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巧家文史资料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72330241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巧家文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1巧家文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1巧家文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匠房栈道出巧家县城,溯金沙江行48公里,便到了县属的蒙姑乡蒙姑镇。清雍正四年(1726),东川府辖金沙江沿岸地区划隶云南。五年,置会泽县于今巧家营村,开修通省大道,蒙姑成为滇川两省边沿地区交通孔道和物资集散中心:“行旅云集,商业繁盛主要营业为内地沙糖,凡沿江附近数百里多运往销售,东川、寻甸、高明、曲靖、平彝各地之糖商均有来此购运者,计年销数日常以千万闻。”但南距蒙姑五里有旧名“飞云洞”一段,丛山千仞,天低云落,绝壁磷响,下临数百丈深沟,水势汹涌,失事者每有发生,行旅视为畏途。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巧家巨绅刘汉鼎捐资倡修栈道,历4年,工竣。敕授文林郎知会泽县事蔡忱于乾隆五十年秋撰书刘公桥路碑记工程情况称:“刘君别开新径,较旧平近20里。隘者辟之,坎者补之,悬崖不可栈者斧凿之,山涧不能船者桥跨之,盖其仿佛巨灵之迹者八十丈,婉蜒长虹之势者十二寻。自是由巧家而通郡城一路,如履康庄矣。”蔡知县的碑文,事实上已为栈道命名。但往来行旅,每见沿途崖坎、石穴中均有被募施工的石匠栖身的草房,触景生情,“石匠房栈道”的俗称便沿袭至今。越数年,刘汉鼎已死,以其命名的一孔栈桥坍塌,其子刘诚捐资再修石拱桥,已卸任的蔡忱又书撰一联,携刻于桥边。联语云:“敢惜微劳继父志,惟期永固利人行。”光绪七年(1881),江西商人王世泰、夏永顺等再次捐资拓修栈道,另由峭壁间开凿出一条长约1500米、宽约2米左右的通道;又于悬崖绝壁处建一铁索桥;桥路相连,可容轿马通行。东川卢业林有碑刻记其事,并摩崖题刻“飞云洞”三字。除上述先后二块记述工程的碑刻外,还有一碑,书刻“有功无劳”4字,书刻者佚名。传说,在栈道行将完工时,刘汉鼎亲手抡镐朝石崖猛凿,轰然石开,其中竟有白银一锅,恰好抵补工程费用,故有“有功无劳”碑。立碑处,崖壁切面果然有一“锅”形凹陷。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巧家巨绅刘汉鼎捐资倡修栈道,历4年,工竣。敕授文林郎知会泽县事蔡忱于乾隆五十年秋撰书刘公桥路碑记工程情况称:刘君别开新径,较旧平近20里。隘者辟之,坎者补之,悬崖不可栈者斧凿之,山涧不能船者桥跨之,盖其仿佛巨灵之迹者八十丈,婉蜒长虹之势者十二寻。自是由巧家而通郡城一路,如履康庄矣。蔡知县的碑文事实上已为栈道命名。.景点一金沙江漂流金沙江自昆明市东川区象鼻岭入境,流经县属8个乡镇,境内流长138公里。山无定形,水无定势,江面忽开忽合,水道迂曲不定。开阔处,水洗金沙,江流漫漶,高天流云,田畴沃野,两岸村寨依稀,四季景观迥异险狭处,上游来水忽被两岸绝壁紧束成一线,大江如飞瀑跌落,汹涌澎湃狂泻而下,惊心动魂。置身江畔的古驿道上,仰望蓝天一线,风起云飞,白云苍驹,幻化出种种神秘、魔幻的意境。绝壁若堵,石崖嶙峋处,不时有群猴纵跳嬉戏于林莽间。逝水苍茫,亿万载光阴揆违,数千年沧桑遗存诸葛亮“五月渡泸”,石达开转战西南,乾嘉盛世开千古闭塞之江,抗日救亡红军铁流二万里又都在这奇绝瑰丽的金沙江狭谷,留下了可供我们品读噫嘻的别样风景,别样的情致。漂流金沙江、挑战大自然,以一叶皮伐直奔急流,在浪里波头跌宕起伏间尽情释放激情,寻找久违的快感,让心自由的飞翔;畅游在宽阔的江面上,可尽情享受两岸连绵无痕的沙滩、绝壁千仞的怪石、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波澜壮阔的金沙江大峡谷,从上游的巧家县蒙姑乡小河口至县城有40公里的金沙江漂流河段,在下江的蒙姑乡小河口,处于金沙江的回水位,江面宽近400米,视野开阔,水流较缓,年均气温在25度,比较适宜开展水上运动,满足日常大众的全民健身需要,是周末休闲、开展户外运动的最佳选择。好了,在我们的金沙江漂流还未上艇之前,由我给大家讲一下漂流的安全常识,我们的每条漂流艇只能乘坐10人,其中有3名舵手为大家掌舵,同时也是我们每位游客的安全员,在艇上我们都要听从他们的号令,这是保证我们在江上漂流所必须遵守的安全规程,所以大家都务必要遵守。安全常识(略)随着漂流小艇离岸,我们也离石匠房栈道遗址越来越远,说起石匠房古栈道,在蒙姑乡集镇东南5公里处,旧名“飞云洞”。我要给大家讲一下刘汉鼎的故事。