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浅论“痰”与脏腑的关系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063459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中医:浅论“痰”与脏腑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中医:浅论“痰”与脏腑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中医:浅论“痰”与脏腑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到痰,不是学中医的人往往会想到从口中吐出的痰。实际上, 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 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此外,有些疾病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 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这种看不见的痰,就是无形 之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 降。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 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 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 痰。对于有形之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的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及 燥痰等。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这种情况 多由感受寒邪引起。患者可以多用些陈皮、桔梗等化痰的药物泡水, 同时治疗风寒感冒。热痰: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 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清热化痰了。饮食要 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竹沥水或者梨汁。湿痰: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 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 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 这时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这时要 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等养阴的药物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 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因痰从肺出,所以人们多认为肺生痰。但中医认为,咳痰,非肺 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那么咳嗽即为风不调之象,咳痰即为水不 调之象。均非肺之独病,而是与其他脏腑均密切相关的。水代谢,中医认为由肺、脾、肾三脏所主。水谷入胃后,对人体 有生理作用的津液浮游涌溢,输注于脾,通过脾的运化作用,布散津 液到全身。其中一部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 水道通调,水液得以下输至膀胱;同时又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以三 焦为通道将津液布散于周身。下输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肾的气化作 用下,一部分(浊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肺,润养肺金,一部分(浊 中之浊的部分)化为尿液,排出体外。在临床上,脾脏最怕受困,一是气困(生气不布),二是湿困。 脾脏相当于全身气机的中央枢纽,负责着水谷的转输。如果思虑耗神, 元气受伤,生气不布,困厄脾阳,或久居湿地,淋雨涉水,外湿内侵, 困厄脾阳,则津液转输不利,化成痰湿,上输于肺;同时,脾亦受痰 湿之困,愈加重气困,两因相缠,脾越虚,痰越多。故有脾为生痰之 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肾为生痰之本因为脾阳根于肾阳,肾阳充足是脾阳健旺的根本。而脾阳健旺是 正气内存的根本,正气内存则是邪不可干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