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由飞翔PPT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94755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孩子自由飞翔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让孩子自由飞翔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让孩子自由飞翔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12-201让孩子自由飞翔让孩子自由飞翔 钱钱 锡锡 安安 云南省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暨心理保健师资培训班2022-12-202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n昆明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昆明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 n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n钱锡安钱锡安n13354621145,2022-12-203n一、人生经历八个阶段,青少年就包括五个一、人生经历八个阶段,青少年就包括五个n二、不同人生阶段,人的心理发展是不同的二、不同人生阶段,人的心理发展是不同的n三、从心理成长方面看,人生有两个三、从心理成长方面看,人生有两个“逆反期逆反期”n四、四、“情感依恋情感依恋”与与“心理断乳心理断乳”n五、教养、抚育、监护不等于是对孩子进行五、教养、抚育、监护不等于是对孩子进行“控制控制”n六、从六、从“交叉交叉”到到“并列并列”,是,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发展的必然发展的必然 n七、七、母亲,放飞你手中的雏鸽吧!母亲,放飞你手中的雏鸽吧!2022-12-204 笔者在一次“家长学校”讲座中曾做过关于“孩子(高中生)是谁的”的问卷,结果发现:80%的家长说孩子是父母自己的。近年,笔者在接受初、高中学生家长的来访时,发现:95%的家长哀叹自己的孩子翅膀硬了,开始反抗、背叛自己,怀念孩子小时候对父母依恋的情景。孩子小的时候对妈妈百依百顺,形影不离。长大了,妈妈要孩子听话,孩子逆反,甚至离家出走。“要孩子听话”与“逆反”成为“亲子关系”的一对矛盾。“逆反”是正常的;“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是个“小绵羊”,反而不正常,不利于人格的健康成长。“逆反”,意味着孩子在跃跃欲试,要自己自由地飞翔。问题的关键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从试飞到放飞。2022-12-205一、人生经历八个阶段,青少年就包括五个一、人生经历八个阶段,青少年就包括五个n 对“人生周期”,心理学不同的学派或专家具体分法各有不同,但原理一样。母亲同118岁的孩子在血缘、经济、社会等方面,经历着“包含”、“重叠”和“交叉”等的关系。虽然断了生理的胎衣,但又有一根无形的心理或情感、血缘之“线”,一头拴在母亲的心上,另一头拴在孩子的脖子上。对孩子一直呈“特别操心”状态。n(一)(一)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即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即“人生周期论人生周期论”)n(二)(二)“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四种情况的四种情况n 2022-12-206n(一)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即(一)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即“人生周期论人生周期论”)n1.“婴幼儿期”(出生13岁)。n2.“前儿童期”(36岁)。n3.“学龄期”(612岁)。n4.“青春期”(121416182325岁)。n5.“青年期”(1835岁)。n6.“壮年期”(3545岁)。n7.“中年期”(4565岁)。n8.“老年期”(65岁以上)。n从以上生命周期看:118岁年龄段就占了5个期,并且“青春期”很复杂。2022-12-207n(二)(二)“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四种情况的四种情况n1.“包含关系”2.“重叠关系”n3.“交叉关系”4.“并列关系”2022-12-208二、不同人生阶段,人的心理发展是不同的二、不同人生阶段,人的心理发展是不同的(前面是艾里克森的观点,后面是弗洛伊德的观点)n(一)(一)“婴儿期婴儿期”(出生(出生1.5岁)岁)“基本信赖基本信赖”对对“基本不信赖基本不信赖”。相当于“口欲期”。n(二)(二)“幼儿前期幼儿前期”(1.53岁)岁)“自律自律”、“自自主主”对对“害羞与怀疑害羞与怀疑”。