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议论文阅读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7196692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库——议论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题库——议论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题库——议论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库 议论文阅读、(2016预测)下面的文章,完成1一5题。(15分)阅读是最美的姿态周广玲 阅读于我,是一个享受生命的过程,快乐而充实。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旅行,而我最 喜欢的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不论是躺着,还是坐着,或是站着,阅读的姿态都保持 着忘我地投入。当你融入书本里慢慢品读时,阅读的姿态是那样的生动且美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因为有了阅读,你会发现自己更加的自信了,气质自然而然地流露出 来。阅读那样“枯古燥单调”的姿态,其实是最美的姿态,如果有一天你不再阅读,你就会发现自 己行走于社会的姿态真的很丑。不论是你坐在书桌前,还是躺在床上,甚至是如厕、在地铁站、 火车上,阅读则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一个最值得审美的姿态。正因为有了这个姿态,你 才会变得更有质量,更具实力,更加有魅力。 犹太人是很聪明的,最富有智慧,书则是他们最好的教育。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 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幵圣经滴一些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上面的蜂蜜, 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意在告诉孩子:书是甜的。书有了迷人的味道,吸引着我们不断地阅 读,阅读开启了我们智慧的窗,给了我们更多的惊喜。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重要标志。 从古到今,阅读记载着社会的进步,让人类不断地发展,所以,我们不能缺少阅读。阅读的姿态 是一个人最美的姿态,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 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 捧起书本,就是捧读一书的思想;翻阅书页,就是翻动一个精神的海洋。阅读已经成为一 帧最具魅力的风景,一种最美的姿态。真正潜心和书对话的姿态是美丽的,它的美在于求知、渴 望和追求。阅读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生活的方式。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是两种世界的,一边是繁 花似锦,满怀自信;一边则是单调乏味,意乱心烦。阅读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只有读书,你才 更好地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咀嚼出生命的味道。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日积月累的,是一种特别的气质,这种“姿态”是坚持 阅读,才慢慢积蓄而成的一种“气”,它从人的灵魂之处,从人的体格、骨骼之中无声无息地散 发出来,这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天水晚报2015年8月7 日)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需要阅读。B阅读是一个享受生命的过程。C.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D.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答案】(3分)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文章内容,文章第段主要讲 述作者对阅读的态度,并在结尾指出阅读是一种美丽的姿态;文章第段紧接第段论说阅读是 是最美的姿态;文章第段以犹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阅读是美好的;文章第段指出我们需要阅 读;文章第段再次强调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在这里所要论说的是“阅读是最美的姿态”。2.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1)阅读那样“枯燥单调”的姿态,其实是最美的姿态。(“枯燥单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阅读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只有读书,你才更好地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咀嚼出生命的 味道。“咀嚼”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答案】(4分)(1)“枯燥单调”在这里形容阅读的姿态,指的是阅读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注 视着书本的状态,这里用的是反语,说明阅读的姿态并不枯燥单调。(2)“咀嚼”在这里的意思是通过阅读来品味生命的味道。【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1)句中“枯燥单调” 的原义是“没有趣味”,这里加了引号用来形容阅读的姿态,用的是反语,指出阅读的姿态并不 枯燥单调;(2)句根据语境可知,这里的“咀嚼”并不能理解为咀嚼食物,而是品味、品读的意 思。3. 文中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3分)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犹太人是很聪明的,最富有智慧,书则是他们最 好的教育的观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说服力强。【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第段首句提出“犹太人是很聪明的,最 富有智慧,书则是他们最好的教育”,然后列举了犹太人家庭举行让孩子吻书仪式的事例,可见 事例是论述段首句的,从而论证了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的中心论点,说服力强。4. 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答案】(2分)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呼吁读者阅读要日积月累,要坚 持,这样才能葆有“最美的姿态”,强化了中心论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段落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切入,这一段 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段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分析了阅读要日积月累和坚 持,这样才能葆有“最美的姿态”,强化了中心论点。5. 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为什么?(3分)(1)(阅读)这种姿态的美,无论是体育、舞蹈或是人类其他那些可以炫耀、可以供人们形成的 千姿百态,都无法比拟的。阅读,是人类能够打底的最美最高的境界。曹文轩(2)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 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且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答案】(3分)第(1)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因为曹文轩的话强调了“阅读是最美的姿态” 更能证明选文的观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选择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概括两句名言的中心,然后分析与与选文的观点 是否一致。一致的名言适合做论据,不一致的不适合。曹文轩的名言强调的是“阅读是最美的姿 态”,高尔基的名言强调的是读书的妙处。二、(2015济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 4题。