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上传人:孙哥 文档编号:17961027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 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 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 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 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 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 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 效率。一、平流沉淀池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 是没有链带 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 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 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 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 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 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 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 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 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 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 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 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 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 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 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 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 计算方法。1. 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 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常用的配水方式如图3-17。紧靠池壁内侧是一条横向配水槽,其后的人流装置可以有 三种不同组合。溢流堰的堰口要确保水平;底孔应沿池宽等距离分布且大小相等;为了减弱 射流对沉降的干扰,整流墙的开孔率应在1020%,孔口的边长或直径应为50150mm, 最上一排孔口的上缘应在水面以下0.120.15m处,最下一排的下缘应在泥层以上0.3 O.5m处;挡板需高出水面0.150.2m,淹没深度不小于O.2m,距离进水口 0.51.0m。显 示图片集水槽的布置有图3-18所示的三种基本方式。其中以(a)最为简单,但因长度短,流速 大,容易挟带较多的悬浮物;(b)种加设了一组纵向支渠,水力条件最好,但结构较复杂。 目前,也有在沉淀池中、后部加设横向中途集水槽的。出流口常采用溢流堰和淹没潜孔。前 者可为自由堰,也可为锯齿形三角堰,堰前设置挡板,用以稳流和阻挡浮渣,挡板淹没深度 为0.3O.4m,距溢流堰0.250.5m。出水溢流堰不仅控制着池内水面的高崖,而且对水 流的与勺分布和出入水质古重要影M向,由此堰白必匆严格水平,以征证堰负荷即单位堰 长在单位时间的排水量)适中且各处相等。在采用淹没潜孔时,要求孔径相等,并应沿池子 宽度上均匀分布,淹没深度征0.15-0.2m。显示图片2沉降区的设计沉降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沉降区的长、览、浇尺寸和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其主要 内容如下:(1)由设计流量Q(m3 / h)和表面负荷q(m3 / m2h),按A=Q / q计算沉降区表面积A(m2)。 由与Q对应的水平流速v(mm/s)和沉降时间t,按L2=3.6vt计算沉降区长L2(m)。一般 取 v05mm/s; t 取 l.52.0h。(3)按B2=A / L2计算池宽B2(m),并按L2 / b=45的要求得单池或单格宽b(m)的近似尺寸。 