刘汉鼎是清乾隆时巧家城北水碾村人,民间俗称“刘百万”,靠经商发家,家有百万金银,一生善行累累,终身乐善不倦,帮助穷人,回报社会,捐资兴办的地方建设项目涉及交通、教育、城镇建设、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在乡里乡外都知晓。在捐资修建巧家会泽昆明的大道途中,小江口石匠房段10公里是通省道路的咽喉,乃铜运、行旅的要道,却地势险峻,上倚绝壁,下临大江。刘汉鼎招募了数百名石匠,食宿在工地,开挖隧洞,架设栈桥,历时四年才得以修通。往来行旅人员,见到沿途崖坎、石穴中均有被招募施工的石匠栖身的草房,触景生情,将此命名“石匠房栈道”。传说,在栈道行将完工时,刘汉鼎亲手抡镐朝石崖猛凿,轰然石开,其中竟有白银一锅,恰好抵补工程费用,有人就在此手书“有功无劳”四字。东川卢业林有碑刻记其事,并摩崖题刻“飞云洞”三字。历经多年修缮的“石匠房栈道”就静静的横卧在金沙江上,抬头看去,历经岁月沧桑的“石匠房栈道”崖壁切面仍然有一“锅”形凹陷。后来,在刘汉鼎死后,以其命名的一孔栈桥坍塌,其子捐资再修石拱桥,一些客商又修了一座铁索桥。1958年巧(家)大(桥)公路修通,石匠房栈道不再是巧家与外界交通必经之路,但遗址尚存,摩崖碑记尚存。蒙姑老街是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古镇,代表性的建筑都是土木结构的,当地有生产臭豆腐的传统工艺,大小作坊数十家,外销云南和四川。孙中山先生的参谋总长张开儒就出生在蒙姑村的一个地主家庭,10岁入私塾,19岁应童子试,1901年入昆明五华书院,后又入武备学堂学军事,1904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振武学校和士官学校,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于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回国,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提调兼军事教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张开儒始终坚定不移地拥护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斗争,时任护法军政府陆军部总长。于66岁病逝于昆明。下面我们要经过险滩,我们今天漂流要经过九个险滩,在险滩上大家要遵守安全规则,注意啦!集中精力冲个第一个险滩!刚才这个险滩被当地人称之为“姑娘桥”滩,我们的衣服和鞋子都全湿了吧!险滩地名的来历在民间有个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名大户人家花钱在金沙江上修了一座供人过往的桥,但是这个大户的女儿却在父亲修桥时坠河而亡。村民为了祭奠他们一家就称这座桥为“姑娘桥”。殊不知,这一喊就是几百年。下面我们要经过金沙江上的石膏地遗址,这里是太平军先后两次渡江北上入川的主要渡口。清同治元年(1862年)秋,太平军赖裕新部的4万余人历攻宣威、东川后,12月从蒙姑顺江而下,攻占巧家厅城,渡金沙江北上入川。第二年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经鲁甸渡牛栏江入巧家,与清兵战于石膏地。后捆扎浮桥,用竹缆横江岸,上铺木板,人马沿桥而过。不久,石达开部在大渡河边紫打地被清军围困,全军覆没,石达开远征兵败大渡河。清光绪六年(1880)三月初九夜,石膏地山崩,山顶劈开,崩于对岸,四川界小田坝平地成丘,压毙村民数十人,金沙江断流,逆溢百余里,三日始行冲开,仍归故道。所幸,金沙江山高谷深,虽阻断三日,逆溢百里,尚未造成大的洪灾。地质学家也形象地称这次地质灾害为“云南搬四川”,遗址、碑序至今犹存,是地方灾害史难得的实证资料。在经过鲁吉滩、锈盘石滩、高粱地滩、红路滩、龙王庙滩后,各位游客是不是体验到与金沙江水搏击的惊险与刺激。我们下面即将进入漂流终点,我还要给大家介绍县城边的“杨柳古渡”,习称“老渡口”。历史记载:“杨柳依依,夹荫两岸,商旅往来,扁舟竞渡,自朝至暮,络绎不绝。”这里是滇川两省间一个主要渡口。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亲率西路主力,逆江而上,在此七擒孟获,巧越崔篱“五月渡泸”。经多方考证,今倾向认为,以巧家老渡口为中以的金沙江沿岸渡口,即为诸葛亮南征渡泸之处。近年出版的新编地方志亦已作如是记述。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写诸葛亮南征中,“前到一泉,人马皆渴,争饮此水,饮后皆不能言,但指日而已”。后经当地人指点,找到“药泉”,汲水饮之,吐出恶涎,便能言语;又找到一种“菲叶芸香草”,人口含一叶,瘴气不能侵。