相当于“肛门期”。n(三)(三)“幼儿后期幼儿后期”(36岁)岁)“创新创新”、“自发自发性性”对对“罪恶罪恶”、“内疚内疚”。相当于“性器期”。n(四)(四)“学龄期学龄期”(612岁)岁)“勤奋勤奋”对对“自自卑卑”。相当于“潜伏期”。n(五)(五)“青春期青春期”(1218岁)岁)“自我同一自我同一性性”对对“角色混乱角色混乱”。即“生殖器期”。2022-12-209青春期青春期 这一阶段形成自己的接受教育的目标和职业目标,学习处理与生命意义有关的问题。n 这一阶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品质或可能出现“同一性混乱”的时期。n 所谓“忠诚”的品质,是指忠诚于自我的信念、价值观和“自我同一性”,而不是忠诚于包括父母的外部环境。n n 这时的孩子生理发育迅速并带有成人的因素或色彩。思维复杂,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时的注意力学会转移过去只看到自己,现在也看别人,追溯自己的过去,也在考虑未来,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评价自己或拿别人对比自己,希望社会认同、接纳自己,以别人为榜样,按照自己的理想推动自己的发展。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特征的。n 2022-12-2010n 如果孩子在前4个阶段顺利地建立起“信赖”、“自主”、“创新”、“勤奋”品质,这就可以通过整合过程,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较容易地形成“同一性”的品质,可以无约束、无障碍地进入青春期。2022-12-2011n 一个人的“个性”即“人格”在这一时期初步或基本定型。在这个时期,个体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成为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的统一风格的自我。一个人的理想一般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如果“个性”发育、发展得好,形成“忠诚”(于自己)即“自我同一性”的品质,他就有健康的“人格”。n n 反之,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会出现“同一性”混乱或扩散,就无法认知、调节、控制自己,会陷入不适应状态,觉得难于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自己,经常处在犹豫状态中,甚至会成为极度孤僻的人。n 2022-12-2012n 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会使自己难以正确认知自己,进而使自己的“角色混乱”,以至不知道或不敢相信自己是谁,要干或在干什么。2022-12-2013n n 于是,在这个时期,父母绝对不能打骂孩子即从肉体到精神都不能伤害孩子。因为这样的伤害是对孩子整个身心的否定,破坏了“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所以孩子就要自我维护。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这时期的“逆反”。父母说的对或错,孩子都不听;因为此时他关注的不是对、错,而是父母破坏了自己的“同一性”,他要维护、忠诚于自己的这个“同一性”。面对着否定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心门”关闭了;倘若打骂,孩子的身可能会离家出走。n 到底可不可以打孩子?n 2022-12-2014n 所以,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发展“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或扩散。2022-12-2015n四点结论四点结论n 1.个性发展8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命?)决定的;但每个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主要由社会环境(运?)决定。n 2.个体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存在着一种“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的转折或过渡。解决了引发出的“危机”,“个性”的发展便会顺利前进。n 3.如果顺利度过“危机”,便是积极的解决,这有利于“自我”的增长,会产生优秀的品质;反之则是消极的解决,这会削弱“自我”,产生不良适应社会环境的品质,人格的发展会扭曲。n 4.前一个“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下一个“危机”顺利解决的可能性;否则会步步欠缺,恶性循环。