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

上传人:Za****n* 文档编号:17973046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 目: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 专 业:行政管理学生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 年 09 月 10 日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摘 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性政治、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各国行政管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初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生存与竞争环境,政府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生产者、使用者和传递者,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为了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各国都将电子政务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关键词:电子政务;改革;建设目 录前 言5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6(一)政治意义6(二)经济意义6(三)社会意义7二、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7(一)推行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和行政改革的客观需要7(二)推行电子政务对于深化行政改革的意义81、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结构的影响82、电子政务对行政活动的影响83、电子政务对政风建设的影响9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9(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与现状91、基础性建设比较落后112、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存在着主观性问题113、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急待解决124、政府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13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15(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15(二)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181、建立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182、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合作与共享193、尽快解决核心技术问题20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15、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226、解决好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247、健全相关法律法规268、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28参考文献29前 言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性政治、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各国行政管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初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生存与竞争环境,政府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生产者、使用者和传递者,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为了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各国都将电子政务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实施电子政务既是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更是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快速进展的根本力量。对于加入WTO后的中国各级政府而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己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一、 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推进电子政务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历史机遇。电子政务本质上是一场革命,是对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一) 政治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会议指出,规范党政机关公务接待,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反腐倡廉、改进机关作风的一件大事。”2003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班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还要实现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把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到了政治和时代的高度。(二) 经济意义 信息化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是我国实现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推动力量。(三) 社会意义电子政务建设是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二、 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改革运动在世界蓬勃兴起。这次改革打破了传统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束缚,从传统行政模式向现代行政模式全面转变。在世界行政改革的浪潮中,我国的行政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指出改革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一) 推行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和行政改革的客观需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和深远。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己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 推行电子政务对于深化行政改革的意义 电子政务是对传统政务的一场深刻革命,它对于政府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行政效率、行政作风以及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等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全面而深远的影响。1、 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结构的影响 电子政务建设将促使行政组织功能、结构模式、运行方式等产生深刻的变革。电子政务将改变传统行政组织单一的管制功能,使行政组织向服务、管理、消费等多元功能并存的方向发展。2、 电子政务对行政活动的影响 推行电子政务对于政府管理方式、行政决策、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等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促进政府决策方式变革,使决策权产生分化,改进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使决策与执行的界限模糊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决策的民主化;推动政府领导方式转型,使政府动力结构由控制型向参与型和自主型转变,实现以人为本管理,重视政府文化建设,注重创新管理;使政府管理体系实现与外界互动,减少面对面的人际互动,给政府内部人际关系带采冲击,推动政府与外界的信息共享,推动政府由单向管理转为公众参与的互动管理,使政府运行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协调性,使政府信息沟通由纵横方向向网络化、交互化方向发展。 3、 电子政务对政风建设的影响推行电子政务,将使政府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公共服务态度与效果等发生根本性变化。电子政务是加强政风建设,建立廉政、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有效途径电子政务有效地促进信息公开,促进权力的透明。推行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政府服务。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要通过行政命令、审批等手段进行的。由于审批项目多,透明度低,再加上少数行政人员的职业意识差,监督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使暗箱操作、权利滥用、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难以得到遏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不满。推行电子政务,要求政府打破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提高服务效率,更快捷、更直接、更广泛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可以防止一些组织或个人利用“信息垄断权和知情权”进行黑箱操作,防范下级组织违背上级意愿态意妄为。