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八字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18040095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八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效课堂八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效课堂八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八字“新经”时间:2012-9-17 15:14:35 点击:9 高效课堂八字“新经” 濮阳市华龙区教研室 王焕银在高效课堂模式横飞的今天,作为一名有20余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绝对不能对任何模式盲从,更不能机械的将课堂教学定位在某种所谓的成功模式中。静心思考40分钟课堂,分解课堂的关键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中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八个关键处:既一个目标,两条途径,构建三步曲,四个基本环节,教师的五种语言,支撑课堂的六对关键词,高效的七为原则,教师反思的八个切入点,围绕八个关键处,笔者将高效课堂浓缩为围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展开的构建“八字新经”一个目标,简单易行。两条途径,师生双赢。 三步曲子,推进有层。(层递推进)四个环节,开放适(试)用。五种语言,型效兼顾。六对关键,课堂体现。七为原则,贯穿主线。八点切入,扶助教研。现将高效课堂“八字经”具体内容诠释如下:一是指检测高效课堂的“一个目标”,既“惜时高效,径直达标”。通俗的说,看一节课是否高效,就看这节课是否做到: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用最简便的方法掌握规定教学内容、在简单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某方面的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二是指构建高效课堂的“两条途径”,既通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与反思能力、教科研能力,优化课堂环节”和“增强学生自学意识,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两条途径来完成“高效课堂”的软件建设。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是指“高效课堂构建三步曲”。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务, 是师生洗脑强化的过程,是师生角色准确定位、双边有效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优化课堂环节的过程。根据我区教学现状,笔者谱写了“去掉花架子,回归真课堂规范教师行为,打造实效课堂师生角色定位,构建高效课堂”的构建三部曲,意在引领全体师生有步骤、有扶手、有目标的参与到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来。四是指“四环节课堂模式” 这里的四环节模式,笔者称之为基本模式,出示模式的目的不是让教师机械效仿操作,而是提供扶手,重在学校、教师的参与。在基本模式的引领下,笔者倡导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同时提出“走进模式、优化模式、走出模式”的教研模式。四环节基本模式包括: 依标充分自学,展示交流生成,小节拓展延伸(以学为本精讲),感悟反思训练”,或者简便为“带入自学点拨检测”四个关键词。模式的提出主要是考虑到学校的差异、教师的差异,管理理念的差异等,针对基本模式笔者对每个环节的高效提出以下建议:带入(依标充分自学)环节的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由此看来:学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翁。所以,教师必须结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用“理解、掌握、感受”这样模棱两可的词儿泛泛而谈、好高骛远。 其次,三维目标的表述难点在于选择合适的行为动词,使之可观察。笔者认为制定目标前教师应思考这些问题:一是本节课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二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三是本节课要落实什么?怎样落实到位?四是如何检测?检测什么?如果这些都达到了,目标就应该表述清楚了。教师心中的目标应该外化为语言来表述,王立军教授提出的“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描述、识别、分类、归纳、概述”等显性动词读来就觉得看得见、摸得着了。综合王教授的讲说,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应遵循六大原则:可观察原则:用外化的行为目标表述。如课标中的“使学生、指导学生、培养学生”之类的词语,指向不明 表示不清,如果改为“划出、运用、改写”等外化的行为动词,便于师生的观察和操作。可检测原则:课标中的一些要求还有宏观,不易检测和评价的弱点,比如“学习到,了解”等词语,我们可以外化为“筛选出、解释、罗列、提出”等外化的词语,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另外,可操作、可评价、指向性、层次性原则与上面的两大原则共同构成了设计教学目标的六大原则。简言之,教学目标就是要说明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做什么,而非教师去做什么、说什么、会什么。例如:“能概括段落大意”,“能说出这个词用的好在哪里”,“能读出重音”等,这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的行为发生了变化,而非教师。