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不同成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思考 - 临床医学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7024348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共振不同成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思考 - 临床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磁共振不同成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思考 - 临床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磁共振不同成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思考 - 临床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磁共振不同成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思考 -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论文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分析 65 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 BI-RADS 诊断规范对患者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对乳腺磁共振 DCE-MRI、DWI 和1H-MRS 等不同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进行探讨。第 1 章材料和办法1.1 资料收集收集 2022 年 12 月-2022 年 10 月于河北项目大学从属医院影像一科,均行乳腺磁共振平扫 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 T1WI及脂肪抑制 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DCE-MRI、DWI、及1H-MRS 检查的女性患者资料,并选择乳腺磁共振检查后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得到病理结果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 65 例合乎规范的患者。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年龄 30-65 岁,平均41.1704.29岁,体重 47-77kg, 平均59.625.03。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规范,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1.1.1纳入规范l经钼靶、超声及临床查体发现单侧乳腺单个肿块者。 2患者未经任何治疗。 3入院后所有病例均行乳腺磁共振检查。 4乳腺磁共振检查后均经病理证实者。1.1.2排除规范l未经病理证实者;2行乳腺磁共振检查前进行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相关治疗;3孕妇及哺乳期患者。1.2检查办法1.2.1 患者准备检查前为使患者能够正确配合检查并得到适合的图像,影像检查技师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的考前须知。同时,影像检查技师应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检查体位,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取俯卧位,足先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时双乳自然下垂并置于乳腺线圈中心,确保对乳腺无挤压并将乳腺腋尾部尽量包括于线圈中,双侧乳头位于同一水平线,并嘱患者在检查中尽量保持均匀呼吸以减少伪影,行双侧乳腺平扫、DCE-MRI、DWI 和1H-MRS 检查。1.2.2磁共振扫描技术应用 GE 1.5T HDxt 磁共振扫描仪,与之相匹配的 AW4.5 系统工作站,8 通道乳腺专用相控阵外表线圈。扫描序列与参数如下:l磁共振平扫:首先行常规定位扫描,而后对双侧乳腺行 T1WI 及脂肪抑制 T2WI 序列进行横断面和矢状面扫描。T1WI 扫描参数:重复时间Time repetition, TR500.0ms、回波时间Time echo, TE10.0ms,反转角 25层厚 4mm,层间距 1mm,视野分别为 3036cm横断面和 2024cm矢状面,矩阵 350350,鼓励次数为 1;T2WI 扫描参数:采用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TR 4560ms,TE 85ms,反转角 25,层厚 4mm,层间距 1mm,视野分别为 3036cm横断面和 2024cm矢状面,矩阵 350350,鼓励次数为 2。2DCE-MRI:采用 3D LAVA,TR 3.9ms,TE 1.8ms,反转角 10,层厚 2mm,无间隔扫描,视野为 3232m,矩阵 350350,鼓励次数为 1。对接受检查的患者行双侧乳腺扫描,增强扫描结果共为 8 个动态。其中第一动态为LAVA 蒙片扫描,其他 7 个动态自造影药物注射 30s 之后持续扫描,所有单次动态时长为 90s。比照剂使用 0.2mmol/kg 体重的磁显葡胺,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入左侧肘静脉,并使用 15ml 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注射、冲洗速率均保持在 3ml/s。3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扩散敏感系数 b 值取1000s/mm2,TR3500ms,TE65ms,反转角 12,层厚 5mm,层间隔 0.5mm,视野为 3232cm,矩阵 128128,鼓励次数为 4。41H-MRS:采用单体素波谱检查,点分辨波谱分析法进行数据采集,体素大小为 2.0cm3,TR/TE=1550/120ms,反转角 90,视野为 2020cm,矩阵 11,采集次数 218,鼓励次数为 8。第 2 章 结果2.1病理结果本研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 65 例患者中,乳腺癌为 44 例,良性病变21 例。在 44 例乳腺癌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 41 例、粘液癌 2 例、导管原位癌 1例。21 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包括纤维腺瘤 15 例,导管扩张 2 例,炎性包块 3 例,乳腺囊肿 1 例。本研究中共 65 例患者进行了 DCE-MRI 检查,其中 44 例为恶性病变,21 例为 良 性 病 变 。 恶 性病 变 组 中 形 态 学 表 现 与 恶 性 征 象 诊 断标 准 一 致 者 占88.6%(39/44)图 3-1a。21 例良性病变中形态学表现与良性征象诊断规范一致者占 61.9%(13/21)图 3-2a。44 例恶性病变中,TIC 曲线型 3 个,占 6.8%(3/44),型 27 个,占 61.4%(27/44);型图 3-1b15 个,占 34.1%(15/44)。21 例良性病变中,TIC 曲线型 12 个,占 57.1%(12/21),型图 3-2b9 个,占42.9%(9/21);无型表现类型。本研究中假设单纯以 TIC 曲线作为 DCE-MRI 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规范,可知其敏感度为 95.5%,略高于其将 TIC 曲线联合增强信号特点及形态学表现等综合诊断结果93.2%,但其特异度无差别均为57.1% 。由此可知乳腺良恶性病变在 TIC 型曲线中存在局部重叠,这与DCE-MRI 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特异性低关系密切。