书中所写“哑泉”、“药泉”、“菲叶芸香草”,在县地传说轶闻中,均可找到相类比的事物,可佐证诸葛亮由巧家老渡口一带渡泸之说。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堂狼之战,清同治二年太平军石达开北上入川,在巧家老渡口都留下了深深的沧桑遗迹。各位游客,我们的皮划艇马上就要靠岸了,在江上漂流,我们就行走在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分界线上,只有一种英雄的梦想让我们忘记这些。在金沙江上行走,把岁月抛给我们的沉重,轻轻放在金沙江不羁的奔腾浪花上。大家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刚下水时还有些害怕,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在金沙江上漂流,是要和海浪抗争,现在的心情可能还没有从冲滩的惊险和刺激中平静下来,是不是还有些流连忘返。我们今天在金沙江上的旅途就要结束了,大家也有些疲惫了,等下上岸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按顺序上岸,上岸后可冲洗更衣,稍作休息后,继续游览巧家的风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巧家士绅刘汉鼎捐资倡修栈道,4年后竣工。但是,往来行旅,见到沿途崖坎、石穴中均有被募施工的石匠栖身的草房,触景生情,“石匠房栈道”的俗称便沿袭至今。后来,在刘汉鼎死后,其子又捐资再修石拱桥,一些客商又修了一座铁索桥。传说,在栈道行将完工时,刘汉鼎亲手抡镐朝石崖猛凿,轰然石开,其中竟有白银一锅,恰好抵补工程费用,有人就在此手书“有功无劳”四字。历经多年修缮的“石匠房栈道”就静静的横卧在金沙江上,抬头看去,历经岁月沧桑的“石匠房栈道”崖壁切面果然有一“锅”形凹陷。巧家文史资料2008年底开始田野文物调查,对普查队员进行明确分工,责任落实。目前完成了金沙江沿岸金塘、蒙姑二个乡镇的文物普查工作及白鹤滩镇、大寨镇部分田野调查工作,共普查文物点六处,其中复普二处,新发现四处。重要发现有清代的蒙姑古镇古民居和人民公社、文革时期的历史文化信息。蒙姑古镇民居属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保存完整;蒙姑古镇是清代铜运中转站,为商品集散地,东川运来的铜必须经蒙姑镇方能转运至京城。另外,普查队员还在清代蒙姑民居建筑上发现了人民公社时期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文革时期最红最亮的灯塔标语,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增文化品类的规定,这两处民居建筑保留至今的典型标语及其载体都作为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典型的文化遗产进行登记和录入。(未完待续)地下党旧址彝良县海子乡新场村神杉永善县会溪乡头道岩古驿道永善细沙乡大同村古街区金沙江铜运古道巧家蒙姑古镇古民居一个物种的诞生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而短短的时间内却有可能消亡。据爱尔兰独立报资料显示,全球每天有多达270种物种灭绝。自1970年至今,三分之一物种已消失。究其原因,除了地球自身环境的变化外,更主要的是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直到现在,人类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现状而停止和自然环境的恶性对话。但是,在云南省巧家县,号称“植物界的大熊猫”的巧家五针松却得到中共巧家县委、县人民政府、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巧家县林业局和社会各界的特别保护。巧家五针松,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达25m,高位芽植物。树皮灰绿色,幼时平滑,成熟时暗褐色成不规则薄片剥落,内皮暗灰白色。冬芽卵球形,红褐色,芽鳞三角状披针形,具树脂。一年生枝红褐,密被黄褐色及灰褐色柔毛,少具长柔毛,外皮后来部分脱落,内皮淡红色。两年生枝淡绿褐色,无毛。鳞叶三角状披针形,密被黄褐色及灰白色柔毛,反折。针叶4或5针一束,长917cm,粗0.8mm,两边具气孔线。成熟球果圆锥状卵形,长约9cm,宽约6cm,果柄长1.52cm,鳞脐背生,无刺,种子较小矩圆形或倒卵圆形,黑色,具纵纹,种翅约1.6cm,具关节及黑色纵纹。花期45月,果期翌年910月。生长于海拔2200m玄武岩、山地黄土壤的山坡上。