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8032539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大班一、案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区域中安静的游戏,我发现外面的音乐角一个 人也没有。于是,我暗示到:“外面的音乐角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 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宝宝们,今天谁愿意去当小小演奏家啊?”这时,胡童飞举手说: “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求去音乐区去玩。音乐角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胡童飞等几名幼儿都在敲敲唱唱,可是一会儿敲打不见了,我就 到阳台上了热情了问:“朱丽霞,你来和音块宝宝玩一玩,我欣赏一下。”于是她拿了5 个颜色排了一排, 敲了起来,但是不太熟练,“哦,敲的真好听,我也来试试!”我按照她排的顺序很流畅的敲了起来,于是 她也学我样子又重新玩了起来。在旁边的胡童飞迫不及待的要向我展示:“孔老师,这个我也会的,我来 给你表演一次好吗?”说完,他很快速的排好颜色卡片,熟练的边敲边唱。在一番表演鼓励以后,我发现 钱何宇在没有摆了好几排颜色卡片在敲,于是我走过去问:“钱何宇,你来给我敲敲看”,我发现他敲了半 天都没有敲对,几次下来都没有成功,不是音块敲错了,就是手嘴演唱不一。辅导过后他们几个继续游戏。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会就听不到音块响了,跑过去一看,他们在聊天,看到我在看就敲 了起来,钱何宇则在那里瞎玩,嘴里还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二、分析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音乐角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 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孩子是真实的、自然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原因分析:(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卢梭说过:要在自然状态中,让孩子率性发展,在至善至美的体系中,成为聪明和善良的人.区域化学 习活动正是这样一种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新型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幼儿需求,选 择设计多种活动内容,以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而幼儿就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 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程,从而逐步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提高 学习能力。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爱好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探究爱好是引起和维持注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人探究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现 实、最活跃、最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可见幼儿探究爱好的培养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这 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一种丰富的、适宜的物质、心理和有情感的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大量的自主活动 与探索的机会。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爱好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爱 好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 象胡童飞对他来说自由摆弄音块很轻易,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失去活动的爱好,所以他就不愿意再玩了。2、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进行投放材料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答应幼儿以 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对待生 活,对待明天。区投放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 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爱好。3、材料的提供要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这次提供的材料对于幼儿的创造性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因为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摆放敲击,发挥 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二)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 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 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爱好,出于我的威严才继 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三、对策与思考(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小小演奏家的区域版块当中,我要进行 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使学习活动 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排颜色卡片 敲音块以外,还编了小曲子、并填了词,让幼儿演奏,增加幼儿演奏的难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 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重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胡童飞无事可做的现象了。2、针对幼儿的爱好投放材料。随着幼儿学习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爱好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 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在音乐角里,除了音块以外,可以投放一些小乐器,有的幼儿敲,有的幼儿拿乐器进行伴奏,这样孩 子的爱好就会调动起来,进行合作游戏。