由n=B2 / b确定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显然,由于n只能为正整数,而n、B2和b又 互相关联,因此在确定n值后,需对b或B2作必要调整,但仍需满足L2 / b4的要求。此 外,在采用机械刮泥时,b值还必须与刮泥机的衍架宽度相匹配。为了便于检修倒换,n值 不应小于 2,但也不宜过大,以免增大造价。3污泥区的设计污泥斗的容积可由排泥周期内沉降的泥渣量确定。泥渣体积Vw(m3)按下式计算:(3-22)式中 Q-废水设计流量, m3/ h;C和C-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SS浓度,mg/L;P-泥渣含水率(%);Y-泥渣容重,kg/m3,当泥渣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率在95%以上时,可取1000kgm3;T-排泥周期,一般取12d。对倒正棱台形泥斗,其容积Vd(m3)按下式计算:厂(3-23)式中a1和a2-分别为泥斗上、下底边长,m;h4-泥斗高度,m;, a为泥斗壁烦角,按污泥滑动性取450600。设m为沉淀池的泥斗数,如mVdV,则能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加泥斗数或缩短排泥dw周期。4沉淀池的整体尺寸设前、后挡板与进、出水口的距离分别为L和L3,则沉淀池总长L(m)为:设缓冲层高度为,当没有刮泥机时,h3 = (h +0.3), h为刮泥板高度;不设刮泥机时,33 mmh3取O.5m。为了适应冲击负荷的水位变化,有效水深以上应有保护高度h1,常取0.3m。故沉淀池总高H(m) 为:二、竖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多用于小流量废水中絮凝性悬浮固体的分离,池面多呈圆形或正多边形。图 3-19为圆形竖流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上部圆筒形部分为沉降区,下部倒圆台部分为污 泥区,二者之间有0.3O.5m的缓冲层。沉淀池运行时,废水经进水管进入中心管,由管口 出流后,借助反射板的阻挡向四周分布,并沿沉降区断面缓慢竖直上升。沉速大于水速的颗 粒下沉到污泥区,澄清水则由周边的溢流堰溢入集水槽排出。溢流堰内侧设有半浸没式挡板 来阻止浮渣被水带出。显示图片竖流沉淀池的直径一般在48m,最大不超过10m,以1.52.0m的静水压力排泥。为 保证水流的竖向运动,池径与沉降区深度之比不宜大于3。如池径大于8m,应增设径向集 水槽。竖流沉淀池内,水流水平分速为零,在静水中沉速为u的颗粒在池内的实际沉速为uSS与水上升流速V的矢量和(u -V),颗粒被分离的条件为u v,而u v的颗粒始终不能沉底,SSS因而其沉降效率与具有相同表面负荷的平流沉淀池相比减小了 ;即Et=(1-p0)1OO(%)。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表面负荷,按公式(3-20)计算,当无资料时,可按v = (O.5s.8)mm/s,即q(2.03.0)m3 / m2h取用。(2)沉降时间按公式(3-20)求取;当无资料 时,可取t=(1.02.0也。管口不设反射板时,取中心管内流速vo0.03m/s;设反射板时,v0u0扩大到uu / n,沉速uVu0的颗粒中能被除去的分率也由u/u0 增大到nu/u0,从而使公值大幅度提高;反之,在Et值不变,即沉速为uo的颗粒在下沉了 距离h后恰好运动到浅层的右下端点,那末由U0/v、=h/L和h=H/n可得V、=nv,即n 个浅层的处理水量Q=HBnv=nQ,比原来增大了 n倍。显然,分隔的浅层数愈多,Et值提 高愈多或Q值增加愈多。显示图片此外,沉淀池的分隔还能大大改善沉降过程的水力条件,当水以速度v流过当量直径为 de的断面时,雷诺数Re=devp/卩,de=4R(R为水力半径)。若原沉淀池内水流的雷诺数为 Re,则分隔为n个浅层后的雷诺数Re = (B+H)Re/(nB+H)o如果再沿纵向将池宽B也分为 n格,即相当于n2个管形沉降单元,那末其雷诺数Re=Re/n。显然,只ReVRVRe。 实际上,普通沉淀池中,Re=4.Ox103-1.5x105,水流处于紊流状改而在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内则可分别降至500和100,远小于各自的层流临界雷诺数103和2.0x103,可使颗粒在稳定 的层流状态下沉降。其次,由于浅层和管形沉降单元的水力半径R很小,表征水流稳定性 的佛劳德数Fr=v2 / Rg可增大至10-310-4以上。上述沉降面棚大和水力条件改善的双重有 利因素,不但使斜板、斜管沉淀池能在接近于理想的稳定-条件下高效率运行,而且也大大 缩小了处理单位水量所需的池容。二、斜板、斜管沉淀池的构造将浅层沉降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时,必须解决沉泥从隔板上侧顺利滑入泥斗的问题。 为此,要把隔板倾斜放置,而且相邻隔板之间要留有适当的间隔。一块隔板和它上面间隔雌 的空间就构成个斜板沉降单元。如果再用垂直于斜板的隔板进行纵向分隔,每个斜板单元 就变为若干个斜管沉降单元。斜板倾角0通常按污泥的滑动性及其滑动力向与水流方向是否 一致取300600,为了安装和检修的方便,通常将许多斜板或斜管预制成规格化的整体,然 后安装在沉淀池内,就构成如图3-24所示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图中,安装斜板或斜管的 区域为沉降区,沉降区以下依次为入流区和污泥区,沉降区上面为出流区。