校内、校外)2、课本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语文的渠道?(板书:听广播、用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二、继续观察插图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 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 脏、不怕苦的精神)(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 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 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2、观察第3页下面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 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2)逐一说出图意。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读课外书报。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同学们从金陵图书馆借到厂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 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 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三、总结与延伸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 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 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 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 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 鼓励)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 给出。(1)家中学语文。网上学语文。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2)校内学语文。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3)校外学语文。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 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 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第三课时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 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 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一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1、齐读: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 多次、反复的意思。3、学生试说句意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 (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 反复修改。四、继续观察第4贝下面的图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 基本的学习习惯)(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六、观察第5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1、教师提示:这是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2、请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3、请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 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 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明确:(1)错别字 (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 (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 (6)词语脱漏等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明确以下修改符号:删除 插入更换 调序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七、总结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同学们,下星期学校要组织我们参加什么活动?(植树节活 动)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待歌,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齐读课题)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二、初读指导1、听课文录音。2、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4、讨论: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写“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文章首尾呼应:三、指导写字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二、精读训练1、出示第一部分。(1)自由读(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趴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 处留下绿色一片 。 “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 变得春光无限)(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2、第二部分。(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清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 关系(4)默读第37节,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5)讨论: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 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牛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 活的美好、安宁。)(6)指导朗读第3节:听课文录音。自由练习。“开火车”朗读。评议。3、第三部分(1)齐读。(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三、练习背诵1、引读助背。2、跟录音轻声背,3、配乐齐诵。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 荡漾要求:L白拟题日: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2 三亚落日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2 三亚落日(板 书)(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 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 么不同呢?二、范读课文三、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硕大无朋:硕,大;无朋,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第35自然段)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在三亚看落酬艮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划分段落。四、精读训练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讨论交流。(板书:真右诗意)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1)学生试读。(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3)范读、齐读。五、指导书写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听写生字词:2、齐读第一段。二、精讲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板书:热带风情)(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交流:“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5)指导背诵。三、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投影映示: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投影映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d、指导朗读。投影映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c、指名说。(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e、齐读第二句话。(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为什么要写这些?(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 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指名读,再抄下来。4、 指导背诵第三段。四、总结课文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播放课文录音。3 古诗两首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3、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 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 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 让我们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白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2)指名画出停顿。游园不值 绝 句应怜屐齿/印苍苔, 古木阴中系短篷,小扣柴扉久不开。 杖藜扶我过桥东。春色满园关不住, 沾衣欲湿杏花雨,-枝/ 红杏/出墙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济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3、明诗意:(1)交流难理解的词。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2)朗读诗句。“开火车”朗读。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指名试说诗意: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4、悟诗情:(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十么?(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 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 情感。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涛句。指名表演背诵。(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5、体会写法。