2022-12-2016三、从心理三、从心理成长成长方面看,人生有两个方面看,人生有两个“逆反期逆反期”n “逆反”,是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反应,包括“亲子关系”的紊乱。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n一是34岁(或47岁)时的“第一反抗期”。n二是1218岁阶段的“第二反抗期”,又叫“逆反期”或“狂风暴雨期”,又有人谓之“鬼门关”。n(一)人生的(一)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在在3 34 4岁岁n(二)(二)“第二反抗期第二反抗期”n(三)孩子都(三)孩子都“逆耳逆耳”了,家长的了,家长的“忠言忠言”还能不能还能不能“利于行利于行”?n(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第二反抗期”n(五)正确处理(五)正确处理“三角关系三角关系”,促进亲子的和谐,促进亲子的和谐n(六)母亲应避免自己在(六)母亲应避免自己在“更年期更年期”迁怒迁怒“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孩子n(七)关于(七)关于“日记日记”的话题的话题 2022-12-2017n(一)人生的(一)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在在34岁岁n 心理学经验表明:在“第一反抗期”表现出“反抗倾向”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n 孩子既然有了“自我意识”,那末,母亲就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学会“跪着与孩子对话”,使用叙述、询问、疑问、征求意见的句子或语气与孩子交流。来了客人,也应该把孩子介绍给客人:“这是我的孩子某某。”让孩子感到:我是家庭里的成员之一,我是独立的人。n 不懂得心理学的妈妈还感到委屈,责备孩子为什么不理解妈妈的爱。其实发问的应该是孩子:妈妈,你为什么不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n “第一反抗期”时间很短也较容易度过。2022-12-2018n(二)(二)“第二反抗期第二反抗期”n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开始产生“要求提高独立程度的意愿、急于与异性交往”的新的需求。在人际交流方面,自然就不愿、也不便同父母在一起玩,不愿意与家长交流;而是喜欢交家庭成员以外的伙伴,追星,模仿成人,吻龄,特别是喜欢与同龄的异性在一起,开始公开对对方表示好感甚至成双地走路、交谈、嬉戏打闹,去追求共同的志趣,即使是共同的苦恼。这才是正常现象。n 相反,天天围着父母转,父母会把“青春期”的青少年当成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孩子在心理方面永远也长不大。这反而是不正常的。n 2022-12-2019n 这时,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也从对儿童(家庭的依附者)转变到对成人(家庭与社会的责任者)这样的显著变化。这些变更在短时间内急剧发生,这就很容易使青少年来不及调适自我心理,进而诱发出矛盾和冲突。这些心理的变化,对其智能水平的提高、人格模式和品德的形成,影响极大。2022-12-2020n1.“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n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n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n要求独立的意识过于迫切。n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的儿童期,以确认自己已是成熟的个体。2022-12-2021n2.“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活动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摇晃,“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并存n“反抗性”与“依赖性”共存。n“闭锁性”与“开放性”即“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对父母闭锁,认为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把要说的话写在日记里并锁在抽屉里;另一方面,在同龄中寻找知音,一旦找到,必推心置腹,无话不谈。n“勇敢”与“怯懦”。n“高傲”与“自卑”。n“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n“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n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2022-12-2022n3.青春期的孩子,其个性特点是不平衡性,往往是或极端或偏执,所以容易产生如下的心理行为偏差n心理生物性紊乱。