(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 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 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区域活动由于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主选择、自我探究、自我表达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 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不同发展需要的孩子,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 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幼儿乐学、会学,促进了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区域活动案例:大家的力量在娃娃角区域内,今天进区玩的是杨晓煕、俞俊烨、朱泽恩、王梦恬等几位小朋友,这次他们玩的游戏是 抢救在海啸中受伤的病人。游戏一开始,由俞俊烨为队长组成的120 医疗队就忙开了。首先,他们接待的 第一个伤员是小兔,因为小兔伤势比较严重,据俞队长讲它几乎没有呼吸了。于是,几个医生一起上,有 的给小兔接氧气,有的给小兔打针,朱泽恩则在给小兔电击。我问他:“你这是在干什么呀?”他说:“这 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我在电视中看到的,一般在伤员最危险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真不简单!”我当 即就表扬了朱泽恩。(这是由幼儿发起的一次活动内容,无论是在整体过程中还是在各个环节上,其积极 行为多于消极行为) 这时,又有几个病人送过来了,当然,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抢救队伍。(因为我听见医生们都在说:“太忙了, 太忙了!”)小朋友见我参加了,都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安排给我的任务是接听电话。于 是,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共同活动中,内容更加丰富了。他们听心跳、摸胸口、相互讨论抢救方法忙进 忙出,俨然一副小医生的样子。这时,又送来一个危急病人,是一个娃娃,好象连呼吸也没有了。小医生 们开始议论纷纷:“陈老师,是不是他已经死掉了?”“不会吧?看看他还有没有气?”“先听心跳!有心 跳就说明他还有气!”于是,他们有的捏捏娃娃的脸,有的推推娃娃,有的用听筒听娃娃的心跳在老 师的引导下,又一次抢救行动忙碌而有序的进行着。在活动结束时,我表扬了他们120抢救小组。因为有 了大家的合作力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将这么多的伤员抢救过来,小朋友初次经历了救死扶伤的过程, 也尝试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小脸上个个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上述案例是一种由幼儿发起行为,引出的师幼互动活动。由于该活动是由幼儿发起的,所以,幼儿在活动 中所能达到的教育性目标,不是教师所能掌握的,而只能从幼儿自己的活动及教师的反馈刺激中实现。这 也就直接确立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激发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初,该活动只是幼儿自己, 但在活动中途老师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活动之中,她不仅影响了互动中的教师和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的劲 头更足了。教师在这次活动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教师不是告 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 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出现在活动之中。由幼儿关注的这次抢救海啸中受 伤的伤员事件,自然引入到安全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提取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幼儿的情感需要出发, 而不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的传授知识,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不是流于表面层次的互动, 而是深入有效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在幼儿寻求 指导时教师才适时给予引导帮助,鼓励幼儿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作为一 个支架,因帮助幼儿逐渐发展并逐步独立。区角活动的启示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 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键词: 区角活动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 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 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幼儿园纲要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 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的最有效的措施。一、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 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1、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 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 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2、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在小班的孩子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 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 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3、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 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 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 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 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 “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 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二、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 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 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比如:小班生活区的目标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应投放一些 为娃娃穿衣、戴手套、扣纽扣、喂动物宝宝吃东西等材料,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使材料有效的为目 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 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 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 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比如:小班时,总有几个幼儿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而对美工区、生活区不感 兴趣。