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五、配乐齐诵全诗第二课时一、复习1、齐背游园不值。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二、继续精读训练1、出示绝句。指名读。要求用“四步法”学习。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3、明诗意:(1)白读绝句,画出难理解的词语。(2)交流。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杖藜:藜茎做的拐杖。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杨柳风:柔和的春风。(3)朗诵。“开火车”朗读。男生读,女生想象诗意。齐读。逐行朗读,逐行理解。(4)指名试说诗意。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4、悟诗情:(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2)配乐朗涌。(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4)创设情境,听音乐,看画面,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就是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 写下来。三,朗读背诵这两首诗。练习1教学要求:1、 用钢笔描红。2、 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3、 照样子填空。4、 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5、 熟记成语。6、 读读背背。7、口语交际: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8、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1)指读题目。(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指导。(1)指名读这段话:(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要求学生仔细琢磨每个字的运笔。(4)教师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要大小适宜、疏密有致。(5)引导学生回顾描红的要求。3、练习。(1)学习练习描红,要求每个笔画要一笔描成,描红时注意每个字的运笔。(2)教师作巡回指导。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3)要注意学生在写字时的姿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1)指名读题目要求。(2)学生说一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先画出错字,再写正 确的字)。2、指导。(1)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句子。(2)要求学生从第一个句子中找出用错的词、并想出正确的字。(坐与座、只与枝)(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一个句子。(虑与虚、专与钻、祥与洋、会与打、棵与颗、废与费)(4)引导学生边读边比较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练习。 (1)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2)教师巡回指导。4、反馈。(1)检查学生完成此题的情况。(2)表扬做得正确、招写工整的同学。5、课堂作业。组词。坐( ) 只( ) 虑( ) 专( )座( ) 枝( ) 虚( ) 钻( )祥( ) 会( ) 棵( ) 废( )洋( ) 汇( ) 颗( ) 费( )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1)学生认读题目。(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目要求。2、指导。(1)出示例子:一(只)小鸟(3)用小黑板出示题H,分小组讨沦,引导学生看清量词后而的中心词语,再选择用合适的量词,3、练习。(1)学生分组口头练习。(2)指名学生说。正确的答案是:一(支)粉笔 一(辆)卡车 一(首)好歌一(个)故事 一(面)旗帜 一(部)电影一(顶)帽子 一(副)眼镜 一(台)电脑(3)学生在书上完成此题。(4)写好此题的学生可以多读几遍。4、反馈:全班齐读。5、课堂作业。填写合适的量词。一( )布 一( )衣服 一( )灯一( )鞋一( )围 一( )水 一( )牛一( )高楼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一2、指导,(指名学生读本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体会这四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2)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上讲的是什么意思?可以按什么样的次序来重新排列?(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重新排列。)(3)可分组讨论。3、练习。(1)让学生按事情前后的顺序重新排序。(2)填好之后,指名学生朗读,(3)全班齐读重新排列的句子:正确的序号是:4 1 3 24、反馈。(1)检查此题的正确率。(2)帮助排列有错误的同学分析原因。二,教学第五题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谈活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2、指导。(1)学生自由读)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人体说出成晤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5)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每行前后两个成浯的关系。(构成反义关系) 3、练习。(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2)同桌练习背诵。(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4、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三、教学第六题1、审题。(1)指名读练习要求。(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2、指导。(1)让学生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2)指名试读。(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4)教帅讲解这首诗的大意: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5)指导学生朗读,注意重音与停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6)指名试读这首诗。3、练习。(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4、反馈。(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2)指名背涌。第三课时一、教学第一七题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1、审题。(1)教师谈话,揭示话题: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2)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仔细观察图面,了解故事梗概;围绕题日、凭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小组练习后全班交流。2、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感知。(2)按顺序出示每一幅图,引导学牛按照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展开想象这样的方法来练说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这件事的过程。(3)指导学生各自练说,3、练习。(1)学生分小组在小组内练说;(2)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教师在巡回过程中作重点辅导。 4、反馈,(1)指名学生说四幅图的内容;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2)指名四人小组成员站起来分角色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3)教师作课堂小结, 5、卢沟桥烽火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kou xiao die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 咽喉 挑衅日寇 控制 号召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军 我军仰马翻 同仇敌忾狈 举、冒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 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6、二泉映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白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 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黑暗统治的歌曲。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患病 搀扶 积淀 坎坷哭泣泯灭 抒发 委婉(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活经验理解)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生活遭遇理解)激愤:激动而愤怒。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患病 搀扶 积淀 坎坷哭泣泯灭 抒发 委婉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摇曳:摇荡。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激愤:激动而愤怒。倔强:性格刚强。富饶:物产丰富。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4、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左窄右宽“饶”右-卜不要多“点”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小组讨沦。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 赞叹 怀念 思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浯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板书:升腾跌宕 表达出 抒发了)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2、第1自然段。(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3)指导读出美感。3、第2自然段。(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4、第3自然段。(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3)练习朗读,指名读:5、第4自然段。读读,想想,画画,议议: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6、第6自然段。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齐读。四、配乐朗读全文教后记:7、夜晚的实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书课题:7 夜晚的实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1)指读生字词,相机字音。喉咙 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领域堵住 揭开: 判断(2)指名试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薄膜:像膜的薄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洞察:观察得很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