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则而其》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67469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则而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文言虚词则而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文言虚词则而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 而、乃、其、之、 以、为、因 “而”作为连词的七种常见用法 1.表 并列 关系 2.表 递进 关系 3.表 承接 关系 4.表 转折 关系 5.表 修饰 关系 6.表 因果 关系 7.表 假设 关系 例 :蟹六跪 而 二螯 例 :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例 :登高 而 招,臂非加长也 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而 见者远 例 :吾尝终日 而 思矣 例 :余亦悔 其 随之 而 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 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 如果 ”或 “却”的意思。(一般放在主语之 后) 例: 人 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 诸君 而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先生独未见夫仆乎? 十人 而 从一人 者,宁力不胜,智不若乎?畏之也。 “而”其它几种常见用法 一 .代词 , 你 ” , “你的 ” 而 翁归 ,自与汝复算耳! 予岂不知 而 作 。 余知 而 无罪也 。 二 .动词 ,如 ,如同 溺死者千有余人 ,军惊 而 坏都舍。 三 .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 而 已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 而 已 已而:不久 与 “ 已 ” 组合,罢了 练 习 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 而 三胜。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图穷 而 匕见。 4、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而 江浙之梅皆病 5、河曲智叟笑 而 止之曰 6、子产 而 死,谁其嗣之? 7、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 而 破之 8、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而 告以成功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而 慎取之也 10、至于幽暗昏惑 而 无物以相之 并列 转折 承接 因果 修饰 假设 承接 承接 递进 转 折 11.徐 而 察之 12. 朝 而 往,暮 而 归。 13.夫诸侯 而 骄人则失其国 14.劳苦 而 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15.玉在山 而 草木润,渊生珠 而 崖不枯 16.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 而 望之 17.必欲烹 而 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点 18.奄然 而 雷击之,如墙压之 19.以大王之威 而 先割十五都予赵, 修饰 修饰 假设 并列 因果 修饰 通 尔 如 ,像 假设 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 如蟹六跪 1而 二螯,否则,何以胜?故 冯婉贞曰:“诸君 2而 有意,瞻予马首 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 3 而 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 4而 日 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 5而 思也。 三思 6而 后行,故 7而 有抗敌之大捷。 非 8而 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 9而 。 乃 一、副词 1、表承接: 于是,就,便 2、表条件: 才 3、表转折: 竟然(出乎意外),却 4、表限制范围、数量、程度: 仅仅, 只,才 例: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 乃 五。 二、 判断动词: 是,就是 例:嬴 乃 夷门抱关者也。( 信陵君 窃符救赵 三、代词 : 你,你的 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 翁。(陆游 示儿 ) 四、无乃 乎(与、欤 )? 固定句式,表猜测:恐怕 吧 例:求 ! 无乃尔是过欤 ? 1、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 入见 。 2 、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乃 出。 3、 问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 项王 乃 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乃 有二十八骑 。 5、 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 乃 敢献 6、 若事之不济,此 乃 天也 。 7、 当立者 乃 公子扶苏 。 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 翁 。 9、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 乃 求谋臣, 无 乃 后乎? 于是 才 竟然 于是,就 只,仅仅 才 是 是 你的 才 恐怕 吧 才 吾尝闻放翁志节,毕现 示 儿 , 1乃 读之。至 “ 王师北定中 原日,家祭无望告 2乃 翁 ” 一句, 大为感佩,其真 3乃 忠贞之士也! 然亦有人不齿, 4乃 曰: “ 此徒沽 名耳。 ” 众人皆群起而攻之,质之 以理,其辞穷, 5乃 不得已而谢。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 )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 他的 , 它的 (包括复数 )。例如: 臣从 其 计,大王亦幸赦臣。 ( 廉 颇蔺相如列传 ) 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 德义。 ( 谏 太宗十思疏 ,他的。 ) 女子十七不嫁, 其 父母有罪。 ( 勾践灭吴 ,她的。 ) (二 )第三人称代词。译为 “ 他 ” 、 “ 它 ” 如: 秦王恐 其 破壁。 ( 廉颇蔺相 如列传 , 其破壁 作宾语。 ) 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 ( 师 说 , 其闻道 作主语。 ) (三 )活用为第一人称。译为 “ 我的 ” 或 “ 我 (自己 )”。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品 其 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 赤壁之战 ) 而余亦悔 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 游褒禅山记 ) (四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 那 、 那个 、 那些 、 那里 。如: 则或咎 其 欲出者。 ( 游褒禅山记 ) 入二三里,得 其 尤绝者家焉。 ( 愚 溪诗序 ) (五 )指示代词,表示 其中的 ,后面 多为数词。如 : 于乱石间择 其 一二扣之。 ( 石钟山 记 ) 二、语气副词 表 示反问(难道)、婉商(还是)、 揣测(大概)、期许(祈使)。 其 谁能讥之乎? 其 皆出于此乎? 尔 其 无忘乃父之志 吾 其 还也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 之衰者, 其 能久存乎? ( 祭十二郎文 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 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 如果 ;或表选择,可译为 还是 。例如: 其若是,谁能御之乎? 其 其 (是 )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表示选择关系 ,相当于 “ 是 还 是 ” 。) 四、助词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 不译 【 何其 】 例: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伶官 传序 ) 译为 “ 多么 ” 。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1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 人言,蔺相如徒以 1其 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 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 则却立睨柱,秦王恐 2其 破璧,遂许之斋戒,因 得以完璧归赵, 3其 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 其必曰: “ 吾 4其 与之 .”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 5其 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 “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 6其 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 7其 勿以他人之言 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 8 其 一二。 9其 是耶, 其 非耶? 10其 若是,则虽见 霰雪纷 11其 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 “ 悔 12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 之憾了。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太后盛气而揖之。( 触龙说赵太后 )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我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 之:我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之: 你 )( 与妻书 ) 返回 之 2指示代词,这,此。 夫子欲 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季氏将伐颛臾 ) 君子疾夫舍曰欲 之 而必为之辞 (前一个 “ 之 ” ,这样。后一个 “ 之 ” ,它。)( 季氏将伐颛 臾 ) 之 二虫又何知。( 逍遥 游 ) 均 之 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的 ” ,放 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 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 子而思报父母 之 仇,臣而思报君 之 仇。( 勾践灭吴 )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 少耻也。