n有自杀的倾向及行为。多始于15岁,高发期在20岁。原因可能是:学业失败、与父母发生冲突、被同伴拒绝、被社会排斥、怀孕、违法犯罪后的恐惧等,也有出自浪漫的想法;对增多、加重的困难和烦恼没能及时解决,积累起来,承受不了,心理崩溃,于是想以自杀的方式来“彻底解决”。n可能产生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焦虑症”、“抑郁症”和“神经性厌食症”等。n很可能产生“代沟”。孩子一方面想摆脱父母的控制,一方面又因为自己不成熟的原因而摆脱不了,从生理到心理都是既依赖又独立。而父母一方面因为惯性想继续控制,一方面又感到力不从心控制不了了。这属于成长过程的矛盾冲突。2022-12-2023n4 4.“代沟代沟”了,就需要沟通了,就需要沟通n是“填沟”还是“架桥”?n学会在“代沟”之间架一座桥。2022-12-2024n说到“倾诉”与“倾听”。n孩子“倾诉”的目的与父母“倾听”的使命。n如果到了“青年期”,更是人生求知、求职、求爱的关键时候。往往三者一齐来。他还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同你母亲呆在一起么?2022-12-2025n(三)孩子都(三)孩子都“逆耳逆耳”了,家长的了,家长的“忠言忠言”还能不能还能不能“利于行利于行”?n“忠言逆耳利于行。”n既然都“逆耳”了,那孩子是听到而未进去,或者进去而不受欢迎,如孩子捂着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你说,这时还能“利于行”么?你讲的道理在孩子那里变成了“唠叨”,不论你说得如何有道理,孩子都听不进去,你的话就是无效的,甚至会起副作用。这时,其实只剩下一个目的:为了母亲自己的“迁怒”或“发泄”,而不是或不能解决孩子的烦恼或困惑。n正像“苦口”的“良药”,它再“良”,但“不对症”,也不会、不能“利于(治)病”。2022-12-2026n(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第二反抗期”1.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如父母代替孩子选择报考专业。2.巧搭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阶。如果孩子因故考试成绩明显下降,你不能对他嘲笑讽刺,因为嘲笑讽刺会适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的“不归路”。安慰、鼓励孩子:平日努力了,考场尽力了,分数如何,于心无愧。3.因势利导,疏而不堵。4.对优点:积极强化,表扬。5.对缺点、弱点:鼓励,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6.对错误:淡化,沉默。对一些“问题”,可先只关注,不急于批评。就是没有优点,也不要老批评,可只关注。这时,耐心很重要。7.当孩子感到学习痛苦时,不要讲大道理,可表示关心、同情。8.不论孩子实际情况如何,都要坚信并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2022-12-2027(五)正确处理(五)正确处理“三角关系三角关系”,促进亲子的和谐,促进亲子的和谐n n“亲子三角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特殊情感或联盟关系。父母除了喜爱自己所生的孩子,有时另有一种潜在心理,对异性的子女有时特别喜爱或偏袒,并无意识中形成某种联盟。如母亲疼爱儿子,父亲偏袒女儿。严重者为“亲子三角关系症结”。n 母子于胎中形成一体;后来从“共生”(包含)中裂变出来;特别是在哺乳期间,孩子同母亲有“双向关系”,父母之间也有“双向关系”,于是孩子与父亲共同争夺母亲,就形成“排斥关系”。这时的男孩子,一方面嫉妒、排斥父亲(欲取代父亲占有母亲),一方面有“阉割”焦虑(怕父亲的干预和进攻)。这有利于男孩子的成长(在56岁时便加强与父亲的认同,希望自己早早长大,也成为一个男子汉)。这时的女孩子,产生“阴茎羡慕”,向母亲仿同。这便形成三角关系。n 2022-12-2028n 不是任何的三角形都是稳固的。动态与静态的三角形也不一样。只有等边三角形才平稳。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子女关系应平等,没有畸形的联盟,情感距离相对一样,都是朋友,但也要有家长的权威性,按规则办事。否则,角色错乱。n国策与三角形。n什么是畸形的联盟?n你家(小家庭)分别谁是恒星、行星、卫星?2022-12-2029n(六)母亲应避免自己在(六)母亲应避免自己在“更年期更年期”迁怒迁怒“青青春期春期”的孩子的孩子n 笔者一次给中学生讲“青春期逆反”的话题,说人的心理在发育、成长中有两次“逆反期”:34岁一次,青春期一次。这时下面有些同学齐声说:是三次还有老妈的“更年期”!n 这两期碰在一起,很麻烦。n 先有“逆反期”还是“更年期”?n 青春期是人格发展,更年期是人格成熟中期。n 谁应该理解谁?谁应该哄谁?n 面对这样的一对母子,心理师该先哄谁?2022-12-2030n 注重心理调理、个人修养,遵循规律,缓解焦虑和不安,平和地度过“更年期”,是中年母亲的头等大事。n 如果你正好处在这个时期,如果要对孩子发火;请首先不要考虑孩子有什么问题,而是问问自己是否出现“更年期灰色心理”。