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17257949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 姓名:袁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刘晓明 20080601 摘要 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所以,对于学校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对于课堂教育诸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多有所见。但总体而言,对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课堂问题行为”这一最使教师头痛的棘手问题则有些忽略。 虽然课堂问题行为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但事实上课堂问题行为不单单出自问题学生,而涉及的应该是所有的学生(包括所谓的优秀学生)。所以,本文试图就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阐述,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 本文共三部分: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二、现实扫描: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追溯。三、走出问题: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探寻。 本文认为,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 通过问卷、访谈、随机性观察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差异性:、教师同样也具有课堂问题行为:、我国中小学课堂现状令人堪忧。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教师、学生和教育现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根据我国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借鉴国外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可采取如下策略:、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此,要促进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明确学生的行为标准,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出现课堂问题行为应及时加以矫正。、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观,确立以提高全面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其次,要强化师德意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增加爱生感:再次,要改进教学技能,以生动有趣、活泼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最后,要变革课堂管理,摒弃过去那种角色与角色之间关系的课掌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课堂管理模式。、优化育人环境。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强化社会教育。、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归因分析:策略研究,锄锄,姗;、! , 勰 卸, 舀觚盯: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竺星:么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时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垂曼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二 日期: 一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吉目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师生在课堂中通过交互影响来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地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心理学家根据调查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的中学生有程度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高中生有课堂问题行为的比例达)。其中,经常有的占,有时有的占。比例之大,已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研究和探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利用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几年的实践观察,综合考察和分析了中学课堂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行为,在追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以求为搞好课堂教学和进行相关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依据。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行为。那么什么是人的行为呢?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曾用公式(”)表示人的行为的产生。()表示行为,()表示个人的内部的特性,()表示环境,表示函数。其含义说明,人的行为乃是人的内部特性与外部环境的函数。因而心理学家把人的行为解释为个体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 本文中所指的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受一定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交互活动,它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进行的,是社会化的产物,而课堂问题行为则是和课堂正常行为相比较而言的。(一)课堂问题行为的涵义 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社会学家就课堂问题行为这一领域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仅以概念作审视对象,与之相近的概念有:反社会行为、行为失常、不当行为、不良适应、破坏行为、偏差行为、违纪行为、异常行为等:而从称呼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的角度则有:差生、后进生、落后生、补偿生、问题学生、行为偏差儿童、行为不良儿童、难教学生等等。对这一概念理解的角度不同,对它的界定也就有所不同。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川孙因此,他将“对教师和其他权威人士长期的对抗、“极端的羞怯”、“过度的白日梦”、“旷课”、“长期的不愉快和抑郁”等症状都看作是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 我国学者孙煜明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障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邵瑞珍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李志等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马彦宏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妨碍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高的行为”。