三、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一)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与现状电子政务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现的概念。在此之前的办公自动化、“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工程等,严格地讲,还不能被称为电子政务,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发展阶段,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前奏和基础。2001年12月,“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的启动,标志着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国的正式开始。在此之前,电子政务主要停留在初步理论探讨阶段,在具体实践中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中科院院长路雨祥去年底在电子政务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前的政府办公自动化、“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工程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建设现状 电子政务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两年来发展势头很猛。电子政务建设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的积极参与,关于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迅速展开。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受重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无论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中,还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全国人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的启动,为我国深入推行电子政务进行了积极尝试,也积累了很有意义的经验。此外,关于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研究和立法工作正在加快进行。二是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不少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核心内容之一。另一方面,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各级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便民服务、网上招商引资及网上招标等已逐步开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还需加强,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大国的差距还很大。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基础性建设比较落后 电子政务的基础性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系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等等;另一方面是网站建设,包括网页设计、信息充足率和更新率、互动性等。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电子政务的基础性建设水平还较低,离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绝大部分乡镇的 电子政务基础性设施的建设水平还很低,网络设施比较落后,电信基础设施相对落 后,乡镇政府网站建设不足。2、 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存在着主观性问题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的认识和态度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有意或无意的原因,当前,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观性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是不少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把电子政务仅仅看成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或者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从政府再造、政府转型及行政改革的深层次来认识电子政务,没有从政府与公众的社会互动的角度来理解电子政务。 二是一些政府部门和个人出于私利,不愿意推进电子政务、公开政府信息。电子政务的推行,必然会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行政业务将更加透明、更加规范,部分行政组织机构将进行调整和变革。这样,部分部门和人员的既得利益可能受到损害,这势必会引起少数部门和公务员的抵触情绪。 三是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管理思想、工作方式和知识结构陈旧,无法适应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电子政务的推行,要求公务员全面弃陈旧管理理念,树立起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全新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目前,全国近500万政府公务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不多。即使一些高学历公务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仍较欠缺。这与推行电子政务的要求差距较大。3、 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急待解决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制约着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 一是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目前我国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大部分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而且各行业省市的电子政务系统大都是由不同的系统集成商去做的,这使得各部数据库无法衔接,形成彼此隔离的孤岛式的信息系统,网络之间互联互通不够,资源共享程度低。虽然国信办己经公布了全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指导意见,但标准化体系不够具体。 二是核心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计算机CPU技术,目前我国所有的计算机使用的全部是国外的CPU,虽然我国已经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版权的芯片,如“方舟”系列、“龙芯”等,但是在性能上还有较大差距;其次是操作系统,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计算机使用的是美国公司的Windows或unix操作系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第三是高速加密算法,目前我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加密算法,在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第四是信息安全标准,我国目前的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基本上是翻译国外的标准,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由于技术上的差距,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核心设备,而高等级的网络安全设备国外又禁止输入我国,这样造成我们在核心技术和设备方面受制于人,使得我国的网络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功能不能够充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发挥。4、 政府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起着主体和主导作用,政府作用发挥的如何决定着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目前,不少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 一是信息公开程度不够。信息公开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部分政府机构信息批露不透明,甚至部分公务人员以权谋私,将工作领域内的公共信息据为己有,以达到信息垄断和信息寻租的目的一个社会只有信息越公开,社会的承受能力才会越高,社会才会越稳定。 二是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虽然近两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较为成功的例子,但是,总体来讲,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三是电子政务规章制度建设需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立法问题需要先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电子签名、电子支付和网络安全等的电子政务法律规定。而我国电子政务方面的立法则相对滞后,一些电子政务建设急需的法律法规,如关于数字签名和网上认证等方面的法规制度等,还没有制订和颁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非常快,在立法方面的滞后可能会导致错过发展机会。