于是我采用表扬美工区和生活区的幼儿,并在这两个区内投放更多有趣、可操作的材料。果然,没 多久那几名幼儿也开始进这个区玩了。因此,投放材料时要突出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要不断增添新的 活动材料,不可一劳永逸,要常换常新。三、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 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 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 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 随机教育。如:娃娃家不小心把桌子打翻了,东西洒了一地。这时,小朋友们都涌向娃娃家看热闹,教室 里一下子乱了起来。面对这一场面,我们不能马上责备孩子,不管是打翻桌子或是凑热闹的,我们可以轻 轻的招呼孩子一起整理娃娃家,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刚才在娃娃家的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以 后你们可要小心一点,今天这么多热心的小朋友帮助了你们,下次娃娃家可要好好准备,请大家来做客, 表示感谢。”这样闯祸的小朋友紧张的情绪大大减少,其他孩子也稳定下来了。不但教育了小朋友,而且 丰富了游戏情节。四、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 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 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 立榜样,组织幼儿“说第一”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 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 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 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大班表演区案例反思:孙悟空打妖怪 表演区投放了的自制的有关西游记人物的面具,小朋友很感兴趣,今天王磊、林嘉宇、刘雅妮、陈思琦等 几位小朋友来到区域,我看见他们都争着带上孙悟空的面具来表演。于是,我走到他们身边建议小朋友一 起表演最近学的一首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小朋友一听都表示赞同,我进一步引导说:如果你们都做孙悟空也没办法表演呀!老师给你们出个主意, 现在你们相互协商一下,每个人扮演儿歌里的一种角色,然后再相互交换角色表演好吗?小朋友表示同意, 于是他们经过一番商量后,分配好各自的角色,戴上了不同的面具,如猪八戒、唐僧、沙和尚,思思扮演 老妖婆,没有面具,于是刘雅妮和她一起想了一个办法,刘雅妮找来一块头巾系在思思头上,其他小朋友 一看都开心的笑了。小朋友有的手拿各种自制的武器准备表演,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地按照儿歌内容做动作, 大声边朗诵儿歌边表演。小朋友开始表演了,能一个个按照儿歌的顺序出场,因为是第一次,有的在表演 时还有些放不开,但当“老妖婆”出场时,开始变得有些兴奋起来,“老妖婆”被孙悟空打倒后,大家一 起高兴地欢呼起来。接下来再表演时,小朋友的表演欲望高了,他们也知道大家都有表演的机会,没怎么 争抢角色,有的小朋友在表演时也能大胆做出自己想像的动作来,老师也及时地加以鼓励。我的反思:当老师在表演区发现小朋友都在争着带孙悟空的面具时,及时介入并加以引导,用建议小朋友表演儿歌孙 悟空打妖怪的方式,启发他们去愿意扮演其他的角色,同时引导他们学会相互协商,分配好各自的角色。 小朋友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了第一次的表演,思思和刘雅妮小朋友还能自己动手装扮角色,而正是有了第 一次的表演,小朋友表演欲望增强了,他们也没有再发生争抢角色的现象,因为他们开始懂得只要能相互 协商,人人都有机会参加表演,也体验到扮演每一种角色都很有意思,感受到合作表演的乐趣。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随着对新纲要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 面发展有着及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活动,把开展区域 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已初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 发现了许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活动中教师只顾自己的教育目标,不顾幼儿的体验。 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的生成活动出现对立等问题。在今后的区角活动中,我们要进行不断深 入的实践、反思和改进,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使幼儿 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也得到培养。二、案例描述:星期一下午,区域活动即将开始。老师让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半圆,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 的项目。当老师正在讲述“我们今天的活动有娃娃家、美工区、建筑区、操作区”时, 周浩宁忽然按捺不住兴奋高声喊起来:“我要喂娃娃!我要喂娃娃!”喂娃娃是班级新开设 的一个活动项目,在前几次分配游戏时一直都没有安排到他,这一次一听到老师说到操作区, 周浩宁就立即叫了起来。老师的话被周浩宁的喊声打断,脸上平静的表情转为微怒。老师朝 周浩宁看过去,发现周浩宁的目光并不在老师这边,而是盯着角落里的操作区。老师便提高 了音量对周浩宁说:“周浩宁,老师看你今天是不想喂娃娃了!”周浩宁听了老师的话吃了 一惊,快速转过头来,瞪大眼睛,大声问道:“为什么?”老师听了周浩宁的反问,显然也 有些吃惊,进而,表情中的怒气有所加重,语气更加强了几分。“你说为什么?!你还会问 老师为什么!”周浩宁的嘴巴微张着,盯着教师看了一会儿,忽然间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 低下了头。老师接着分配活动,周浩宁显示出紧张、焦虑的神情,抬起头偷偷瞥了一下教师 不再讲话。三、案例分析:(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这是我们在学期初刚设立区域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分配区角活动项目时所发生的一次事件。从这个师幼互动的事件中我们发现,教师是主动的,幼儿是被动的。教师的身份是管理 者、制约者,而不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教师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的项目 教师的话被周浩宁打断愣了一下脸上的表情转为微怒”教师始终以管理者、制 约者的身份出现,依次给全班幼儿分配活动项目。她对幼儿的行为期待是:幼儿应该安静、 认真地坐在那儿听教师的安排,否则就是不守纪律,并且是不能被允许的。周浩宁高喊“喂 娃娃!喂娃娃!”的行为显然与教师对他的行为期待发生了冲突,与教师期待的行为相差太 远。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从区域活动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没能把握好对自己的角 色定位。教师的行为让周浩宁由积极地主动参与变成了消极被动的状态。原因是教师以自我 为中心,过于强调纪律。