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同步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769579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脊轩志》同步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项脊轩志》同步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项脊轩志》同步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同步作业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 9陈情表*项脊轩志 基础过关练 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得 2.当 3.置 4.殆 5.过 6.之 7.以 8.而 二、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室仅方丈 古义: 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主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 2.墙往往而是 古义: 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凡再变矣 古义: 今义:又发生变化。 4.吾妻来归 古义: 今义:返回;还给,归还。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客逾庖而宴 2.乳二世 3.执此以朝 4.垣墙周庭 5.内外多置小门墙 6.东犬西吠 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8.雨泽下注 9.使不上漏 10.前辟四窗 11.时至轩中 12.庭中通南北为一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妪,先大母婢也。 特殊句式: 译文: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特殊句式: 译文: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特殊句式: 译文: 5.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特殊句式: 译文: 6.室西连于中闺。 特殊句式: 译文: 7.鸡栖于厅。 特殊句式: 译文: 8.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特殊句式: 译文: 五、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看到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我心中感慨万千。()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礼记中记载:“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称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亲为“先妣”。() 2.古代称女子出嫁为“归”,如诗经中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本文中“吾妻来归”和“吾妻归宁”中的“归”皆为此意。() 3.笏:古代君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4.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代指成童。束发可指男子十五岁,而女子十五岁则被称为“豆蔻年华”。() 5.“志”,记述事或人的文章、著作,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也有“记”的意思,是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七、默写。 1.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的方式巧妙地把日光反射进轩中。 2.项脊轩志中,写桂树的影子随着风轻轻摇动,非常可爱的句子是:,。 3.项脊轩志中,记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是:,。 4.项脊轩志中,写祖母希望作者像她的祖父一样拿着象笏上朝的句子是:,! 5.项脊轩志的结尾,表明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托在庭中的枇杷树上,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句子是:,。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觝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有删改) 注春官: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刺刺:多言的样子。击断:争执。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所以叫作“弱冠”。后世泛指男女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D.大学士,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九岁时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便通晓“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按自己的见解处事,上级官吏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去做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王世贞,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王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文章借此表现了对王世贞不记私仇的品性的赞扬。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德清县的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归、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节选自世美堂后记,有删改) 注訾省:计算、察核财物。馆饩(x):招待居住饮食等。遘悯:遭遇到忧伤的事。此文为归有光对续妻王氏的怀念之作。 4.()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岁苦旱而独收苦:为所苦 B.吾妻具酒相问劳具:准备 C.得无有所恨耶恨:痛恨 D.岁一再至而已再:二次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B.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C.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D.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寒花葬志 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有删改) 注魏孺人媵(yng):魏孺人,作者前妻。孺人,明代七品职官母亲或妻子的封号,又通用为对妇女的尊称。此系尊称。作者写此文时,尚未中举。媵,陪嫁的婢女。丁酉: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 6.()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描写寒花日常生活的两件小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寒花在作者印象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7.()文中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试分析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野鹤轩壁记 归有光 嘉靖戊戌之春,予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吾昆之马鞍山,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莫测所往。意其间有仙人居也。 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 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予等时时散去,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 (有删改) 注野鹤轩:在昆山境内。写作此文时归有光32岁。昆:昆山。马鞍山在昆山县西北。刘龙洲:刘过,南宋爱国诗人,号龙洲道人。