旧 上述界定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我们从研究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简言之是学生在课堂上引起麻烦的一种行为。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对教师与学校的对抗态度(如骂人、发脾气),破坏课堂纪律(如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随意走动、干扰别人、惹事生非),不参与课堂活动(如上课不专心、懒散、做小动作),以及课堂退缩行为(如畏畏缩缩或虚怯胆小)等等。 在判定课堂问题行为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普遍性这种行为是否是该年龄阶段学生普遍发生的问题行为。()时间在课堂上发生的时间。某个学生的某个课堂问题行为在一节课的什么时候发生,是课一开始就发生,还是在中途发生或是在快下课时才发生?()延续性这种行为是否每次都会延续很长时间,能不能自行消失?()频率这种行为在某一节课上是否经常发生?()针对性这种行为是否只针对某一门课或某几门课?比如,有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常表现出问题行为,而在语文课或其他的课上很少表现或不表现问题行为。()指向性该问题行为是指向自己,还是指向其他同学,或者正在上课的教师?此外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生理机能、心理水平、认识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分析学生的行为时,应将学生所表现的行为与该年龄阶段的正常发展趋势及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行为的合理要求联系起来。 ()问题行为与犯罪行为、变态行为的区别和联系。犯罪行为是从法律意义上对扰乱和违反社会准则行为的判定,行为的严重性及稳定性的程度较高,在一般的教育条件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变态行为多半起源于心理失常所造成的行为异常:而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是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包括那些影响课堂秩序和集体活动的惹麻烦行为,如小动作、不遵守纪律,以及那些由于情绪上和社交上在成熟方面所引起的忸怩、缺乏信心等行为,这些行为将随着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成熟和心理水平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行为控制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但是,它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在某些学生身上发生的变态行为、犯罪行为常常是由问题行为发展而来的。有研究表明,学生正常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各种问题行为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人们对问题行为的认识不尽相同,因而对问题行为的分类也不尽一致,中外学者对课堂问题行为作了以下分类: 美国的威克曼()把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等方面的行为归纳为扰乱性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方面的行为归纳为心理性问题行为。 心理学家奎伊()等人在威克曼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人格型问题行为带有神经质特征,常常表现为退缩行为:行为型问题行为主要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情绪型问题行为是指由于学生过度焦虑、过度紧张、情绪多变而导致社会障碍的那些问题行为。 心理学家翟克斯()把学生问题行为归结为四类:寻求注意、寻求力量、寻求报复和表现失望(自暴自弃)。 日本心理学家古泽赖雄把问题行为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神经性行为,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如咬指甲、抽搐等:二是人格问题上的行为,由不良的性格特征引起的,如反抗、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粗暴等:三是智力活动上的行为,如智力不能适应学习,学习成绩不良、逃学等:四是精神病行为,由精神病引起的行为异常:五是社会性行为,如不良品性等。 加拿大的科克伯格()等学者将儿童的问题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外部性问题,如侵犯性行为、多动症等:另一类属内部性问题,如羞怯、神经质、悲哀等。 我国学者孙煜明等根据中小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亦把问题行为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外向性,即攻击型的,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守纪律、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等:另一类是内向型的,即退缩型的,表现为沉默寡言、胆怯退缩、神经过敏、烦躁不安、过度焦虑、做白同梦等。 心理学家吕静教授将问题行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行为不足,包括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沉默寡言等;二是行为过度,主要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三是不适当行为,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如在课堂上放声大笑。左其沛等根据问题行为产生的内部动因、外部情境、心理状态、个性特点、行为方式及其特点、行为后果、自我评价及体验性质程度等七项指标,把问题行为分为过失型、攻击型、压抑型和品德不良型四类。 以上分类体系主要是一种把潜在的根源和个性因素与学生表现出的行为联系起来的心理学模式,难以窥视课堂问题行为的全部。为了更好地理解课堂问题行为,本文从分类学的角度,按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范围、主体和表现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类: 、故意的和非故意的课堂问题行为。根据课堂问题行为本身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故意的和非故意的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知存在特定的课堂教学规范,明知某种行为不合规范,却偏偏要实施违背特定的规范的行为,是故意的课堂问题行为:知道存在着特定的课堂教学规范,其行为原本也打算在规范的要求内进行,但实际进行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行为违反了规范要求,则为非故意的课堂问题行为。显然,故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对课堂教学规范的公然蔑视,所以在性质上比非故意的问题行为要严重得多、恶劣得多。 、局部性的和全局性的课堂问题行为。按照课堂问题行为是否发生在全局范围以及是否对全局产生影响,可将之分为全局性的与局部性的问题行为。全局性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在课堂教学的全局或整体范围内产生,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行为,具有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普遍的特点。局部性的课堂问题行为则是在某一范围内产生并只影响该范围的行为,其规模小、影响面窄。然而,全局与局部是相对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如果处理不及时,局部性的课堂问题行为也可以发展成全局性的。