1992年,在巧家药山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的极小种群,全世界仅巧家县独有。目前其野生种群总数仅剩下34株,是全世界个体数量最少的物种,分布于云南省巧家县境内的药山自然保护区,仅限于白鹤滩镇杨家湾村与中寨乡付山村交界的山脊两侧。巧家五针松,树干通直,树冠优美,是一种既可作大径板材、栋梁之材,又可作园林绿化、美化环境的优良造林树种。其生长适应范围广,是十分难得的多用途针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价值很大,开发前景广阔,是云南省生物资源优势的绝佳代表之一。但是,其天然更新力极差等因素导致了巧家五针松的极度濒危,其濒危状况为:个体数量极端稀少,分布范围极窄:巧家五针松分布面积很小,约1平方公里。而且只有一个地方居群,种群数量仅存34株,散布在白鹤滩镇杨家湾村与中寨乡付山村交界处一个南北走向山脊的东、西两个坡面的上段山坳中,其中,东坡15株,西坡19株。植株均呈随机分布式格局。现存个体基本上均为中幼龄树木,其中,8年以下幼苗、幼树2株,没有50龄以上的老树,已开花结果的树木有18株。居群“既缺老,又缺小”。究其原因,是因为老树已被砍伐,幼苗和幼树又没有适合的环境条件生长起来。天然更新差:巧家五针松因传粉授精不充分,每一球果中,稔实饱满的种子不到一半。新鲜球果果鳞张开角度过小,种子飞散受阻,往往错过雨季、旱季,种子飞落在干燥的土壤表面或石头、枯枝落叶上,绝大多数丧失发芽机会或被鼠类、昆虫吃掉;受当地环境及人为活动的影响,野外现场很少观察到自然萌发的幼苗,偶尔找到几株,次年就消失了。一年以内幼苗易患不明病因根腐病,成苗率低:苗圃实验结果显示,1龄内的幼苗罹患不明病原根腐病的几率很高,尽管对种子、苗床土壤及幼苗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大批幼苗子叶一旦发黄,其主根已变黑枯萎,无法救治。直到2龄期末,病死率才逐步下降。遗传基础十分狭窄,种子少而发育不完全:目前,巧家五针松有18株能够开花结实,且又近于平均地分布在东、西两个坡面上,其遗传基础十分狭窄,居群间基因交流概率极低,发育极好的球果中有近半数种子是空瘪的,导致扩大种群极端困难。再加上气候环境威胁、土壤环境胁迫、致病菌物环境胁迫、高等动物环境胁迫等各种胁迫因素,给巧家五针松的濒危程度雪上加霜。幸运的是,自1992年被发现起,巧家五针松这种自第四纪冰川期就存在的古老物种,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和人工扩繁。截至目前,成效显著。当我们沿着回溯的时空隧道去追寻那些保护者们溢满汗水的足迹时,我们为他们抢救物种的善行而赞许,更为他们不辞辛劳不计报酬的精神而感动。付洪树,这位52岁的普通农民便是我们造访的第一位。付洪树是白鹤滩镇杨家湾村苏家坪四社人,1976年,新华林业站成立,他被聘为长防护林员,后来转成天保工程护林员,2006年转岗为药山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这位编号为00037的护林员,把人生最灿烂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的森林保护,在保护巧家五针松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几十年的护林生涯,他把所护林区的每一寸土地看作自家的自留地。谈起巧家五针松,付洪树最痛心的是,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树种,四十年前被当地群众当成普通树种砍伐,以至于形成今天这样的状况。为了弥补乡亲们曾经砍伐巧家五针松的过失,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张志勇教授的帮助下学习育苗和嫁接技术,在他家附近的田地里,一畦畦搭着塑料棚的巧家五针松幼苗正茁壮成长。付洪树说,也许他的名字和树有缘,乡亲们都请他去帮忙嫁接核桃。付洪树的孩子们都长大外出务工,老伴罗成珍是他的贤内助。白天,付洪树翻山越岭,看管巧家五针松,老伴在田里劳作。有造访五针松的领导、专家等客人到了,罗成珍热情地做饭做菜,端茶送水。这样做,绝不是因为付洪树每个月165元的护林费,他们夫妇已经形成某种默契为了五针松,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可以想象,没有付洪树这样的当地忠于职守的护林员,一场意外的山火,一个失去理智的乡民,都可能对巧家五针松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巧家五针松的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谈到巧家五针松的保护,白鹤滩镇党委书记陈礼碧说,要加大对内对外宣传,让当地群众树立更强的意识,让巧家五针松成为世界认识巧家的一张名片;更要支持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多渠道争取省市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和护林设施,提高护林员待遇。