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代世俗生活考述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981429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中宋代世俗生活考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浒传》中宋代世俗生活考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浒传》中宋代世俗生活考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浒传中宋代世俗生活考述水浒传这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以宋朝末年宋江起义为历史背景 所描述记载的有关宋代社会的内容广泛而深刻,在尽现宋朝人间情态 的基础上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因而这部著作具有一定的 历史文化价值。长期以来学术界多从文学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探 讨,较少关注这类文学作品在反映宋代世俗生活方面的历史价值,本 文从衣饰、饮食、居住、旅行四个方面对水浒传中有关宋代社会 生活的问题进行考述,弥补学术研究的不足。一、关于宋代的衣饰水浒传对各阶层人物衣饰的描写有不少内容,反映了宋代服 饰的历史特色。宋代的服饰从总体来看,可分为官服与民服两大类。 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其中朝服主要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 朱衣朱裳,佩带和衬及冠冕。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 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庶民百 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又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 但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根本不受约束。比如水浒传 中的英雄好汉多半是下层平民,行侠仗义,打富济贫,所以,他们的 穿衣打扮都是英雄般的装束:“头上裹了一顶万字头巾,身上穿了一 领土色布衫,腰里系条红娟搭膊,下面腿绑护膝,八搭麻鞋”(这是第 二十九回武松的装束)。古代男子留全发,为了使头发不零飘,用帻 巾拢发。官员皆戴,其样式也有许多变化。平民戴者称头巾,官员戴 者叫“幞头”。水浒传中的好汉多数都戴头巾,穿草鞋,麻鞋是用麻 编成的草鞋,因周边有八个带,所以叫做“八搭麻鞋”,这些都是紧身 衣装,可以使身体灵活轻便,既便于行路,又利于打斗,符合水浒好 汉的生活习性。“文身”即“纹身”。“文身”现象在反映宋代生活的水浒传中屡见 不鲜。文身是是一种刑罚,如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武松等人 脸上刺字发配;文身是一种美饰,如史进全身上下刺了共有九条龙的 “花绣”,因此史进在江湖上称“九纹龙”。又如第四十四回中的杨雄: “那人生得好表人物,露出青靛般一身花绣。”在宋人看来,漂亮的人 物一定要“文身”。另外,“文身”表现勇健尚武精神,如称为“花和尚”的 鲁智深。还有,宋代的许多志士为了表示自己某种信念,也曾“文身”。 如名将岳飞的背上就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理。宋代以前的女子是不缠足的,缠足兴于北宋,到南宋时女子缠足 比较普遍,“小脚”已成为妇女的代名词。如水浒传中西门庆勾引 潘金莲:“只见那妇人尖尖的一双小脚,正在箸边”。燕青和李逵救出 的刘太公之女、鲁达救的金翠莲,都是“弓鞋窄窄”。妇女缠足到清朝 达至顶峰,人们甚至“以足之纤巨,重于德之美凉,否则母以为耻,夫 以为辱。甚至亲串里赏传为笑谈,女子低颜自觉形秽。相习成风,大 可怪也”。这种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直到近代辛亥革命后才被废 除。水浒传中所表现的正是这处陋习开始时候的情状。二、关于宋人的饮食文化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繁荣景象,饮食 业也是这样。和以前相比,宋人饮食结构、市民食谱、饮食习俗都发 生了明显变化,下文从主食、菜肴、小吃点心和饮酒来分析宋人的饮 食特点。宋时的主食是米饭和面食。北宋时,稻米不仅是南方居民的主粮, 而且是北方广大城市居民和军队、官员的主粮。比如水浒传中李 逵回家接娘,误走到李鬼家,要李鬼老婆给他做三升米的饭来吃。戴 宗和李逵去蓟州寻访公孙胜,在城外一家“素面店”吃面,也就是今天 的面条。水浒传中的“馒头”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包子,武大郎所卖 “炊饼”实际不是饼,而是蒸制的不带馅的面食,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馒 头。水浒传中写道:“西门庆又在桌上拿了一碟鼓蓬蓬白面饼”宋代饮食业的兴盛不仅体现在丰富的主食和菜肴上,而且体现在 琳琅满目的点心小吃上。