无情的纪律控制了幼儿对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并没有真正 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心中只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全然不顾幼儿的 体验,没有将幼儿发过来的球接发出去,而是将球丢到一边,按自己的思路发球,并且以自 己的行为无情地扼杀了孩子玩喂娃娃游戏的兴趣,从而也可能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 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二)、消极的师幼互动这是一个以“纪律约束”为主题的师幼互动。教师向周浩宁发出了第一个带有负情感特 征的施动行为“周浩宁,老师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在此之前,周浩宁对玩喂娃娃的 游戏可谓心驰神往,他丝毫没有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以高喊“喂娃娃”来表明自己想玩喂娃 娃的愿望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相反,他当时对教师最热切的行为期待是希望教师分配他去 玩喂娃娃游戏,根本忘记了教师平常要求的“小手放好,小脚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 听老师”。因而,对教师的“老师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这句话,周浩宁是很吃惊的, 教师的这个行为和他的期待相差太大了。于是,他下意识的发出了一个带有进取性情感特征 的反馈行为“为什么!?”,表明他的惊讶与对教师疑问。教师对周浩宁的这一反馈行为也 有些意外,老师希望周浩宁马上坐正安静地听教师讲话,没想到的是“一个违反了纪律的幼 儿非但不认错反而要问为什么!”于是,教师发出了负面情感特征更强的第二个施动行为“你 说为什么!你还会问老师为什么?!”,借以重申纪律约束的主题。这一次,周浩宁终于明 白了教师的意图:“在分配活动项目时。大声讲话是不对的,教师生气了,在批评周浩宁。” 于是,先前兴奋的神情转为沮丧,低下头来不再讲话,以这种畏惧性质的、非言语的反馈行 为表明自己对教师约束纪律的接受。教师也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分配活动项目上面,师幼互 动的行为事件结束。我觉得,正当周浩宁的行为与教师的期待发生了冲突时,教师应该引导 周浩宁改正这个错误,而不是发起这么一个消极的师幼互动事件。四、活动反思(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理 解幼儿,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问题都有他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发展 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和幼儿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一个 活动中,与他们共同成长。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当孩子对一事 物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年龄较小 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细微观察、及时察觉,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当周浩宁 提出“我要喂娃娃”时,教师应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并耐心地询问:“你为什 么想玩这个游戏呢?”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周浩宁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小朋友大胆探 索与表达。我觉得,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 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把握机会引导孩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向更高 层次。(二)、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幼儿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幼儿也是一个能动体,只有 尊重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以幼儿为中心展开教学,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 们提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但在本案例中教师以教育者、管理者身份自居“俯视” 幼儿,幼儿以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身份“仰视”教师,这种不平等的师幼关系使得教师只关 注怎样使自己开启的行为主题迅速得到对方响应,而不考虑对方意图。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平 视”的眼光看待儿童,放弃因为自己居于权威者而滋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行为方式”,经 常对自己在互动之中指向幼儿的行为作一些反思。要学会尊重幼儿,发现幼儿的潜能,这样 师幼互动的关系才能和谐发展。(三)、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小班幼儿的教育活 动,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渗透在游戏中才能进行。例如,娃娃家主要培 养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并使幼儿在游戏当中慢慢地建立和懂得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区域 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学习的舞台,在不同的区域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 玩。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 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是幼 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因此,当周浩宁提出:“我要喂娃 娃”。这完全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愿望,教师应满足孩子的愿望并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活 动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探索活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四)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师预设活动与幼儿教育的自发生成活动不是对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 进、相互衬托的。区角活动中教师的预设活动必须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上的。 丰富的教育环境,多变的组织形式,会最大限度地焕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满足孩子的情感需 要。周浩宁是一个活泼、好动,敢于大胆提出内心想法的小朋友。当孩子向我们发出信号时, 我们要及时捕捉到来自孩子的信息,并及时生成新的游戏内容,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主性显 著提升。