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林崇德.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6965373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林崇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林崇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林崇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 报 告 提 纲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的总体设计 三 核心素养遴选的支撑性研究 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 回归原点的反思与追问: 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 1.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 十八大:“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 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 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 践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树立科学的质量 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研究背景与意义 1.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 2.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 国力竞争:表层生产力水平竞争转化为深层人才为中心的竞争。 核心素养解决两大问题:个人自我发展,社会健康发展。 国际趋势:世界各国纷纷将核心素养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 研究背景与意义 1.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 2.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教育改革效果不理想:适应社会能力不强、负面情绪较多、实践和创新能 力不足等素养发展不全面的问题 课程体系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加强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之间的垂直衔接, 加强不同学科的课程目标之间的横向整合。 研究背景与意义 意义重大,专业性强 对这一重大教育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必须 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必 须依靠科学的思考和方法。 2013年 4月接受委托,组织国内多所高校 近百名研究人员,历时三年时间集中攻关 报 告 提 纲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的总体设计 三 核心素养遴选的支撑性研究 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 核心素养 (Key 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 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必备品格 和 关键能力 。 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 最关键、最必要 的 基础 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 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 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 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 个人价值 和 社会价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 整合性 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 (二)研究目标与原则 科学性 时代性 民族性 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科学的程序与方法 面向未来 反映时代需求 立足国情和现实需要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面向未来 立足现实 文化传承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政策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 北京、济南、广州 、 连云港等多次会议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基础研究 实证研究 丏家研讨 意见征询 形成框架 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 (四)研究过程与工作概况 阶段 日期 具体内容 阶段成果 第一 阶段 2013. 5-6月 成立学生核心素养顶层设计项目组 。 总课题组绅化研究方案 , 形成六个子课题组;子课题组开会讨论并确定 具体任务 、 分工和工作迚程表 。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研究方案 第二 阶段 2013. 6-10月 开展子课题 1研究 , 通过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国际比较确定学生核心素养 概念的内涵 。 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研 究 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 2研究 。 比较分析各国际组细 、 国家戒地区建构与发展核心 素养的研究背景 、 研究程序 、 内容体系与实施途径 。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 究 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 3研究 , 厘清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成德的思想以及传统教育 的人才培养内容与要求 。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 析 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 4研究 , 分析我国党和国家教育政策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 求 。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 究 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 5研究 , 分析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课标中对于学 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标分 析 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 6研究 , 调查不同群体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见和建议 。 先后在北京 、 广东 、 河南 、 山东和辽宁开展了 48场焦点小组访谈 、 33 次个别访谈和 608名丏家的问卷调查 , 获取各领域丏家对学生素养指标 体系的意见 。 在山东济南召开课题组研讨会 , 总结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的相关成果 。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研 究 子报告 第三 阶段 2013. 12.21- 12.29 12月 21在连云港召开 “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 ” 丏题研讨会 , 征 求教育学丏家 、 学科教学领域丏家 、 心理学丏家 、 教育行政管理者意见 。 