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华北区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第十章第十章 华北区华北区中国地理电子教案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概况地理概况 第二节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 第三节第三节 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 第四节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教学重点第十章 华北区 关键词关键词 阐明华北区的地理特征和人口、资源与经济状况。阐明华北区的地理特征和人口、资源与经济状况。阐明首都经济圈及其经济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阐明首都经济圈及其经济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提出华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开发对策。提出华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开发对策。阐述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与治理的成就。阐述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与治理的成就。华北区华北区(north China)黄淮海平原黄淮海平原(Huanghuaihai plain)首都圈首都圈(the areas encircling Beijing)京津唐地区京津唐地区(the areas of Beijing,Tianjin and Tangshan)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the areas around Bo Hai)内容结构区位: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首都;环渤海区位: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首都;环渤海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暖温带半湿润暖温带半湿润旱、旱、虫灾,虫灾,盐碱盐碱矿种矿种匹配好匹配好水资源水资源短缺短缺耕地耕地占优势占优势粮食基地粮食基地小麦、棉花小麦、棉花首都圈首都圈城市化显著城市化显著交通枢纽与多个交通枢纽与多个工业基地工业基地缺水及其缺水及其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灌溉与灌溉与盐渍化盐渍化问题问题第十章 华北区 一、自然地理基础一、自然地理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概况地理概况第十章华北区 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2市及河北、山东、河南3省,共辖506个县(市、区),总面积53.56104 km2,总人口2.82亿。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经济重心。水资源短缺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华北北西南三面环绕的山地屏障;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10积温4 0004 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历史上华北区是中国农业发达而且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二、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二、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土地覆盖第十章 华北区 主要自然植被及土壤的地带模式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此外,河南南部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地带,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地为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带。河北坝上地区则为温带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在数千年开垦过程中,广大平原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作物所取代。从卫星影像上看华北区的土地覆盖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水域、河道堤坝和大面积连续的灌溉农田,还有密密麻麻的乡村聚落和城市群。耕地占绝对优势,林牧用地少,城乡居民点和道路用地所占比例较大。耕地约0.21108 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占本区面积的53%,垦殖率比全国平均值高约38个百分点。林地和草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60%。城乡居民点道路用地是全国平均量的3.3倍。华北区是中国东部季风区内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最大,而林地用地比例最小的区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三、人口、资源与经济三、人口、资源与经济 第十章 华北区 2000年,华北区有人口28 156万,占全国人口的21.7%,人口密度为526人/km2,是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北京和天津每平方千米人口分别为823人和886人,城区人口密度都超过2万人,属世界最稠密的都市之列。河南与山东居中国人口大省前列,人口密度分别达到每平方千米554人和579人。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高达每平方千米500人以上。华北区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气候资源中光热资源充足,降水偏少而集中;土地资源优势在平原耕地多;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而且水少土多,组合不平衡;矿产资源种类多,组合条件好,但优势矿产不明显;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资源资源人口人口经济经济第十章 华北区 图10-1 华北区矿产资源组合区 华北区是中国各个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速度。经济水平的省市间差异比较大。北京、天津属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市,山东属较发达、上中等收入省,河北属上中等发达、下中等收入省,河南则属于中等发达、低收入省。