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自己的活动,并将孩子们共同关注、自发生成有 价值的东西纳入教师预期设活动的轨迹中,支持孩子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在这样自 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不断地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成功和快乐, 自信心增强。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让教师在研究、探索中与孩子共同成长。评论:这位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记录及分析反映出她已经能对区域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有了 比较高的认识。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强调教师组织学习、控制的学习情况依然还比较严 重。在相当多的幼儿园,教室里很少设置学习区域,有的即使有学习区域,也多是作为放物 品有地方,并非作为幼儿活动学习的地方。如果幼儿园的教室中还不能将学习区人微言轻一 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如果不能将幼儿在学习区的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那么幼儿园 的课程问题是无法得到很好解决的。我们希望更多的幼儿园教师能参与关于学习区域的讲座 中来,也希望更多的幼儿园能为幼儿提供材料丰富、时间保障的学习区域。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观察实录生活模仿区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游戏区域,但是因为他们是小班的宝宝,生活经验欠缺,如果没有老师 正确的引导,有的区域活动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正确作用,从 贡PY锹彝妫 裁炊佳P坏剑 蛐砘够崛 旧弦恍厂缓玫男形肮摺K裕 蚧疃备枰鲜幕 肌?/P晨晨和王达凯在模仿区玩的好不开心,只听见王达凯说: 我起床了,先刷牙吧! 他就把牙膏挤到牙刷上, 放到嘴里刷起来。晨晨连忙说: 你真的刷牙啦? 我连忙走过去,制止了他的动作,说:这牙膏、牙刷都 是让你模仿刷牙,不是真刷,这样会有小虫虫钻进你肚子的。”案例分析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游戏中,我们老师可以以一种角色来 参与到孩子们游戏中去,从而更深入的观察孩子,进一步地指导孩子。因为他们在沉溺于游戏情景时,往 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淆,以假乱真。此时,教师如果及时的介入,成为孩子们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 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这样会营造起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唤起幼儿的装扮意识。区域活动案例:妈妈,那个眼镜是我拼的雅晶来到结构区旁,看了看低柜上的各种范例,低柜上陈列有摩托车、爬虫、眼镜等,看见雅晶盯着 眼镜在看,我对雅晶说:“雅晶,老师的眼镜旧了,你拼个新眼镜送老师吧。”雅晶睁大了眼睛,点了点头走进了结构区,我则来到旁边的娃娃家和这里的孩子一起玩起了娃娃家的游戏,一边玩我还一边观察着她, 只见她拿起花片开始拼插,一会儿就拼出一个不规则的圆,她拿在手里看了看,接着拼另一个圆,并把两 个圆连接起来,过了一阵子一付不规则的“眼镜”拼好了,她小心地把“眼镜”带在自己的脸上,向四周看了 看,看见我在看他,她说:“老师,你看,眼镜。”我和娃娃家的孩子打了声招呼便来到了结构区。“谢谢你为老师拼眼镜。”我边说边把我的眼镜摘下来,“你看老师的眼镜有几面镜? ”“有两个。”我微笑地点了点头:“还有吗? ”他接着看了看说:“它们一样大。”“是啊,镜面一样大的眼镜带起来就会特别好看。”他看看我的眼镜再看自己拼的眼镜一下子就把自己拼的眼镜拆开,重新拼接,我转身走了。过了一阵子,雅晶拿着一付镜架不对称但镜面一样大的眼镜对着我叫:“老师,好了。”我走过去接过眼镜戴上:“你拼的新眼镜真漂亮,但镜架不对称戴起来有点不舒服,你再帮我修改一 下好吗? ”“好。”最后雅晶终于在区域结束前完成了她的作品,我请她把自己的作品陈列在低柜上。下午放学时,雅晶一看见妈妈便急忙把妈妈拉到陈列柜前指着自己的作品对自豪地对妈妈说:“妈妈,那 个眼镜是我拼的,是送给老师的。”案例分析:我在结构区旁创设陈列区,孩子们的作品被醒目地展示在低柜上,我还常鼓励孩子们请自己的爸爸和 妈妈欣赏自己的作品,而这样的展示、欣赏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满足的愉快;还能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 儿有了模仿学习的机会;同时还会吸引少部分对结构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来观看、欣赏,并抓住时机进一 步激发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本案例中的雅晶是个胆小且动手能力、拼插能力较弱的孩子,在开学初的几次结构活动,她总是看别 人拼插,问她:“为什么不拼插? ”她便低下头小声地说:“我不会。”因此,我首先采取了等待的策略。终于,在区域活动中,我观察到雅晶的变化:她在观察展示柜前的作品。我及时地介入了,并充分利 用孩子喜欢为老师做事的心理,激发出雅晶参与活动的兴趣,并继续观察了解雅晶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捕 捉后继指导的机会,使雅晶在自主、轻松没有压力的前提下,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使 教师成为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当然,教师本身的支持和肯定也包含着及时地指出问题的所在,如 在雅晶拼出一付镜架不对称的眼镜时,我及时地用语言指出“你拼的新眼镜真漂亮,但镜架不对称戴起来有点不舒服,你再帮我修改一下好吗?”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具体地去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成 功的喜悦。背景:区域活动的讲评是在活动结束之前对活动过程、幼儿参与程度及幼儿活动状况而开展的一种催化剂式的、消化 剂式的讲述,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实录: 一曲提示音乐结束后,孩子们都象往常一样拿好小椅子围成一圈坐在我的身边。“好,现在我们开始来介绍你玩 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谁先来说说?”话音刚落,几个孩子就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我!”“我!”看到这种情况, 我严厉地说:“没有声音,不要说我我,举手老师会看见的!”一下子,他们安静下来,可是似乎他们的积极性 也被我打消了一点。我请樱樱来介绍,她轻声轻气的说: 今天我玩了胶粒拼图,拼了火车”也许是她的声音太轻,也许是孩子们 对这个胶粒拼图已经很熟悉没有新鲜感了,下面有的孩子开始和旁边的孩子讨论自己玩的玩具,沈铭轩和施诚 圆居然开心的笑出声来了,我瞪了沈铭轩一眼,他马上收敛了,等樱樱介绍好以后,我故意请没有举手的沈铭 轩来介绍他今天玩区域活动的情况,他胆怯地看着我,不说一句话,和他一起玩的孩子帮着他说: 他今天和我 们玩了飞行棋。”那在玩飞行棋的过程中有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本来就很少话的沈铭轩还是抿着嘴巴不说 话。以后别的小朋友再介绍的时候你要听好,这样你才能学到新的本领,知道了吗?”他朝我点了点头,在我 的允许下默默地坐下了。反思: 沈铭轩的表现无疑给当老师的我一种挫败感,但是细想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也是导致结果的一部分原因呢?过 分强调规则,有时侯会遏制孩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但是不强调规则吧,底下如果是乱哄哄的,就失去了区域 活动集体讲评的意义了。