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2421403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文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 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按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谓:_漫浪:_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用文中原句回答)_2. 阅读与表达。(没有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古人谈读书二1在横线上补充原文内容。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请写出你积累作者的一首古诗。_3作者的读书观点对吗,为什么?_3. 文言文阅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 ),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注释)广: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 居:镇守。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 号:称。 岁:年。(阅读链接)公元前129年,李广以卫尉身份做将军,率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后,李广也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身边一个匈奴少年所骑的马匹,抢走少年的弓,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1如果要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一个词语,以下最合适的是:。(填序号)A.大惊失色B.兴高采烈C.不慌不忙D.气极败坏2请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大意:_。3根据阅读链接,匈奴之所以“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是因为_。4.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并完成练习。(_)为(_)设果。孔指(_)以示儿曰。我发现,理解文言文时_2填写故事的经过,并联系上文,补充故事的结果。这个故事是围绕“_”展开的。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B.他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他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对方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站得住脚D.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不伤和气5.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这段文字选自_。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4)其人弗能应也。_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A.言过其实的人。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注释)本:根。建:树立。倚:偏颇。体道:包含仁德。虚受:虚心接受。砥砺:磨炼。名行:名节操行。1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下面的译文,用“/”给此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译文: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是为了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A.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B.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C.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D.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2把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竹子是空心的,空心包含仁德;君子见到竹心,就会想到虚心B.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C.竹心虚空,内心虚空;包含仁德,君子见到,就会虚心接受意见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_7.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_,选自_作者是_时期_家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物莫能陷也_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其人弗能应也_8.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诣:_ 乃:_ 示:_3本文选自_。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_9. 文言文阅读。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2)或告知曰_(3)然后已_(4)请损之_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的句子。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_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说说你的看法。_10. 阅读实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故意,有意;缘故,原因;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_(2)学而不思则罔。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11. 小古文阅读。锯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者,莫之及也。(注释)鲁:鲁国。执:手拿着。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圣人:才智超人的人。但:只是。愚:愚蠢。1理解词句的意思。(1)“初竖执之”中“初”的含义是_。(2)写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_2文中老父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请选择正确答案。( )A.疑惑,询问。B.嘲笑,反问。C.自作聪明,反问。3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_)(2)文中的“老父”助人为乐,但是却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_)(3)“世之愚者,莫之及也”的意思是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人了。(_)4读完古文,你想对这个“执长竿者”说些什么?_12.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在括号里给带横线的字注音。2解释题目的意思_3翻译下列句子。(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_(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_5写出你喜欢的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_13. 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_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1按课文内容填空。2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_14. 阅读理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梁国/杨氏/子九岁B.孔君平/诣/其父C.孔指/以示/儿曰D.儿应声/答曰2给下面句中“此”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此是君家果()A.表示此时或此地。B.这;这个。C.这样。3用文中语句填空。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从“_”可以看出来;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从“_”可以看出来。4用“_”画出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5写一写妙在什么地方。_15. 文言文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惠)。孔君平(诣 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1在上面的“_”上把这篇短文补充完整。2文中括号里的汉字哪个合适,在原文中用标出来。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乃:_示:_4文中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抄写下来。_16. 课内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孔君平诣其父诣(_)乃呼儿出乃(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答:_。3“儿应声答”中的“应声”有什么作用?答: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