(10分)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张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 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 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 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 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 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 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 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 也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 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一一虽然每一 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 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 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 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 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 “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 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 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 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 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 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 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 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 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人民日报2015年4月16日,有删改)1作者认为“因为现实的砝码太重,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2分)一是渴望生存状态“稳定性”的文化心理需求;二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山大”, 竞争激烈,让转身遭遇更多艰难。【解析】根据所给题干可以定位到文章第段,题干中所给的句子是文段的第一句话,通读全段, 概括原因:“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第Q段“在竞争激 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然后,进行筛选整合,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需要注意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2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答案】(2分)道理论证 事实论证 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识。第段中列举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事例可看出运用了事 实论证;第段用外面的世界的歌词论证中心论点可看出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第段中把“没 去看世界者”比作“社会的基石”可看出运用了比喻论证;文中“想去看世界者”和“没去看世 界者”的两种行为进行了对比可看出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3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答案】(3分)辞职看世界不应成为主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生活充实,同样可以成就精 彩人生。【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要从文章的结尾部分第Q段来总结 概括的。第。段主要讲了作者对辞职去看世界的看法;第。段的中心句就是段尾最后一句“过好 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倡导人们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生活得到 充实一样能成就精彩人生。三、(2016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2分)这么“好玩”张丽钧 在一次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给广大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他的题词 只有四个字一一“数学好玩”。我多次跟我畏惧数学的学生谈到过这个有趣的题词。在多数人看 来,足球好玩,街舞好玩,网游好玩,而陈省身教授却说“数学好玩”。他没有欺骗世人。从阿 基米德在屠刀下对罗马士兵怒斥“不要弄坏我的圆”,到被称作“美国的国家财富”的马丁 加 德纳的“趣味数学狂欢节”,我们领略了数学带给人的无限乐趣。那在逻辑的推演中获得的一次 次意外惊喜,是“好玩”向善思者抛掷的绣球。 有一段故事,是已故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讲的。他说,胡适先生曾经说红楼梦不是好 小说,因为它没有主题。唐德刚问他:“红楼梦不是好小说你为什么要研究它呢?”胡适先生 回答了两个字:“好玩。”一一又是“好玩”是呢,除却“好玩”我们又该如何恰切地评价这部 人间奇书呢?越剧红楼梦上演时,我还是一个县中的住宿生,我和同宿舍的兰子不惜违反校 规,翻越学校高高的围墙去电影院陪着徐玉兰王文娟流泪,顶着满天星斗,哼着越韵的“天上掉 下个林妹妹”疯癫癫地往回走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都是从同一栋“红楼”中款款走出来的 啊!我喜欢听红学家舒芜说:“中国何幸而有红楼梦,红楼梦何幸而有红学!”我更喜 欢听红学家蒋和森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却不可以没有红楼梦。” “好玩”,是一个能够达到俯瞰风景的高度的人说出的一句妙语。如果我们还没有达到某 种高度,我们所体察到的多是“不好玩”。长期以来,我们多么喜欢标榜“苦”一一苦读苦学, 苦研苦干。仿佛离了苦就靠近了轻狎与怠惰,仿佛只有苦才可以约会到鲜花与掌声。其实,“趣” 的含金量远高于苦。总有人问我:“工作那么忙,怎么还能坚持写作? ”我想,如果是“苦”字 当头,我早就撂笔了。我欣赏写作中的自己。我喜欢看那个“自己”欣然剥开心上的茧,在文字 中粲然绽放生命;我喜欢看那个“自己”从光阴里撷来点滴绿意,兴致勃勃地编织春天。我从来 不是在“忍受写作”,而是在“享受写作”。一一忍受某事,最终只能收获“及格”;享受某事, 最终才可能收获“卓越”。 从“不好玩”到“好玩”,是一颗心的修行课业。掂量你手头的拥有,叩问自己,它究竟 好不好玩?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远!1. 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2分)【答案】(2分)做好玩的事,抱着好玩的心态去做手头的事。(生活需要修炼好玩之心)【解析】通读前文发现文章中多次出现“好玩”一词,再看开头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的例子和 结尾的论述“从不好玩到好玩,是一颗心的修行课业”,可以归纳出中心论点。2. 文章开头所举事例有何作用? (2分)【答案】(2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好玩”,同时也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 “好玩”对于 做好事情的重要性。【解析】开篇举例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的例子是为了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从“数学好玩” 引出中心论点“好玩就是做好手头的事”。3. 谈谈文章前三段的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3分)【答案】(3分)对段的事例进行总括性说明,陈省身教授与胡适先生说出好玩的妙语, 是因为他们都达到了“俯瞰风景的高度”;对“苦”的概括“苦读苦学”;对自己长期写作的感悟; 从表达方式上看,行文由叙述转入论述,有破折号可以提示读者注意行文的变化。【解析】文章中的破折号分别出现在段,第段“他的题词只有四个字一一数学好玩。” 第段“胡适先生回答了两个字:好玩。一一又是好玩”第段“长期以来,我们多么喜 欢标榜苦一一苦读苦学,苦研苦干。”“我从而是在享受写作一一忍受某事最 终才可能收获卓越可以看出它们的作用是对事例进行说明,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4. 怎样理解趣的含金量远高于苦”这句话?(2分)【答案】(2分)能够体味到实物中的乐趣,才能乐于去做,坚持去做,才能做出效果来;而苦 只是一时的自律,难以长久。【解析】根据题干的这句话定位到文章第段的中间,结合上文论述“标榜苦到下文举了 写作的例子,能够看出这段话在文中起了承接的作用,是为了说明:“苦”是暂时的,而真正融 入到具体行动中去,才能得到“乐”和“好玩”。5. 读了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答案】(3分)示例: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也应努力找寻好玩之处。当我们能觅得这其中的趣 味,学习便不再是一件苦差事,生活便总能给我们以美好的享受。【解析】本题是一道拓展延伸题。结合文章论点“好玩是一种对目前生活的修炼”,再根据自己 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