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7364340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文献综述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6-01作者介绍 萨尔曼可汗,身为孟加拉和印度移民后裔,他从小聪明好学,展现 了出色的数学天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学士、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 士及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 MBA。摘要现行教育模式已有 200 余年历史,可汗认为,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 的时代,免费、灵活、适合个体、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本书中,他 以“可汗学院”的成功为证,分析了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处,提出了实现教育公 平与高效的新概念。当教育没有了贫富之分,课堂没有了年龄之别,实习没有了假期之限, 当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最终达成其目标。他强调学生是教育主体, 倡导个性化教育,并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定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他的先进思想已在实 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他从未想过颠覆传统教育,却正在引领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教育革命适合个体前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变化的需求。被动的学习方法早已过时,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在处理信息时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 生根据年龄划分成不同年级,制定统一的课表,希望学生能在这种“一刀切”的 课程中学到点什么。这种教育模式在一百年前是否是最佳的我们已无从考究,但 如今我们可以确信,它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新技术的 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式,但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困惑,甚至是担心。 光鲜亮丽的新技术不仅没有成为理想的教学工具,反而成了橱窗里摆放的无用装 饰。从传统教育向新教育模式转变需要跨越一道鸿沟。在现代世界的各个角落, 每天都有学生陷入这道鸿沟之中。瞬息万变的世界从未停止过革新的步伐;但如 今,教育制度的改革却如冰川运动般缓步前行,稍有不慎还会误入歧途。日复一 日,随着一堂堂课的结束,学校的课程体系愈发与学生的实际所需脱节。关键词:理想革新新教育模式正文(1)教育是如何发生的?在我看来,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极其主动地获取知识,甚至是去抢夺知识的过 程。老师能够传递信息,还可以帮助并激励学生这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和 美好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真正做的是教育了自己。我们首先要决定投身于学 习之中并致力于学习,这种决心反过来才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精力集中不 仅能够帮助我们顺利解决眼前的工作,还能在相关的其它方面给我们带来积极的 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由学生主动参与,而且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就要 求我们承担责任。教育不会凭空发生,也不会在老师嘴唇与学生耳朵之间的空气 中莫名出现。教育只会真实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之中。(2) 接受教育过程的转变。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埃里克理查德坎德尔(Eric R. Kan del) 在其著作寻找回忆(In Search of Memory)中提出,学习实际上是组成大脑的 神经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当某个细胞参与学习的过程时,这个细胞就会 生长。这一过程与我们锻炼肌肉的过程虽不一样,但也大同小异。这里就不说太 多专业细节了,通俗来讲,“接受了教育”的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这个微 小的附属物在神经元之间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如果活跃的突触数量增加,神 经细胞在传递信息时的效率就更高。如果信息不断被传递到大脑的某片特定区域, 就会在这片区域集合并被储存。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概念进行学习并 研究与其相关的问题,就能建立更多且更深层次的信息链接。这些信息链接和与 其相关的内容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日常所说的“理解”。在心理学领域,学习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完成了一系列活动,即消化信息并用 新的方式将概念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而我们的神经细胞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发 生了改变。新理解的内容能在大脑中储存多长时间呢?其中一部分因素是在学习过程 中,大脑接收新信息时的活跃程度。我想再次强调的是,大脑在学习过程中会发 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如蛋白质会进行合成、突触的效果会增强。在学习的过程中, 大脑中的许多化学物质会进行合成与分解,并产生电信号,这也是大脑在思考时 会消耗很多能量的原因。学习过程带动的神经元越多,学习的记忆也就越生动, 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但大脑中的这些物理变化并不是永久性的。我们所说的“遗 忘”实际上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学习时建立的链接逐渐减弱或消失的过 程。不过,对于“遗忘”来说,情况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正如坎德尔和 其他研究人员提到的,我们并不会失去所有已经建立的信息链接。也许在这里用 体育运动来类比并不准确,但这种类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停止锻炼身体后, 你并不会失去锻炼的全部成果,而只会失去一部分,之前锻炼身体所获得的益处 仍然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再次接触曾经学过的知识时,你会感到学起来更容易,因为这 时,部分神经通路已经形成了。复习还能对第一次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让大脑 中的信息链接尽可能地持续下去。(3) 大脑中的记忆模式分辨。坎德尔和其他神经系统科学家的发现已经对我们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然而不幸的是,标准的课堂教育模式往往会忽略甚至逃避这些最基本的生理事实。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错误之一就是强调被动学习,而不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习。而影响力相同的另一个错误就是,标准化教育并没有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大 脑进行联想学习的能力。联想学习指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以 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持久的记忆。我们不如花些时间来讨论一下联想学习。我们的大脑共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记忆模式,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 记忆不仅短暂,还很容易被遗忘,有时我们只要稍微走神,短暂地接触了别的工 作或者思考了一下别的问题,短时记忆就会被打断。就拿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 我经常会在洗澡时忘记自己是否已经洗过头了。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更加稳定,而且保存的时间更长。当然,这种记 忆的效果并不是最完美的。从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过程叫作巩固。虽然脑科 学家还没有从细胞层面发现“巩固”这一过程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但他们已经充 分了解到这一过程在实际和功能方面的特性。坎德尔曾这样写道:“要想得到长 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透彻且深入,这就要求大脑在处 理信息时集中精力,并且要将这一信息有意图且系统性地与记忆中已经完善的知 识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将新信息与我们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那么就能更 容易地理解并记住新信息,这也就是我们能够轻松地背诵一首诗,却很难记住一 串等长但毫无关联的字符的原因。我们能够将诗中的每一个词与大脑中浮现的画 面或原有的记忆联系起来,还懂得诗歌的韵律,了解它与我们原有记忆之间的联 系。即便这种了解存在于潜意识中,我们也能轻松地背诵一首诗。在这种记忆方 式中,大脑处理的不是独立的信息,而是具有逻辑关系的很多信息,这让我们能 够着眼于整体,轻松地记住新信息。似乎每当采用这样的记忆方式,大脑的能力就能被发挥到极致,尽可能长久 地记住新信息。当然,这也意味着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将课程的前后内容相关 联,并且注重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可惜的是,标准化的课堂教育模式正好背离 了这一原理,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以非常随机、毫无根据的方式人为地将原本 相关联的课程进行了划分。遗传学被归入了生物课,而概率这一概念被归入了数 学教育,然而遗传学实际上是对概率的应用。同理,物理明明需要应用代数和微 积分,它却与这两门课程脱节,成了独立的学科。化学与物理也是两门相互独立 的学科,但它们研究的现象中很多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是研究角度不同罢了。总结展望在我看来,现在是重新审视教育制度的绝佳时机。在历史长河中,新的 教育机构和教育模式都是在转折时期应运而生的。过去那种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接 受教育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学习的快乐,并让学生在了解宇宙万物时感到兴奋。在教 授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过程中,不仅想让学生掌握这两门学科的逻辑思维,更想让 他们体会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魅力。除此以外,无论是刚开始求学生涯的孩童, 还是结束学业后想温故知新的成年人;无论是在书山学海中奋力拼搏的学生,还 是想要努力训练保持睿智的老人,我希望他们都能从我的教育方式中获得同样程 度的帮助,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参考文献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 年第一版、1994 年 第二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 年6、教学设计原理,加涅、布里格斯、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 年(香港)、 1999 年(澳门)、 XX 年(新加坡)、 XX 年(台北)9、改善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责任编辑: 10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