在此笔者给各位同仁提个醒:教学目标不易面面俱到,应该讲究“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以上为对王立君教授目标要求的理解和感悟)展示(展示交流生成)环节,可以对展示从以下几方面诠释:展示是进步,是放开,是勇气,是锻炼,是机会(从学生成人的角度);是出彩,是丢丑,是交流,是补充(从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角度),是指导,是点播,是归纳,是总结,是学习,是教学,是评价,是生成(从教师的角度,也可从学生的角度)在对展示诠释的过程中,笔者运用的是省略号而非句号,因为展示使人进步是笔者的亲身体验,教师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正在快速成长的孩子了。省略号的目的意在引领教师们在引导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更多的补充自己课堂的生成,让展示在高效课堂上熠熠生辉!小结拓展延伸阶段可以作为展示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对知识的的归纳、提升和延伸,是引领学生梳理知识,延伸知识,提高知识层次的过程。应该在展示环节中的交流、指导、生成、点播等时机及时出现的,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精讲部分。检测(感悟反思训练)环节应该是验收环节,围绕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多样的检测形式,并注意“知识分层次,问题梯度化”的体现,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进步。优化课堂环节,应该是高效课堂的主渠道,只有环节优化,学生才能在简单和谐的氛围中径直达标。五是教师的五种语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可能相差20倍。 这足以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那么在高校课堂倡导学生学习,甚至有人大喊“请教师闭嘴”的今天,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就真的成了画蛇添足之举了呢?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固然是以生为本,固然要求教师少讲或不讲,也正是因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才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笔者也提出了高效课堂教师必需开口的五处或五个关键环节,即带入环节,过渡环节,指导环节,评价环节,归纳环节,以上五个环节教师必需要开口,并且张口就是金口玉言!特别是指导环节,如果学生经过自学、讨论不能学会的内容,教师必需精讲、细讲、讲深讲透,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是有限的。结合教师五处开口的环节特点,笔者提出高效课堂上教师的五种语言,同时对五种语言提出了具体要求:导入语,处于带入环节,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课堂进行铺垫作用。同时应提醒教师在节节要求高效的课堂上,导入语不可过长,给学生有充足的兴趣径直达标的感觉即可。笔者认为导入语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激发兴趣趣、做好铺垫、言简意赅,时间必需控制在3分钟内。过渡语,是高效课堂的纽带,是环节过渡必不可少的语言。平时的课堂教师多注重环节的设置,课堂的出彩,感觉过渡语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笔者在与特技教师吴凤霞老师交谈时,吴老师就说过她的课堂课,每句过渡语都是精心准备的,绝对没有丝毫苟且的成分,因为过渡语不仅要总结上文,还要引起下文,并且要通过过渡语给学生清楚的指令性,让学生知道下一个环节的课堂行动方向。笔者认为过渡语同样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承上启下、指令性强、语言简洁有力。评价语,是高效课堂生成的试金石,是学生在用方法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桥梁。教师的评价语曾经在赏识教育的外衣下走进了误区,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的肯定,满堂充满的是“很好”“你真棒”“你好厉害”等浅显的表扬语,导致学生没有了正确与错误的区别,没有了是非关键,试想一下,这样的学校教育培养出的会是什么样的公民呢?痛定思痛(笔者也一度走进这样的误区),对高效课堂的评价语的作用也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思考:明确正误、鼓励性、导向性。本应该将呵护学生自尊的鼓励性放在首位,但考虑到社会需要明辨是非的公民,所以将明确正误放在首位,当然在课堂教学的顺序表现中,教师还是应该将鼓励性放在首位,起到鼓励自信、呵护自尊的作用。指导语,说到指导语,笔者不得不提到 “最近发展区”,不得不谈谈最近发展区的寻找途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做为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指导性纲领,深得所有教师的认可,也成为每位教师说课、讲座的依据,但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该如何找到每一课、每位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呢?又有哪位教师在刻意寻找本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如果没有找到最近发展区,又怎能谈学生在现有水平基础上的提高呢?笔者苦苦思考的问题,也是至今笔者最困惑的问题,在寻找最近发展区方面,我曾经开辟过以下途径:1、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推测学生最近发展区。2、依据课程标准,推测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寻找最近发展目标。