积极要求抗金北伐,诗风豪放。死后葬于马鞍山。 8.()下列对文中第二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慈溪人杨子器是野鹤轩的创建人,曾任昆山县令。 B.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 C.作者称杨子器“不为俗吏者”,称赞了杨氏官品和人品。 D.作者与友人相聚于刘龙洲墓侧,暗含其追慕先贤之意。 9.()第一段写刘过的墓,用意是什么? 10.()赏析第三段画线句子。 五、微写作。 11.()或许母亲的一个眼神、一根白发、一声叮咛,父亲的一个动作、一次呵斥,一声叹息,仍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学习项脊轩志中的描写技巧,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场景,写一段表现亲情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注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四月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有删改) 注帝: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继承皇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B.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C.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D.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中国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古代男子在冠礼之后都必须取字。 B.首辅:明代和清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代典制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由皇帝创作的,如皇帝所作之诗文、书画、乐曲。“御”指皇帝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请求致仕被称为“乞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说嘉靖皇帝革除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尽忠诚,无所隐藏。 B.谦和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议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诤谏,并坚决不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 C.张璁和桂萼竭力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璁和桂萼,只下褒美嘉奖的诏书抚慰挽留费宏。 D.在桂萼去世、张璁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恩遇更加丰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 (2)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 5.()结合原文,概述张璁、桂萼妒忌并打压费宏的理由。(3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三单元 时,追谥忠毅。 *项脊轩志 基础过关练 一、 1.得到、获得能够 2.面对、对着应当 3.放置设置放弃,丢下 4.恐怕,可能危险近,接近 5.过去经过超过过错 6.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代词,那代词,她助词,的 7.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依靠 8.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连词,表方式或状态代词,你的连词,表修饰 二、 1.一丈见方。 2.到处。 3.变了两次。 4.女子出嫁。 三、 1.名词作动词,吃饭 2.名词作动词,喂奶、哺育 3.名词作动词,上朝 4.名词作动词,砌上墙 5.名词作状语,在内外 6.名词作状语,对着西家 7.名词作状语,亲手 8.名词作状语,往下 9.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10.名词作状语,在北面 11.名词作状语,时常 12.数词作名词,一体 四、 1.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2.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 3.特殊句式:被动句,“焚”在此处有被动的意思。 译文: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可能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译文: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 5.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家有老妪,尝于此居”。 译文:家中有位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 6.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室西于中闺连”。 译文: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 7.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鸡于厅栖”。 译文:鸡在厅堂里歇宿。 8.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余自束发,(于)轩中读书”。 译文: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 五、 亭亭如盖:形容树木高高地直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 六、 1. 2.“吾妻归宁”中的“归”意为(已婚女子)“回娘家”。 3. 4.“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女子十五岁称“及笄(j)”。 5. 七、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片段读写练 1.C“湛深经术”是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后”表“德清”的发生时间,应在其前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C。 2.A“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3.C“攻击王世贞”“徒有虚名”等与文章内容不符,“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文章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表现归有光的才华。 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是昆山人。九岁时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对“五经”“三史”等书已完全通晓,拜同乡魏校为老师。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来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学生常有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才考取进士,被任命为长兴知县。他用古代的政教风化来治理政事。每次审理案件,都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絮絮叨叨地说着吴地语言,断完案就让他们离开,不写判决书。上级官吏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搁置不去执行。与上级有所争执,就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上级官吏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做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向来了解有光,引荐他做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归有光)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书,参透其中的精神旨意。