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8577190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0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0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分专练 0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I三1=11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选择序号回答(1)(3):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有可燃物(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解析】(1)图一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可燃物,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 物;(2)图二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条件不变,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 氧气接触;(3)图三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温度是否到达燃点,其他条件不变,铜片上白磷到达燃点燃烧 而红磷温度没达到燃点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4)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 40度,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因此选择A。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少量红磷可用广口试剂瓶,密封保 存,因此选择B。故选AB。【答案】 AB2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 蒸馏水置于火焰上。酒精,蒸馏水。结论:酒精是可燃物, 水不是可燃物。(2)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冋的硬 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 间加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硬纸片后燃烧。结论:乒乓球碎片的比硬纸片的低。在右图中打开 塞。昭分液漏斗的旋釘盐酸 溶液中产生气泡; 蜡烛火焰a(填“先于”“后于”)b 熄灭。现象的原因是:co2 不助燃;。1$JNalCOj f榕液(4)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烧杯底部变黑;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的蜡烛。fl蜡烛火焰d比c先 熄灭。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解析】【实验探究】(1)根据实验结论倒推实验现象,酒精是可燃物,所以酒精会燃烧起来,蒸馏水不是 可燃物,所以蒸馏水没有燃烧。 (2)根据实验现象推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说明乒 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3)CO2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所以蜡烛火焰a先于b熄灭。(4)用大烧 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d先熄灭的原因是烧杯内产生的热使CO2气体上升,导致烧杯上方的CO2浓 度高。【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 会发生爆炸。 “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堆积面粉与空气接触面积小,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小; 撒向空中的面粉与空气(氧气)接触面积大(或充分接触),同一时间(瞬间)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气体多 膨胀而爆炸。【答案】【实验探究】(1)燃烧起来;没有燃烧;着火点;(3)先于;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可燃;(4)烧杯内产生的热使CO2气体上升(或热的CO2气体膨胀后密度变小)【拓展】堆积面粉与空气接触面积小,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小;撒向空中的面粉与空气(氧气)接触面积大(或充分接触),同一时间(瞬间)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气体多膨胀而爆炸。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CO2嗝板三球白雀J-iLHC團區二澄请 石页氏一迁诡 m-热水叩,一石蕊(1)图一,能燃烧的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填序号)。A.温度降低B.白磷耗尽氧气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2)由图一 a、b处实验现象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3)图二,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解析】(1)图一,能燃烧的是a处,a处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该处燃着的磷会很 快熄灭,原因可能是白磷耗尽氧气。(2) a 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 b 处红磷能与氧气 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a、b 处实验现象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管口 的小气球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P2O5 )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3)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 时间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F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O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 CO2密度比空气 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答案】(1) a; b;(2)温度达到着火点;P2O5;(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 烧,密度比空气的大。4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省去)开展有关探究实验。已知:过氧化氢溶液足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开关K和K2均处于关闭状态;热水温度约为80C; 氧化锰难溶于水。实验步骤如下:I .打开K2,观察现象;II.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现象;III.关闭K2,打开K1,观察现象;W.回收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洗净仪器放回原处。回答下列问题:(1)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2) 打开分液漏斗后,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在发生的反应中作用,该反应的类型是反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3) 步骤III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导管中冒出 ;(4) 实验完毕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 、洗涤、干燥;(5)实验步骤II、III中试管形成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 解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打开分液漏斗后,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在发生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是分解反应。(3)步骤III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导管中冒出且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4)实验完毕后,回收二氧化锰 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洗涤、干燥。(5 )实验步骤II、III中试管对照可知,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热 水中的白磷燃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催化;分解。(3)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4)过滤。(5)可燃 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5.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的熱水实验装置Kj盛有訂 -白磷 L: 刁呂兰的带孔J 三阿燃烧谑实验步骤及现象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步骤2: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空瓶)中,白 磷不燃烧。步骤3:向A瓶中加满80C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步骤4:打开K、K2,从a 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 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K2,此时进入量筒B中的 水的的体积为1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1) 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 对比步骤3和4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3) 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量筒的水进入A的体积为mL,说明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约占寺。(4) 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丄,原因可能 (答一条即可)。5【交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以白磷为可燃物,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5)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6)解释压强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7)下列关于实验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白磷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没有氧气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白磷不能继续燃烧【解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仝L2P2O5(2)对比步骤3和4的现象可知,白磷与氧气隔绝,不能燃烧,与氧气接触,能够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 气参加。