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4年高考研讨会语文讲座.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969422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4年高考研讨会语文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云南省2014年高考研讨会语文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云南省2014年高考研讨会语文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攻略 云南师大附中 李 月 云南省 2013年高考语文具体情况 语文平均分: 104.93分。作文平均分: 47.11分, 满分 3人, 55分以上 180人。 全省考试人数 225171人,评卷教师 188人。 人工阅卷依然为 132分,多项选择及 13、 14、 15题均为人工阅卷。 语文单科状元 146分(师大附中孟鑫禹),主观 卷最高分 127分。 选做 11题的 42359人,平均分 12.5分;选做 12 题的 182462人,平均分 18.7分。两题分差 5.2分 注:选做 11题的考生往往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 考生。 当前最应该做的事: 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 18套试题。 1、分专题研究。 2、去异求同。 3、语文教师必须完整做一遍。写出心得。 4、精选、组合有代表性的题给学生做。 5、开教研会研究、探讨 18套试题,总结出总 体命题规律,探索设题方式,研究答题技巧。 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1、不做教书匠,要做研究者。 2、教学有目的,杜绝随意性。 3、摆脱对教案、课件的依赖。 4、提高自身指导备考的能力。 5、科学使用教辅,不让手里的答案成为阻碍 自身发展的罪魁。 2013年高考新课标 卷 解 析 1. 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 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 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 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 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 美丽的神鸟。 【 意图 】 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 【 思路 】 A项从原文第一句“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 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 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可 以看出是正确的。 C项从最后一句“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 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可看出。 D项从第二段第一句可 看出。 B项说的“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原文是“似凫 而大 ”,意为:像凫,但比凫大。 【 答案 】【 B】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 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 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 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 超过了商人。 【 意图 】 考查的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 思路 】 A项从“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 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可看出商代晚 期已经出现凤形。 B项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天命玄鸟,降而生 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 与原文一致。 C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 D项从最后一段第一句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 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可看出。 【 答案 】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 化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 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 为了表明自己 是商朝先王的臣下 ,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 马上就 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 C 尚书 “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 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 宜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 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 “上天之命”。 【 意图 】 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 思路 】 A项从原文中凤的“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 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和“正是在周代,“凤”完成 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 凰。”可看出是正确的。 B项“周文王、周武王 为 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 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是错误的。原文“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 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可看出是 为接正统 而 拜庙。 C项由原文最后一段中“ 尚书 周书十二篇 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 见的语句。”和“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 自天的意志和抉择。”可得出。 D项依据最后一段可看 出是正确的。 【 答案 】 ( B)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 A. 而家于郑州, 代 为冠族 代:世世 B. 少聪敏好学,善 属 文 属:撰写 C. 深 昧 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 经籍在此,请 恣 寻检 恣:任意 【 意图 】 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的能力。 【 思路 】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将 A、 B、 C、 D四项中的原词的解释,分别带入左边原句,能 很快得出答案。 【 答案 】【 C】 (违背 )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 组是 (3分 ) 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 用 遂制罢羽林之请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 B. C. D. 【 意图 】 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 思路 】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 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 案。 主体是皇帝。 说被贬后多年才有机会任刺史, 恰好说明没有受重用。 是说他被降职,不给待遇。 排除后选 的项,故选 A。 【 答案 】【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 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 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 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 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 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諲地位超 过自己 ,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 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 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 意图 】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 力。 【 思路 】 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 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 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 是否搞混做事情况。看是否“改换人物”、 “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空错乱”。 C项中“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不符合原 文,原文是“惧其重入 ”,此时吕諲已经被贬 官,地位并没有超过他。 【 答案 】【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其兄自有 时名 , 滞 于冗官,竟不 引进 。 ( 2)其牧守稍 薄 ,则又移居,故其 迁徙 者, 盖 十余州 焉。 【 意图 】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 思路 】 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 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 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 答案 】 ( 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 ,却停留在闲散 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时名”、“滞”、 “引进”) (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 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薄”、“迁徙”、 “盖”)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 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 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 要分析。( 6分)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 意图 】 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 思路 】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 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 答案 】 运用了 烘托和渲染 的手法,全是几乎 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 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 “烘托和渲染”得 2分,分析 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 简要分析。( 6分) 答: 【 意图 】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 思路 】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 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答案 】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 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 绪万端却有无从说起,以致在在梅树下沉吟许 久,知道日暮才独自离开 。