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

上传人:lj****c 文档编号:16755824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早在18世界末,欧洲精神病医生就开始把绘画作为一种诊断精神疾病的方法。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弗洛伊德发现:人被遗忘或被压抑的记忆,会以表象和象征的形式在人的梦里或者艺术作品中出现.病人们经常说他们无法用语言把自己的梦表达出来,单可以画出来。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是理解人类内部心理世界的一个途径。佛洛伊德通常不主动要求病人画出梦中的表象,而另一个现代心理学的先驱荣格经常鼓励病人画画。荣格对人的原始心理模型和视觉艺术中一般性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做了研究,为人们理解绘画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奠定了基础。荣格认为,通过象征物进行幻想是人的内心世界在经历心理创伤或磨难时试图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绘画心理分析是从对儿童的观察开始的。19世纪末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在绘画中所编写的内心世界。相对语言的表达,孩子们似乎更多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1年,库克(Cooe)对儿童绘画的各发展阶段进行了描述,而强调了这个阶段理论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到了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开始兴起,绘画开始成为一种结合心理分析的艺术治疗形式。在2世纪中期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绘画治疗观点的对峙,代表人物是玛格丽特诺伯格(aare aumburg)和依蒂丝格拉玛(dth rae).其中,诺伯格主张绘画治疗的作用是使病人对所处境遇和发生在身上的事情进行知觉重组,而格拉玛认为绘画治疗在于治疗师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参与和分享的角色,这种角色有助于病人的自我成长。最后,2世纪晚期,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绘画分析和治疗的发展。 除了临床上对绘画的分析和应用,从2世纪初期开始,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研究. 1921年,伯特(But)用“画人”作为治理测查的方法,对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测量。伯特大量地分析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绘画,并把他们的绘画分为不同的阶段:23岁为涂鸦阶段,岁时用简单线条描绘事物,56岁开始用粗略的象征表现人和动物,10岁时学习描绘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作品,114岁用装饰、几何图形来表达,青春期时人才开始对色彩和形状感兴趣. 15年,诺拉姆(olam)、路易斯(Lewis)和史滕(Stn)对神经官能症病人的自由绘画进行了心理分析.126年,弗洛伦斯古德伊那伏(ForeneGooegh)尝试用画人的方法测试孩子的智力。这也是第一种标准化的绘画测验,它很快地被传播开来,作为一种测量治理的方法广泛使用。随后,在1963年,哈里斯(Harri)进一步发展了古德伊那伏的研究.他让儿童画男性(一位)、女性(一位)和自画像各一张。他还提出“绘画是认知成熟的指标”。他还修订了古德伊那伏的评分标准,根据年龄的差异,选择了3个评分项目,包括身体部分、衣着细节、比例与透视等。一些具体的项目包括:是否画出了头部、躯体、胳膊、腿等大的部分,身体比例是否正确,胳膊和脚是否靠在一起,头部是否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是否有手指等。哈里斯吧儿童绘画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儿童主要画有一定形状和特征的斑点;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模仿和复制,绘画中出现个体差异和人物的细节;第三阶段,展现美感和愉悦。0世纪0年代,通过绘画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绘画可以投射出人的心理状态的观念,深入人心。绘画不但能反映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能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心理学家们开始用“画人测验”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而且还作为测量儿童发展和人格特征的方法。随之,“投射性绘画”的术语开始出现,绘画投射测验也正式诞生。为了评估人格,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的文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绘画投射测验,在94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进行的研究,经研究发现,儿童画房子、树和人等事物能够反映出儿童的人格、知觉和态度.所以绘画展现了自我无法表达的信息。 绘画测验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测验的表现形式、内容和目的等来进行分类。在临床心理学中,常见的有这样几种类型:以智力测验为目的的“画人测验”;以获得有关人格特点方面信息为目的的测验-考克(KochK)的“画树测验、布克(Buk)的“房-树人测验”;以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病理等方面问题为目的的“家庭活动画测验”;为了了解视觉运动功能、脑功能状态的“本的格式塔测验”;以了解潜意识人格问题为目的的“景物结构化测验”。194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克(u)提出的“房-树-人”(oueTreePeson,TP)测验是较为著名的绘画投射测验。布克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了HTP测验,后被许多国家引进并加以推广应用。这项测验是作为智力测验的辅助工具开发出来,任务是画出一间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因为这三个物体为每一个儿童所熟悉,包括年龄很小的儿童,而且这三样东西可以诱发儿童的联想,并可能将联想投射到绘画上.布克曾说:TP测验能激发儿童有意识的联想和无意识的联想,儿童画出的人、房子和树或其他内容可以反映儿童的人格、知觉和态度.