12月 23-29日根据丏家意见对总报告迚行修改 , 形成 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体系总框架 ( 修改稿 -4)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 架报告 2014 1-2月 2014年 1月 3日 -4日 , 在大兴召开 “ 学生核心素养研讨会 ” , 征询 17个 课标组 、 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以及教育实践领域 25名权威丏家的意见 。 1月 5-28日 , 总项目组先后召开 5次会议 , 根据丏家意见调整和修改总 框架论证报告 。 1月 27日 -2月 15日 , 通过通讯审议的方式 , 再次面向 25位教育部丏家委 员会的课程教材丏家征询意见 , 迚一步修改总框架论证报告 。 5月 8日 ,在北京召开意见征询会 ,征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 ,传统文化 领域和课标组丏家的意见 ,根据意见修改指标体系 . 5月 16-17日 ,在教育部丏家咨询委员会和丏家工作委员会会议上 ,迚一步 征询全体与会丏家的意见和建议 ,继续完善指标体系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 架报告 (最织建议稿) 开展项目研究的顶层设计,细化研究方案。 实施子课题研究,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共完成六个子课题研究报告。 召开 50余次总项目及子课题研讨会 , 整合研究 成果;进行多轮意见征询 , 征询 130余人次的学科 丏家 、 课标组丏家 、 课程教材丏家 、 教育学 、 心理 学丏家的意见 , 修改完善总框架 。 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丏家工作委员会 、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等进行审读与评议 。 并呈请教育 部征求全国 32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 、 中国教育学会 的各省市教育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 , 以及一线教育 实践丏家的意见 。 报 告 提 纲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的总体设计 三 核心素养遴选的支撑性研究 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的整体框架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政策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 1957年 最高国务会议 让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几方面 都得到发展,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 197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 务, 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 化的劳动者。 1995年 教育法 培养德、智、体 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 2006 年 义务教育法 使适龄儿童、少年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 方面全面发展,为培 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奠定基础。 2007年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 注重培养未成年学 生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促进未成年学 生全面发展。 2001 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 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010年 国家 中长期 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 能力为重;坚持全面 发展。 1.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倡 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自由、平等、公 正、法治、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坚持立德树人,加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完善中 华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 感、创新精神、实 践能力。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围绕“德、智、体”主线, 具体内容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1957年 最高国务会议 197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5年 教育法 2006 年 义务教育法 2007年 未成年人保护法 2001 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 2010年 国家 中长期 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1.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教学实践 具体、细致、 教师教学相关 必须落实国家 和社会的期望 学生核心素养 2.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各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建构与 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研究程序、内 容体系与实施途径 研究方法 收集 文献 确定 研究 主题 与对 象 结论 与 建议 文献 资料 分析 2.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为了提高组织成员国的国家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个体为适应全球化社会而 获得自身完满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在 1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简称 DeSeCo)项目。 在 OECD启动核心素养研究之后,组织 12个国家(奥地利、德国、美国、法国等)开展核心素养 相关研究,并提交本国报告。随即带动国际各国和地区(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 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并推动本国或者本地区教育改革和测评的发展。 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 21世纪人才观。 社会 全球化 信息化 以人力资本为根据,世界各国制定各自教 育发展战略,核心素养为人力资本的核心 评价指标。 教育 人力资本 理论 以追求教育民主为出发点,为保障每个人 都享有共同基础教育的权利,核心素养是 基本教育的指标。 人 民主、终 身学习 国 际 背 景 2.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研究对象 选取标准 所属洲 覆盖面广 教育质量水平高 研究背景近似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欧盟 美国 北美洲 加拿大 英国 欧洲 法国 芬兰 匈牙利 澳大利亚 澳洲 新西兰 新加坡 亚洲 日本 中国台湾地区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分析比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芬兰、匈牙利、澳大利 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共 15个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文献梳理 40余万字 。 