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蚓无爪之利, _,上食埃土, _,用心 一也( 荀子 劝学 ) ( 2)每至晴初霜旦, _, _,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郦道元 三峡 ) ( 3)春江花朝秋月夜, _,岂无山歌与村笛, _。 (白居易 琵琶行 ) 【 意图 】 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 【 思路 】 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 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 答案 】 ( 1)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 2)林寒涧 肃 常有髙猿长啸 ( 3)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 难为听 (每空 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分)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两 项是( 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 “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 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 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 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 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 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 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 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 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 特的艺术风格。 【 意图 】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 学作品艺术技巧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 思路 】 A项的分析说,着力突出“险、奇、静” 的特点,不够准确,主要突出的是“静”。 B项 的分析中肥汉的“呆”并不是被骑手的喝酒吃 肉的动作所震撼,而是体现其性格,映衬骑手。 D项分析错误,“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 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不对,选文侧重环 境的描写,侧重人物动作的描写。 【 答案 】 E给 3分。答 C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BD不给分。 (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 什么 意图 ? 请简要分析。( 6分) 【 意图 】 考查考生对细节和某一物象在文章中的 作用的分析的能力。 【 思路 】 小说中三次写到鹰,目的是为了写人, 为了突出环境,为了和人物比照,这样就能分析 出它的作用。 【 答案 】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 峡谷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那鹰忽的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 “那鹰有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 往的骑手互相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 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 明。( 6分) 【 意图 】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 能力。 【 思路 】 人物形象分析,要从对人物的具体描写 进行分析,如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还要关 注人物的身份,兼顾情节,从具体的事件中看人 物。要明白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 答案 】 外形:相貌不凡 身体强壮,肌肉 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 举止:一 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因骑术高 超而从容沉稳; 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 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又野性: (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 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 8分) 【 意图 】 考查对作品情节和环境描写安排及创作意图探 究的能力。 【 思路 】 环境描绘和情节安排的意图探讨应该从小说的 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和内容情节的角度探讨。 【 答案 】 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 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 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中不可缺失的内容, 从形象塑造 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峡谷的描写对塑造 骑手形象、表现骑手的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从艺术 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是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 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 更好的艺术效果;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 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 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 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 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 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 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 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 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 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 增进人民的幸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力行,全力趋赴。 【 意图 】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一定的 筛选信息的能力。 【 思路 】 A项“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 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 与原文有出入,原文是“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 令国人深感屈辱。 ” B项“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 ”, 不对,原文是“ 除了 最重要的军用物 资及不宜装卸的 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 其他 物资 一律 分段运输”是 错误的。 C项从第一、二段的分析中可看出是正确的。 D项从相关链接中可看出是正确的。 E项从相关链接 就可看出,这是他在 乡村建设的意义 和 论中 国战后建设 中提出的,不是 在战后 提出的。 【 答案 】 ( 5分)答 D给 3分, C给 2分 A给 1分 ( 答 B、 E不给分)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 王”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 意图 】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把握段内层次的 能力。 【 思路 】 紧扣问题,回归文本,确定筛选范围,抓住文 章关键句,从文中找答案,根据语段的层次确立答案要 点。范围确立了,还要学会抓住关键的词,把要点概括 出来,答案要与原文保持一致。 【 答案 】 采取“人去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是 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 化整为 零,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 在长江沿线、中国沿 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市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 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 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 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 【 意图 】 考查对文章语段层次的分析以及对相关问题的 筛选概括能力。 【 思路 】 根据问题可以确定答案搜寻的区间在文章第三 段,此段讲有关他在“乡村建设”的重点贡献,本段一 是写他的建设蓝图,一是写他在具体乡村建设中的成就, 一是写这一建设的意义。这三点正好是他成为三杰的原 因。 【 答案 】 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 图; 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化事业发达、环境 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以北碚的实验作为 “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 4)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情节 和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意图 】 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性格特点中“诚”的理 解。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 思路 】 问题是“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 的人”,这是文章的题目,文章就围绕这一题目而展 开,整个文章都在写他的不能被忘记,我们考虑他有 哪些事迹使他成为不能被忘记的人,对此分类概括。 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不能被忘记。 【 答案 】 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 “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 国宏原,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 脚踏实地, 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 乡村建设; 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 化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 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 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 来。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 栉风沐雨 的斗笠,手握开山 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 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 风姿绰约 ,在日常 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 倒。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 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 分庭抗礼 ,占据了全省 60%的 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 个性,不管对谁都 侧目而视 ,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 王样子。 