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7374686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摘要摘要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组织机构及其职责2 报告内容及程序报告内容及程序4 目的、原则及依据目的、原则及依据1 报告范围及标准报告范围及标准3一、目的、原则及依据一、目的、原则及依据 目的目的:应用统一、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应用统一、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系统网络系统,连续、系统、完整地,连续、系统、完整地收集、分析收集、分析突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因素、事件发生后的现场应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因素、事件发生后的现场应急监测和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等急监测和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等信息信息,及时,及时发现发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早早期发现期发现和准和准确确报告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报、制定应急对策与控制措施的预警、预报、制定应急对策与控制措施提供提供信信息保障及科学依据。息保障及科学依据。原则原则 依法规范依法规范 及时准确及时准确 首接负责首接负责 属地管理属地管理 分级分类分级分类 不瞒报、缓报、谎报不瞒报、缓报、谎报 不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不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主要依据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规范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监测预测监测预测信息报告信息报告调查处置调查处置采样检测采样检测考核评估考核评估应急值守应急值守 组织决策组织决策监督管理监督管理信息沟通信息沟通依法奖惩依法奖惩应急保障应急保障应急值守应急值守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现场救援现场救援信息报告信息报告隔离救治隔离救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措施落实措施落实卫生行卫生行政部门政部门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医疗卫医疗卫生机构生机构信息报告信息报告配合参与配合参与社会团体社会团体和个人和个人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突发,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组织组织人员对本规人员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和分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应指定专门机构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业务管理工作、网络直报网络直报和审核审核工作,定期汇总、报告和汇总、报告和反馈反馈、分析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预测预报预测预报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必要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突发事件预警建议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强化属地原则。一旦有传染病疫情发生,首先接触病人的不是疾控机构,而一旦有传染病疫情发生,首先接触病人的不是疾控机构,而是医疗机构。是医疗机构。一旦疫情发生,医疗机构就是控制疫情的第一现场,治疗传一旦疫情发生,医疗机构就是控制疫情的第一现场,治疗传染病人、隔离一些密切接触者都和医疗机构的工作有关。染病人、隔离一些密切接触者都和医疗机构的工作有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关口和前哨阵地。是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关口和前哨阵地。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构接受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举报、咨询和监督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范围:范围: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核和辐射事件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核和辐射事件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性特性突发性突发性公共性公共性严重性严重性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突发性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来的,其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其发生与转归也其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其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公共属性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机的对象,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机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危害的严重性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程度的危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和间接危害两类。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范围:范围: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包括可能构成或包括可能构成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报告标准:报告标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金标准金标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规范(试行)报告标准报告标准辽宁省较大、一般级乙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辽宁省较大、一般级乙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试行)生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按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按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划分为四级四级:特别重大特别重大(级)级)重大(重大(级)级)较大(较大(级)级)一般(一般(级)。级)。特别重大特别重大(级)级)(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重大(级)级)(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较大(级)级)(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一般(级)级)(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相应定级标准建议政府部门根据相应定级标准建议政府部门尽早尽早定级定级 初次报告时尽早定级,用于指导响应。初次报告时尽早定级,用于指导响应。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可以根据事件进展再调整。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可以根据事件进展再调整。如果不明确定级标准,先以如果不明确定级标准,先以“未分级未分级”事件报告后,及时事件报告后,及时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管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开展风险评估。理办法开展风险评估。