四、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一)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2002年8月,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出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原则。 主要目标: 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加强,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将初步完成,从而为下一个五年计划期的电子政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任务: 一是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加快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统一标准,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在运行中逐步完善。用一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在运行中逐步完善。 二是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四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金水等八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 三是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 四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加快政务信息公开的步伐。在内部业务网络化的基础上,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重点建设并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服务。 五是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定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安全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 六是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逐步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快建立和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 七是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落实培训机构。 八是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快研究和制定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主要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加强领导。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规避重复建设,防止各自为政。要正确处理中央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布实施。 二是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业务的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当前要重点抓好建设统一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健全法制,建设和整合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业务系统。要讲求实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是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己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电子政务建设要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与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 四是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加快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定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仿安全保障体系。(二) 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崭新的历史课题,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同时,电子政务建设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各个方面协同配合。近年来,关于电子政务的谈论非常热闹几乎成为一种时髦话题。但是,真正的电子政务建设却没有太多的实质性进展。因此,加快推进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必须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和解决制约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1、 建立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 标准是规范行业、规范市场和电子政务良性发展、正常运行的规范性因素。标准应当具备权威性地位与全面性,而惟有作为主导力量的政府才有能力把IT企业联合到一起,把社会各阶层人士多领域的要求融合在一起,并致力于推广先进的、满足实际需求的技术,建立合乎各方条件、能创造出良好发展环境的标准。电子政府管理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主要应围绕如何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来进行。其中,按照工S09002国际标准建立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是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最重要的步骤。 只有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在服务组织、信息流程、岗位职责、权利和任务分配、服务监督、记录控制等各个实施环节中确保优质效果,以规避管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风险。2、 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合作与共享 网络世界是一个跨国界、虚拟的世界,要求不同国家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对其有相应的合作和交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过去不同国家的政府之间有比较多的关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政府之间关于知识管理的合作将会逐渐增多和完善。 政府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的管理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在一些管理模式和具体的管理方法、手段上,企业管理确实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提供了不少的经验。那么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一定程度上要靠各国政府之间的友好合作和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的合作才可能得以完成。否定这点,就有可能重返封闭自守的老路。政府作为国家的职能机构,掌握着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承担着大量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是国家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和继续发展的基础,有责任有义务实时发布必要的政府信息,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和公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政府资源政府的政务信息不公开、不为群众知晓,政令政策的贯彻执行就无从谈起。3、 尽快解决核心技术问题 当前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核心技术问题,包括数字签名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安全性问题等。之所以有很多政府部门和民众对电子政务持怀疑或观望态度,或者很多政府不能很好地解决,无法确保输入的重要信息不被篡改、非法济览或不当使用,尤其在一些重要和敏感的部门,如金融、税务等部,还不能真正实现安全电子化。因此,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抓紧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在核心技术研究方面,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电子政务的技术性问题专业性较强,研究难度较大,研发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多家单位各自为战,自定标准,自成体系,不利于系统兼容和信息共享。因此,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尤为重要。政府资助可以增强标准的统一性,有利于系统兼容;可以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还可以实现对技术的宏观控制,有利于将来系统升级。当前,从事电子政务技术研究的单位非常多,急需政府进行统一协调和宏观指导。政府可以根据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立项,面向全国公开竞争,选择较有实力的单位进行研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并适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建设实践中。 在核心技术研究方面,还要注意突发重点。有所选择。