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138602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一、课标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5.能用水汇合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引导学生认识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常见热现象,主要内容有:温度的测量、物质三态的相互转化以及自然界的水循环等。温度和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有关知识可以解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现象,也是理解地理课中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而“全球变暖”、“水资源危机”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从全球变暖谈起,以学生们熟悉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引入温度,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温度的测量。当温度变化时,会引起物质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二至第四节:介绍6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更为常见,教材先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认识蒸发,再通过探究认识沸腾,通过观察活动学习液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关于升华和凝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注意到,教材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认识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第五节“水循环和水资源”是本章知识的综合,从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以及物态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并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使本章学习内容得以融合与升华。学习重点:温度概念的建立、温度计的使用,以及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学习难点:作水的沸腾、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温度时间”图像。三、课时安排本章共5节,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3课时,第四节2课时,第五节1课时,复习总结2课时,共约13课时。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班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 1. 体会物体有冷、热的区别,建立温度的概念。 2. 知道摄氏温标,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和刻度方法。了解热力学温度。 3. 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学习重点:温度概念建立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习难点:温度计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和“放大法”。学习器材:烧杯(2只100ml)、冷水、热水、红液温度计、体温表、纱布、烧瓶、橡胶塞、直角玻璃管等。学习过程:一、活动导入:说说你对今天气温的感受。试探水温的冷热,说出你的感受。(发现: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准确的测量仪器来测量。)二、自主学习:细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与实验感受,学习思考解答下联问题。 1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认识温度计: (1)观察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 把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发给学生,结合实物,让学生说说出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液泡、液体、刻度和符号。 (2)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红液温度计的量程: ,分度值: ; 体温计的量程: ,分度值: 。(3) 联系生活经验想想,用水壶烧水时,水为什么不能装得太满?贮存汽油的大油罐,也不能将汽油放得满满的封闭储存。这说明,液体在温度升高的时候体积会 ,温度降低的时候体积会 。(4) 用手握住温度计的液泡,观察它毛细管中的红液柱长度是否变化。思考:温度计为什么能测温度,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5)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如何划分的?(两种温标)热力学温标:(又称绝对温标)将宇宙中最低的温度即 C规定为温度的起点。热力学温标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1K等于1C。热力学温标K与摄氏温标T之间的换算关系:T=t+273摄氏温标: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 的温度规定为0C,纯净的 的温度规定为100 C,在0C和100 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摄氏度。这样再扩展到以上和一下。摄氏温标用符 号“C”表示,单位符号摄氏度为“C”(6) 掌握摄氏温标正确的读法和写法:例:人的正常体温为37摄氏度,写作为“37C”。教室里空气的温度一般接近20C读作“20摄氏度”冰箱里冷冻室的温度为-2C,读作“负2摄氏度”或“零下2摄氏度”练习:洗浴时而水的温度约为 40摄氏度,写作 。冬天,我们这里某天天气寒冷的气温为-12C,读作 。三、交流与展示:先学生交流,再师生交流。四、课堂聚焦一:温度计与刻度尺的使用对比:温度计易碎,比较娇贵。温度计的使用:一、 用前观察: 1、量程,2、分度值,3、液柱是否中间有断裂。二、 使用注意:温度计的1、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与被测物体 接触,测液体温度时,要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温度计下端液泡不能接触到 和 。2、 读数: 液泡位置:保持 , 时机把握:等到液柱 ,即温度计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或下降到最低点时,读出示数。 视觉角度:视线要 。3、 量程:测量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 ,温度过高可能会胀破温度计,温度过低就测不出这个温度。4、用后及时擦干放回纸筒。 刻度尺的使用:一、 用前观察: 1、量程,2、分度值,3、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二、 使用注意:刻度尺的1、 放置:2、 视角:3、 读数:4、 记录:思考:为什么温度计中的玻璃管要做的很细?它起什么作用?五、课堂聚焦二:小心!不准打碎烧杯、温度计和体温计。 1、 练习使用温度计: 自来水 温开水 自己体温估测值/:测量值/:将自来水、温开水分别放在烧杯中,用手试试,并估计一下它们的温度,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培养自己估测温度的能力。 2、体温表观察体温表,比较它与一般温度计的区别:(1) 测温液: , (2)量程: ,(3)分度值: (4)构造: “缩口”、截面形状思考:(1)为什么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2)仔细观察家中体温表,看看它的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将它画下来,想想应该从哪个角度观察,谈谈这样设计的好处。小结1. 温度的概念2. 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和刻度方法3. 温度计正确使用课堂检测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8.3,读作( )A负88.3度 B摄氏负88.3度 C负88.3摄氏度 D88.3摄氏度2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是 。3如图所示是一只正放的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 )A16 B4C-4 D-164. 某体温计的示数是38,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病人的体 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A.37和39,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是0 , B.沸水的温度是100 C. 室内温度约为20 , D.洗浴池内水的温度约为50 6小明将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差不多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他观察到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一样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7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指出该同学操作的两项错误之处。(1)_;(2)_。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一课时 汽化 蒸发班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2.