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例如:鼠疫报告标准例如:鼠疫报告标准报告规范:发现报告规范: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必须报告;例及以上鼠疫病例必须报告;应急预案定级标准:应急预案定级标准:级:在级:在大大、中中城市发生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趋势;或疫情波及疫情有扩散趋势;或疫情波及2个以个以上的上的省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应急预案释义: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市的城【应急预案释义: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市的城区发生区发生1例以上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例以上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联系,以下同)在两个以上省份均有病例发生。】联系,以下同)在两个以上省份均有病例发生。】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例如:鼠疫报告标准例如:鼠疫报告标准级:在一个级:在一个县(市)县(市)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内发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例以上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个以上的县(市)。【释义:平均潜伏期按【释义:平均潜伏期按6天计算。病例发病时天计算。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下同。】准,下同。】级:发生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级:发生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市)以内。以内。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乙丙类传染病总体定级原则乙丙类传染病总体定级原则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级: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级: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个以上县(市),(市),1周内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倍以上。级:级:一周内一周内在在一个县一个县(市)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市)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倍以上。【释义:乙丙类传染病事件,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释义:乙丙类传染病事件,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报告标准,但未达到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报告标准,但未达到级级标准的事件定为一般事件(标准的事件定为一般事件(级)。】级)。】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其他传染病定级原则其他传染病定级原则应急预案:参照乙丙类传染病事件进行定级。应急预案:参照乙丙类传染病事件进行定级。在缺乏前在缺乏前5年周平均发病水平资料的情况下,由年周平均发病水平资料的情况下,由省级以省级以上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判定涉及范围等判定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食物中毒报告定级标准食物中毒报告定级标准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人并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例以上死亡病例。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人;或或出现死亡病例。出现死亡病例。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人,未未出现死亡病例。出现死亡病例。8月,凤城月,凤城56名学生名学生 自备水源自备水源 细菌性细菌性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食物中毒报告定级标准食物中毒报告定级标准 报告规范:报告规范:一次食物中毒人数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人及以上;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人及以上。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报告。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报告。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职业中毒报告定级标准职业中毒报告定级标准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级: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级: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人以 上;或死亡上;或死亡5人以上。人以上。级: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级: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人;或死亡或死亡4人以下。人以下。级: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级: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未出现死亡病例。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2011年)根据年)根据突发中毒事件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中毒事突发中毒事件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中毒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件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较大(级)级)和一般(和一般(级)突发中毒事件四级。级)突发中毒事件四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及及急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按照国家突发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执行。的分级标准执行。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 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级)级)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中毒人数在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人及以上且且死亡死亡10人及以人及以上;或死亡上;或死亡30人及以上。人及以上。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人及以上且死亡10人及以上;或累计死亡人及以上;或累计死亡30人及以上。人及以上。全国全国2个及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同类重大突发中毒个及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同类重大突发中毒事件(事件(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 重大突发中毒事件(重大突发中毒事件(级)级)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暴露人数人数2000人及以上。人及以上。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人;或死亡或死亡10-29人。人。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或累计死亡人;或累计死亡10-29人。人。全省全省2个及以上市(地)级区域内发生同类较大突发中毒事件个及以上市(地)级区域内发生同类较大突发中毒事件(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 较大突发中毒事件(较大突发中毒事件(级)级)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1000-1999人。