谈到如何解决巧家五针松的保护和村民薪炭林用树的矛盾,白鹤滩镇镇长罗忠平谈到该镇已采取的措施:发展蚕桑产业置换生态林,每年一剪的桑枝作农户燃料,同时大力推广沼气池,2008年、2009年每年建1000口沼气池;大力发展烤烟,杨家湾村是烤烟大村,现已发展到680多亩,农户收入增加了,电能、太阳能正在取代传统的能源。为了配合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巧家五针松的保护,白鹤滩镇每年投入防火经费3万元左右,用以购置防火器材和防火服。每年进行防火演练,修订防火应急预案,割防火隔离带。药山自然保护区2005年经国务院(国办发200540号)文件批准由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0141公顷,并于2007年3月成立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这在巧家五针松保护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巧家五针松极小种群濒危物种的存在是药山自然保护区升格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此,巧家五针松的保护、人工扩繁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普文忠介绍说,为强化管理,2008年,特成立巧家五针松杨家湾管理站,站长张天毕,管理员5名,对巧家五针松实施近地保护和近地繁殖,开展诸如清淤、保苗,药物防治病虫害,防止人和鼠类(主要是松鼠)的危害,进行种群扩繁等工作。现正在巧家五针松原生地附近筹建巧家五针松监测站,预计需资金10.21万元。该站建成后,将对巧家五针松原生地的土壤、气候、降雨量、水土流失、动物、植物等进行监测。巧家五针松的保护将迈入更加科学的轨道。谈到巧家五针松保护和研究的意义,普文忠说,作为第四纪冰川期孑遗的植物,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据此可以推测当时的气候、环境及裸子植物大量灭绝的原因。他认为,巧家五针松是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极小种群濒危物种,要把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把巧家五针松当作宣传巧家、药山的一张醒目的名片,正如大熊猫和卧龙、黑颈鹤和大山包一样,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巧家五针松、认识药山、认识巧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科研的队伍中来。目前,摆在巧家五针松保护者们面前最大的困难是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支持、技术力量不够,亟需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学科更多人员的参与。在巧家五针松的保护、扩繁工作中,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各界社会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钟明川女士、云南省林业厅保护办陆辉先生、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张志勇先生、西南林学院李乡旺先生、云南大学胡志浩先生、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司马永康先生为了唤起全社会对巧家五针松的广泛关注,今年8月,由中共巧家县委党史研究室派驻杨家湾村新农村驻村指导员发起,在中共巧家县委宣传部、巧家县扶贫办和白鹤滩镇、蒙姑乡、马树镇等乡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昭通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一行到杨家湾巧家五针松原生地,为云南省林业厅主办的生态摄影大赛拍摄参赛作品巧家五针松专题图片。通讯员陈正彪冉启会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