(3)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量筒的水进入A的体积为20mL,说明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约占:=。(4)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白磷不足、装置IJOirL 5b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K2o(5)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氧气浓 度减小,完全反应后氧气浓度略微增大。(6)压强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白磷燃烧,温度升高,压强增 大,氧气消耗,压强减小,压强增大幅度大于压强减小幅度,因此压强增大。(7)白磷熄灭,瓶内仍然 有氧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白磷不能继续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答案】(1) 4P+5O2滋;2P2O5o (2)需要氧气参加。(3) 20。(4)白磷不足。(5)氧气的浓度。(6)白磷燃烧,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氧气消耗,压强减小,压强增大幅度大于压强减小幅度,因此压强增大。(7)。6.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进行探究。图1装置填“能”或“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如果能,写出能证明该结论的实验现象(如果不能,说明可能猜想):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C,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o【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解释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 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反思与评价】(1) 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相比,优点是。(2) 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 。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 到液体进入试管。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及白磷量不足,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 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丄;乙:距试管容积的g相差很大。55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解析】图 1 装置实验中没有对比实验,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因此无法得出结论;【改进与实验】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 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 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 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 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2)在反应过程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试管内的压强变 大,所以图 3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被冲开气球弹性较大,因此可缓冲 压强;【拓展与迁移】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白磷燃 烧后消耗氧气,试管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内,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 积的吉 【答案】不能;如果白磷不具可燃性,即使与氧气接触也达到了一定的温度,白磷也不会燃烧;【改进 与实验】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反思与评价】(1) 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避免污染空气;(2)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拓展与迁移】 甲;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57. 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JTi【提出猜想】a. 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b. 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 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刚的猜想正确。(2) 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你的判断依据是。【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 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3).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棉花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同时反应放热。【实验结论】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与评价】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启示 【解析】【提出猜想】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反应生成了氧气。【实验与分析】(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放热,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增大。(3)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钠元素、氢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补充实验】棉花能燃烧。这主反思与评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反应放热。【实验结论】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o价】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启示是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答案】【提出猜想】反应生成了支持燃烧的氧气。【实验与分析】( 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钠元 素、氢元素;质量守恒定律。【补充实验】水、二氧化碳。【实验结论】2Na2O2+2CO2 = 2Na2CO3+O2。思与评价】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8. 如图 1 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写出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o(2) 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填“高”或“低”)。(3) 实验三:仪器的名称是:;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 ,该实验观察到仪器的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一定含有的元素o【拓展】将实验三改成图2甲所示的密闭容器进行,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乙所示,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 ,由此得到的结论 o2116M1ifr.:i牡【解析】(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酒精(C2H5OH )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点曉2CO2+3H2O(2)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3)仪器的名称是烧杯;实验结果表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是因为烧杯内的氧气完全反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该实验观察到仪器的内壁有水雾,是因为反应生成了水,说明石蜡一定含有氢元素。【拓展】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6%,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当氧气的含量低于一定数值时,有些可燃物可能不燃烧。【答案】(1)可燃物;C2H5OH+3O2丄箋2CO2+3H2O。(2)乒乓球碎片;低。(3)烧杯;氧气;氢元素。【拓展】 16%;当氧气的含量低于一定数值时,有些可燃物可能不燃烧。9. “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甩住L弄:一、汽卜泻,(1) 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被消耗的蜡烛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原因 (或石蜡蒸汽的挥发)(写一点)。(2) 活动2:水中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玻璃杯中的现象有。(3) 活动3:用玻璃杯扣住燃着的蜡烛,使杯口浸没液面下。下列关于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有 (填 标号)。A.蜡烛逐渐熄灭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C.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4)活动 4:将玻璃杯罩上两支燃着的高低两支蜡烛 观察到的现象有 (填“高”或“低”)处蜡烛先熄灭;玻璃杯内壁变黑,该黑色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同时杯内壁出现小水珠。 此实验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种元素。 从燃烧条件分析,活动24中蜡烛都熄灭的共同原因是。【解析】(1)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蜡烛减小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 总质量,原因是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没有称量或石蜡蒸汽的挥发。