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州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El****in 文档编号:1672728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州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我州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我州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州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去年州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就我州湿地保护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后,得到了省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作为我省代表团提案之一提交全国政协,引起了全国政协领导的极大关注。今年8月至9月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黄润秋、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刘佑林先后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我州若尔盖、红原等县就草原沙化、湿地退化、川西北高原生态保护、退耕还林落实情况等进行实地调研。州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也分别于今年8月至9月与州林业局、州环保局、州畜牧兽医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在州政协副主席苏友生的带领下,对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四县采取实地察看、座谈讨论、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我州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成效 我州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重要的草食畜牧业基地之一。全州有天然草原6782.8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53.83%,主要分布在牧区五县和半农半牧区县的高山牧场,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5784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85.3%。饲用植物种类繁多。据草地资源调查显示:天然草地平均鲜草产量379.5公斤/亩,可食鲜草241.04公斤/亩,理论载畜量为 763.97万个羊单位。在所辖的8个半农半牧区县和5个牧区县中,草地资源均有分布,其中以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松潘5县分布最多,面积达4805.65万亩,占全州草地面积的70.85%。全州现有人均草地资源占有量为5.32亩,与世界人均草地面积0.69亩和我国人均草地面积0.33亩相比,是世界和我国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具有发展草地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退牧还草、草地沙化治理等草原基本建设项目,我州草原生态环境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改善。(一)草原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在及时修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基础上,抓紧制订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施行的变通规定等系列配套法规。草原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乱挖、乱垦、非法占用草原等人为破坏草原生态植被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二)草原承包经营不断推进 截至目前止,全州共落实草原承包面积5436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93.9% ,其中承包到户3100万亩,承包到联户1077 万亩,承包到村1170 万亩。草原承包的大面积落实,为保护建设草原恢复草原生态功能打下了良好基础。(三)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从2002年起,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州先后实施了退牧还草、草原沙化治理、湿地保护、鼠虫害综合防治等草原生态基本建设,到2009年底,全州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达1165.5万亩,建成人工草地 74.27万亩、补播改良草地423万亩;完成围栏封育草原2637.19万亩(其中禁牧996.4万亩、休牧1640.79万亩),治理草原沙化土地7.6万亩,草原灭鼠治虫达2800万亩次。(四)牧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通过实施牧民定居及帐篷新生活行动、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到2009年底,全州共建成牧民定居点103个,10433户牧民、1211户病区群众住进了新房,4.15万户牧民用上了设施齐全的帐篷。二、困难和问题 我州地处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和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绿色屏障区,近年来,虽然我州在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加、牲畜超载过牧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一)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一是草原“两化三害”严重。到2008年底,全州草原“两化三害”面积达4271万亩,占可利用草原的74。其中,严重退化、沙化和鼠虫害面积分别达3050万亩、121万亩和1100万亩。草原“两化三害”导致牧草产量急剧下降,毒杂害草比重增加,草地产草量在近20年平均下降了35%,草群高度平均下降了27%,平均盖度仅为65%左右,季节性和永久性裸地面积不断扩大。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受草原“两化三害”影响,我州部分草原地表裸露,水蚀风蚀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据资料分析,全州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泥沙达359.93吨,水土流失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年流失泥沙达1795.6万吨。三是湿地明显萎缩。据资料显示,若尔盖湿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1700万亩退化到了660万亩,300多个湖泊干涸了200多个,湿地面积萎缩超过60%,沼泽植被正向草甸、荒漠植被恶性演化。(二)生态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 由于我州草原畜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分散、落后、低效的放牧生产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牧民收入增长缓慢,草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由于草原退化不断加剧,导致草原生态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须进一步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力度;另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能、思想观念、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牧民增收主要依靠增加牲畜饲养量,没有摆脱“人口增长牲畜扩增草原退化效益低下牧民增收难”的恶性循环。从理论上讲,6.5亩草场载畜1个羊单位,而我州目前是3.5亩草场载畜1个羊单位,平均超载率达76%。