人。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人及以上且死亡1人;或人;或死亡死亡3-9人。人。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人及以上且死亡1人;或累计死亡人;或累计死亡3-9人。人。全市(地)全市(地)2个及以上县(市)、区发生同类一般突发中毒事个及以上县(市)、区发生同类一般突发中毒事件(件(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市(地)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市(地)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定级标准 一般突发中毒事件(一般突发中毒事件(级)级)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在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在50-999人。人。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死亡1-2人。人。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亡;或死亡1-2人。人。县(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县(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定级标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定级标准 参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参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节选)(节选)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级:级:在在24小时内,小时内,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人数30-5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6-9人。人。在在24小时内,小时内,1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生以下情况: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发生以下情况: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60-149人,并出现死亡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病例;或死亡10-14人。人。在其所辖的在其所辖的2个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个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地区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地区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定级标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定级标准 参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参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节选)(节选)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级:级:在在24小时内,小时内,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碳中毒人数10-29人,或死亡人,或死亡3-5人。人。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高温中暑事件定级标准高温中暑事件定级标准 参照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参照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级)级)24小时内,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人以上(含(含300人),或有人),或有10例以上(含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例)死亡病例发生;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他情形。重大高温中暑事件(重大高温中暑事件(级)级)24小时内,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人至299人,或有人,或有4至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例死亡病例发生;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高温中暑事件定级标准高温中暑事件定级标准 参照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参照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较大高温中暑事件(较大高温中暑事件(级)级)24小时内,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人至149人,或有人,或有1至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例死亡病例发生;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一般高温中暑事件(一般高温中暑事件(级)级)24小时内,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人至99人。人。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定级标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定级标准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特别重大事件(特别重大事件(级)级)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定级标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定级标准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事件(重大事件(级)级)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定级标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定级标准较大事件(较大事件(级)级)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例的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件。三、报告范围及标准三、报告范围及标准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定级标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定级标准一般事件(一般事件(级)级)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例的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四、报告内容及程序四、报告内容及程序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事件信息事件信息 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详见具体内容详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四、报告内容及程序四、报告内容及程序 报告时限与方式报告时限与方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要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定的专业机构专业机构审核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后进入国家数据库。四、报告内容及程序四、报告内容及程序 报告时限与方式报告时限与方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专业机构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审核,确定真实性确定真实性,2小时小时内内进行网络直报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级卫生行政部门。