房子能反映家庭或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树能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和他们对环境的感受。咨询师可通过分析儿童画出的房子、树、人的特征以及话的细节比例、透视、颜色使用,对儿童心理进行评估。同样以人物画作为投射测验工具的还有凯伦麦克伏(Ken chover)。他在199年出版了人物画的人格投射作用一书,气质探讨了人物画与人格特质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人物画和心理病理学方面的问题。他的基本理论是要求“画一个人时,画册的人和做化妆的种种情绪(冲动、焦虑、冲突)以及补偿的特点密切相关,所以画出的人代表了作画者,那么用来画画的这张纸就代表了他周围的环境.麦克伏认为绘画(尤其是画人)可以表现出作画者的冲突特征、防御机制、神经症以及病理学特征.他还为画中人的各种细节部位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纽扣、口袋、烟斗等,同时也为画面中的其他事物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164年,桥莱斯(Jolle)收集、整理大量“房树人”的图画并对其各种特征进行了描述。98年,科皮茨(oppitz)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评分体系。她认为:“儿童最了解的人是自己,因此儿童画的人就成为内部自我及个人态度的肖像.”她还使用图画作为投射任务探查儿童绘画中所表现的情感问题的特征,她把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更注重儿童对自己和那些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的人物的看法以及儿童对待冲突的态度.科皮茨的思想代表一种更为“注重现实”的观点,在分析心理发展、人际关系和情绪因素的同时,更注重分析儿童当前的心态和感受.同时她还建立了评价儿童绘画发展水平和情感发展水平的标准,并设计了12岁儿童的评分项目表。后来她又对114岁青少年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11岁以后的青少年,在任务绘画的细节方面并没用系统地增加虽然年龄不断地增长.199年,布克及哈姆尔(ckHamer)将人物画作为投射测验的工具,探讨了绘画中的表现的个体发展以及绘画投射的作用,同时还对“房-树人的技术及评估的方式做了介绍。19年,哈姆尔(mmr)在临床中应用了“房-树人”的技术。191年,阿佩尔(Appel)在家庭研究方面引入了绘画的应用;为了获得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情况的信息,首先提出了“画一个家庭”的方式。194年,沃尔福(Wolff)在此方面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赫斯(Hse)在191年提出画家庭图的技术。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伯恩斯和哈弗德卡夫曼(BrsKaufm)发现在一般绘画投射测验中缺少动感,因此指导儿童进行一种家庭动力绘画,并在17年出版了家庭动力绘画一书,从此动力元素被引入了绘画测验之中。他们要求绘画者表现“全家人一起做什么事情。通过动态的画面,可以得到更多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互动的信息。家庭动态图也被应用到了学校当中:普洛特和飞利浦(Prout&Philip)在1974年提出“学校动态图”模型。他们要求学生画出“我和学校里的人(老师、同学),在学校里做什么”,通过这样的工作来亚牛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1982年,沙堡(Sabaug)对学校动态图又做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包括质和量两方面。普洛特和塞尔默(ProutCee)在18年发现了学校动态图与学习成绩有相关性,并提出了此概念。家庭与学校动态图是家庭动态图和学校动态图合并成的一个模型诺夫和普洛特(noff&Prout)在85年为此做了大胆的尝试。对绘画的解释系统有很多,大致有:1、布克的解释系统.有质的解释,也有量的分析。2、7年,桥莱斯(Jolls)的解释系统。乔蒂斯简化了布克的解释系统,其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学。他擅长运用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绘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15年,汉默(F)的“象征解释”系统。他认为房子是唤起与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有关的情感的形象,对儿童而言,自我与双亲、兄弟姐妹的关系会在“房子上显示出来;对成年人,“房子则可能反应当前主要的环境背景及与配偶关系的质量。4、187年,本斯(Bus,RC)的“房-树-人动力绘画评分系统。通过分析被试表现在绘画中的风格、方式行动,了解其感情、自我概念、与他人的关系等特征.最近几十年来,以“房-树人”为主题的绘画测验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绘画心理测验之一.绘画心理分析最初是用来评判儿童的成熟度、智力,因为成年人人格相对稳定且自我部分形成,而儿童的人格还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自我意识不成熟,认知能力较低,焦虑很容易被激发。儿童倾向于用直接的行为和游戏来外显他的愉快、焦虑、混乱等,而绘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通过绘画,能表达出他们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心深处的情感,能把自己的某些经历表达出来。研究者基于这种观点,设计出绘画投射测验。绘画提供了一种手段,可以让人表达出用文字无法表达的信息。随着绘画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全面地评估作画者的人格。从儿童到大众,从研究到临床,绘画心理分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前景可观.附:京师博仁绘画心理分析与技术研修班授课导师:童玉娟(台湾)一、 课前导读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是表达性心理治疗(亦称艺术治疗)最代表性的方法之一,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绘画创作者的可在专家指导下分析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层次内心体验,疗愈自我,促进自我成长。咨询师、治疗师通过来访者的绘画来沟通交流,打开来访者他们封闭的心门,迅速建立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进行深入的内心探索和调整,解决深层次心理和心灵成长问题。