(三)生态保护与建设缺乏有利支撑 一是缺乏项目支撑。目前,草原保护建设最大的项目是退牧还草工程,该项目建设主要是围栏建设和补播改良,但无禁牧、休牧应配套的棚圈和饲草料基地等生产性投入,加之,实施禁牧、休牧后,对牧民的饲料粮补助较低(禁牧每亩补助3.03元、休牧每亩补助0.76元),使得禁牧、休牧制度难以落实,影响了退牧还草成效的发挥。另外,在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草原建设项目方面,我州也曾编制了多个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但大多数项目都未列入国家工程治理与建设的范畴,由于没有项目带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不能有序、有效开展。二是缺乏资金支撑。我州属集“老、少、边、穷、病”于一体的特殊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地方财力有限,自主投入不足,一些在我州试点并取得成功的经验无法大面积推广实施,仅仅停留在试点示范阶段。生态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湿地萎缩、草场退化、沙化的速度。三是缺乏人才和科技支撑。由于我州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川西北高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待遇较差,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目前,全州能全面熟练掌握湿地保护、草原沙化治理等技能的人员很少,专门从事湿地保护和草原沙化治理研究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三、意见及建议 鉴于当前我州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形势严峻,仅靠我州现有的财力、人力、物力无法改变现状。为此,建议州人民政府积极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反映争取国家政策,加大对我州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我州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充分认识我州草原在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地位 我州草原分布区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长江、黄河和许多内陆河流的发源地,更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认识我州草原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当前我州草原生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国家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从严从实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同时,建议积极争取将我州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范围。(二)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经济问题是阻碍我州草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瓶颈,而生态补偿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我州草原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建立起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生态受益区对生态保护区的长期、稳定的补偿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区牧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全面启动和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一是进一步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力度。将我州可利用草原全部列入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提高其建设和补助标准,延长补助年限。二是尽快实施青藏高原湿地保护工程。采取“填沟还湿、限牧还湿、治沙还湿、灭鼠保湿 ”等措施,使湿地保护率达到80%,使保护区80%的珍稀动植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确保已遭破坏的湿地系统得到逐步恢复。三是尽快开展草地沙化治理工程。建议将我州沙化地区纳入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范围和重点治理区,启动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四是适度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生态保护核心区内的牧民进行适度移民搬迁并纳入国家生态易地移民规划,给予搬迁移民每户一定数量的安居住房补贴,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同时给予后续产业扶持,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五是大力实施新型能源利用工程。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我州清洁能源和生物能源利用工程的投资力度,支持和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建设,解决牧民能源短缺问题。(四)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绿色生态、低耗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一是发展现代畜牧业。通过以草定畜,畜种改良、圈舍饲养等措施,降低牲畜死亡率,提高牲畜出栏率,实现牲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为主的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变。二是加强产业基础建设。专项支持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饲草料储备基地和牧草种子基地;加大对暖棚、贮草棚、圈舍等生产设施投资力度,建议将牧业机具纳入农业机具补助范围。三是开发新兴产业。专项支持草产品加工业、中藏药材加工业、高原特色系列饮料等产业发展。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与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联合进行新的生物、生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开发生化制品和特色产品。同时,加大对民族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民族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四是发展草原生态旅游。要充分利用我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做好生态旅游整体规划,创建 “草原国家公园”和“湿地国家公园”,打造特色风味饮食、骑马、射箭等草原旅游项目。规范提升藏家游、文化游、民俗游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加快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培育和开拓生态旅游市场,形成生态旅游服务网络。(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积极组织和引导科研、生产、教学单位深入我州草原地区开展科技研究,领衔主持科技攻关,培养基层技术人员;加大草原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产业开发等重点难点问题的科技攻关力度,力争研究开发一批技术新、成本低、科技含量高、治理效果好的科技成果。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牧区教育的投入和牧民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促进牧区劳动力的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