然后调适心理,把握好自己处于良性心态或情绪稳定,再去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n 更年期+第二反抗期+单亲家庭中的母子=灾难。n有文化和文化低的中年妇女,其更年期灰色情绪表现会有区别吗?n关于橡皮筋。2022-12-2031n(七)关于(七)关于“日记日记”的话题的话题n 同是记日记,过去同现在不同,青少年与成人也不同,青少年中的小学生与初中生更不同。记日记的习惯一般可以持续到大学毕业。日记反映出青少年的坦白性和秘密性、真实性和虚伪性、自我批判和自我安慰等矛盾的“两极性”、“两重性”。这一“两极性”、“两重性”,要么激化、要么和解,进而使多年记日记的习惯逐渐消失。n你在青春期写日记吗?n你的孩子现在写日记吗?n你?n你?2022-12-2032n1.小学生,记事且多为“流水账”,“周记”的形式,作为以后作文的雏形。n 2022-12-2033n2.青少年,n多记录不愿对大人说或说了大人也不会理解的内容。n侧重于阐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些体会和感受直接来自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和自我期待等。n记日记是自觉自愿的,真正出自于表达思想及宣泄情绪的内心需要。n将日记作为自己的绝密,细心加以保管,不许别人翻看。2022-12-2034n3.母亲,千万不要偷看“青春期”孩子的日记!n n 孩子不但把自己房间的门上了锁,就连写字桌的抽屉也上了锁。那抽屉里藏着日记,分明是严防母亲偷看的。n 可有的母亲胆子就是大,以帮助打扫卫生为由,偷着配了钥匙,趁孩子上学而私闯子宅;抽屉没有上锁的,直接打开翻看,上了锁的,竟给撬开n 笔者手上就有因母亲偷看“青春期”孩子的日记而引发出“悲剧”的案例,可以想见。2022-12-2035四、四、“情感依恋情感依恋”与与“心理断乳心理断乳”n 儿时“情感依恋”与长大了“心理断乳”,这不可逾越的痛苦,是正常现象,符合规律,有利于人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如果该“情感依恋”的时候母亲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如保姆保育或隔代抚育,则会产生母子“情感断层”(“代沟”);如果该“心理断乳”的时候,母子还在一个被窝里睡觉,则会产生“母子黏结”(“情结”)。n 儿童实际上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一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内的成人世界里,另一个是同龄伙伴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他们的心理逐渐主要倾向同伴世界。n(一)(一)“情感依恋情感依恋”n(二)(二)“心理断乳心理断乳”n(三)(三)“情感依赖情感依赖”n(四)(四)“母子黏结母子黏结”n(五)(五)“替代生存替代生存”n(六)(六)“情感补偿情感补偿”2022-12-2036n(一)(一)“情感依恋情感依恋”n 一个人遇到危难,下意识地喊:“我的妈呀!”n n 母子分离,双方都会发生焦虑。婴儿对母亲心理依恋如果感到或认为小时未得到满足,长大以后即成人,会通过吸烟、吃口香糖、喝水等来表达,以排解紧张或焦虑,获得安全感。n 所以,一方面,“情感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育有重大作用,直接影响着婴儿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n 但是,另一方面对婴儿又不能加倍、过度依恋,那便成为“溺爱”。久之,当孩子到了应该独立的时候,你还如此“溺爱”,则会形成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如果长久地依赖,特别到了“青春期”还如此,那孩子的人格发展,就很可能会出现障碍。这样,母亲反而被孩子控制了;你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反而更加困难了。2022-12-2037n(二)(二)“心理断乳心理断乳”n 一个人,在一岁前,捧着母亲的乳房吃奶,是可爱的;一岁左右,断奶,暂时感到痛苦,但是必要的;七八岁,如果还要母亲的奶吃,双方的心理都会产生困惑,母亲甚至会恼怒,斥责孩子不害臊;如果“青春期”的孩子还同母亲睡一个被窝,这说明尚未“心理断乳”。n 子女在18或20或25岁,以读高中、上大学或就业为标志,是与父母分离的阶段。n 这个阶段,子女间接、试探、逐渐到正式离开父母。n 这时,父母忙着试送走羽翼丰满了的子女。n 子女逐渐长大,走上社会,立业,结婚成家,相继离开父母,“亲子关系”由“交叉关系”成为“并列关系”,家庭也就进入子女与父母分离阶段。n 这时、这种与父母的分离,是正常现象,是社会进步,这种痛苦也是不可逾越的。2022-12-2038n(三)(三)“情感依赖情感依赖”n 子女离家以后,父母又开始重过夫妻俩儿的生活。如果两口子心理上不习惯这种“空巢”现状,表现焦虑、伤感,很想依赖子女,这一阶段就会产生不适应,有的甚至让已婚的子女还住在自己的家里。似乎母亲倒成了“断奶期”的孩子。