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可以独立进行咨询,也可以用作团体辅导和活动等形式,将复杂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变得简便易行,生动活泼,便于咨询者接受和理解,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都可适用,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实用有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具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通过研修学习,无论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理论还是操作技术都达到相当的专业水平,且不讲求绘画技巧,具体是:、促进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深入了解自我的心理世界,藉以了解和探索真实的自我、促进自我成长。2、学习应用绘画心理分析的咨询、治疗技术。掌握绘画心理分析的核心理论基础与实务操作,熟练地将其应用于实际临床个案咨询和治疗工作。、能开展团体活动。借助绘画治疗的方法带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三、 适合人群 1、大、中小学学校心理老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工作者3、临床心理科、精神科医生4、企业管理和培训人员:包括企业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5、监狱管理、社区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者、艺术和心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7、心理学爱好者、期望自我探索的朋友注:绘画疗法与绘画技能无关,有无绘画基础均可参加.四、课程特色 1、体验式教学与相互交流:由童玉娟老师及其助教引导及带领学员现场操作、体验与交流;2、分组活动:分组进行讨论,一起分享及回馈自己的心得与看法;3、观察学习与讨论:现场与童老师讨论及沟通和交流,当面感受咨询过程。 五、导师介绍 【童玉娟老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推广部讲师台湾台北医学大学兼任讲师在台湾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专长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绘画治疗、游戏治疗、故事治疗及团体辅导及亲职教育工作。现任职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北医学大学中原大学推广教育部专任讲师、台湾明新科技大学幼儿保育学系/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幼儿保育学系桃园创新技术学院幼儿保育学系/新生医护专科学校幼儿保育科兼任讲师。曾任于立空中大学生活应用科学系/育达科技大学幼儿保育学系兼任讲师,中华熊妈妈保母公益协进会秘书长、苗秀国际顾问有限公司执行长,中华儿童发展教育公益协进会讲师,教学认真风趣幽默,理论与实务兼顾,强调应用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主轴与特色,深得学员喜爱与信任。六、课程内容 我们将知道,绘画表达性艺术是一种情绪抒发、表达内心世界、传达内在感情的最佳治疗媒介,同时也是探索潜意识中深层情感纠结的媒介.如果想了解个案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表达什么?通过实务的艺术疗愈教学法,结合人类的心理社会发展,您借助 “心灵涂鸦”的艺术创作与个案进行情感、心灵的交流,以了解个案的内心世界及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纠结的情感,并于适当时机给予关怀、辅导与治疗,此即是艺术疗愈的最终目的。日期时间课程主题课程内容学员收获第一天上午:00-12:00理论与实务绘画及其艺术治疗理论与实务介绍、诠释与评估、治疗原则、治疗时注意的事项。学员可以了解绘画及其艺术治疗理论基础,掌握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治疗评估原则.热身技术破冰、相见欢。让学员了解运用绘画技术打破隔阂,促进团体动力发展.下午:07:30A-BC人格的分辨分辨个案的人格特质及人格表现及亲子互动关系。学员可以了解运用家庭画像的技术,辨别个案的人格特质及亲子互动关系。第二天上午8:3:0身心灵的探索探索自我的潜意识的情感和情结。掌握绘画中自我探索与疗愈的技术,处理学员与潜意识的沟通、联结。下午14:0-7:30婚姻关系图、家庭动力绘画了解个案的夫妻及家庭关系.运用婚姻家庭关系图、家庭动力绘画技术,处理个案在解决个人及家庭关系中的问题.第三天上午:312:0情绪日记画了解个案的情感表达、压力来源,以及潜意识中的压抑,包括负向思考与来源的探索。学员可以根据情绪绘画日记,了解个案潜意识中的真实情感与压力,学习处理个案的负面情绪。下午14:001:3重建的生命探索个案的内心需求及如何进行心灵疗愈。体验、学习巩固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处理个案情绪问题的应用,进行深度整合与重建.七、绘画心理治疗的运用 、在儿童培养中: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帮助孩子释放不良情绪;及时发现孩子的潜能,适时培养;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15种以上的能力;通过对孩子绘画作品的分析;帮助家长明确亲子关系改进之处.、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 易于引发学生兴趣,与学生建立友好、信任关系; 降低学生的防御机制,有利于真实信息的收集; 有效帮助学生释放不良情绪;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1种以上的能力; 不受学生语言、年龄、认知能力及绘画技巧的限制; 不受环境限制,既可应用于团体辅导,又可应用于个体咨询; 经济省时、易于操作;、在企业中:员工个人成长与探索;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员工减压;生涯规划。4、在心理咨询中:个人成长探索;心理测量、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婚恋关系;童年创伤;物质依赖;网络依赖;情绪困扰;问题行为.八、 课程提示1课程时间:21年月10日-2016年月12日 。【其他优惠政策】为了更好地培养心理专业人才,为了更多人学到更好的心理学技术,京师博仁系列超级福利!京师博仁1周年感恩回馈活动之惊喜超值卡(限时限量):充值000元卡赠800元,充值万元赠20元,充值2万元黄金卡赠7000元消费金,充值5万元白金卡赠2万元消费金,充值0万元钻石卡赠5万元。各消费卡暂时不限人数使用限制。一次充值,长期有效.3。【证书】研修期满,颁发由童玉娟亲笔签名的绘画心理分析与技术研修班结业证书;4。【附赠】全班学员纪念照片、下午茶茶点、资料、学习用具等;.【住宿】 食宿自理,可协助安排住宿。.【温馨提示】上课前请注意休息、饮食;上课时请穿着宽松、舒适衣物;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