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18039878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县、*县、*区把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作为落实市委关于城市提质、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的突破口,坚持全域统筹、供排一体、市场运作,初步探索了符合县域实际、切实可行的建设管理路径。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一)*县主要做法*县立足补短板、强基础、利长远,按照“供排水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运营市场化”的思路,统筹推进全县367个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20*年启动25个村试点工作,已完工10个,其余15个今年10月底完工;2022年启动144个村,目前已开工89个。169个村全部建成后,可惠及群众10.2万户、45.2万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一是坚持统筹供排水。坚持供水、排水相结合,推动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管网及入户设施相配套,推进供排水一体化,带动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提升。坚持一个主体建设运营,成立县属国有企业同源水务公司,统筹推动县域内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规划、融资、建设和运营,逐步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坚持“供、排、改”同步建设,按照“三同步、五统一”原则,同步提升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供水管网工程和污水管网工程,同步改造末端管网带动改厨改厕,推动管网设计、培训、采购、施工、标准“五统一”,实现“供、排、改”一体提升。今年启动建设的144个村已铺设供水管网372.3公里、污水管网434.6公里,带动改厨改厕2.8万户,重点区域供排水管道互联互通成网加快推进。坚持集中供水和污水集中处理,按照“能集中就集中、能合并就合并”的原则,通过管网延伸、联网合并等方式补齐集中供水设施短板,尽可能扩大集中供水范围和规模;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通过管网截污、分区收集等方式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是坚持统筹城乡。综合考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统筹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明确住建部门牵头,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参与,编制全县域供排水一体化整体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一张图”;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根据水源和地理条件,合理划分供水分区,设计城乡一体化供排水网络“一张网”;以县域为单位,将城乡供排水建设管理统一交给同源水务公司,推动城乡建管“一体化工坚持分步实施,以重点企业所在村庄、镇区及周边村庄、常住人口超过IOOO人的村庄为重点,确定25个试点村和144个先行建设村,分批分类、以点带面、串点连线,科学有序推进全域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供排水一体化工作,将城乡供排水体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交给同源水务公司,公司以政府注入的各类资产为资本金,通过项目融资增强投融资能力,为项目建设筹集资金;项目建成后,采取市场化运营,以经营性收入保障项目正常运转、实现自我平衡;政府注入资本金后不需再多花钱,就能建成供排水设施,群众能够享受到低价高质的供排水服务,实现企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的共赢。整合资源搭建运营平台,将原*县万泉自来水厂和*财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资产打包给同源水务公司,通过签订公共事业特许经营合同,授予同源水务公司全县域供水特许经营权,筹措7500万元作为资本金注入企业,形成推动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的国有平台公司。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资金瓶颈,同源水务公司通过包装项目申请农发行政策性贷款6.8亿元,*县通过发行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中心镇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专项债筹资2.2亿元,解决了供排水建设运营和企业发展资金难题。市场化运营实现常态长效,建立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税一并收取的收费机制,由同源水务公司按照3.1元/吨的标准统一收取水费(包括自来水1.9元/吨、污水处理费0.85元/吨、水资源税0.35元/吨),以水费和其他资产经营收入为资金来源,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成本,实现收支平衡和供排水体系常态长效运行。四是坚持发动群众力量。在春节前以视频形式召开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万人大会,发放告全县父老乡亲书,全面动员群众参与。明确同源水务公司负责建设主管网、镇村群众负责管网入户和改厕,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组织乡贤讨论工程规划设计,成立义务监督队伍监督工程质量,充分集中群众智慧、提高群众参与度。开展“六清”、治理“六乱”集中攻坚月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拆违建、清门面、美宅院,为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县主要做法20*年以来,*县立足生态县发展定位,坚持统筹城乡、分批分类推进,探索“政府筹资、企业建设、委托经营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发展模式,先行完成人口集中、供排水厂及管网基础较好的县城及周边共5个乡镇供排水一体化建设,适时铺开剩余10个乡镇建设。目前,全县共建设供水工程1252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517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2%;建成县级污水处理厂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4座,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4%。一是始终坚持一个主体建设运营。从推动城乡供排水建设之初,就由县自来水公司统一推动,通过在乡镇统一建设自来水分厂、污水处理厂(站)等方式,保持一个主体经营发展,通过水费、纯净水制售等经营性收入,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二是较早运用政策性金融融资。在将供排水资产统一交由县自来水公司运营的基础上,20*年由县平台公司担保申请农发行贷款3亿元,20*年发行专项债9500万元,用于第一批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污水管网建设;2022年申请农发行贷款7亿元,发行专项债6.7亿元,用于剩余10个乡镇的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三是以旅游业发展驱动供排水建设。将旅游业发展与城乡供排水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旅游公厕、农家乐、民宿等建设需要倒逼城乡供排水设施建设提速提质,全县旅游公厕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旅游公厕建设带动城乡供排水网络完善、供排水网络完善助推旅游品质提升”的良性循环。