那么,在区域活动的讲评中,如何平衡好孩子的规则和表现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这 个问题值的思考。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有两点: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要从一开始就抓好孩子的倾听习惯,持之以恒,如果是这样的话,不管是在区域活动的 讲评还是集体活动,老师都会游刃有余了。二、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引起孩子共鸣。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自 然很要听,也就会思想集中了。什么是孩子感兴趣的呢?这就要靠老师多观察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 于区域活动材料要更新,才不至于使孩子门失去新鲜感。区域活动案例:筷子和勺子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 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 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案例: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 一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 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 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这一天,栋栋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 玩了起来。在班上,栋栋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栋栋说:“栋栋,你试试夹纸团好吗? ”栋 栋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 没有效果,栋栋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栋栋的动作是对了, 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栋栋忽然抬头对我说:“朱老师,你给我一 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 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栋栋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 想:现在栋栋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栋栋坐着呀?于是我从柜 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栋栋。栋栋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 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朱老师,你看!”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栋栋选择了第一个层 一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 地很专心。三、分析与反思: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 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 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一开始,当栋栋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栋栋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 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栋栋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栋栋的注意力、兴趣点 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栋栋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 求。这时,栋栋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 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 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栋栋 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栋栋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 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同来探讨: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 天地。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栋栋要玩玻璃 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栋栋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 习的过程。在第二天,栋栋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尊重了栋栋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才使栋栋得到了成功 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一层次),逐步得到提高。二、方法应灵活多样。在纲要中说“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 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当栋栋 在开始活动时,我首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看看栋栋是怎样进行尝试的,当发现他有困难时,我进行了指 导、帮助。一开始,我从预定目标出发,想转移栋栋的兴趣,但这个困难实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 方法进行帮助,但这个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栋栋的要求,先让他用调羹来舀,从栋栋原有的能力上 逐步进行提高,这样既保护了栋栋尝试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栋栋手的灵活控制能力,这样和乐而不为呢?三、介入之前,要学会积极等待。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 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栋栋在 我转移他的兴趣时,追随了我,那么可能栋栋的困难就不存在了,他的兴趣将因着一次的活动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栋栋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 持了栋栋的选择,这样才更好地让栋栋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难,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进 行了自我调整,自己来想办法尝试解决。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 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