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卦、五行在数学中的存在形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7961039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八卦、五行在数学中的存在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太极、八卦、五行在数学中的存在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太极、八卦、五行在数学中的存在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八卦、五行在数学中的存在形式(三)2009-08-19动静辩证观的属性分析一尺之簧,缩为伸半,伸为缩半,何为动止是一个动静辩证观的连续连通认知问题。赵致生提出“一尺之簧,缩为伸半,伸为缩半,何为动止”的思想,是在研究客观存在的属性变化过程,与人类思维判断得到的属性相对认知之间的辩证关系时产生的。简单来说,“一尺之簧”,拉伸为一尺后放手,进入自由伸缩。缩为伸一半,再伸为缩一半,伸缩运动,总有一半的运动空间。尽管这个运动空间越来越小,但是,它永远也不会停留在一个静止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它与一尺之捶问题一样,是一个万世不止的问题。不同的是,一尺之捶问题是一个有无的存在问题。而一尺之簧问题,则是一个运动与静止的辩证观问题。我们把一尺之簧拉伸一尺,此时的弹簧的长度为2尺。放手后,弹簧会收缩到原来的长度一尺,但是,它并没有停止,继续收缩的量度是伸长量度的一半,弹簧收缩为0.5尺。这样,弹簧的长度变化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以下的数字来进行全程的表达:1、2、0.5、1.25、0.875、1.0625、0.96875、1.015625、0.9921875、1.00390625、0.998046875、1.0009765625、0.99951171875、1.000244140625、0.9998779296875、1.00006103515625、0.999969482421875、1.0000152587890625、0.99999237060546875、1.000003814697265625、0.9999980926513671875、1.00000095367431640625、0.999999520162841796875、1.0000002399185791015625、0.99999988004071044921875、我们从一尺之簧的伸缩运动过程来看,弹簧伸缩过程的伸缩运动折返极限是一个逐渐向1靠近的振荡过程。而且幅度越来越小。但是,伸缩的运动幅度无论多么小,总是有一半的运动空间来继续伸缩变化。也就是说,它永远也不会停止在1的位置上静止不动。弹簧的伸缩过程永远也不会停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判断弹簧是动还是止呢?有人会说,凡是被拉伸过的弹簧,就是永远在动的弹簧,而没有被拉伸过的弹簧,才可以称为静止的。这个观点是容易被人接受的。因为上面的数据反映的问题。正是一个属性变化的源问题。没有最原始的拉伸,就不会产生持续的伸缩振荡运动状态。它是符合经典数学理论与现代科学认识论的。但是,同样的拉伸,只有在弹簧上才能产生振荡,而对一尺长的面筋,拉伸到二尺后,就变成了二尺的面筋。为什么相同的源动力,在弹簧上,就可以产生永远的运动形式?而在面筋上则不能?我们再把问题引申开来,为什么宇宙爆炸就可以产生宇宙运行的永世不息,而一座大楼爆炸后,就必然变成一堆废墟?当然,宇宙不可能是弹簧,而大楼也不可能是面筋。但是,我们从运动的持续性,与运动的非持续性的数学问题研究角度,他们又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宇宙与弹簧,他们具有持续运动的属性;大楼与面筋,它们都具有非持续运动的相同属性。所以,我们需要用属性数学的数理理论来对这些问题重新认识。一、本质与现象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和发展的根本性质。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显现物的外在属性。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在一尺面筋与一尺弹簧都被拉伸一尺长度后。弹簧就开始了伸缩的无限运动,而面筋呢则没有伸缩运动的无限现象,但是,这里并不是说面筋接多长的量就保持多长的量了,其实它也有一个收缩过程,但是,面筋收缩之后不会再自动伸长的。所以,我们相对于弹簧而言,它是不具有持续运动特征的。那么,对于同是一尺的长度,同是被拉伸出一尺的距离这个共同的条件,面筋与弹簧则显示出两种不同的结果。应该说,持续运动特征与非持续运动特征是二者之间的现象不同,那么,如何透过现象来认识二者之间的本质不同呢?本质就成了一个不同的类别问题。也就是说,它变成了属性数学的类别划分问题。在这个认知层面上,属性数学的态势类别研究,则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认识方法。不同的属性类别则反映了事物的不同本质。这样,我们可以把面筋与弹簧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结果,分为两类。暂且我们先称其为面筋类与弹簧类。显而易见,面筋被拉伸后不会产生持续的伸缩运动状态。而弹簧被拉伸后则会产生持续的伸缩运动状态。具不具有持续运动的态势。则是面筋与弹簧的分类标准。