(三)*区主要做法*区为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用水瓶颈,较早启动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从20*年开始,逐步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形成了党委主导、部门主抓、市场主建、镇村主责、农民主体的建设模式。全区共建设水厂13座,日供水能力达16.5万吨,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4%;建设污水处理厂11座,日处理能力14.6万吨,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实现水厂、污水处理厂镇区全覆盖。*区在基本实现城乡集中供水的基础上,把污水治理作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切入点,着力补齐污水治理短板。在组建*水务集团整合全区所有涉水业务的基础上,明确由*水务集团下属的汇兴水务公司统一负责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在全市率先编制全域城乡污水治理规划,出台*区农村污水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高标准、系统化推进全区污水治理。二是坚持全域推进。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域的“一网一线一单元”污水治理格局,织好中心镇区“一张网”,将中心镇区及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统一截污纳管,实现达标排放、循环利用;串好重点村庄“一条线”,将各镇地势平坦、人口集中、相邻相近的重点村庄“串点成线”,生活污水接入处理站点,实现闭环处理、达标排放;建好偏远村落“一单元”,对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位置偏远的村落,以一户或多户为单位,建设规模不等的三格化粪单元,对生活污水就地处理。三是坚持分类实施。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推进城乡污水管网建设。特别是坚持以人口定规模、以水量定管网、以水质定工艺的农村污水治理“三定三分类”施工标准,根据各村的人口数量、人均用水量、污水水质和排放方式等情况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管径、污水处理工艺,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建设。四是坚持以建促改。以污水管网建设带动改厕改厨改浴、“一宅变四园”(将农宅周边闲置土地打造为花园菜园果园游园)、垃圾治理等活动开展,改造农房近IOO万平方、打造“四园”476个、建成25个垃圾分类治理试点村。二、经验启示*3个县区在推动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中,敢于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形成了一些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一)供排水建设要坚持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供排水体系建设跨城乡、跨部门,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和部门分治等障碍是关键。3个县区坚持由一个市场主体推进供排水规划、建设、管理、运营,避免了牵头单位多、建设部门杂、建管成本高,促进了资源整合,为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创造了条件;坚持供排同步建设,避免了标准不统一、反复开挖、资源浪费,促进了管网衔接配套、供排一体;坚持城乡统筹,避免了城乡分割、扩大差距,促进了城乡居民共享优质供排水服务。3个县区的探索实践证明,推进供排水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资源要素、统筹城乡,一盘棋、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城乡供排水体系,补齐城乡供排水设施和建管运营能力短板。(二)供排水建设要强化运营思维。城乡供排水体系建设运营投入大、周期长,资金是最大的瓶颈。3个县区转变思想观念,实行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运作,通过建好运营平台、用好政策性金融等手段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一体规划、同步施工、分类推进等手段解决了“项目怎么建”的问题;通过健全费用收缴制度、多渠道拓展收入来源,实现企业收支平衡、常态长效运转,解决了“企业怎么转”的问题。3个县区的探索实践证明,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只有强化市场观念、运营思维,才能建得好、用得起、管到位、可持续。(三)供排水建设要注重群众参与。城乡供排水体系建设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群众支持、参与是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3个县区在推动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中,既注重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国企主体作用,也注重发动群众力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有效凝聚共识、化解阻力、消除矛盾,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3个县区的探索实践证明,干好供排水建设等民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让广大群众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四)供排水建设要以点带面发挥综合效应。供排水建设是与城乡建设发展各项工作紧密联系的基础工程。3个县区紧紧扭住城乡供排水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供排水建设带动改厨改厕、垃圾治理、村庄整治、“达标村”创建等工作,以“小切口”做活乡村建设“大文章”,通过夯实供排水“里子”撑起美丽乡村的“面子”,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3个县区的探索实践证明,乡村建设要找准突破口、抓到关键处,既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又以点带面带动各项工作,达到“落一子而活全局”的效果。三、分析思考*3个县区积极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探索了符合县域实际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但在后续推进过程中,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提升。(一)供排水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目前,3个县区在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运营上还存在资源整合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同步现象,资源整合力度和统筹建设水平仍需提高。一是建设运营主体尚未完全统一。*县供排水经营主体尚未实现一体化,目前同源水务公司仅取得了供水服务特许经营权,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仍由4家民营企业拥有。*县排水经营主体尚未实现一体化,除县城及周边共5个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由县自来水公司运营外,其余1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仍由各乡镇负责。二是新旧工程衔接不到位。3个县区均存在部分新建管网与前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厕所革命”建设的管网不兼容的情况,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三是现有集中供水方式仍需提升。