n 如果母亲舍不得孩子的离开,或要跟着已婚的孩子一起生活,这说明母亲自私或人格发展有故障。n 情感依赖者,不管是母亲还是子女,他们过度依赖,嫉妒性强,自立能力差。许多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的有些母亲,就是。n为什么婆媳是一对“天敌”?2022-12-2039n(四)(四)“母子黏结母子黏结”n 比如孩子17岁左右还同母亲睡在一起,并且往往是在单亲家庭里发生,这样双方就都没有独立性了。n n 1.外省有这样一个故事:高中一女生考上了北京一名牌大学,临行的一天,母亲哭着喊着企求女儿“不要撇下妈妈”!女儿最终没走,继续留在母亲的身边。n 2.笔者的一个案例:D市一对母子。母亲四十余岁,儿子二十余岁,单亲家庭。儿子经常偷看母亲的裸体和偷穿母亲的内裤进行手淫,后来母亲经常夜里约儿子到自己的床上裸睡。n 3.笔者的另一个案例:K市一男“同性恋”者。原因之一是直到12岁才同姐姐、妈妈分床,把自己一直当成女性。n这都是病态,是亲子“情感依赖”、“恋母情结”达到严重地步所致。2022-12-2040n(五)(五)“替代生存替代生存”n “替代生存”就是父母对孩子“包死包抬包埋”。这会使孩子产生依赖,进而陷入空虚、迷茫,什么事都不会亲自动手,甚至到了“青春期”,自己的内裤、袜子还是母亲给洗。n 对于已经有独立意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能或应该自己做的事,母亲一定不要主动伸手帮助;如果孩子主动向母亲提出求助,母亲这时一定要帮忙。本质的区别在于孩子是否主动求助于你,是不是“情感依赖”或“替代生存”。n “亲子分离”阶段一定要避免“替代生存”;如果存在“替代生存”,就没法分离、独立。n 一些家长心理的亚健康很严重。他们怕孩子在学习中失败,所以几乎是替代孩子做一切事,除了直接学习的事。其实孩子必须要经历这个阶段和经受这些挫折。不但道理要接受,实践也要让孩子这么去做。n 你的孩子现在的衬衣、内裤、袜子是谁在洗?2022-12-2041n(六)(六)“情感补偿情感补偿”n 有的母亲,把一岁的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几年后接回来。结果亲子生疏。母亲感到这些年对不起孩子,欠孩子的,想加倍做“情感补偿”。但这往往无济于事。因为“亲子关系”是在长期的连续性的情感呵护与被呵护中,在渐进中,形成的。2022-12-2042五、教养、抚育、监护不等于是对五、教养、抚育、监护不等于是对孩子进行孩子进行“控制控制”n “超我”指挥“自我”去做事情,包括去监控“本我”。但少儿时的“超我”和“自我”是父母,父母的意志往往起决定作用。所以父母在监护孩子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主见、意志和人格。(一)(一)“控制控制”孩子,是母亲的一种孩子,是母亲的一种“远祖无意识远祖无意识”(二)(二)“父母必做父母必做”(三)把握好较为含混、热焦点或有争议的几点问题(三)把握好较为含混、热焦点或有争议的几点问题n 2022-12-2043n(一)(一)“控制控制”孩子,是母亲的一种孩子,是母亲的一种“远祖无远祖无意识意识”n 笔者在一次问卷中发现:90%的已婚女性具有控制子女或丈夫并子女的这种“无意识”。n 家长给孩子人生的设计、生活的亮点或出路只有一个学习。一旦失去学习的机会或“学习不好”,人生便没有希望了。这使孩子生活兴趣范围变得非常狭窄,成为成长中的烦恼。n 所以温馨奉劝母亲:要警示自己,要运用“意识”,站在身心健康的角度,来教养、抚育、监护自己的孩子。n 关爱与控制的区别。n你有这种“远祖无意识”么?2022-12-2044n(二)(二)“父母父母必必做做”n15点。n1.父母要向孩子学习,并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n2.对孩子说话要幽默、精练、“含金量”高,使孩子佩服或心悦诚服。n3.父母的成功社会形象是孩子的榜样,这便是真正的以身作则。n4.“家教”的问题:父母不断学习新知识,以解决家教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完成“培育孩子”的伟大职责;孩子帮助自己做个称职父母,促进自己个性的成熟和健康、人生的自我实现。n5.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2022-12-2045n6.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帮助孩子建立起“个人化”的生活和学习目标。n7.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体验。n8.对孩子要注意扬长避短。n9.不要贬低孩子。n10.“兴趣”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要正确对待儿童的“萌芽兴趣”,千万不要扼杀。n11.不要对孩子滥贴“标签”,如“捣乱分子”、“神童”等。n12.切忌对孩子使用“迁怒”的心理防御机制。n13.应关注孩子“非学习”的需要;也要表扬孩子狭义“学习”以外的能力,以及学习以外的一些优秀品质、个性,如集体感、自我管理、独立性等。2022-12-2046n14.不要因为父母自身的原因,使学龄前儿童产生心理障碍。