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载曰:“市食 点心,凉暖之月,大概多卖猪羊鸡煎炸、蝶锹划子、四色馒头、灌肺、 灌肠红燠姜豉,蹄子肘件之属。夜间顶盘挑架者,如鹌鹑儿,焦锤, 羊脂韭饼,春饼,旋饼”计各类小吃十七种左右,由此即可窥见宋 代小吃业之兴盛。水浒传中对此亦有描述。第五十四回,戴宗、李 逵去蓟州找公孙胜,归途中到一个小酒店吃饭,公孙胜道:“你这里有 甚素点心卖?”过卖道:“我这里卖酒肉,没有素点心。市口人家有枣 糕卖。”而第二十七回武松刺配孟州路过十字坡,孙二娘对其夸耀道: “本家有好酒好肉,要点心时,好大馒头。”宋代小吃美食还有汤羹和腊八粥。在梦粱录之中的“面食店” 条目,以及夷坚志的“鸡子梦”条目中都记载了一些,有三十多种: 四软羹,杂彩羹,石髓羹,软羊焙腰子羹,撺肉粉羹,糊羹,猪羊大 骨羹,诸色鱼羹,大小鸡羹,杂菜羹,莲子头羹宋人所喝的汤与我 们现代人差不多,也是加了许多料的,他们加的是药材。水浒传 中西门庆在王婆家,王婆问道:“大官人,吃个梅汤?”西门庆道:“最 好多加些酸。”这就是乌梅、白梅熬的汤。粥,是宋人市民常用的食品, 而“腊八粥”最能体现世俗文化。腊八粥也叫“佛粥”。据说,释迦牟尼 苦修昏倒在地,被一个牧女用杂饭拌牛乳煮粥救起,使其恢复了元气, 来到一棵菩提树下静坐沉思而觉悟成佛,这一天正是阴历十二月八日 从此,在这一天佛寺都煮粥以示纪念。而这种喝粥的风气传到了民间, 就成为了一种习俗了。今天,我们还在过“腊八节”。宋人的饮酒也很有特色,从水浒传中可窥见一斑。(1)那时 人们喝酒,尤其在冬季多要温热后才饮。武松在阳谷县第一次去武大 家做客,潘金莲备了一席丰盛的酒宴招待他,不时叫武松“请酒一杯”, 可武松对嫂子的盛情承受不了, “只顾上下筛酒烫酒”。这烫酒即是温 酒。(2)饮酒前先喝汤。如水浒传第10 回叙及郓城县都头雷横 带军卒巡逻到晁盖的村子里,作为保正的晁盖为他洗尘,也是“一边 叫人安排酒席管待,先把汤来吃”。而宋江、戴宗和李逵在琵琶亭相会 喝酒,仍是先要吃辣鱼汤,这种饮酒食俗,刚好同今天酒筵上上菜的 顺序完全倒了个。(3)宋人挑选下酒菜点时,以时新果品为首选。如 宋江在阎婆惜家,阎婆为他准备的按酒有“新果品、鲜鱼、嫩鸡、肥蚱 之类”。(4)英雄好汉多半酒量大。如水浒传中鲁智深遇到一个挑 两桶酒的卖酒人,抢去一桶吃了。武松去打蒋门神,从孟州城出发, 一路“无三不过望”走到快活林,“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5)行酒游 戏昌盛。上至君王,下到百姓,无人不会,到处都有。他们由“斗酒” 到“斗才”,斗来斗去,斗出的是生活情调,是俗态中的风雅。三、关于宋代的居住宋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模一般比唐朝小 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形式复杂的殿 阁楼台。从水浒传中对庄园式建筑、城市建筑、宫殿建造及宋人 看重风水,择址而居的描写,可反映出宋代的居住和建筑风格。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母子二人离开东京,欲投往延安府,途 中路过史家村时就这样写道:“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 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 倚山临水。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而在第九回描写柴进 庄园时,更写道:“门迎黄道,山接青龙。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 书铁券。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 ” 在水浒传中这种对庄园的描写还有孔家庄、祝家庄、李家庄等。 这种庄园的建筑多为地主庄园,虽然没有亭台楼阁,但十分符合农村 生活和农业生产。对于城市建筑,水浒传中亦有不俗的描写。第三十九回宋江 独自一人上浔阳楼喝酒时就这样写道: “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 低接轩窗,翠帘幕髙悬户。吹笙品笛,尽都是公子王孙;”而在第 七十二回宋江与柴进等潜入东京,对东京城的描述就更为精彩。 “州 名汴水,府号开封。逶迤接吴楚之邦,延亘接齐鲁之地”“祥云笼凤 阙,瑞霭罩龙楼。琉璃瓦砌鸳鸯,龟背帘垂翡翠,正阳门径通黄道。 长朝殿端拱紫垣”。宋代商品经济发达,这也就进一步促进了城市 的繁荣与发展。东京作为宋代的国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交通中 心。汴梁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宋代宫殿建造代表了当时住居建造的最髙水平,也是奢侈建屋造 园的先驱和典范。如北宋第三代天子真宗营造玉清昭应宫,广集天下 名木、奇石、颜料等,每日动用工匠三四万人。洪迈容斋随笔中 云:“大中祥符间,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瑞,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道 宫。玉清应昭之建,丁谓之修宫使,凡役工日至三四万。”