【 意图 】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 思路 】 A项, 栉风沐雨 :形容人经常在外不顾 风雨地辛苦奔波。不能修饰斗笠。 B项, 风姿绰 约 :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因为梅兰芳在 舞台上是旦角,所以可以用。 C项, 分庭抗礼 : 原指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 似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这 里说还要五六家,语境不合。 D项, 侧目而视 :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这里应该是傲慢地看人。 【 答案 】 【 B】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 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 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 ,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 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 成部分。 C.在 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 文化正在崛起, 是对 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 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致使很 多人提笔忘字 ,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 能否 很好 的传承。 【 意图 】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 力。 【 思路 】 A项正确。 B项语序不当,“一般人常 常忽略的生活小事”应该为“生活小事一般人 常常忽略”,这样前后的叙述对象才能一致。 C 项“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这一句缺主语。 D项前面“很多人提笔忘字”与 后面“能否很好的传承”不一致,属于一面对 两面,前面只说了否的方面,没有说能的方面。 【 答案 】【 A】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3分) 以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 觉, , , , , ,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 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 B. C. D. 【 意图 】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 思路 】 首先找出其中联系紧密的句子, 关联密切,感觉今天与昨天没什么不同,其实 在变;关系密切,句说它写的真好, “它”就指代中的歌词;句承前,是一个 大前提,就是要离开工作了七年的学校,后面 都是在这一大前提下的感受,因此这一句放在 最前面。据此可确立答案。 【 答案 】【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6分 )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这两项是绝 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然而,进化史上最 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而是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 ,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 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 .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 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 高其生存几率。 【 意图 】 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句式变换以及语言 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 【 思路 】 根据后面的“这两项”和“作用却 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可以确定它的内容; 句内容可根据“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 确定;是属于前后两句的一个过渡句子,因 此答案就好确定了。 【 答案 】 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固定植株的 位置 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17.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 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 通顺,不超过 70个字。 (5分 ) 【 意图 】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简明、准确 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 思路 】 要把图标的构成即圆形和水滴、手写 出来,在根据它是节水标志来分析它的内涵和 寓意。(外形、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涉及 的时间、事物;注意顺序:由表及里,先写构 成,再写内涵与寓意。) 【 答案 】 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图形 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证地球生态;手掌托 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 象一条河,又象征滴水成河;(答出三个构图 要素,给 1分;答出寓意每一种寓意给 1分, 语 句通顺 1分) 六、写作 (6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 高中学习阶段 ,你一定 在班集体 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 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 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 同学关系 ”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 示, 60%的人表示满意, 36%的人认为一般, 4%的人觉得不满 意。 如果 同学关系 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 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 等。 对于增进 同学间的友好关系 ,营造和谐氛围, 72%的人表示非 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 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 意图 】 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 思路 】 2013年的作文仍然采用了材料作文的 命题方式,但所给材料同 2012年的材料有所变 化,不再是一个故事或一则寓言,而是更贴近 生活,是对高中同学关系中同学关系的现象进 行陈述,并给出相关调查的数据。这一材料给 学生一种亲切感,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学生可 就如何认识“同学关系”来展开立意。记叙、 议论皆可。 2013年的高考作文同以往的新课标高考作文 的命题有一定的承继性,关注社会问题(良善、 道德、互助、包容、理解、尊重等)。 高考语文总复习通常分为 三轮 1、第一轮复习:梳理知识点和高考考点。 ( 1)训练方式:题型、题组训练。 ( 2)复习时间:高二下学期。 2、第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根据新课标卷的特点,可将各考点合并为:现代 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写作四大专 题。 ( 1)训练方式:专题内各题型组合训练。 ( 2)复习时间:高三上学期。 3、第三轮复习:套题训练。(高三下学期) 训练方式:三种。 ( 1)整体训练( 150分,含作文,限时)。 ( 2)分块限时训练。 117题,限时 60分钟。 作文(第 18题),限时 5060分钟。 ( 3)套题内逐题(大题)限时训练。 第一大题 10分钟,第二大题 17分钟,第三或第四 大题 17分钟,第五大题 16分钟。(总 60分钟) 第三轮复习 主体内容: 套题训练 复习原则: 1、“ 三讲 ”: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 2、“ 精而实 ”:精心出题,精心讲评,务求实效。 套题选用范围: 2014年 2月以后命制的 宁夏、陕 西、山西、甘肃、河北、安徽、贵州、青海、 辽 宁、吉林、黑龙江 等地的统考、联考、月考题以 及 湖北“青于蓝”命制的 10套新课标卷 模拟题。 套题训练中的考点、题型、答题思路、 答题步骤、解题方法的讲析 按高考新课标卷的题型排列顺序进行 逐题讲解,每讲一套题,均需不断重 复。要反复训练以达到让学生熟练掌 握之目的。 一、论述性文章阅读(新课标 卷设三小题 每题 3分 ) ( 1)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或短语)的含义。 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句子(重在表述, 抓修饰限制语)。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重在“无中生有” 和“张冠李戴”,兼顾表述绝对)。 ( 2)答题思路 : 找 :找找原文有没有( 依题干找出检 索范围、段落及角度)。 比 : 1)比较原文符不符 此物变彼物 (偷换概念), 2)可能成必然(说法绝 对), 3)将来变现在(提前实现), 4)部 分成全部(扩大外延), 5)结果变原因 (因果颠倒), 6)说东改道西(意思不 符), 7)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 ( 3) 答题步骤 : 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 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 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的选择题。找到 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 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 ( 4)解题方法: 以文解文(即根据文章本 身所提供的信息对语句的意义进行分析,联系 上下文把握理解语句的意义)。 自科类文: 抓主旨,抓信息,利用选顶,排除干扰,对照 原文做出选择。社科类文:抓观点,材料和 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 2013高考新课标 )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 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 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 说 文解字 云 :“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 似凫而大 ,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 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 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 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 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 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 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 眼翎的长尾鸟 同时出现 ,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 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 重要角色。 左传 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 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 九扈为九农正。”凤 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 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 “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 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 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 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 “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 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 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 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 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 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 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 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 凤鸟。 