n主要有三个方面:n一是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其文化程度低,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就可能高。n二是父母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的影响。如“母子脆弱症”就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特别担忧和溺爱,导致孩子也发生忧郁及对母亲特别依赖进而缺乏自主。n三是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n15.要注意疏导、转移儿童的“攻击性行为”。n“攻击”,是消极发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极其有害,必须加以矫正。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消耗能量法”等,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如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游泳等,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孩子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的心理平衡。n冲动攻击反社会,有递进关系。2022-12-2047n(三)把握好较为含混、热焦点或(三)把握好较为含混、热焦点或有争议的几点问题有争议的几点问题n n提出以下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是近些年一些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从认知到行为的难点、疑点或误区。归纳起来供大家思考、借鉴或吸取教训。2022-12-2048n下面整合出21点。n1.抚育、教养孩子,“严格”与“严厉”有区别。n2.“爱抚”与“溺爱”不一样。n3.充分爱抚与逐步培养独立性,两者并不矛盾。n4.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遗弃孩子,有本质上的区别。n5.这期间,爸爸妈妈爱抚与爷爷奶奶爱抚也是有区别的。n6.父母两人的教育方法不一致,也是不卫生扭曲的爱。n7.语言的熏陶和训练不等于是刻意地背诵唐诗宋词。8.也不要急于叫婴儿认字、写字。那是“学龄前”的事。2022-12-2049n9.留心孩子对“母爱”的本能测试n一个人在遇到突如其来的惊恐、极端的悲痛或严重的困苦等情况的时,都会采用“呼天抢地喊爹妈”的心理防御方法,这是发自潜意识里的呼喊。面对这样情况,如果孩子只是哭或者咬着牙一声不吭,这往往是无奈或坚强的孤儿、弃儿或流浪儿。n如果孩子喊出“天哪!”这可能是有点知识的、成人化了的孤儿、弃儿或流浪儿。n如果孩子喊出“妈呀!”这是人格正常的孩子的反应。n如果孩子喊出“奶奶!”这往往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孩子。n如果孩子喊出“老师!”这可能是“长托”或长期住校孩子。n如果把妈妈当阿姨,就说明孩子长久不与妈妈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妈妈可能是个“工作狂”、“女强人”。n当有了情感、记忆、语言、认知、逻辑思维时,如果孩子说出:“我怀疑你是我后妈!”那很可能是做母亲在情感呵护方面的失败。2022-12-2050n10.保姆潜移默化婴儿。n11.学龄期后,可让孩子接受适度的“应激源”,以培养意志。n12.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n13.一份调查显示:n70%80%的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与家庭有关,特别是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和交流沟通方式不当有关。n14.“体罚”与“心罚”。n任何惩罚都要适当,“心罚”也如此。用的时候,首先警示自己:“罚”的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什么目的!2022-12-2051n15.“早期教育”不能揠苗助长;而是早期引导,因材施教,“水到渠成”。n16.教养、监护的动机一定不是取得对孩子的“控制权”。“母爱”与“控制”有区别。n17.不要随意对孩子的“好动”下结论为“儿童多动症”。n好动多动多动现象多动症状多动症。n关于多动症状与特殊能力。n你对“因材施教”的理解?n关爱:控制=10。你对自己的孩子?n你的孩子的兴趣?2022-12-2052n18.独生子女易出现的几种“心理偏异”n父母和祖辈对“独苗苗”溺爱娇宠、舍不得约束、百般袒护,这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知为别人着想。