不能简单地重复研发他国己经取得的技术成果,而应该鼓励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一方面要重点选择事关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发展大局的技术进行攻关,大力扶持具有市场前景,并在国际上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研究。另一方要对具有自主产权的软硬产品进行保护。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要加强信息技术立法,保障我国核心技术研发的有序进行。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光靠政府和信息中心以及政府的技术人员是不够的,要积极主动地联合有实力的IT企业共同开发相应的软硬产品,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高电子政务装备的水平。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面广,实施难度大,且事关大局,因此,很有必要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依靠各级政府的一把手来调动、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实行强力推动,这无疑是快速推进电子政务的有效措施。 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政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的枢纽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国务院办公厅与各地区、各部门联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第二,政府信息系统与行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管理的整合。使政府行政管理的全过程都真正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动态化,以及行政程序的简单化和统一化;第三,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整体实现,及建立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的电子政务系统。5、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动作用。具体地讲,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电子政务的实施。除了要解决好基础设施和技术性问题之外,最主要的是政府职能要做相应的转变。在推进电子政务过程中,切不可将现有政府管理和运作的框架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而是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行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要把电子政务的推行与政府职能转变切实结合起来,实现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的整合。要转变行政管理模式,创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机制,实现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的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从“全能政府”向“有效政府”的转变,以服务导向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以责任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制约权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树立现代民主的管理理念,强化公共行政的责任意识,实行社会满意的服务原则,推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加强管理公开透明,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机关科学管理,建立政府效能评价体系。要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实行阳光行政。尽量公开政府部门掌握的、目前尚处于封闭状态的大量公共信息,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要规范业务流程,明确每项业务所包括的内容及程序,养活政府工作人员办事的随意性;要加强相互沟通,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及同步更新,防止出现信息孤。要进行政府再造,促进政府转型,使政府治理更加透、更加开放,成为以公民为中心的、公民参与的政府,促进政府的回应力,增进政府的责任性,使政府由单独治理转化为网络化治理,创造整合的无缝隙的、高效能的政府。要改善政府服务,为企业和老百姓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或一网式服务。二是要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电子政务建设涉及不同层次、不同地工的政府机构改和工作人员,涉及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必须加强领导,需要从组织上来保证。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电子政务建设。要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更新和维护,加强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建成统一的网络平台。 三是要解决好信息公开问题。实现政务公开和公共信息透明,是现代社会治理整顿的基本准则,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判断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电子政务除了提高行政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使政府信息在本质上得到更加透明、彻底的流通,这种透明和流通不仅限于政府各部分之间,还包括在民众甚至一些必要的商业机构之间。我国大多数政府机构还习惯用“内部规定”处理公共事务,很难运用网络技术和电子手段来服务公众。这样,信息不公开,政府运作不透明,就很容易造成寻租现象,既不符合现代政治的发展趋势,不适应信息建设的需要,也不符合WTO的要求。信息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让信息流动起来,而现在掌握着全社会80%信息的政府信息的政府信息还处于封闭或静止状态,这是当前电子政务推进不够理想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大限度地实行信息公开,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当务之急。 四是要优化建设环境。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管理,在统一协调的原则下,规范从立项审批、总体规划、采购招标、工程监理、评审验收和系统评价等各个阶段和环节的管理。实行培训先行,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要强化内部设计,减少和杜绝内部人员破坏和泄密。要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政策,实施有利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政务采购政策,创造良好的外边环境,促进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制定电子政务项目概算标准,保障运行维护和培训经费,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研究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与完善电子政务的监督与评估机制。要加强电子政务立法,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开发和服务中鱼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6、 解决好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 政府信息不仅是国家资产,而且是需要精心管理的重要资产。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电子政府生命所在。信息安全涉及保密性(控制那些存取信息的人)、完整性(确保信息的更新与修改只能经由授权者进行)、可用性(确保信息授权用户总是能够存取信息)等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政府信息化正在由专属主机、封闭网络、信息安全便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信息安全是信息服务能否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系统运作环境中,无论是使用者、实体设施、应用作业、资料及档案皆应严密管理。可以预料,随着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可能面对各种的意外灾害、电脑故障、人为破坏、侵入、泄密、窜改以及其他种种电脑犯罪,政府机关必须未雨绸缪,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认证服务;加强政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以确保国家、组织、人民的权益。为此必须制定政府机关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人员管理、资料管理、实体及网络管理、紧急应变复原处理、安全稽查和考核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政府行政机关内外建立电脑稽核制度;建立政府认证机构(Ccertificate Authority),提供政府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定及推动政府机关加密(cryptography)、数字签章等信息安全标准及技术规范;建立网络安全紧急反应以及处理机制(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d team),协调政府机关处理信息安全管理事件。 要求电子政府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是必然的。