本研究中患者行 DCE-MRI检查后,放射科诊断医师将形态学与 TIC 曲线相结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 93.2%41/44,特异度为 57.1%12/21,Kappa 值为 0.54,P0.0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表 3-1。2.2扩散加权成像DWI 的主要成像原理是将活体组织内不同区域的微观水分子弥散情况通过表观扩散系数值来量化。其成像时间较短,且无需比照剂即可显示病灶,作为乳腺磁共振检查的常规扫描技术对乳腺疾病的检出有较大意义。乳腺恶性病变处在微观水平其水分子自由扩散的受限程度越高,那么测量病灶处平均 ADC 值越低,2529。即病变恶性度越高、受累细胞排列越紧密,那么病变处所测得平均 ADC 值越低30,31,而良性病变那么与之相反,DWI 的信号特点正能反映这种变化32。乳腺良性病变水分子的扩散速度较快,而恶性病变由于细胞排列紧密水分子扩散速度较慢,这是由良恶性病变细胞分化程度及细胞连接涣散程度等不同病理特点所决定的33。早前,已有学者研究说明,DWI 可通过其图像信号特征及 ADC 值改变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做出准确的诊断3436。本研究中 DWI 独自诊断良恶性疾病的特异度最高。另外有学者研究说明随着扩散系数 b 值的增加,恶性病灶亮度越来越大,呈“亮灯泡征37。尽管扩散系数 b 值不同,但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 ADC 值差别仍有统计学意义。在扩散系数 b 值相同时,不同学者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 ADC阈值不尽相同,可能与研究时采用的机器型号、场强及不同病灶病理特点有关。尽管有这些因素影响,仍可发现随着 b 值增加,应用 DWI 检查技术测量 ADC值,对乳腺癌进行诊断时其特异性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本研究中 b 值为1000s/mm2,通过 ROC 曲线确定最正确阈值后,其特异度可达 90.5%。查阅众多文献资料,不同条件下诊断良恶性病变 ADC 阈值各有不同,使其横向比拟及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当选取的病例肿块最大直径均第 3 章 结果. 63.1 病理结果. 63.2 乳腺磁共振不同成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效能分析. 6第4章 讨论 . 114.1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12临床医学论文. 114.2 扩散加权成像. 13结论. 16第 4 章 讨论4.1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组织因生长迅速,其新生毛细血管等组织成分大量增加,使得恶性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容量明显增加,同时新生毛细血管通透性较高,比照剂通过机体血运进入恶性肿瘤的细胞间隙内,据此即可使乳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得到充沛显示,也可间接反映病变内微血管情况。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的 TIC曲线是乳腺病灶处血流情况的综合反映,病灶处 TIC 曲线的特点可综合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对周围良性组织的侵袭性,其主要察看指标有最大强化斜率、流入量、流出量等13,曲线早期主要反映病变灌注及造影剂的通透情况,后期那么主要反映造影剂的流出情况。目前 DCE-MRI 最常用的顺磁性比照剂是Gd-DTPA,在临床应用中利用其在恶性病变血管内可快速扩散到细胞间隙这一特性,可帮忙医师了解病变处的生物学特征。运用顺磁性比照剂 Gd-DTPA 这一特性及对磁共振信号的特殊影响,应用快速梯度回波三维成像序列对乳腺病灶行动态增强扫描,从而提高了磁共振检查对于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14。乳腺磁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快速注射比照剂并采集 T1值的动态变化,从而获得不同时相比照剂分布状况的动态信息1517。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以病变处血供情况为判断依据对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敏感度18,是目前乳腺磁共振检查中最成熟、最广泛、最具优势的检查技术。本研究结果与蒋中标等19学者对 MRI 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乳腺肿瘤的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中 DCE-MRI 对乳腺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较低,可能与蒋中标学者应用 3.0 T 磁共振行动态增强扫描,且其研究病例数目及乳腺病变类型与本研究亦不同。对乳腺病灶行 DCE-MRI 扫描,根据所得图像分析不同序列病变处信号特点、病变形态学特征及所得 TIC 曲线类型,对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肯定性价值20,21。参考美国放射学会 BI-RADS 诊断规范绘制 TIC 曲线,分为三型,I 型为流入型,呈渐进性强化,注入比照剂后 2-7min 内信号强度逐渐持续回升,增加幅度大于 10%;型为平台型,注射比照剂后增强早期呈明显强化并到达峰值,2-7min 内增强信号变化不明显,维持在峰值高低 10%;型为流出型,早期迅速强化后又迅速下降且 2-7min 内信号强度减退幅度10%。结论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分析 65 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 BI-RADS 诊断规范对患者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对乳腺磁共振 DCE-MRI、DWI 和1H-MRS 等不同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进行探讨,得出下列结论:1、DCE-MRI 是目前乳腺磁共振检查中最成熟和最应用最广泛的办法,可从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其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较高,特异度相对较低。2、本研究 b 值为 1000s/mm2,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 ADC 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绘制 ROC 曲线,得出 ADC 值取 1.1210-3mm2/s 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其诊断效能最高;3、通过 DWI 检查测量 ADC 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度较高;4、1H-MRS 可一定程度提高乳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受机器性能、病灶本身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其独自应用受限;5、DCE-MRI、DWI 和1H-MRS 联合应用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高于 DCE-TIC 与 DWI-ADC 的联合应用。参考文献略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