那么,类别的本质又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简而言之,就是事物的共同特征与各异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果从哲学上来说,本质的本质就是类别的话,那么类别与类别之间的关联关系,我们可以称之谓规律。并且定义:本质与规律都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如果说类别是研究事物本质异同点的存在,那么规律则是研究异同点之间的结构关联关系的存在。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属性数学的语言来说:本质是描述事物作用;类别是描述事物特征;规律是描述探索方法。这样,我们就形成了属性数学上的两种关系结构,本质与现象的内部与外部关系,本质与规律之间的内涵与抽象的关系。中国古代把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称为表里属性变化,把内涵与抽象的关系称为虚实属性变化。内涵与外延,内涵与抽象所展示的关联关系都是相对内涵而言的。外延指事物的外在现象,抽象指认识内涵的方法与规律。我们把这个包括内涵、外延、抽象三个内容的基础关联关系的结构称为事物的基本属性体。它的变化态势,我们可以通过属性数学的态势结构形式表达出来。如我们在前面讲的弹簧伸缩过程的数字结构体。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具体的属性数字结构体,来研究弹簧的属性本质与属性现象、属性抽象规律之间的结构态势与组织形式。为了突出这个体结构的组织形式的表达。在这里,再一次强调一下。这里表达的体并不是“存在物”,更不是经典数学中描述零散的个体物质;也不是由多种关联关系构成的“存在体”。尽管经典数学中现在也产生了趋向于一个完整的整体的群理论对这方面开始研究。但是,它并没有如属性数学这样强调指出这个存在体的运动性与变化性。因为,我们在属性数学中所研究的属性结构体,并不是物质的质与量,而是物质存在的态势组织。所以属性数学体,与经典数学的数字群不能完全等同。在一尺之簧的属性数学结构体中,本文开头已经介绍了,但是,这只是一尺之簧属性数学结构态势的一部分。它展示的内容是弹簧的一种体运动状态,也可以称为弹簧的运动总态势。或者称为弹簧的体态变化态势。为了表达弹簧的属性态势个性。我们还需要把它分解成不同的态势结构来表达弹簧本质、现象、规律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还要介绍两种属性数学结构态势。二、本质与规律一尺之簧,缩为伸半,伸为缩半,何为动止的问题。还存在另外一个伸缩态势数学结构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伸缩单程过程中的递减变化规律。我们把它的算术结构全程表达在下面:1、0.5、0.25、0.125、0.0625、0.03125、0.015625、0.0078125、0.00390625、0.001953125、0.0009765625、0.00048828125、0.000244140625、0.0001220703125、0.00006103515625、0.000030517578125、0.0000152587890625、0.00000762939453125、0.000003814697265625、0.0000019073486328125、0.00000095367431640625、0.000000479837158203125、0.0000002399185791015625、0.00000011995928955078125、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弹簧的伸程与缩程的连续贯通表达式。也就是说,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另外一端,就成了动点,上面的数字结构,就是描述动点的位置变化过程的。也就是说,这个动点的运动范围,在一尺之簧的尺点周围进行的。我们把它远离定点的运动称为伸程,把它靠近定点的运动称为缩程。第一列数字为伸程,第二列数字为缩程。显而易见,它是一个振荡式的表达方式。中点位置是确定的。另外还有一个算术结构的伸全程与缩全程的表达方式。1、1.5、0.75、0.375、0.1875、0.09375、0.046875、0.02345625、后面的数字,由于身体原因,没有过多计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多计算些,会从中发现很多规律的。我这里就不再计算了。最后一种是以弹簧的自我运动形式来表达的:2、0.5、1.25、0.875、1.0625、0.96875、1.015625、0.9921875、1.00390625、0.998046875、1.0009765625、0.99951171875、1.000244140625、0.9998779296875、1.00006103515625、0.999969482421875、1.0000152587890625、0.99999237060546875、1.000003814697265625、0.9999980926513671875、1.00000095367431640625、0.999999520162841796875、1.0000002399185791015625、0.99999988004071044921875、从上面的四个算术计算得到的数字体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弹簧的运动态势,可以分解成四个构成部分。四个态势构成之间,即有统一的规律,又存在不同的特征。四个运动态势构成的整体关联关系。就是我们说的属性态势结构体。在这个态势结构体中,我们会得到这样一些认识:1、我们可以把弹簧的两端,看成一个点是动点,一个点是静点。动点相对静点的运动态势表达,以静点与动点之间相对一尺之簧产生的盈亏关系来表示运动的过程。