2.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指标 经合组织 欧盟 教科文 组织 日本 新加坡 美国 芬兰 匈牙利 英国 加拿大 法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香港地区 台湾地 区 语言素养 数学素养 学会学习 问题解决 沟通与 交流 团队合作 信息技术 素养 自我规划 与管理 创新与 创造力 社会参与 和贡献 国际视野 高度重视和强调的 现代关键素养指标 有: 沟通与交流 团队合作 国际视野 信息素养 创新与创造力 社会参与与贡献 自我规划与管理 高度重视和强调的 传统基本素养指标 有: 语言能力 数学素养 学会学习 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研究的不同价值取向 1. 实现成功生活: OECD、台湾、日本等 成功 生活 终身 学习 2. 促进终身学习: UNESCO、欧盟等 个人 发展 3. 促进个人发展:新加坡等 综合 取向 4. 内容、目标与途径相结合:美国等 整体呈现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统一的趋势 2.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2.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指标 经合组织 欧盟 教科文 组织 日本 新加坡 美国 芬兰 匈牙利 英国 加拿大 法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香港地区 台湾地 区 语言素养 数学素养 学会学习 问题解决 沟通与 交流 团队合作 信息技术 素养 自我规划 与管理 创新与 创造力 社会参与 和贡献 国际视野 四种取向虽不尽相同,最终均指向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均重视 自主发展(自主性)、社会参与及互动(社会 性)、文化学习(工具性,强调人类智慧文明成果的掌 握与运用、精神生产工具的使用等) 三大领域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发达国家素养的分析: 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所指出的,“人 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首先必须承认和确立人作为独立生命 个体的存在性, 即自主性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 中还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 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 2.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另一内涵 ,即 人的社会性 。马克思从对人的本质和实践活动的理解 出发,强调文化所具有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并将其作为人 区别于动物的特征。这揭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又一内 涵,即 人的文化性 。 因此,基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内涵与本质,我国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研究团队在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的基 础上,提出从 自主发展 、 社会参与 、 文化基础 三个方面凝 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3.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 研究 目的 厘清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成德的思想以及 传统教育的人才培养内容与要求 修身成德 教育政策 学校设置 教育内容与方法 人才选拔、学规 教育家思想与 教育实践 分析 文献 选取不同 历史时期 关于中国 传统文化 与传统教 育的文献 提取基于 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 的核心素 养指标 研究方法 两汉时期经学 思潮 董仲舒:天人 感应,性三 品 以孝为核心的 汉代经学 魏晋时期 玄学思想 魏晋风度 隋唐时期 佛学与中 国文化 儒学: 韩愈 李翱 宋明理学 周敦颐 张载 程颢、程颐 朱熹理学 陆九渊 王阳明 清代朴学 戴震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教 育制度 学 校 设 置 教 育 内 容 人才 选 拔 魏晋南北朝 学校设置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隋唐时期 宋代教育 教 育政策 学 校 设 置 教 育 内 容 人才 选 拔 明代教育 教育政策 学校设置 教育内容 人才选拔 学规 清代 教 育政策 学 校 设 置 教 育 内 容 与 方法 人才 选 拔 学规 教育家 : 孔子 朱熹 王守仁 黄宗羲 王夫之 颜元 张之洞 3.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 先秦诸子 百家思想 先秦儒家(孔 子、孔子 后学、孟 子、荀子) 返璞归真的道 家思想 (老子、 庄子) 家国情怀 孝亲爱国 民族情怀 乡土情感 社会关怀 仁民爱物 心怀天下 奉献社会 人格修养 诚信自律 崇德弘毅 礼敬谦和 文化修养 人文历史知识 求学治学方法 文字表达能力 追求科技发明 研究 目的 分析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 课标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第一步:将 每个学科课 标以句子为 单位进行划 分,然后进 行核心素养 编码 第二步:按 不同核心素 养以及不同 学科对编码 结果进行统 计分析 第三步:对 统计分析的 结果进行归 纳和解读 研究 方法 内容分析与语义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 19门课标 高中教育阶段 16门课标 4.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 4.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 核心素养的学科分布广度 核心素养在课标中提及频率 现状 问 题 对素养缺乏明确界定、 系统阐述 对跨学科素养相对忽视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焦点小组访谈 专家个别访谈 问卷调查 进行数据 统计与整 理 5. 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 了解不同社会群体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见和看法。 研究方法: 调查参与人员与访谈开展情况 12大群体 涉及的领域专家 1、 校长 和教师 知名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如国家级或省级著名校长、特级教师等,全国知名的教育改革者 2、教育管理者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一定影响的领导,教育领域的管理人员、教育政策制定者等 3、各级行政领导 例如,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参与国家相关政策决议制定的重要行政人员 4、高层领导干部 市局级干部 5、自然科学技术领域专家 数学、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知名学者、教授,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6、文化与历史领域专家 文化、传媒、历史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包括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 7、教育学领域专家 教育学领域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 8、心理学领域专家 心理学领域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 9、社会学领域专家 社会学、哲学、法律等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 10、经济学领域专家 经济学领域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 11、知名企业家、雇主 知名的企业家代表和关心教育的知名人士 12、航空航天领域专家 航天领域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 个别访谈 进行了 33次个 别访谈,其中 包括著名企业 家、自然科学 领域院士等。