华北区工农业生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已形成以能源、钢铁、电子、机械、水泥、化工、纺织为支柱产业的完整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已形成以粮棉为主,灌溉发达的农业体系,是中国最大的冬小麦生产基地、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玉米生产基地。本区交通发达,北京是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中心。大城市集中,城市群与经济中心或工业中心资源富集区相伴,主要有京津唐超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以及沿京广线、京沪线城镇密集区。第二节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第十章 华北区 首都经济圈是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地的特定经济区域,不仅有体现首都功能的核心区,也有广大的外围地带。京津唐京津唐京津冀京津冀环渤海环渤海环渤海外环环渤海外环图10-2 首都经济圈一、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一、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 图图10-3 10-3 首都北京的地域范围首都北京的地域范围第十章 华北区 北京市政区北京市政区北京老城北京老城11531153年年1267年1644年V 城郊区(昌顺门房通大)城区(东西宣崇)城区(东西宣崇)规划城区规划城区(S S南苑南苑N N清河清河W W石景山石景山E E定福庄定福庄)近郊区近郊区(朝海丰景)(朝海丰景)远郊区(延怀密平)第十章 华北区 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经济指挥中心。2001年底,北京市有人口1 383万(1949年北京总人口为156万)。半个世纪,北京城市人口增加约8倍。北京有3 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45年的周武王时,北京初步形成城市。历史上北京有蓟、广阳、幽州、燕京等名称。金代定都,称中都,元朝称大都,明朝始称北京。1949年将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二、京津冀地区二、京津冀地区 北京与周边区域经济关系的第一层次是与天津、河北的关系,即京津冀关系。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有:首都优势;经济优势;信息、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旅游优势。图10-4 京津唐城市群 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第十章 华北区 北京经济发展制约:人口压力过大,城市超负荷;自然资源严重短缺;农畜产品供应不足;生态脆弱,污染严重。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北京的海上门户,居于东北亚和环渤海的中心区位,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金融、信息和技术的中心。河北地理位置,一是东临渤海,二是环绕京、津,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河北形成了以资源型为主的经济格局。京津作为两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高度发达的集合点,河北在经济生长点和生产要素布局上以面的形式存在,京津本能地要求进行大规模的集聚和扩散,而接受这种集聚和扩散的首先必然是河北。京津唐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核心区,也是全国工业基地和超大城市群。三、环渤海地区三、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和天津3省2市,具有地域上的关联性和整体性。这一地区居中国北方地区通向海洋的门户,是东北、华北经济核心区之所在,是首都经济圈之所在,是正在形成的东北亚经济圈的前沿阵地。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胶济沿线地区和太行山前的京广沿线地区的产业与城市的集聚区域,占环渤海经济的2/3以上。胶济地区是山东省的经济核心地带。一、水资源短缺一、水资源短缺第三节第三节 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第十章 华北区 华北区水资源的突出问题是总量不足,人均、地均水量很低,水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水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也是区域发展中的稀缺资源。地区地区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108m3)人均水量人均水量/(m3人人-1)耕地水量耕地水量/(m3 hm-2)45种矿产资源潜在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拥有水量价值拥有水量/(m m3 3百亿元百亿元-1-1)北京北京40.8375.79 885.025天津天津14.6165.23 384.012河北河北236.9384.63 613.511山东山东335.0394.44 884.014河南河南407.7471.45 880.019华北华北1 035.0409.14 859.214.7全国全国27 460.32 408.828 701.948表10-1 华北区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的组合状况第十章 华北区 二、缺水导致诸多环境问题二、缺水导致诸多环境问题 缺水水量性水质性区域降水偏少,季节分配不均北方干旱化趋向 全球变暖区域地表径流偏少,河流断流 地下水开采过度,出现漏斗 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水污染 需求性人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三、主要缺水工业城市聚集区的水供需平衡三、主要缺水工业城市聚集区的水供需平衡 第十章 华北区 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超大城市群。本区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仅123.1108 m3,人均水量不足全国水平的1/7,而且入境水量不断减少,按总人口、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及相应的耗水指标计算,该地区现状年缺水量为130108 m3,其中工业需水30108 m3,生活需水15108 m3。供需相比,平水年基本上平衡,枯水年(P=75%)缺水20多亿立方米。胶东半岛是近十几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县级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100108 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6。