(2)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3) A、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可 观察到蜡烛熄灭;故正确;B、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杯中水的高度增加,故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气体,瓶内气压变化不大,该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4)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 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聚集在顶部,所以低高处的蜡烛先熄灭;玻璃杯内壁变黑,该黑色物质是炭 黑(主要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石蜡燃烧还有水生成,说明石 蜡中含有氢元素,所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从燃烧条件分析,活动24中蜡烛都熄灭的共同原 因是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答案】(1)小于;石蜡蒸汽的挥发;(2)水中产生气泡、蜡烛熄灭;(3) AB;(4)高;C;2; 可燃物与氧气隔绝。10. 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TT10%q袒水甘nA【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 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热水中; 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问题解答】(1) 实验步骤的目的 。(2) 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在实验步骤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 。(4) 已知白磷化学式为P4,写出白磷燃烧起来的化学方程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1)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需要保证装置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通过拉动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可以恢 复至原状,判断装置气密性;(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 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T;(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 底部聚集,将内部残留氧气赶出,当二氧化碳集满后进入澄清石灰水,此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氧 气排尽;(4)白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 为 P4+5O2 戏一2P2O5。【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2) 2HCl+Na2CO3 = 2NaCl+H2O+CO2T(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 P4+5O2 也哟 2P2O5。11. “蜡烛一吹就灭”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灭火原理,针对蜡烛熄灭原因展开了 探究。【探究一】小明依据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白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扇子扇灭,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她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 ,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探究二】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石蜡蒸气, 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温升涓喪计5长桜桶小孑_查阅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C,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C1000C;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 在燃烧。实验 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C以上时,点 燃右面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实验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实验分析、讨论】(1) 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 。(2) 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l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法。 【解析】【探究一】小明依据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 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扇子扇灭,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她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热量, 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探究二】【实验结论】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 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 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C以上时,点燃右端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 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了石蜡蒸气,因此蜡烛一吹就灭的 原因是带走热量并移走可燃物。【实验分析、讨论】(1)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保证温度不低于 蜡烛着火点。(2)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l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 的控制变量法。【答案】【探究一】二氧化碳;热量。【探究二】【实验结论】带走热量并移走可燃物。【实验分析、讨 论】(1)保证温度不低于蜡烛着火点。(2)控制变量。12. 某兴趣小组利用“双球管”进行化学实验(1) 甲组用图 1 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步骤I .挤压滴管A, 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00C,观察现象.步骤II .停止加热燃烧管,待燃烧管温度降至80C,挤压滴管B,观察现象. 步骤I中双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证明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2) 乙组用图2装置完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过程中,b处的实验现象是。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在a处放 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为:CaCO3+2HCl=CaCl2+H2O+CO2T;步骤I中燃烧管内白磷不燃烧,步骤II中燃烧管内白磷燃烧,说 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b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要证 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在 a 处放干燥的石蕊试纸,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红,作对照实验。c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CO2=CaCO3;+H2O。由于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可观察到蜡烛从下而上依次熄灭。【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T;步骤I中白磷不燃烧,步骤II中白磷燃烧;(2)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固体(或沾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 CO2+Ca (OH) 2 = CaCO3J+H2O;从下而上,蜡烛依次熄灭;CO2不能燃烧且不能支持燃烧,CO2的密度比空气大。13. 如图,在一个圆形密闭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a、b、c三点均放置氧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点燃蜡烛。测量数据如下。O2 含量CO2含量温度高caa中bbb低acc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由高蜡烛到低蜡烛依次熄灭。(1)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 。(2)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 。(3) 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 (选填“要往低处逃生”、“要往高处逃生”)。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含有 C、 H、 O等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应有C、H、O元素,由于石蜡与氧气点燃燃烧,所以氧气含有了O元素,但是所 以反应物中石蜡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验证,但是除了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没有,只能是石蜡含有,所以石 蜡一定含有C、H元素;(2)由于燃烧是放热反应,燃烧过程中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密度 减小,则向上聚集到高处,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3)结合实验结果,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 而在位置较低处,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气浓度高,利于呼吸;【答案】(1) C、H(2)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变大,此时密度小于 空气,向上聚集。( 3)要往低处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