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共调 查专家 566人。 焦点小组访谈 开展了 48场 不 同领域专家小 组访谈会,共 涉及 575位专 家。 对访谈内容进行文本转录,形成了约 351万字 的文 本材料,基于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编码体系 包含 健康与安全、知识基础、学习与发展、与人交往、 公民意识共五个大项。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健康素养 安全意识与行为 语言素养 数学素养 科学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 艺术素养 人文素养 学会学习 问题解决与实践 批判与创造 自我管理 沟通与交流 合作能力 道德品质 法律与规则意识 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 国家认同 国际意识与多元文化 可持续发展意识 北京 河南 华南 辽宁 山东 各地区 访谈结果 的一致性 各地区的访谈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0% 10% 20% 30% 40% 50% 60% 安全意识与行为 数学素养 可持续发展意识 语言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 国家认同 艺术素养 科学素养 国际意识与多元文化 人文素养 沟通与交流 法律与规则意识 合作能力 问题解决与实践 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 批判与创造 学会学习 自我管理 健康素养 道德品质 48.55% 1.54% 9.74% 4.27% 14.19% 10.43% 11.97% 21.20% 35.73% 27.35% 32.82% 44.79% 20.51% 24.79% 55.73% 21.54% 11.28% 28.55% 14.53% 6.67% 0% 10% 20% 30% 40% 50% 60% 健康素养 安全意识与行为 语言素养 数学素养 科学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 艺术素养 人文素养 学会学习 问题解决与实践 批判与创造 自我管理 沟通与交流 合作能力 道德品质 法律与规则意识 国家认同 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 国际意识与多元文化 可持续发展意识 访谈 总体研究结果 公 民 意 识 与人交往 学习 与 发展 知 识 基 础 健康与安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 . 人际交往与合作 2 . 团队合作 3 . 信息技术素养 4 . 母语能力 5 . 学会学习 6 . 独立自主 7 . 数学素养 8 . 外语能力 9 . 计划、组织与实施 1 0 . 自我管理 1 1 . 创新与创造力 1 2 . 问题解决能力 1 3 . 主动探究 1 4 . 社会参与和贡献 1 5 . 公民意识 1 6 . 尊重与包容 1 7 . 科学素养 1 8 . 多元文化理解 1 9 . 健康素养 2 0 . 国际意识 2 1 . 生活管理能力 2 2 . 自信心 2 3 . 生涯发展与规划 2 4 . 冲突解决能力 2 5 . 可持续发展意识 2 6 . 反思能力 2 7 . 适应能力 2 8 . 情绪管理能力 2 9 环境意识 3 0 审美能力 3 1 . 法律与规则意识 3 2 . 安全意识与行为 河南大学 华南师大 山东师大 辽宁师大 北京师大 各地区对国外核心素养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问卷调查 结果的一致性 37.37% 40.00% 42.11% 42.11% 44.74% 44.91% 46.49% 46.67% 48.07% 50.18% 54.56% 54.74% 55.61% 55.79% 56.32% 56.67% 59.12% 61.75% 63.86% 65.96% 65.96% 66.14% 69.65% 69.65% 69.82% 70.88% 70.88% 76.32% 76.84% 78.07% 78.25% 88.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7 . 数学素养 2 4 . 冲突解决能力 8 . 外语能力 2 5 . 可持续发展意识 9 . 计划、组织与实施 2 3 . 生涯发展与规划 2 0 . 国际意识 2 1 . 生活管理能力 1 3 . 主动探究 1 8 . 多元文化理解 2 9 环境意识 2 8 . 情绪管理能力 3 2 . 安全意识与行为 3 . 信息技术素养 3 0 审美能力 2 6 . 反思能力 1 4 . 社会参与和贡献 2 7 . 适应能力 4 . 母语能力 1 7 . 科学素养 2 2 . 自信心 6 . 独立自主 2 . 团队合作 1 6 . 尊重与包容 1 2 . 问题解决能力 1 0 . 自我管理 1 9 . 健康素养 1 1 . 创新与创造力 3 1 . 法律与规则意识 1 5 . 公民意识 5 . 学会学习 1 . 人际交往与合作 问卷调查 的总体研究结果 健康素养 学会学习 健康素养 学会学习 合作能力 批判与创造 沟通与交流 创新与创造力 团队合作 问卷调查结果: 访谈结果: 人际交往与合作 基于实证证据对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建议 5. 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小结 访 谈 中 被 提 及 频 次 在 前 十 的 指 标 问 卷 调 查 中 认 可 度 在 前 十 的 指 标 尊重与包容 道德品质 公民意识 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 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与实践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 法律与规则意识 法律与规则意识 报 告 提 纲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的总体设计 三 核心素养遴选的支撑性研究 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为目标 体现学生应该具有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信念和价值要求 以文化修养的不断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支撑条件, 最终主要反映在学生的社会参与及互动过程中。 把握三个原则: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一)指标遴选依据 文化性(工具性): 掌握和运用 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成果 社会性: 处理 好个体与群体、 社会、国家、国 际等之间的关系 自主性: 管理 好自己的学习、 生活和发展, 能解决问题。 全面发 展的人 自 主 发 展 社 会 参 与 文化修养 (二)核心素养的三大领域 三个领域以动词的形式命名,反映其动态变化、 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理念 文化修养是个体自主发展和参与社会的必要基础, 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 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政策分析 国际比较 课标分析 传统文化 实证研究 道德品质 实践能力 创新素养 学习能力 社会责任 审美和人 文素养 身心健康 沟通交流 团队合作 信息素养 创新素养 社会参与 与贡献 自我规划 与管理 国际视野 语言素养 数学素养 学会学习 问题解决 学习素养 语言素养 科学素养 艺术与审 美素养 实践素养 沟通交流 主动探究 信息素养 人文素养 问题解决 仁民爱物 心怀天下 奉献社会 孝亲爱国 民族情怀 乡土情感 诚信自律 崇德弘毅 礼仪教育 人文历史 知识 文字表达 求学治学 方法 道德品质 交往合作 法律规则 社会责任 身心健康 自我管理 学会学习 问题解决 与实践 批判思维 与创新 (三)核心素养总框架的建构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全面发 展的人 文化基础 社 会 参 与 自 主 发 展 