我们称为弹簧的基本运动态势。2、我们也可以把弹簧的两端,视为一个不变的空间域,弹簧的动点只围绕在一个空间域的极点在进行运动。并以这个极点的两个不同方向,来确定伸程与缩程。用伸缩的变化关系来表示运动的过程,我们称这种态势为弹簧的相对运动态势3、我们也可以把弹簧的形变化过程作为一种表达运动的方式,从伸缩的两个极限折返点来表达它的运动过程。这样,伸程的起点,就起源于缩程的终点;伸程的终点,就变成了缩程的起点。这是一种没有任何参照系统的运动表达形式。在这种没有参照系统的运动表达形式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伸缩的局部(以中点为自身参照点一侧动点描述)我们称为弹簧的模糊运动态势,一种是伸缩的整体(双侧伸缩全程无中点为参照点的整体描述)我们称为混沌运动态势。4、四种态势的关联关系形成的整体组织态势。我们称为属性态势结构体。5、属性态势体是一个混沌结构组织。它只能在相对的条件下,展示出模糊的属性现象。6、四种态势之间存在算术运算关系。而且只是唯一的一对一的因果关系。所以属性态势结构体之间诸元都只存在唯一的对应计算项。7、四种态势的关联关系形成的整体组织态势,可以通过自然方程的框架式组织结构形式来作出表达。8、四种态势的关联关系形成的整体组织态势,是态势结构的最原始形式。随着态势的多样化,复杂化,态势结构整体的组织形式,逐渐由低级进入高级,由高级进入更高级9、高级的整体组织态势,是具有属性数学展示的特定的属性结构规律的。其中组织整体中的八卦,五行,太极结构形式,我已经在前面一尺之捶问题的分析文章中讲过了。这里就不再复述了。涉及到结构中的数理与结构层次与经络问题。需要在自然方程中再进行一些基础内容的铺垫后进行。这里,大家只要先知道态势结构的构成,以及八卦、五行、太极都是态势结构中的一种组织原则。当态势组织进入越高级的组织状态时,八卦、五行、太极的结构越明显,越占有重要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说,八卦、五行、太极都是态势组织的基本结构单元。我们从属性态势的整体结构体中可以看到,首五行,尾八卦,中太极的结构性,都是一致的。10、我们从一尺之捶问题与一尺之簧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态势结构形式的一致性,说明了事物在运动状态量变的过程中整体形成的态势规律是一致的。在一尺之簧问题中的四种态势结构虽然相同,但是,它们的具体数字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存在四种分类,一是把弹簧的两端看成是一个动点,一个静点,形成的态势。二是把弹簧的原始看成一个固定的空间作为参照,形成的态势,三是依自身的中点参照一侧运动的端点,形成的态势,四是两端的端点同时运动产生的态势,归纳成自身动静参照系,外静内动参照系,内静外动参照系,内外两端全动无参照系。无论哪种态势,都必须依据态势结构的基本原则:首五行,尾八卦,中太极的结构原则构成。我在十几年前,去北京想发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提出了三种新的素数生成法,其中,有一种就是卦爻生成法。结果,不但没有人接待我,基层工作人员还说,这是宣扬迷信。真让我啼笑皆非。当时我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并不难,难的就在于素数生成法,而且最难的就是态势素数生成法。连素数怎么样来的都解决不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作一道没有已知数的算术题目一样?能得出答案,那才是怪事呢?后来,我在网络上把态势理论的自然方程在网络上发表了,历经十几年,没有人能看懂。也没有人能介入或者提出应用与继续研究的方案。后来,我在网络上写了些这方面的介绍文章,结果因为没有专业网站,一直不能系统的说明这些问题。自从来到草根网之后,得到草根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总算开辟了一个讲这个问题的专栏。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总算讲到了态势问题。而且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与共鸣。在这里,我再次感谢草根网,感谢支持属性数学研究的网友们。谢谢你们了。态势组织整体的结构研究,是一个研究事物本质的本质问题,本质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类别。就是类别与类别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构体。当然划分类别,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谁都会分类,谁都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辨别。但是,涉及到类别的归纳法与分析法的科学依据,能说出道理的人,并不是特别的多了。能把类别通过组织形式结构成一个态势整体,哪就更难了,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一分为二容易,二合而一难的问题,掌握了态势的高级组织法,这事就不难了。如一尺之簧问题,它明显与面筋不是同类,但是,说它与宇宙是同一态势类别的问题,大家也会不可思议。当你走进态势组织的高级整体结构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就明白了。今天就说到这吧,下一章接着讲态势属性的分类法与分析法中的动静辩证观的属性分析三与四小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