而至徽宗, 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宣和遗事载:“九月丙午,葆和殿成,上饰 纯绿,下漆以朱,前种松、竹、木后列太湖之石,引沧浪之水, 陡池连绵,若起若伏。”徽宗不但喜欢起建园囿,更酷爱搜集奇花异石, 花石纲便是其中之一。在水浒传中杨志就是因为黄河里遭风打翻 了船,失陷了花石纲而走投无路;北宋末年影响巨大的方腊起义,也 是由于花石纲压的江南人民喘不过气而爆发的。宋代宫殿苑囿,穷奢 极侈,为了满足皇帝的个人欲望,不惜人力物力,终于导致国运日衰, 人民不堪重负,这也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宋代,人们不仅对其建筑的样式、结构十分重视,对其居住环境 的选择则更为重视。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六中云:“余行天 下,凡通都会府,山水固皆翕聚。至于百家之邑,十室之市,亦必倚 山带溪,气象回合。”这种说法,在水浒传中亦得到了印证。水 浒传中描述的史家村,柴进庄园等无不依山傍水,气象回合。宋时 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十分看重风水之说。宋人黄妙应博山篇论阳 宅云:“论阳宅,理无二,但穴法,分险易。势不趋,亦可居。势若 止,须坦夷。起楼台,立亭院。俱有法,非虚语。木之星,金之星, 土之星,作居宅,子孙兴。 ”由此可见,宋人在选择房址时,特别看重 风水,将其与家族兴衰、子孙兴旺联系在一起。这种看重风水,择址 而居的习俗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四、关于宋人的旅行 宋代的旅行缺乏汉唐的恢宏气势,从总体上看是在社会动荡中进 行的。北宋没有尽收汉唐故地,南宋仅有半壁河山。同时,两宋先后 面临辽、金、西夏的侵扰,始终有内忧外患。无论是北宋与辽订立的 “澶渊之盟”,与西夏订立的“庆历和约”,还是南宋与金订立的“绍兴议 和”,给宋人留下的都是家仇国耻的阴影。因此,宋人旅行未敢忘忧国。 宋人的登临送目之游,具有触景生情、激发爱国报国之志的积极作用; 而宋人考察地理形势之游,每每附之以论兵防御,甚至投笔从戎,也 是由满含忧国报国情怀所致。水浒传中描述人物出行的情况较多, 大抵有刺配流放,远路投奔,因事远行等原因。例如:鲁智深因打死 恶霸镇关西而远行五台山、相国寺,林冲因高俅陷害而刺配沧州,杨 志因杀了牛二而刺配大名府水浒好汉经常长途出行,而水浒传 中也描述了好汉们在出行中饥餐渴饮,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的情形。 如林冲刺配沧州途中,九死一生,若不是鲁智深相救,则很可能被害 死途中;而宋江在流放途中往往遭遇到打劫甚至害命;武松更是险些 被孙二娘剁了当牛肉卖。可见,在宋代外出旅行,特别是远行是一件 十分艰辛而又危险的事情。夷坚三志辛中记载,绍兴五年五月, 靖州东路巡检宋正国任满,途经汉阳白湖时,一家十二口皆惨遭强盗 所害。而邻近长江的镇江,仅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便溺船五百余艘, 而死者则为溺船数的十倍以上。除被风涛溺死外,还有不少是被强盗 杀死的。而水浒传中有不少好汉本身就是江湖中做杀人越货买卖 的。有鉴于此,宋人纷纷发出了行路难的感叹。如北宋梅尧臣的行 路难诗曰:“途路无不通,行贫路如缚,轻裘谁家子,百金赠六博, 蜀道不为难,太行不为恶,平地乏一钱,寸步邻沟壑。”在宋代,出行分离时往往有饯别送行、持金赠行和送别三种礼俗。 饯别又称饯行、送行,其俗在宋代颇为盛行。水浒传中亦有 大量的描写。在梁山时每当大小头领外出下山或征战时,宋江、晁盖 都要为其置酒饯行。涑水记闻辑佚中载:“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无人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可见, 宋人对饯行是非常重视的。持金赠行是指亲朋好友送别时,赠以路费。在宋代也很盛行。水 浒传第五回中鲁智深在桃花山上,要前往大相国寺,李忠、周能苦 留不住就说:“哥哥只顾请自在吃两杯。我两个下山去得财来,就与哥 哥送行。”而宋江在刺配江州的途中亦结识了不少好汉,其中大多要 在送别时,赠与宋江盘缠。高登辞馈金诗序曰:“顷罢官临庆,士 民匀留不果,乃相与持金赠行”可见,持金赠行之风在宋代是比较 盛行的。送别在宋时更是普遍。古人因交通不便,外出艰辛,往往一别而 数载不得相见,因此,往往情真意切,令人感动。水浒传第二十三 回武松离了柴进庄园要回家乡,宋江送别武松,一直送了十余里,使 武松感动落泪。范成大吴船录中就记载了友人千里送别的动人故 事。南宋淳熙四年范成大在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任上,奉旨召 对,回故乡苏州时,其友人闻悉后,纷纷与他送别:“四十里宿新津县。 成都及此郡送客毕会邑中,借居僦舍皆满,县人以为盛。”“独杨商卿 父子,谭季壬德称三人送到此,逾千里矣”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可见,宋人对友人之间的送别之情真意切。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宋代世俗生活的百科全书。笔者仅从“衣、 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与考述,至于水浒传中的江 湖文化、节俗文化还有待研究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