受地形、水源等条件限制,仍有大量已实现集中供水的村庄采取的是小规模集中供水方式。比如,*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虽然达到了94%,但仍有半数村庄采用“深水井+水塔”的单村供水方式,改造提升任务较重。(二)城乡一体化统筹力度不足。3个县区还存在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规划覆盖不全面、城镇建管模式到农村“水土不服”等问题,在统筹城乡的力度上仍需提升。一是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尚未完成。目前3个县区总体规划均未出台,现有方案不够细化,特别是对一些地处偏远、居住分散、地形复杂、基础配套差的边缘村庄未作出具体安排。二是建管模式有待优化。目前的建管模式以城镇供排水建管模式为模板,在供排水站点布局、水源建设、制水工艺、管网设计、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施工方式、管护机制等方面,还有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况。(三)市场化运作机制有待完善。3个县区在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上还存在行政思维,在市场化运作上还有待完善提升。一是运营平台建设市场化手段运用不足。3个县区均采取资产移交、无偿划转的方式组建国有运营平台,在资产市场化评估作价作为资本金注入平台公司,通过混改引入新的资本,运用资本市场推进企业再融资等方面尚无探索。二是管网建设企业主导地位不突出。3个县区供排水管网建设采取“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建设主体”的行政主导模式,即由县区长牵头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动,以县住建部门为主体组成工作专班负责推进落实,由住建部门和自来水公司等建设主体负责具体实施,企业在管网规划建设中多数处于从属执行地位,缺乏主导权。三是市场化运营机制有待完善。虽然*县、*区都建立了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税一并收取的收费机制,但*县尚未开始执行;*区目前只收取城市区和镇区污水处理费,已经实现生活污水入厂处理的48个村的污水处理费尚未开始征收,由企业负担。*县水费、水资源税、污水处理费分别由县自来水厂、税务局、住建局3家单位收取,不利于整体运营。在拓展多元业务、延长产业链方面,3个县区的供排水企业均缺乏系统长远的谋划,目前仅有制售纯净水、售卖中水等零星业务,在运用市场化手段增加盈利性收入弥补运营成本方面,仍需持续加力。四、工作建议从全市看,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作推进仍需深入。市级层面推进机制还需完善,目前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作分别由乡村运营和集镇建设两个专班推进,统筹协调、调度督导等机制还需理顺。各县区工作进度、质量还不平衡,进展较快的已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资金拨付及年度建设目标任务,进展缓慢的尚未制定工作方案;工作中还存在研究部署、跟进落实不够深入的情况,有的以工作方案代替建设规划,有的政策性资金申报后跟踪对接不积极,目前各县区申报率为76.2%、到位率仅为23.8%;有的县区在加强宣传动员、提升群众参与度上力度不足、方式方法不多,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有偿用水、按价付费、节约用水的自觉性仍需提高。*3个县区的经验做法对加快推进全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各地可结合实际复制推广,并在具体实践中探索更多有效提升供排水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运营市场化水平的好做法,带动城乡更多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提质提效,助力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一)全面推进供排水一体化。推广*3个县区围绕提高农村集中供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水平,统一建设主体、同步推进供排水工程建设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全市供排水一体化进程。要坚持由同一市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供排水建设管理运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排水服务能力和效率。要坚持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同步提升、供排水管网工程同步建设、改厨改厕同步实施,加快建立一体化的供排水网络,提高供排水服务质量,带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二)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广*3个县区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的经验做法,着力破解城乡二元供排水结构。要坚持规划引领,统筹编制总体规划、优化管网设计、完善建管机制等工作,做到城乡供排水规划“一张图”、供排“一张网”、建管“一体化”。要坚持全域统筹、分级分类,精准划定村庄类别,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探索更多适应农村的供水、排污、施工、管护模式,加快提升供排水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三)坚持市场化运作。推广*3个县区组建统一运营平台、创新投融资模式、开展市场化运营等经验做法,着力推进供排水服务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要完善国有运营平台建设机制,深化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提升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充分运用增资、混改、再融资等市场化手段,补充资本金、扩大现金流,形成稳定的注资增资机制,助推企业做大做强。要完善投融资机制,探索以供排水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为担保进行融资,推广PPP模式等方式,为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要探索长效运营机制,建立完善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税一并收取的收费机制,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以盈利性项目补贴公用事业,形成以市场化经营收入为主要来源的收支平衡机制,保障供排水服务常态长效运营、稳定高质量供给。(四)有效带动乡村建设。推广*3个县区供排水与改厕、垃圾治理等工作相结合,有效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做法,以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更多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一体化建设运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开展乡村运营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要以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为契机,将户厕改造、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乡村建设工作通盘考虑,加快完善提升相关规划,谋划实施更多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积极探索市场化的项目建设运营与自平衡机制,不断提高乡村建设运营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