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n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小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集体活动的机会、条件;这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n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这就易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乏劳动自觉性。n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成天逼孩子认字、作文、弹琴、习画、学外语等,没完没了。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2022-12-2053n19.亲子关系对峙,看动机更看效果,“好心办坏事”不行。当你的教子方法无效、引起逆反和起了副作用的时候,就要停止或改变方法,并且,无论何时父母都要站在一个战壕,一唱一和,但不要与孩子为敌。n20.有观点说“医不治己”。说的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却教不了他。这里就是因为有“亲子关系”的心理问题或情感障碍。特别职业是教师的父母,不少的教师(同时为人父母),往往是种好了“大田”,却荒了自己的“自留地”。难怪古者“易子而教之”。2022-12-2054n21.你了解少儿的心理世界吗?n少儿有少儿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2022-12-2055六、从六、从“交叉交叉”到到“并列并列”,是,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发展的必然发展的必然n 通过以上五个大方面的论述,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或公式:n依恋分离痛苦成长。n 青少年生每走过一个阶段,都存在着亲子之间的分离,虽然这是痛苦的,但却是一种健康和进步,是人生发展的必然。当聚则聚,当离则离,这才是其乐融融的“亲子关系”。n(一)瓜熟蒂落(一)瓜熟蒂落n(二)孩子到底是谁的?(二)孩子到底是谁的?n 2022-12-2056n(一)瓜熟蒂落(一)瓜熟蒂落n 当你的孩子对你“逆反”时,你不理解,生气,感到委屈;当你的孩子长大结婚并当了父母时,他的孩子也要求独立、自主、自由,可他又对他的孩子进行溺爱、干涉、控制,进而对他的孩子的“逆反”不理解,生气,感到委屈。n 这似乎成为一种悲哀的循环。n 所以,从心理健康角度,处理好“亲子关系”,就成为人生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n 所以,作为母亲,要“狠心”地让孩子与自己分离。从不即不离,到走向独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2022-12-2057n(二)孩子到底是谁的?(二)孩子到底是谁的?n是父母的:孩子在18岁以前,父母有抚养、监护的责任和义务。n是上帝的:上帝把孩子委托给你抚养、监护,满18岁或学业有成之后,当还给上帝。n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孩子成人后,当还给社会。n是自己的:父母同独立后的孩子是亲戚、朋友关系,不能一辈子在一起。虽然“血缘关系”不变,但归根结底孩子是属于孩子自己的。n?青春期孩子对该题问卷的不同答案,体现了不同的人格发展情况。游戏同理,也能体现父母的人格特征。2022-12-2058七、七、母亲,放飞你手中的雏鸽吧!母亲,放飞你手中的雏鸽吧!n 当孩子是乳鸽的时候,离开母亲的怀抱,向前走;但走不多远,就会回头看看;稍稍远些,就折头回来,急匆匆跑回母亲的身边。n n 当孩子是雏鸽的时候,就不愿永远留在母亲身边,他要独立地飞,远走高飞;为了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一生。n 2022-12-2059n 因为子女与父母,毕竟是“血缘关系”;所以飞到天边也是母子关系呀!n n 明天,孩子成为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但他无论飞到哪里,都叫你是“妈妈”呀!n n 但没有这样的道理“因为我是你的母亲,所以你要永远留在我身边。”n n形成了小家庭的你,还和你的父母住在一起吗?若一起,其理由或原因?2022-12-2060n n 此时青春期孩子对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的排序是:自己,同龄伙伴,其他朋友,兄弟姐妹,父母。可见“朋友关系”比“亲子关系”还重要。n n 这是规律,所以想得通、想不通,都是、都得这样!n 2022-12-2061n n所以,n母亲,n放飞你手中的雏鸽吧!n 2022-12-2062n n 如果母亲还不肯放,或孩子仍不愿飞;就求助于心理老师吧!2022-12-20632022-12-2064n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钱钱 锡锡 安安n 13908856911n13354621145n2011-1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