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辅导一(导论—第一章)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6899454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辅导一(导论—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辅导一(导论—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辅导一(导论—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辅导一导论第一章 - 导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形成和开展的社会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开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立的理论过程中,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建立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历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历的根底上,逐渐形成和开展起来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首先应该理解它之所以形成和开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理论根底。 (一) 时代背景 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和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道路、方针和政策的根本根据。 20世纪70年代以后,尽管世界仍然处在从资本向社会过渡的大时代,但是时代主题却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平与开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新的时代主题。这种时代主题的变化主要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世界开场了多极化的进程。尽管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在较长时间内有可能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随着苏联、东欧的剧变,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成为历史,世界逐渐向多极化开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广阔开展中国总体实力增强,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二,开展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开展中国家要改变贫穷落后状况必须开展,就是兴旺国家也有一个再开展的问题,最求开展成为不可遏制的世界潮流。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全球化深化开展促使 世界各国经济日益严密联络,全球市场、资金、资的合作和竞争更加复杂,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赛越来越剧烈。 1 第三,新的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作用非常突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消费技术上获得了开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的进步,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开展了深化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使社会物质消费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貌一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二) 历史根据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任何理论的形成和开展总会表达为对前人理论探究和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但它又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沉的理论渊,与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以及党的八大文献中提出的许多关于中国社会建立的重要观点之间有着亲密的历史关联。 第一,原先的探究为后来的理论形成提供了历史理论根据。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根本完成了对消费资料私有制的社会改造,建立了社会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开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根底;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建立,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拟完好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现代化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根底,也积累了重要经历。 第二,最初的理论成果是后来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主张,其中特别是: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事业效劳的思想;关于处理好社会建立中各种关系的思想;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2 会社会各类矛盾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是党在前进道路上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来。 第三,教训对于后来的理论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当然,不必讳言,党在1957年下半年之后对社会的探究确实出现了严重失误和曲折,但是这些失误和曲折换来的教训对于后人考虑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我们如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的认识正是建立在以往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历的根底上。 在我们议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历史根据时,还包括对其他国家社会建立历史经历的吸收和借鉴。特别是,苏联和东欧曾经进展的社会探究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需要研究的课题和需要认真对待的教训。 (三) 理论根底 理论是理论形成和开展的根底。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立的生动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形成和开展的根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建立的理论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30多年来,我国从最初的农村改革到后来的城市改革,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从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到沿江沿边和省会城市开放,从提出有方案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事业“五位一体”布局等,我国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开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开展起来。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难题出现,理论正是在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开展的。第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开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建立的主体。30多年来,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仅以主人翁的姿3 态踊跃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立的理论,艰辛奋斗,开拓前进,而且显示出自己的聪明和才能、智慧和活力,他们在各个行业的各个基层开展了很多创造和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正是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人民群众的理论经历中汲取智慧而形成和开展的。 第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理论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0多年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开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开展起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开展,国际地位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成绩人所共知,世界瞩目。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的理论开展提供着来自理论的证明。人民群众承受并拥护这个理论,很重要的是他们从理论中看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二、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形成和开展的历史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开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一)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建立的历史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颖经历的根底上,初步答复了什么是社会、怎样建立社会这个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的道路、方针、政策,说明了在中国建立社会、稳固和开展社会的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4 邓小平理论包括社会本质理论、社会初级阶段理论、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还包括社会现代化开展战略、社会民主政治建立、社会精神文明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立、社会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执政党的建立等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贯穿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立等方面的比拟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开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根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开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是马克思在中国开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理论形态,邓小平理论具有不可否认和不可替代的原创性、根底性,在此之后形成的理论成果都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开展。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答复了什么是社会、怎样建立社会和建立什么样的党、怎样建立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消费力的开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包括关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是我国社会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关于按劳分5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