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人 文 底 蕴 人文积淀 重点是 :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 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 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人文情怀 重点是 :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 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审美情趣 重点是 :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 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 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 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 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 1)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科 学 精 神 理性思维 重点是 :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 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 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 重点是 : 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 择和决定等。 勇于探究 重点是 :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 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 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 2)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学 会 学 习 乐学善学 重点是 :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 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 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 重点是 : 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 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 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 重点是 : 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 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 “互联网 +” 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 安全意识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 3)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健 康 生 活 珍爱生命 重点是 :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 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 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健全人格 重点是 :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 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 挫折能力等。 自我管理 重点是 : 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 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 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 4)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责 任 担 当 社会责任 重点是 : 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 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 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 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 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 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 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国家认同 重点是 : 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 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 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 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 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 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国际理解 重点是 :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 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 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 5) 核心素养 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实 践 创 新 劳动意识 重点是 : 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 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 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 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 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 实合法劳动创造 成功 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问题解决 重点是 :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 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 择制 订 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 动的能力等。 技术应用 重点是 :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 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 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 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的主要表现( 6) 结束语 从全球经验来看,核心素养已逐渐成为一套有系统规划、 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完整育人目标体系。 目标指向:未来挑战、 社会与个体发展需求 核心内容:学生发展的 素养框架指标 关键环节:实践落实 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