沉淀池工作时 水从斜板之间或斜管内流过,沉落在斜板、斜管底面上的泥渣靠重力自动滑入泥斗。这种沉 淀池常用穿孔整流墙布水,以穿孔管或淹没孔口集水,也可在池面上增设潜孔式中途集水槽 使集水更趋均匀。集泥常采用多斗式,以穿孔管靠静压或泥泵排泥。沉降区高度大多为0.6 1.0m,入流、出流区高度分别为0.61.2m和0.51.0m。为防止水流短路,须在池壁与斜 板或斜管体间隙处安装阻流板。显示图片根据沉降区内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 横向流三种。异向流可采用斜板或斜管单元,而同向流和横向流则只能采用斜板单元。目前 主要采用异向流。斜板和斜管体常用薄塑料板模压和粘结制成。斜板可用平板或波纹板。斜管断面有正 六边形、菱形、圆形和正方形,其中以前两种最为常用。斜板断面与斜管断面并无严格的界 限,若以R和d分别代表水力半径和断面高度,则当Rd/3时称为斜板,而Rd/3时则 称为斜管。三、斜板、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异向流斜板、斜管沉淀池及同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如表3-7。表3-7斜板、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设计表面 负荷q(m3/m2- h)安装倾角(0)斜板斜管长度1(m)斜板斜管断 面咼度d(mm)入流区咼度 h4(m)出流区咼 度 h2(m)斜板斜管利 用系数k异向流斜板4650 600.8 1.280 1000.6 1.20.5 1.00.90 0.95异向流斜管4650 600.8 1.050 800.5 1.00.5 1.00.85 0.9同向流斜板10 15上段30 401.5 2.050 800.6 1.20.5 1.00.8 0.9下段50 600.5 0.8图 3-25 为固体颗粒在异向流、同向流和横向流斜板沉降单元内的沉降规律图尔。没斜板长为1,宽为w,倾角为0,板间净距为d,单元内的水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则颗粒的 运动由v和u0合成。按图3-25(a)中的几何关系,可得:显示图片Un/ .耳sin 旧/cqs(3-30)因通过每个沉降单元的流量,即q vdw,即v=q/dw。将其代入上式,贝9可得:q=vdw(3-31)上式中的lwcosO为一个沉降单元的斜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用af表示;dw/sinO 为沉降单元的水平底面积,用a表示。af+a即为一个沉降单元的总沉降面积。若沉降单元数 为n,斜板利用系数为k,则有:(3-32)式中 Q-沉淀池设计流量;Af-所有沉降单元的斜板的总水平投影面积A-所有沉降单元的水平底面积。同理可以证明,对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有:(3-33)对横向流沉淀池有:(3-34)由公式(3-32)(3-34)可以看出:(1)斜板、斜管沉淀池的沉降面积远大于相同尺寸的普 通沉淀池的表面积,因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沉降效率和单位池容的处理能力; (2)在颗救沉速 u0、沉降单元数n和倾角0 一定时,以异向流的处理能力最大,同向流居中,横向流最小。 而在类型和尺寸满足设计参数允许值的条件下,n值愈大(即单元高度d愈小),倾角0愈小, 则Af值愈大;(3)流量Q、沉降面积Af和A与颗粒沉速u0之间仍保持着u0=Q/A的关系。 因此,在进行设计计算时,仍可先由沉降曲线上查到u0,再根据选定的其它设计参数计算 af和a的值,便可利用公式(3-32)、(3-33)和(3-34)确定所需的沉降单元数n,并进而确定沉降 区的整体尺寸;(4)沉降单元数为n2或nm的斜管的沉降面积与沉降单元数为n的斜板基本 相等,因而仍可按斜板沉淀池的方法计算,只是设计参数有所不同例3-3现拟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处理流量Q=300m3/h的某种废水。已知斜板长1 = 1.0m,宽w=2.0m,厚8 = 5mm,安装倾角0取600。,板间净距d取80mm,斜板利用 系数k取0.9,并查得颗粒沉速u0为1.5mm/so试确定该沉淀池沉降区的整体尺寸。解取池宽等于斜板宽2.0m,并作沉降单元断面图。按公式(3-32)得:显示图片=/w cos = 1.0 x 2.0 x cos 60 =1.0(聊)a = /sin i? = 0.08x2.0/sin 60 = 0.185(m故有(1.0 + 0.185)x0.9 = 55.56沉降单元数n=55.6/1.185*0.9=52.10 (个),取53个。斜板数n=n+l=54 (块)这样, 沉降区整体尺寸为;宽度 B=w=2.0m高度 h3 = 7 sin = 1.0 x sin 60 = 0.866(rn)sin 3sin 3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