国语 云:“昔武王伐殷, 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 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 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 中,作为凤属的 鸑鷟是 跟凫一般大 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 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 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答案: B (“ 似凫而大” )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 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 还没有出现 。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 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 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答案: A (“商代晚期”、“还没有出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 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 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 为了表明自 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 ,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 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 尚书 “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 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 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 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 “上天之命”。 答案: B (“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错,原 文信息:“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 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考点: ( 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 实词,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虚词,主要掌握 “而、乃、其、为、以、因、 于、之”八大虚词的用法。 ( 2)文言文语段的信息筛选。 ( 3)对文段的理解分析归纳概括,代入原文, 以文解文。 答题要领 : 明大意(知人明事); 通词句(结合语境); 能辨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事 件经过,几个时间,几个地点, 发生发展的原因,多少原因。 ( 3)答题技巧: 实词 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左边原句,通 顺就对不通就错。虚词理解: 8大虚词的常见用 法。 信息筛选 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 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 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 别人赞誉的话可作“间接”考虑。 内容归纳 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 的语句,一一对应。注意人物是否张冠李戴, 事件、时间是否准确。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 要注重归纳分析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 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文言文翻译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 成现代 汉语( 10分) 答题方法 : 补、搬、扩、调、润 。 补: 补出主语、宾语及其它省略部分。 搬: 人名、地名、官职等专用名词照搬,实在 不会翻译的词也照搬,不得乱解。 扩: 一个字扩为两个字。 调: 特殊句式调成现代汉语一般句式。 润: 对译文语句作简单润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6题。( 2013全国新课标 卷 )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 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 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 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 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 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 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 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 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 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 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 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 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 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 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 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 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 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 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 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 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 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 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 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 明史 马文升传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 登 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 录 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 振 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 勒 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答案: A (“进士”不是职务。只能是“中、 考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 上 修身爱民 内容的一组是( 3分) 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 即非职守,亦言 无不尽 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文升 请命所司振恤 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 B C D 答案: B ( 句说明他正直, 句是针对太 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 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 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 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 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 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 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 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 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 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 答案: 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 在班列中最为 耆硕 ,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 莫敢 望 也。 译:在朝廷官员中最是 年高德劭 ,皇上也诚心诚 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 望其项背 。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 不答。 译: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 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2、古诗词的鉴赏( 11分) (一)考查要点: 思想内容。 人、物、事、感情 。 表现手法(艺术特色)。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映衬(对比) 。 写作手法: 象征、抑扬、虚实、正面侧面、用 典。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 (二)答题要领: “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的是作 者的志向、思想和情感。 鉴赏重在领悟诗歌的意境,从景、情两方面去 探寻和体味。 景: 弄清是哀景还是乐景。 情: 思乡、送别、怀古(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闲适之乐等。 答题方法和步骤: ( 1) “读” 。这 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顺手勾画出 形象的动词、传统的意象(秋、雁、柳等)和表达情 感的词语。初步探寻作者的情感。 ( 2) “悟” 。 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 或词眼)。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鉴赏内 容。 ( 3) “联” 。 联系作者写作的背景(社会、文化、政 治等)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具体、全面、客观、公 正地鉴赏诗歌。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 某)作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3新课 标 )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运用了 烘托和渲染 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 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 的精神和品格。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表现了作者 落寞惆怅、若有所失 的心情。作 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 思绪万 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 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 25分) (一) 11题(中外小说的阅读) 考点: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先内容后形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重点: 把握作品形象,体味作者情感,领悟作者 表达的思想内容,鉴赏作者的语言,关注作品结构。 