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我校全体人员全过程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引导思想价值贯穿教育教育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特别是在课程中表现思政教育,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办学方向,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课程和教育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种课程共同培养人格局,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育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领导的有机统,培养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健康身心的接棒人。二、建设目标。()深入挖掘学校各课程思政要素,抓住课程教育这一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切实贯彻思政工作教育教育全过程,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目标,形成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学校思政工作。(二)培养充满思政要素、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培养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育名人和团队,提取一系列可推进的课程思政教改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三、建设内容。()推进课程教改,挖掘课程思政要素。1. 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教育。各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要素,发挥思政教育功能,融合价值导向和知识传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引导思想价值贯穿课程大纲、教育设计、准备课程、教育评价等教育教育全过程。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特征,把握发掘的重点。语文课程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实践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科学课程应突出培养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增强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意识。综合实践课程要强调培养追求现实、实践创新、追求精致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坚实、耐心、辛苦、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要强调培养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把爱国、民族感情浸入到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应主动与德育相融合,调整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体育习惯,掌握体育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各课程结合本课程特点,制定融入思想教学的方案,加强教材建设,辅导老师在教案中加入思政内容,切实让思想教学在各科教学中落地生根。2. 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课程教学目标应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师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培养学生能力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内外,在线、在线增加师生交流,在交流中言传身教,以教师高尚的师德和优秀的学术感染影响学生。提升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式,推广案例式、项目式、团队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特别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体系结构性变化,教育方法和手段调整必须为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提供服务。3. 课程评价注重价值引领。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中,重视价值领先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中加强所有课程具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教育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落实这一理念。(二)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坚定四大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会典范。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领先的观念,以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确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将思想领先和价值观融入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教研小组的讨论、老教师的帮助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准备、本学科优秀教师的领导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课程思政技能培养。学校应充分利用入社训练、专题训练、专业研讨、集体准备课程等手段,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调整和交流,使许多教师能够利用课程主讲、现场回答、在线交流、课程反馈、实践教育等方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融入各课程的教育全过程。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成立校长和分管教育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改。加强制度设计和完善,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重点研究制定课程思考政策措施。(2) 加强协同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各部门合作的课程思政教育教改机制,构建各学科体系间课程教师交流与左右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调查和特别研究,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改落实。(3) 加强工作评估,加强激励引导。定期评估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及时宣传表彰,促进整改。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改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评价、评价奖励、选拔训练的重要依据调整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将价值领导、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纳入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结合学校实际,为全面落实思政教育一体化,打造学校思政课亮点,特制定了本学校以“以孝为先,爱国、爱家为切入点的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校课程育人作用,以“以孝为先,爱国、爱家为切入点,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二、总体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以孝为先,爱国、爱家。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构建思政课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三、基本原则1.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改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思政课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2. 坚持创新。引导教师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整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素质拓展课和文化知识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调整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四、实施方案(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1. 增强知识文化教育课程育人功能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要突出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语文、美术、音乐、书法等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情怀贯穿浸入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课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调整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总之各个学科要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2. 以学校校园文化为根本,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示范课,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孝义文化这一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优势,组织开展“以孝为先,爱国、爱家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立德树人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教师传帮带、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政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运用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改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立德树人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立德树人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教学设计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立德树人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评比中设置“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立德树人观测点。(四)工作安排1. 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每年度各学科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学科思政示范课程不少于2节。思政示范课的标准如下: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政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浸入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制作能表达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2. 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的知识教育,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领干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表达课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表达育人评价元素,完善“学评德体系,使德育元素成为“学评教重要内容。3.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全面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4.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每年度各学科推出1-2个思政课示范课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听课人员听课后须及时填写听课记录,各学科提交汇总统计,报教务处备案。5. 开展思政课授课评比活动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授课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校书记任组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和教务主任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二)加强协同联动加强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等相关部门工作联动,以学校的政史教师为骨干,以语文教师为助手,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落到实处。(三)强化工作考核建立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政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改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调整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思政教育教改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四)加强校际合作本实施方案基于打造本校思政课亮点,并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观摩研讨,互促互进,有效推进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指示精神,根据相关文件通知,统筹推进思政课、道德与法治和各学科的思政教育,不断增强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办好满意的教育,建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特色学校。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我校建立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形成“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德育思政 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二)具体目标1. 坚持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加强理论教育。用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2. 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棒人。3. 继续深化德育教育,加强主题教育活动。根据我校确定的“道德铸魂、规范奠基、文化提升、体艺增色的育人策略,开发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作出统部署,突出思政特色,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三、实施范围从20XX年11月起,我校各部门、各处室、各学科按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德育思政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全员覆盖,各部门配合,所有学科参与,逐步推进。四、领导机构组长:XXX副组长:XX成员:XXX、XX五、实施步骤第一阶段一一组织学习、宣传发动阶段(2022年X月一一 XX月)。组织学习思政课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出台思政课程建设工作方案;启动开展第一次思政课建设专题研讨活动。第二阶段一一组织实施、建设阶段(2022年X月一一 X月)。政教处、各学科制定实施方案,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建设、专项教研教改项目立项等系列活动,阶段性成果随时整理存档,集中力量开展落实。第三阶段一一总结提高、全面推广阶段(2022年X月一一 X月)。总结并凝练前期思政教育教改过程中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表彰奖励优秀成果。六、实施办法(一)统思想,提高认识各处室、各学科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思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确保长期有效开展。(二)保障规定课时学校要按照课程方案开足道德与法治课和思政课课时,确保每周2-5课时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至少1课时。要将课时严格执行在课表安排中,不得随意挤占德育课时。不得随意占用、挪用或者变相压缩道德与法治课和思政课课时,提前结束课程。(三)落实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在依据课程标准、使用好教材的同时,要主动适应课改的要求,着眼于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计划地对思想政治四个模块进行授课,探索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同时要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和理论创新成果,将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引进课堂,密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挖掘和整合文本、音像、时政材料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资源,确保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内容鲜活、有吸引力,学生易学、爱学。(四)积极实施各学科的思政浸入各学科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学校将开展课程思政浸入方面的专题优质课、示范课比赛,进一步强化对各学科思政教育浸入内容的教学评估,使思政教育浸入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五)加强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对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要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配齐师资力量,选拔素质高、个人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按照“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逐步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六)重点开发实施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校本教材学校要以促进学生的思政教育为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校本课程,丰富我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德育校本课程包括爱国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爱校爱家乡教育、安全教育等。学校要认真组织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主要以国旗下的讲话、道德与法治课、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专题教育活动等为主。(七)重视仪式感教育。利用重要的仪式和重大的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爱国、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真正让我们的思政课能够深入学生心里。七、组织保障(一)加强工作领导成立由校长、书记为组长的课程思政教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作为具体责任人,由教务处牵头,协同各部门具体负责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改的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改工作。(二)落实经费支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培训,对在思政示范课和竞赛课、校本课程开发中、专项课题建设中的典型提供奖励资金。(三)提升工作水平举办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研究水平。通过校内示范讲、校外交流,形成带动效应。八、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