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3.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知道沸腾现象和特点,知道沸点,会查沸点表;5 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学习重点: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认识液体沸腾的特点。学习难点:用“温度时间”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器材准备小烧杯、酒精、纱布、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钟表等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提问:(1)你知道水有哪几种状态?(2)别的物质是否也有这几种状态?请举例说明。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是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讨论: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物质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二、自主学习(一)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1实验:蘸点水,抹在手背上,观察将会发生的现象。蘸点酒精,抹在手背上,观察将会发生的现象。过一会水和酒精“消失”了。置疑:它们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尝试描述一下变化过程:水和酒精由 态变为 态2汽化:物质由 变为 的现象。你能列举一些汽化现象的例子吗?提问:要使一杯水汽化,有几种方法?总结: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3蒸发(1)观察与思考:小烧杯中有一块小纱布,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变干?通过充分讨论,总结出:尽量将衣服展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放在太阳下晒提高液体的温度;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 高低、液体的 大小。液面附近的 快慢。(2) 实验探究:参考方案:(A)用笔分别蘸取一滴水先后滴在玻璃板上,手背上,再一滴水蘸取后滴在手背上尽量涂开,比较前两滴水,再比较后两滴水变干的快慢。分析看能得出什么结论。(B)将两手都蘸湿水,一手举者不动,另一手快速摆动,看哪一只手回先变干。结论1: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液体 ,蒸发越快。结论2: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液体 ,蒸发越快结论3: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液面周围 ,蒸发越快综合:液体的温度越 ,液体的表面积越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 ,蒸发就越快。(3)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探究液体的蒸发快慢与哪些因数有关?有怎样的关系?(4)蒸发特点:观察与思考:对比一锅水烧沸腾变干,与碟子里的水慢慢晾干时,有什么不同?(A)蒸发在什么温度下发生?(B)蒸发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C)蒸发这种汽化方式进行得快慢剧烈程度?讨论: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观察晾干的面团,因干旱而干裂的土地,启发学生思考:蒸发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面团和土地为什么干裂?(水分蒸发)在哪儿干裂?(表面)说明蒸发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表面)思考:分析“地下管道输水” 优点。结论: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 , 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5)认识蒸发吸热。对比探究实验(B)中两手的冷热感觉,能说明什么?结论:液体蒸发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蒸发具有制冷作用。三、课堂交流与展示:四、知识应用:(1)如何让农民把刚刚收获的湿粮食尽快变干?解释利用了哪些物理原理?(2)刚洗过的湿头发一边用电吹风吹一边用梳子梳,头发为什么会很快变干?(3)新鲜蔬菜如何能较长时间的保鲜?要应用哪些物理原理?(4)如何保存酒精等容易挥发汽化的液体?(5)人体温过高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你知道方法吗?有何道理?(6)炎热的夏季,如何采用简单的方法,解暑降温?请解释其中的道理。小结:1、什么是汽化/蒸发?2、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3、液体蒸发从周围吸热,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第二课时 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班次: 姓名: 指导教师: 1提出问题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根据学生情况提出: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钟表等。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水温升到90时开始记录温度,每1分钟记一次,一直记到水沸腾后3分钟左右停止。(2)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特别是水中气泡的多少、大小、位置的变化。加热时间t/分123456789101112水的温度T/加热时水与杯的现象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书本“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标出相应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2)利用媒体展示学生绘制的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交流、讨论:水沸腾时,你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现象?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根据观察的现象,结合图像分析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3)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4) 观察“几种液体的沸点”表,练习查表酒精的沸点是多少?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你实验所用的温度计里的工作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温度计?液态氢的沸点是253,表示什么含义?常温下的氢是什么状态,(三)比较蒸发和沸腾两种现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蒸发沸腾共同点 由液态变为气态,都需要吸热不同点 发生部位不同液体表面液体内部和表面 温度条件不同 任何温度只在一定温度(沸点)时发生 汽化速度不同 缓慢的汽化剧烈的汽化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的温度高蒸发得一定快 B液体吸热后才能蒸发 C0的水也可以蒸发 D在常温下液体才能蒸发2、甲、乙两位同学各倒质量和温度相同的一杯热水,甲同学用嘴吹水、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过一会热水就不烫嘴了。他俩的做法使水凉得快的是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一样快 D、不能确定 3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给它继续加热,水壶中水的温度将()继续升高 保持不变 缓慢降低 忽高忽低4、下表是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实验表格与数据: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497999899999999(1) 实验时需要哪些器材?(2) 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是为了什么?(3) 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数据读数错误,它是 第个温度值,实验时所测水的沸点是 。(4)如果想节约时间,可以如何改进实验?请你至少写出两个举措。5、如下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试管中也盛有水,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为什么?第三课时:液化班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习目的:1、通过观察,认识液化现象;2、探究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条件。3、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学习重点:目标3学习难点:目标2学习过程:1、导入:观察与思考(1)夏天吃冰棍时,冰棍周围冒的“白汽”,实际上是_,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成的.(2)冬天,空调房间的玻璃上会有一些“水雾”,这些“水雾”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3)牙医用小镜子检查患者的牙齿时,先要把它放在火上烤一烤,为什么?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的条件: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实验:气体液化要放热结论:1、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蒸发要吸热,沸腾也需要吸热。