答题要领: 强调三句话, 一是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 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2013新课标 卷第 11题(阿城的 峡谷 )的三个设 题: 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 析。( 6分) 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分)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 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8分) ( 6分)“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 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 特的背景;“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 骑手来了;“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 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 骑手的形象内涵。(每答出一点给 2分。 意思 答对即可。) ( 6分)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 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举止:一 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 术高超而从容沉稳;性情:大口吃肉,大碗 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每答 出一点给 2分 意思答对即可。) ( 8分)从在 小说中的地位 来看,峡谷是作者有 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 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从 形象塑造 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 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 用;从 艺术表现 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 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 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从 思想内涵 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 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 说的主题更为鲜明。(答出一点给 2分,答出两点给 5 分,答出三点给 8分 :给满 8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 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 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 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 心意思 (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 2鉴赏评价 (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 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原为:“发掘的深层意 蕴”) (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原: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 解 2013新课标 卷第 12题的三个设题: 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 “中国船王”的?请 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 6 分) 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 是什么?请 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 6分) 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 结合材料 ,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6分)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 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 江;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 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 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 运企业。(每答出一点给 2分。 意思答对即 可。) ( 6分)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地图; 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 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以北碚的实验作 为“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每 答出一点给 2分。 意思答对即可。) ( 8分)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 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 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 战;脚路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创办民 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具有现 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要 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 文化生活水平;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 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 起来。(答出一点给 2分,答出两点给 5分,答 出 3点给 8分;给满 8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主要题型 :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命题往往在五个方面设置题目 : 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三是 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五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 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 (关键:联系原文) 答题技巧: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 代的内容 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 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 本体。 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 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关键:理解句子中关 键词的含义) 答题技巧: 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干的同时留心句子的 修饰、限制成分。 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 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 、 指出文中的某个句子,然后问作者这样说的理 由、根据是什么 (关键:联系上下文,原文中找答 案) 答题技巧: 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是观点句还 是结论句(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 确定句子所涉及的范围,筛选信息,切不可 照抄原文。 4、文中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件事物写起 /文中某 一句话或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好处 /作者这样写 的用意是 答题模式:相关术语 +文章的具体内容 +作者情感或文 章主旨 5、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 /作用 是什么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 +修辞本身的作用 +写出了对 象的什么特性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排比:增强气势和语气,强调了 +对象 +特性 对比:强调了 . 突出了 . 设问:引起了读者对 +对象 +特性的注意与思考 反问 /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 . 6、 文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 /表达技 巧;作者是如何写“ .”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效果 /作用;赏析某段文字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尽量要全面,有条理,要拓 展)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效果作用(往往要与感 情主旨联系起来) 7、 赏析文章的标题 /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 /为什么要以 “ .” 为标题 /以“ .” 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分析角度:内容、结构、形式 8、 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思 答题技巧: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结合主 旨,分析作者情感 9、 人物鉴赏 /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技巧:按总分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 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定量分析; 或先从几方面定量分析,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总括。 10、 鉴赏语言 /赏析文章语言 答题技巧: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语体、情 感的角度去鉴赏 答题模式:语言特点 /手法 +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 +对象 +抒发情感 /观点 /内容 11、 分析、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 /对作者的情感态度 进行概括 /对文章的中心进行归纳 答题技巧:结合全文 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应注意:( 关键词、句;联系原文 ) 1、 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看课文时要注 意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 2、 紧扣题意,选恰当的句式、角度回答,如何问就 如何答 3、 不要一字不漏的照抄原文,也不能完全用自己的 话去回答。答案所涉及的关键词句要在原文中找,再 根据这些词句重组答案。 4、 答题时要时刻与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相联系 5、 需要术语的要分清术语,不能混淆术语,也不能 乱凑术语。 6、 答题时答题模式要灵活贯通,不能墨守成规 7、看分答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新课标卷 20分) 13、成语、熟语的使用 : A、 成语辨析的四个易混点。( 1)词语的 使用范围不当。( 2)感情色彩(褒贬)。 ( 3)望文生义。( 4)重复和自相矛盾。 B、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 把握成语大意;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