当时王世贞主宰文坛,有光极力抵制排斥,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满,后来也从内心对有光十分佩服,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有不同的志趣,只是自我伤感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德清县的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归、胡”。 4.C恨:遗憾。 5.C“余好书”与后文妻子为我访求、购置书籍的事构成因果关系,因此“故”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遂”,副词,于是,一般放在句首,据此排除D项。故选C。 参考译文 我对家中的财务,从来没有计算、核查过。我的妻子也从来不把家财的丰或薄告诉我,只是督促奴仆们去开垦荒地,在为大旱所苦的年月只有我家的土地获得丰收。每当稻子成熟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酿酒给我的父母品尝,然后自己才敢来尝酒。当收割了大小麦的时候,(我的妻子)先用它们给公婆做成美味的酱制品,然后自己才敢用来做饭做菜。神佛和祖宗的祭祀、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她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姐妹中孤苦无依的都来投奔她,四方往来的读书人在吃和住上没有不得到恰当的安排的。有时候遭遇忧伤的事,她始终默默忍受没有怨言。因为我喜爱读书,所以家中有散乱、零碎的书籍的,她就让乡里的老妇人查访寻求,于是购置的书籍大概有几千卷。 庚戌年,我落榜从京城出发,走陆路过了十天才到家。那个时候正是芍药花盛开的时候,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我说:“你难道没有什么遗憾吗?”她说:“我正想和你一起去鹿门山采药隐居,有什么好遗憾的呢?”长沙的张文隐公去世的时候,我悲伤地痛哭,我的妻子也潸然泪下,说:“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了解你的人了。但是张公是有负于你的啊!”辛亥年五月的最后一天,我的妻子去世了,是在张文隐公去世的第二年。 又过了三年,倭奴侵犯边境,在一天之中掠夺了多次,然而我的房子却没有毁坏,厅堂中的书也没有损毁。后来我就居住在县城,一年才去两次而已。辛酉年的清明节,我带着儿子和儿媳前来祭扫,留下来把毁坏的地方加以整修,长久地住在这里没有离开。一天,我的父亲闲坐在厅堂中,悲痛地对我说:“房子还在,人却已经不在了,我想念我的儿媳啊!”我退下后,十分悲伤。于是将这些记录下来,写了这篇世美堂后记。 6.答案(1)寒花拿走煮熟的荸荠不给作者吃;寒花倚在小桌旁吃饭的神情。(2)稚气调皮、天真质朴、活泼好动的小姑娘。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第二段,需要加以翻译概括。并根据题目所问,以寒花为陈述对象作答。 (2)“垂双鬟,曳深绿布裳”描绘了寒花的打扮,属于外貌描写,写出了寒花稚气天真的形象;“持去不与”属于动作描写,写出了寒花的调皮;“目眶冉冉动”属于神态描写,写出了寒花的活泼。 7.答案(1)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是为了表现魏孺人性情温厚、善良、慈爱,是个贤妻良主;表明作者生活在夫妻感情真挚深笃、主仆关系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中。 (2)表达了作者对亡妻一颦一笑无尽的怀念和时过境迁的伤感。 解析(1)“魏孺人笑之”,此处魏孺人因寒花的调皮而笑,体现的是主仆之间的和谐融洽;“孺人又指予以为笑”中的“指予”更能体现出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这两处皆体现了孺人温厚、善良、慈爱的品性。 (2)本段文字题为“寒花葬志”,作者以写婢女寒花之名,实则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妻子的无限怀念。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刻画愈细愈小,对流逝的悲哀就愈痛愈恸,给读者以无限的感发空间。 参考译文 婢女寒花,是我的妻子魏孺人的陪嫁婢女。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虚丘。她没能侍奉我到最后,这是命啊! 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年方十岁,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穿着一条长可拖地的深绿色的布裙。一天,天气很冷,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寒花将已煮熟的荸荠削好皮盛在小瓦盆中,已盛满了,我刚从外面进屋,取来就吃,寒花立即拿着走开,不给我。我的妻子就笑她。我的妻子常常叫寒花倚着小桌旁吃饭,她就吃,两只眼睛慢慢地转动着。我的妻子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回想当时,一晃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啊! 8.B“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错误,由原文“令能好文爱士”可知,他喜欢读文章,关爱读书人;“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于文无据。 9.答案表达对刘过的敬慕之情;刘过乃爱国志士,作者引以为同类。 解析由文章注释可知,刘过要求抗金北伐,乃爱国志士,作者引以为同类,表达对刘过的敬慕之情。 10.答案多用四字短语,简洁短促,创设出惊心动魄的场景,暗示聚会诸君的不同凡响。 解析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画线句子“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多用四字短语,简洁短促;“狂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等环境描写创设出惊心动魄的场景,暗示聚会诸君的不同凡响。 参考译文 嘉靖戊戌年的春天,我和各位友人在野鹤轩那里会集作文。我家乡昆山的马鞍山,虽然小,然而风景却很奇特。野鹤轩在山脚,轩旁有山泉,泉水甘甜清澈可以喝。略微拐弯向东边不远,有很多大石头,那是山上风景最美的地方,俗称东崖,也叫刘龙洲墓,因为宋朝的刘过葬在这里。刘龙洲墓处在乱石中,站在墓边往上看,只见一片青绿,怪石嶙峋,看不见有土。只在石壁旁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它的上面,不能猜测它会延伸到什么地方。料想在那里面有神仙居住。 最初,慈溪人杨子器,字名父,修建了野鹤轩。他喜欢读文章,关爱读书人,不是世俗的官吏,所以后世人很称赞他。今人在此修建了名父祠供奉他。唉!杨子器先生怎么会知道四十多年之后,我们这些人会在这里聚会呢? 这次聚会的有六个人,迟到的有两个人。潘士英从嘉定县来,取水煮茶,反而成了这里的主人。常常我们都走了,唯独士英还和他的随从留下来。遇到狂风暴雨,山石崩落,像是山鬼在夜里哭号,未免会使我们牵挂他。 11.写作指导(1)写作对象可以选父亲、母亲、奶奶等,只要能体现亲情均可。 (2)选材方面,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妈妈给“我”端饭的瞬间,爸爸睡前悄悄帮“我”关好门的习惯,小学时奶奶送“我”上学的情景等,只有写自己亲身感受过的事,才会表现出最真切的情感,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更能引人共鸣。 (3)抓住人物富有特征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 三年模拟练 1.A句中“新宁伯”和“谭纶”是身份与姓名的互指关系,指的是同一个人,故“新宁伯谭纶”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无何”为固定搭配,表示“不久,没多久”,往往独立成句,前后都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A。 2.A“古代男子在冠礼之后都必须取字”错。古人取字不是必须,取字的规矩最初只限于上层社会,只有贵族士大夫们有字。 3.B“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诤谏”错误,原文第三段中的“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意为“他在大礼之议中(虽然)不能极力诤谏,但也不曾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由此可知,费宏没有极力诤谏。 4.答案(1)张璁、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出(对他们)裁制贬斥(的意思),张璁、桂萼对此也大为怨恨。 (2)桂萼说:“作诗写文章是小的技艺,不足以烦劳圣心,并且使费宏借此得到恩宠光耀,欺凌打压朝廷其他官员。”皇帝置之不理。 解析(1)骤:突然。举:皆,全。裁抑:裁,制裁;抑,贬斥。大怨:大为怨恨。 (2)诗文小技:省略句,作诗写文章(是)小的技艺。冯:通“凭”,凭借。宠灵:恩宠光耀。置不省:省略句,即置(之)不省,置之不理。 5.答案费宏没有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费宏常常表现出裁制贬斥张璁、桂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