2、气体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知识应用,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夏天扇扇子会感到凉快? (2)被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要严重。(3)分析电冰箱的致冷原理。(4)热水会冒白汽,夏天冰棒周围也会冒白汽,这两种白汽各是如何形成的?小结1物态与物态变化2汽化和液化3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沸腾现象和特点课堂检测:1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汽”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戴眼镜的人刚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2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聚3烧开水时,从壶嘴喷出大量“白汽”。关于这些“白汽”的形成,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液化过程 B汽化过程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4. 在敞开锅盖的情况下,对锅底加热把水烧开,然后把火烧得更旺,则( )A.水温不断升高 B.水温保持不变 C.水的沸点升高 D.水停止沸腾5“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对此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只能暂时止沸B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给两杯水加热,观察其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的那一个,它的读数是_,该实验说明了什么?答:_。 6题图 7题图7.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 。8. 生活中有“文火炖肉,猛火蒸馍”的说法,这有什么物理道理?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班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3知道熔化、凝固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学习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停表等。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做蜡烛熔化与凝固实验:1观察蜡烛的状态,将其点燃,观察蜡烛变化?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蜡烛油( )后,流下来。分析状态变化。2让流下的蜡烛油滴到玻璃板上,观察蜡烛的变化。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油先变软,再变硬,分析状态变化。说明物质能够由固态变成液态;也说明能由液态变成固态。3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或有液态变成故态的现象? 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二、新课学习 (一)熔化与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二)探究蜡烛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演示)1提出问题:蜡在熔化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如它温度会不会变化?演示:小烧杯装碎的蜡烛,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介绍观察到的现象。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_。绘出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2提出问题;蜡在凝固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将上述实验中小烧杯(装有烛油),放入装有少量酒精中的大烧杯中。(可用温度计测出大烧杯中酒精的温度)蜡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且温度_。(三)探究冰的熔化和凝固的特征(分组) 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将装适量的碎冰小烧杯放到大烧杯中,观察温度计示数和冰的状态变化。课本图那样用水给冰加热的方法叫“水浴法”。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课本要求,将相关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作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大致形状如图所示,分为AB、BC和CD三段。对图像进行分析思考:(1)AB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加热?(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分析和论证: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1)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0;(2)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四)晶体和非晶体 冰和松香都是固体,它们在熔化时表现出的现象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请阅读课本。1. 晶体:分子整齐规则排列。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_)。冰是晶体。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_。如冰的熔点是0, 水的凝固点也是_。常见的晶体有:_ _ , _都是晶体物质_。 2非晶体:分子杂乱无章排列,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3查查表:表中 熔点最高,冰的熔点是: ;固态酒精的熔点是 ;固态水银熔点是: 。 思考: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气温有时会达到-40以下,在这里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吗?简述理由。小结:晶体非晶体不同点外形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熔化(凝固)时温度的变化熔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断上升(下降),没有熔点(凝固点)相同点熔化(凝固)过程吸热(放热)课堂检测:1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 )A糖水放过一段时间变干变成了糖 B夏天放棒冰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C露水的形成 D冰棒变成糖水2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那么在做冰的熔化实验中,在0时,冰的状态是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C固体、液体共存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0的水效果好,原因是 。拓展训练:5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海波的熔化图像是_(填写序号)。分析图像A可获得的信息有:a._b._分析图像B可获得的信息有:c._(填一条即可)。6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并解释原因:(1)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2)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3)水银温度计在-40 时已失效,不能使用;(4)在-265 时,氢气是固态。7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 40 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来调节室温,其道理是什么? 4.4 升华和凝华班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2知道升华的吸热、凝华放热;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学习重点: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学习难点:根据现象分析、推断,确认升华和凝华现象实验器材:碘升华管、烧杯、开水、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发现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物态变化?请按箭头所指方向填写出物态变化的名称,并在小括号内注明吸、放热。2在上图填写过程中,你会不会产生什么联想?请提出来!二、新课课学习(一)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1提出问题寒冷的冬天,洗完的衣服刚挂起来就会被冻结,过一段时间发现衣服变干了,但并未发现冰变为水,是不是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呢?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用手摸一摸就变成了水,霜会不会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呢? 2.进行猜想 猜想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猜想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3.