供需相比,平水年和枯水年份分别缺水22108 m3和26108 m3。四、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四、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缺水缺水水量性水质性需求性调水调水淡化海水淡化海水截水截水节水节水解决途径增加增加供水供水一、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研究一、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研究 第四节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第十章 华北区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黄淮海平原开展“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二、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特征二、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特征 首先,水盐运动的分配和转化上的特点表明:每年参与黄淮海平原水循环的水量七分来自降水,三分来自周围山地。这些水分的3/4以蒸散形式排出,1/4的水自黄、淮、海、滦等河径流入海。水分中的55%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转化循环而蒸散。第二,旱季和雨季更替,使土壤潜水中的水盐循环表现为季节性的上行和下行过程的更替。第三,地下水矿化度与化学组成、地形和母质等均对地下水的性质发生影响,但随矿化度的增长而出现的各积盐阶段的总趋势是基本一致的。第四,易溶盐在土壤和潜水中的积聚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三、地球化学分区及水盐运动动态变化三、地球化学分区及水盐运动动态变化 第十章 华北区.淋失转运区淋失转运区.重碳酸钙镁盐积聚区重碳酸钙镁盐积聚区.苏打积聚区苏打积聚区 1 1.重碳酸钠积聚亚区重碳酸钠积聚亚区 2 2.苏打硫酸盐苏打硫酸盐氯化物积聚亚区氯化物积聚亚区.氯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积聚区硫酸盐积聚区 1 1.低矿化淋失亚区低矿化淋失亚区 2 2.矿化强积盐亚区矿化强积盐亚区.氯化钠积聚区氯化钠积聚区 1 1.高矿化强积盐亚区高矿化强积盐亚区 2 2.高氯化自然脱盐亚区高氯化自然脱盐亚区图10-5 黄淮海平原地球化学分区 在气候、地貌和古代积盐过程的综合影响下,黄淮海平原的易溶盐的化学流空间上有规律地进行着迁移、积聚和分异过程。按其空间分异特征和易溶盐在土壤潜水中淋溶和积聚的特点,可以划分为5个大区和一些亚区:四、农业综合开发与专业化发展四、农业综合开发与专业化发展第十章 华北区 综合开发的重点是对全区耕地4/5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和开垦宜农荒地,以增产粮、棉、油、肉为主要目标。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棉油肉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前6年(19881993年)统计,通过综合整治措施,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09.6104 hm2,其中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386.6104 hm2,增加和改善除涝面积221104 hm2,使得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通过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全区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桥涵闸配套的新格局。在开发区内林木覆盖率一般增加36个百分点。减轻了风沙和干旱危害,调节了农田水热条件,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使原来盐碱、风沙、涝洼等多灾的低产农田生态系统转化为高产、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3.农业结构优化 4.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区域化发展 5.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加快了农村经济改革步伐 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地高于非开发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与商品农业基地建设,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小生产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与专业化方向转变,加快了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第十章 华北区 表表10-2 黄淮海平原黄淮海平原19881993年农业综合开发成效年农业综合开发成效 省份省份中低产田中低产田开发面积开发面积/hm2荒地开发荒地开发面积面积/hm2新增农畜产品生产能力新增农畜产品生产能力/(104t)粮食粮食棉花棉花油料油料肉类肉类河北河北79.14.9206.43.74.74.3山东山东91.210.8204.413.37.99.6河南河南94.81.6185.36.111.69.5江苏江苏86.55.1162.33.87.910.4安徽安徽57.9107.82.34.24.5合计合计409.522.4866.229.236.338.3 主题:了解一个国家从首都开始主题:了解一个国家从首都开始 方法:与美国首都华盛顿对比,报告会形式方法:与美国首都华盛顿对比,报告会形式 能力训练:比较分析的能力能力训练:比较分析的能力 要求:要求:课堂课堂3 3分钟讲演(用分钟讲演(用PPTPPT)教学活动建议教学活动建议相关网站相关网站首都之窗首都之窗 http:/ http:/中国山东中国山东 http:/www.sd- http:/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 http:/ 华北区 思思 考考 题题 1.1.概括华北区的基本特征。概括华北区的基本特征。2.2.华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华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3.3.如何理解首都经济圈?如何理解首都经济圈?4.4.为什么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有何解决途径?为什么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有何解决途径?第十章 华北区 endend回主目录回主目录下一章下一章上一章上一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