四、报告内容及程序四、报告内容及程序 报告时限与方式报告时限与方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实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小时内向本级人民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况。四、报告内容及程序四、报告内容及程序四、报告内容及程序四、报告内容及程序 报告时限与方式:报告时限与方式: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规范:件应急工作规范: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24小时小时内上内上报,阶段报告可按日报进行上报,总结报告报,阶段报告可按日报进行上报,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个工作日内上报。内上报。四、报告内容及程序四、报告内容及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来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来源:内部信息内部信息各类疾病与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各类疾病与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行政部门领导指示与部门信息交流行政部门领导指示与部门信息交流外部信息外部信息社会举报社会举报媒体检索媒体检索国际通报国际通报先通过最快方式先通过最快方式初步核实信息真假后,初步核实信息真假后,2小时内报告小时内报告。核实是否为误报;核实是否为误报;媒体报告某学校食物中毒:与相关方面联系是否属实,确有此事后,媒体报告某学校食物中毒:与相关方面联系是否属实,确有此事后,报告初步的波及人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初步的中毒因素(不明报告初步的波及人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初步的中毒因素(不明原因则先按不明原因报告)。初次报告时可以不要求准确的病例数、原因则先按不明原因报告)。初次报告时可以不要求准确的病例数、死亡数和明确诊断结果,也可以暂不上传附件报告。待进一步现场调死亡数和明确诊断结果,也可以暂不上传附件报告。待进一步现场调查明确后及时补充、更新。查明确后及时补充、更新。初步核实的重点在于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初步核实的重点在于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四、报告内容及程序四、报告内容及程序第二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指导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启动预案启动预案协调动员协调动员应急物资中心应急物资中心应急协调中心应急协调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信息发布信息发布社会公众社会公众其他部门其他部门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监测、预警)(救治患者等)(监测、预警)(救治患者等)突发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事件现场(预防、控制)(预防、控制)受害者受害者消除有害物质消除有害物质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效果评价效果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四边方式四边方式边边调调查查边边处处理理边边抢抢救救边边核核实实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一)应急机制(一)应急机制1、制订、修订和完善应急、制订、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预案和技术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一)应急机制(一)应急机制2 2、成立应急处置技术队伍、建立专家库,提供技术支撑、成立应急处置技术队伍、建立专家库,提供技术支撑 例:例:呼吸道传染病防疫机动队呼吸道传染病防疫机动队 肠道传染病防疫机动队肠道传染病防疫机动队 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调查机动队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调查机动队 职业中毒调查处置机动队职业中毒调查处置机动队 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处置机动队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处置机动队 核和放射事件调查处置机动队核和放射事件调查处置机动队 化学品污染事件化学品污染事件/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恐怖事件调查处理机动队恐怖事件调查处理机动队 鼠疫防疫机动队鼠疫防疫机动队 3 3、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和相应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和相应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二)应急储备二)应急储备1 1、储备应急器械、生物制品、诊断试剂、消杀药品、防护用具等、储备应急器械、生物制品、诊断试剂、消杀药品、防护用具等 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现有符合要求应急物品储备种类数现有符合要求应急物品储备种类数/规定应储备的规定应储备的应急物品种类总数应急物品种类总数100%100%2 2、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和、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演练 演练的考核指标为模拟演练指数演练的考核指标为模拟演练指数 2.1 2.1方案制定方案制定 :演练方案目的明确,要素齐全,内容详细,格式规:演练方案目的明确,要素齐全,内容详细,格式规范,可操作性强;有评估项目、记录表格,知识问卷范,可操作性强;有评估项目、记录表格,知识问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 2.2演练准备演练准备:演练指挥部、演练队伍、现场评估小组等组织健全、分工明确;模拟现场现场符合演练要求;模拟场景场景准备充分;物资物资后勤保障完备;协调有关部门配合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2.3现场演练:a.响应及时,按方案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b.现场所需人员组成合理、及时到位;c.现场所需的应急物品携带齐全、完好、充足;队长队长封锁保障封锁保障检验人员检验人员消毒消杀消毒消杀流调人员流调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d.个人防护个人防护达到要求;(病种、队员的职责)呼吸道穿脱防护用品顺序呼吸道穿脱防护用品顺序 肠道穿脱防护用品顺序肠道穿脱防护用品顺序呼吸道穿戴防护用品顺序呼吸道穿戴防护用品顺序第一步:戴N95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位置,另一只手将口罩弹性系带拉到头部后方固定。压紧鼻夹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做吸气呼气动作检查口罩密封性检查口罩密封性。第二步:戴隔离帽。第三步:穿防护服,检查防护服是否破损,拉开拉链,将防护服联体帽,衣袖抓在手中,避免与地面接触,先穿下衣,再穿上衣,将联体帽戴好,拉上拉链并扣紧拉链锁扣扣紧拉链锁扣。第四步:穿长筒胶靴(或戴鞋套),防护服裤腿部分罩在胶靴外。罩在胶靴外。第五步:带护目镜,一手持镜体,将护目镜置于眼部,另一只手将弹性系带拉到头部后方固定,同时检查检查面部是否还有暴露部位。第六步: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并用乳胶手套将防护服的袖口扎住袖口扎住,戴手套前要检查手套气密性检查手套气密性。(消毒人员还需加戴长袖橡胶手套)呼吸道脱掉防护用品顺序呼吸道脱掉防护用品顺序第一步:消毒人员先脱橡胶手套,置于污物桶中。第二步:摘下防护目镜,一只手按住护目镜,一手松系带,置于消毒液中,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皮肤双手不接触面部皮肤。第三步:脱防护服。拉开防护服拉链,摘掉联体帽,将防护服污染污染面向里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手套与防护服同时脱掉,放入黄色污物袋中,注意手不接触防护服外面。第四步:摘帽子。双手反转插入帽子里面,轻轻脱帽且让帽子里边里边朝外朝外,放入黄色污物袋中,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皮肤。第五步:摘口罩。双手轻摘下口罩,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皮肤,口罩置于污物桶中,过程中避免口罩抖动避免口罩抖动。