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1)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冰冻的衣服变干、霜的形成过程都进行得相当缓慢,水蒸气是我们无法看到的,所以本次实验我们用材料碘来进行实验。(2)观察记录什么实验现象?(3)为了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采用哪些措施?4.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1)在实验室中取一碘升华管,如图所示,在无色透明的圆筒形玻璃容器中密封有少量的碘晶粒。 (2)在加热时,以白纸屏为背景仔细观察碘发生物态变化时出现的现象。(3)加热时,可看到管中有少量的紫黑色的碘晶粒 (填物态),但并未发现有液态碘出现。(4)再让碘升华管自然冷却后,在管壁上可看到 成固态的紫黑色颗粒生成,但整个过程中并未发现的碘(填物态)。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分析上面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1)碘由固态不经过液态可以直接变为 。(2)碘由气态不经过液态可以直接变为 。6.交流:物质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 态,这种现象叫做 。思考:升华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结合探究过程作出回答:升华过程要 。(填写“吸热”或“放热”)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 态,这种现象叫做 。思考:凝华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凝华过程要 。(填写“吸热”或“放热”)(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1)放在衣橱中的卫生球为何越来越小,最后“消失”: (2)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着的衣服为什么可以晾干: (3)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 2.电灯泡用久了,玻璃泡内会发黑,仔细观察其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3.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冰花是怎样形成的?是在玻璃板的外面,还是里面形成的?4思考:课本图6-38展示的是舞台上“烟雾缭绕”的场景,为了造成营造这一景象,工作人员通常向舞台上喷撒一些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可。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开舞台的“烟雾”之谜吗?阅读回答:(1)干冰是态的。它是一种剂。(2)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先后经历了哪几个物态变化?小结1升华与凝华;2升华的吸热、凝华放热。课堂检测: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冬天的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C冰冻的衣服变干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2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并指出是吸热还是放热?A卫生球时间放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B擦玻璃时,往玻璃上呵气,使玻璃表面变潮C严冬,窗玻璃的内侧有冰花D初春时,松树枝上挂满“雾凇”3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窗户玻璃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关于“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玻璃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B出现在窗玻璃内侧,由水凝华而成C出现在窗玻璃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D出现在窗玻璃外侧,由水凝华而成4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 态。 5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 时要 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6小东为了探究空气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发生,他准备把冰棒放在茶杯中进行观察。他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只冰棒,小东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棒在向下“冒白汽”(如图示)他把这支冰棒放进空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试一试,并对上述三种现象的成因做出解释。7.电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冷冻室内往往结一层“冰”,你知道这些“冰”是怎么形成的吗?8.据报载2001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至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二十分钟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家瞠目,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解释你提出的看法。9.宇宙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当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温度高达两千多摄氏度时,这些物质会发生汽化和升华。请问这有什么好处?4.5 水循环与水资源班次: 姓名: 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及意义;2能用“物态变化”知识分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相关现象;3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学习重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学习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二、新课学习(一)水循环: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 或 成云,通过 的形式回到陆地和海洋。2水循环的意义: 使陆地上的 不断的得到补充。3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景象云、雨、雹、雪、霜、雾、露、(二)水资源: 1水是珍贵的资源:水资源指的是 资源。思考:(1)水覆盖着地球约71%的表面,但我们却说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这是为什么?(2)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3)我国水资源状况如何?2合理利用水资源:思考:(1)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水资源?(2)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3)右上图的徽标表达的思想意义是:“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从形状上看:徽标右上方弧线像: ;下方的像: ;能想像出它所表达寓意吗? 。(三)话外音:日本公益广告词: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今天你不珍惜用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小结:1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及意义2水是珍贵的资源,要节约用水并珍惜水资源。课堂检测:1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 )液化形成的是( )A雨 B露 C霜 D冰2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干涸无水,附近曾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茫茫沙漠所吞没。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 )A自然蒸发 B无节制的引流灌溉C土地沙化 D过度放牧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处都是水,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上水的0.03%,所以要保护水资源C保护水资源,只要减少污染就行了D只要节约用水,就能保护好水资源4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白态的云。5春秋季节,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地面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水蒸气在较冷的地面 成小冰晶就是 。拓展训练:6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a请根据水循环示意图,简单描述水循环过程。b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7下列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水资源紧缺指标:(a,年的符号)紧缺性人均水量 轻度缺水17003000中度缺水10001700重度缺水500-1000极度缺水500根据图及表的分析,以及你对水资源的认识,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图中极度缺水的地区是 ;(2)广东省水资源紧缺性属于 。- 6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