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和教师课堂问题行为。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的学生引发的课堂问题行为,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当代学生聪明好奇、接受能力强、获得信息快、对新事物很敏感,但世界观尚未形成,社会辨别能力有限、好冲动、讲义气、易盲从,斟而在学生这个主体中,容易产生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背离、妨碍课堂教学功能正常实现的负面行为一问题行为。而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主体的教师所引发的课章问题行为则为教师课堂问题行为。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整体上看素质比一般社会群体要高,但面临新的社会挑战时,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彳些教师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蔓延丌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课堂问题行为。可见,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影响的不仅是自己的学习活动,也会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活动,使其他学生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只有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课堂问题行为,才能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长为社会积极成员的过程。社会化既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客观要求的体现。社会化了的个人,不仅能灵活地适应社会生活,而且能积极地支配环境,具有健康的活生生的人格。课堂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也是人格与社会化发展的主要情境,青少年学生正是通过课堂这个情境,完成他们早期的社会化。他们一方面专心致志地从事个人的学习和其它活动,另一方面在集体中又能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按照社会所认同的行为标准形成自身的行为模式。课堂是社会的缩影,通过课堂塑造、加工并成型的个体行为,是同后个体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正,不但会影响其本人和同学的认知效果,更重要的是,一个缺乏良好纪律性和自控能力的青少年极易在外界不良刺激的诱惑下出现有害社会的越轨行为。因此,有效地控制课堂问题行为可以抑制问题行为,使其发生者受到教育,增强控制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 、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师生关系的融洽。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课掌是一种社会体系。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社会体系具有下列特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的交互作用:()一个行动者与其他的行动者处在一个“社会情境”中:()行动者之间有某种互相依存的一致行为表现一此种表现是由于彼此具有共同的目标导向(或共同价值观念),以及彼此在规范与认知期望上的和谐。课堂正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的学习和交往为特征的儿童社会。课章里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人际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个人行为。奥瑟(,)在分析师生社会角色时,曾指出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四项基础:教师对学生有某些行为方面的期望:学生对教师也有某些行为的期望:教师对适当的教师行为的看法:学生对适当的学生行为的看法。由此可见,如果师生的课堂行为达到各自或双方满意的期望值时,师生之间将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和谐正是课堂和谐状态的基础,这时的课堂将会秩序井然,便于师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反之,当课堂问题行为出现,师生双方或各自的期望值无法得以满足时,师生之间将发生冲突,在这种状态下,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活动根本无法正常开展。特别是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经验,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常常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控制以致于处理不当而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有研究表明导致师生课堂行为冲突的直接原因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品德性的扰乱行为和心理性的动作异常两个方面,如:滋扰同学、捣乱课堂纪律、抑郁、退缩、精神亢奋等。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是: 、品德性的扰乱行为 ()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随意说话是一种问题行为。无论是过去颁发的,还是刚刚修订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讲话要注意场合,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一但根据调查统计,上课期间有随意说话行为的学生大约占班级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左右。他们往往自以为是,自由主义,从来不顾是否影响老师的教学和同学的学习。无论是否与学习有关的话,无论教室里有多么的安静,他们想说就说。这种现象最容易打断教师的教学,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行为。 ()随意乱动,影响课堂教学。老师正在上课,他们任意拉动自己的桌凳,弄出很大的响声,波及周围的同学。在同学们专心听课的过程中,他们不经老师同意随意丌关门窗,时常会发出刺耳的响声,有的则在上课期间随意哼唱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师的教学。 ()课掌上顶撞老师。有个别学生是非观念淡薄,课堂纪律不好而他们又无所认识。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的批评,他们不但不做深刻的自我反思,及时改正,反而公开顶撞老师。当他们因出现问题行为而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他们似乎受了很大的委屈,情绪激动,抵触情绪明显。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起师生纠纷。不仅影响课掌教学的正常进行,还可能会引起治安案件的发生。这是最大、最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无论是从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来说,还是对教学管理中所留下的后患而言都是十分严重的。 ()故意扰乱其他同学学习。班级中的个别“问题学生”,自己不思学习,为了填补课堂中“无事可做一的无聊,不顾别人是否在专心听讲,是否在认真思考问题,是否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他们一会儿拉一下别人的衣服,一会儿蹬一下别人的凳子,或是故意用书桌挤一下周围的同学,搅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