第六步:脱下鞋套或胶靴,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黄色污物袋中,胶靴放入污物桶或消毒液中。第七步:用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注:流调人员和采样人员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时,需经消杀人注:流调人员和采样人员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时,需经消杀人员对其进行全身消毒后在半污染区进行脱掉防护用品。员对其进行全身消毒后在半污染区进行脱掉防护用品。肠道穿戴防护用品顺序肠道穿戴防护用品顺序第一步:戴隔离帽帽。第二步: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位置,另一只手将口罩弹性系带拉到头部后方固定,压紧鼻夹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第三步:穿防护服,检查防护服是否破损,拉开拉链,将防护服联体帽、衣袖抓在手中,避免与地面接触,先穿下衣,再穿上衣,将联体帽戴好,拉上拉链,锁紧拉链锁扣锁紧拉链锁扣。第四步:穿长筒胶靴(或戴鞋套),防护服裤腿部分罩在胶罩在胶靴外。靴外。第五步:(消毒人员)戴上防护眼镜;第六步: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并用乳胶手套将防护服的袖口袖口扎住扎住,戴手套前要检查手套气密性检查手套气密性。第七步:消毒人员戴橡胶手套肠道脱防护用品顺序肠道脱防护用品顺序第一步:消毒人员脱橡胶手套,套置于污物桶中。第二步:消毒人员摘下防护目镜,一只手按住护目镜,一手松系带,置于消毒液中,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皮肤双手不接触面部皮肤。第三步:脱防护服。拉开防护服拉链,摘掉联体帽,将防护服污染污染面向里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手套与防护服同时脱掉,放入黄色污物袋中,注意手不接触防护服外面。第四步:摘帽子。双手反转插入帽子里面,轻轻脱帽且让帽子里边里边朝外朝外,放入黄色污物袋中,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皮肤。第五步:摘口罩。双手轻摘下口罩,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皮肤,口罩置于污物桶中,过程中避免口罩抖动避免口罩抖动。第六步: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污物桶或消毒液中。第七步:用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注:流调人员和采样人员从污染区进入注:流调人员和采样人员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半污染区时,需经消杀人区时,需经消杀人员对其进行全身消毒后在半污染区进行脱掉防护用品员对其进行全身消毒后在半污染区进行脱掉防护用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e.具备应急补充机制;f.演练技术支持系统有效运行;g.多部门协作机制健全;h.按演练方案主题,开展现场处置;i.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事件发展和处置情况;j.现场评估组全过程跟踪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2.4总结评估总结评估总结内容包括:模拟演练从组织管理、调查处理的程序、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总结评价,提出演练方案修正和完善的建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一)报告与核实(一)报告与核实 1、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2、核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二)事件预警(二)事件预警 1、对初步认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预警建议 2、对初步认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跟踪监测,及时上报,并采取控制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1、事件事件报告报告及时性及时性唯一性唯一性初次初次报告报告 在确认事件在确认事件2小时内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并及时完成网络直报并及时审核。审核。事件名称、初步判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和时间、发生地点和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措施、报告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等。随时随时进程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事件原因或可能因素;事件的发展势态评估、控制的发展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卡进行进行补充和修正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按日进进行进程报告。行进程报告。完整和全面完整和全面唯一性唯一性结案结案报告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周内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置建议。2、事件确认、事件确认 按照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义的疾病有关标准判定,突按照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义的疾病有关标准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准确,响应级别符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准确,响应级别符合应急预案的要求。3、事件处置准备、事件处置准备制定调查处置的相关方案,方案格式规范、合理;调查内容符合制定调查处置的相关方案,方案格式规范、合理;调查内容符合事件的初步假设,要素和相关调查表格齐全;事件的初步假设,要素和相关调查表格齐全;组成现场所需的相关专业工作队;组成现场所需的相关专业工作队;实验标本采集器材充足;实验标本采集器材充足;现场处置的设备、器材、药品充足;现场处置的设备、器材、药品充足;个人防护用品充足。个人防护用品充足。4.事件现场处置事件现场处置 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后勤供应等小组等职责任务;后勤供应等小组等职责任务;开展流行因素调查;按病例定义逐个核实和调查已报告的病例,开展流行因素调查;按病例定义逐个核实和调查已报告的病例,确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不明原因疾病、甲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不明原因疾病、甲类及参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类及参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100追踪;乙类不低于追踪;乙类不低于85;丙类不;丙类不低于低于60;“三间分布三间分布”描述清楚,数字、表格和图表等使用准确;描述清楚,数字、表格和图表等使用准确;有疫点、疫区的划定,必要时采取检疫和封锁措施。有疫点、疫区的划定,必要时采取检疫和封锁措施。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5、控制措施落实、控制措施落实A.疫点、疫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消杀灭方法正确;B.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C.按要求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特异性保护措施,有接种服药人数记录;D.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E.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 资料整理资料整理:从组织管理、事件的起因、调查处理的过程及效果、主要做法、经验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工作总结。有关调查表格、数据、资料分类整理,及时归档。评估:评估:初步分析与最终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病原学病因或流行病学病因明确;控制措施落实、所需的资源满足工作需要;控制效果明显,采取控制措施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病例;对社会、成本效益进行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