3、与学生个别谈话,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现有水平定位。4、课前自学检测的抽查,发现学生现状,寻找最近发展区。5、学生自学时的参与,推测最近发展区。6、认真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7、与同头课教师交流,与课代表交流,了解学生知识现状,找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确定,为教师的有效指导拉好了引线,为教师的指导确定了基调:倾听归纳学生知识现状、围绕教学目标迅速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得到提高,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最高境界。总结语,是高效课堂的收盘阶段。总结语的有效性标志着一节课的成败。大家知道新课程倡导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个环节、每节课的总结语如果能真正起到重敲重难点的作用,那么整个课堂的高效就不言而喻了。考虑到总结语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笔者认为总结语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再敲重难点;语言铿锵有力,有渗透性;达到引导学生有课内向课外,有课堂向生活延伸的目的。总之教师的五种语言犹如一条纽带,贯穿整个课堂的始末,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篇趣味横生的散文-凤头、猪肚、豹尾,漂亮的导课,有力的结语,加上有效的过渡、指导、评价语,还愁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他们做主的课堂快速高效吗?!六是与课堂有关的六对关键词,说起这六对关键词,还得从师生准确定位,打造有效课堂说起,当时,处于正处于师生洗脑后的规范行为阶段后期,大家构建的热情极高,当时笔者只是从理念上提出有效课堂的构想,但是针对本区实际到底该怎么进行行动研究并不清楚,在读过有效教学论后,笔者结合我区实际,依据高效课堂的表征,提出以下六对关键词,现在想来,还应该是一种构建的雏形,或者是创建的扶手。现将六对关键词展示如下:自学与点拨、交流与合作、评价与指导、预设与生成、归纳与拓展、检测与反思。 围绕六对关键词,笔者对其操作过程提出以下建议:自学环节讲究自学提纲的开放性,自学的时效性,必需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质疑;交流与合作讲究合作语交流的三度:广度、深度、效度;评价与指导讲究三性:兴趣性、有效性,发展性,特别提出教师的有效追问,因为追问是知识深化的催化剂;预设与生成强调教师的倾听;归纳与拓展强调自然生成而不牵强附会;检测与反思讲究反馈的及时性,只有及时反馈才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持续长久的保障。七是高效课堂的“七为”原则,是指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构建流程,即以“洗脑”为前奏;以“优化课堂环节”为龙头;以“师生的双边有效活动(包括教师的五种语言)”为主线;以“充分自学”为硬指标;以“知识分层次、问题梯度化”为教师必备内容;以“当堂训练”为检测手段;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为生活化学习的桥梁。期中,部分教师洗脑内容还被笔者编为歌谣:备课实效,不搞花架子导课快捷,不走弯路子读书充分,不设虚架子指导有效,不说无关话评价有度,不用奉承语过渡有型,不摆空架子总结有标,很敲重难点八是围绕高效课堂的八个方面的微型课题。在高效课堂的创建过程中,笔者提出“问题即课题”的教研思路。但教师们在问题的提出方面仍有模糊之处,不知如何下手,为了便于教师给自己的教研方向准确定位,笔者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寻找到八个切入点,作为教师研究高效课堂的依据。并且提出“小课题大任务;小步子、快节奏;小范围、大收效”的三小教研模式。现将八个切入点赘述如下:备课,该切入点包括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导课、自学、展示与交流、评价与点拨、拓展延伸、训练、总结;导学案设计之知识分层次,问题梯度化;交流展示预设与生成的预测;当堂训练分层次;教师五种语言的设计导入、过渡、评价、指导、总结语;说课等。上课,包括导课、自学、交流与展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等环节的研究,或者直接命名为课堂环节优化在课堂的研究。批改,包括面批加鼓励;自评;互评同桌、小组;集体评价;教师点评。同时提出批改可以和单元过关三部曲配套使用,并且提出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四部曲的实验研究。辅导包括高效辅导、高效自习等;另外课型研究、听课(会辩证的看问题,重在吸取经验)、评课(找出关键,在关键处着手,重在提高)、教学反思叙事研究型,课堂生成描述型,课堂环节优化型,一个环节解剖型(比如导入环节,教师的五种语言,学生提问题)等与高效课堂有关的话题也可以作为研究突破口,使我区高效课堂达到“人人有成果,校校有特色”的理想境界。以上八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笔者心中的高效课堂八字“新经”,是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临床经验,是在几年的高效课堂追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只请大家作为参考和借鉴内容,并不一定就是真经!但是笔者坚信只要是符合学生实际和教育规律的经,我们就要念,持之以恒的念,最后念出的一定是佛家真经。 2011-10-16 作者:王焕银录入:风雨雁来源:原创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已有0人表态:00000000惊讶欠揍支持很棒愤怒搞笑恶心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易经风水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