电子政务的安全建设必经统一考虑,长远规划,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如果电子政府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不仅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电子政府的权力有可能被罪犯操纵,政府内部有“技术专政”的可能,而且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破坏社会安定。为此,政府可以多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加强用户访问控制,采用电子认证技术进行身份识别,为敏感的、重要的信息设置多重保护等,另外,还要采用信息恢复技术,当信息被篡改时,可自动报警和快速恢复。当然,不只是电子政府需要安全,网民的隐私以及信息资料也需要安全性保护,这也是保护网上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秩序性保护。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加强互联网的法律和制度建设等措施来尽量规避网上安全风险。 鉴于电子政府只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系统,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电子政府本身并不能承担任何责任,它的所谓的责任,实际上是由现实政府中的工作人员通过分工与协作来承担的。为此,要保证电子政府的职责分明和责权一致,政府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将政府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以使电子政府不出现管理空白区,尽量避免网络时代的管理风险。7、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从信息网络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来看,网络的法制建设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构建指导政策、技术标准、法律规范三位一体的政策法律体系,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创造制度环境。要立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加强网络平台、技术标准、安全服务等方面的立法和规范。比如要解决“知情权”(the right to know),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向国家请求信息公开,乃属人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是“知情权”;反过来,公开信息乃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同时,电子政府建设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否则将会出现混乱现象。政府的什么信息可以上网公布;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法规才能解决,诸如行政信息公开法、信息法、个人隐私保护法、商业秘密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亚待制定。另外,无论是公民、企业,还是政府上网都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伦理规范,讲究网络文明,这就需要形成网络道德规范或伦理规范来调节。 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规范信息网络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在“加强管理”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立法层次低,多头管理、相互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己有的立法中有诸多缺陷,难以适应规范网络犯罪的实际需要。比如,我国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主体仅限定为自然人,而对其处理既没有罚金刑,也没有资格刑;而在诉送法中也缺少对“电子证据”的规定;三是缺少大多数发达国家及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法律还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已到世界第二,但网上经营的数额在世界上还排不上名次,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泛法律规范,阻碍了网络市场的发展;四是在以法律手段鼓励网上传播中国的声音、防范国外不良文化与道德的入侵方面还是显得不够。 为此,国家应尽早制定信息网络基本法以及证据法(电子证据)等来提供法律支持;其次是加强信息网络行业自律的立法;再次,认真研究国际上关于信息网络立法的动向,积极参与保障网络安全的国际合作。良好的法制环境对网络信息电子政府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可以保证信息网络和电子政务有法可依,增强安全性;二是规范网络秩序从而有利于政府能力的发挥;三是法律、法规的建立有利于IT行业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至今,信息网络迅速发展,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水平也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信息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如何进行规范和管理,使之兴利除弊也成为广为关注的问题。8、 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 电子政务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而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又关系到电子政务所达到的水平和程度。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供人才保证。首先要注重观念的转变,使广大公务员正确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其次,要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标准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 电子政府的建立对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促进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关系着政府反应能力的强弱,他们必须掌握丰富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和分析问题能力和信息化运作的水平。举一个舆论宣传管理的例子。在网络出现以前,国家的舆论宣传管理部门的管理对象是报纸、广播、电视,人们常把它称作传统媒体。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管理传统媒体的经验已比较丰富。互联网络出现后,被称作第四媒体。第四媒体有三个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明显的特性:实时性、交互性和公众性。它能做到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时进行:不再需要中介,直接在网上发布;不再有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区分,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认为需要的时候发布信息,发布前不需有关方面审查、批准。第四媒体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新闻媒体的有机融合,高科技在其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从一定程度上讲,公务员的信息素质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能否落实的关键,每一位公务员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以及应用能力处理政府公务以及为公众服务外,也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依照其专业性质和业务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所以加强公务员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参考文献:1 王德加快政务信息化步伐,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6(7):48-90.2 徐鸿武我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任务中国行政管理,2008(3):90-153.3 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0-105.4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68-190.5 王强,陈易难学习型政府一政府管理创新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2-50.6 段甲强,李积万公共部门机关管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60-65.7 杨冰之国清约束下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思考通信信息报,2002(8):17-30.8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7-130.9 袁振华,陈勉电子政务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90-100.10 张成福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涵中国行政管理,2003(1):70-80.11 党秀云,张晓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5(10):35-42.1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管理,2007(3):56-60.13 唐钧政府网站:测评研究与建设原则中国行政管理,2003(3):10-15.14 武树帜,李美清推行电子政务改进管理方式中国行政管理,2006(3):20-28.15 教军章政府信息化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大影响中国行政管理,2007(7):10-15.指导教师评语:成绩评定: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