( 勾践灭吴 )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 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 师说 )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诗云: “ 他人有心,予忖度 之。 ”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 文之事 ) 返回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 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 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 (三)动词,到 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 辞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 游 )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 牛何之 ?”( 齐桓晋文之事 ) 返回 2、辍耕之陇上。 3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5、子孙视之亦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一僧欲 1之 南海,询于唐僧,唐 僧不 2之 应。久 3之 ,此僧以箪食 瓢饮 4之 助至南海,夸 5之 于唐僧: “ 此何难 6之 有? ” 唐僧曰: “ 汝 7之 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 8之 言亦过矣。 ” 1.动词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以 皆 以 美于徐公 用 认为、以为 2.副词 得鱼腹中书,固 以 怪之矣 通“已” 3.复音虚词( 是以 /以是 ): 因此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介词 以 刀劈狼首 何 以 战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 以 楚和 余 以 乾隆三十九年 赵王岂 以 一璧之固欺秦也 从是 以 后 ,不敢复言为河伯娶 妇 秦亦不 以 城与秦 拿、用 凭、靠 和、跟 在 由于 表时间(地 点)界限 把 5.连词 古人 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赵亦盛设兵 以 待秦 还军霸上, 以 待大王来 夫夷 以 近,则游者众 四人拥火 以 入 木欣欣 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因为 用来 以便 并且 修饰 而,修饰 注意:“以”作连词时,不用于转折 六、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受命 以 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 间) 指从此 以 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自王侯 以 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 围) 【 以 】 (一)介词 1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2例 :以勇气闻于诸侯。 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3例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表示所处臵的对象 。译为:把。 4例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5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6例 :今以实校之。 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 依照,根据。 (二)连词。 1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 “ 而 ”“ 又 ”“ 而且 ”“ 并且 ” 等,或省 去。 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 “而 ”或省去。 3例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表示目的关系, “ 而 ”“ 来 ”“ 用 来 ”“ 以致 ” 4例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 表示因果关系 ,可译为 “因为 ”。 5例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表示修饰关系 ,可译为 而 ,或省去。 (三)助词 1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2例 :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 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动词 1例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以为,认为。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任用。 (五)名词 例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 春 夜宴桃李园序 ) -译为:缘由,原因。 (六)通假 1 例 :固以怪之矣。 -通 “ 已 ” ,已经。 2例 :无以,则王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 则王乎?” -通 “ 已 ” ,止。 2、自以寿不得长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0、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以 】 (一)介词 1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2例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3例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 ) -表示所处臵的对象 。译为:把。 4例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5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6例 :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 ) -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 乘风雪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9、余船以次进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国守代 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 至者少。 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 十余年 28、木欣欣以向荣 29、 作 师说 以贻之 30、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秉烛夜游,良有 1以 也。”若 2以 己美于潘安, 则出无伤;否则, 3以 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 恐惊人。故自当 4以 书卷为伴,弃夷 5以 近则随 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 6以 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 7以 向 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 8以 极夫天地之乐,如此, 9以 帝位予 我,亦弃之也,岂 10以 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 11以 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 12以 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 13以 权贵 交, 14以 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 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 15以 ”之叹。 为 1、介词。 ( 1)表被动,读作 wi,相当于 “ 被 ” ,常和 “ 所 ” 组合。 例 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 官传序 ) 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 宴 ) 例 3为仲卿母所遣。 ( 2)表动作行为的替代,读作 wi, 相当于 “ 给 ”“ 替 ” 。 例 4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 宴 ) 例 5. 为虎添翼 为虎作伥 ( 3)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读作 wi, 相当于 “ 对 ”“ 向 ” 。 例 6媪之送燕后也 , 持其踵为之 泣 ( 4)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读作 wi, 相当于 “ 因为 ”“ 由于 ” 。 例 6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5)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在, 当 为其来也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6)表动作行为的目的,读作 wi,相当于 “ 为了 ” 。 例 7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2助词, 用于句尾,表疑问语 气,前面一般有疑问代词呼应。 读作 wi。 例 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 放为?( 屈原列传 ) 3.动词 ,用法灵活 ( 1) 有“做”“作为”“充当”“变 成”“成为”等义,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进行判断。 例:斩木 为 兵,揭竿 为 旗 为 之,则难 者亦易矣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 屯长 ( 2)以为,认为。 例:此亡秦之续耳。窃 为 大王不取也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孰 为 汝多知 乎?” ( 3)判断词,是 。 谁为大王 为 此计? 吾 令人望其气,皆 为 龙虎 如今人方人 为 刀俎, 我 为 鱼肉 4.名词 ,作为 “天行有常,不 1为 尧存,不为桀 亡。”此 2为 至理,当 3为 世人言 之,切勿使之 4为 巫所惑。巫者, 以诡 5为 业,其所 6为 皆 7为 利也。 故 8为 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 其用心。 9为 天下除残去秽,乃吾 辈本分,何辞 10为 ? 2、君家妇难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木石。 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霓为衣兮风为马。 12、十七为君妇。 13、自名为鸳鸯。 14、冥有鱼,其名为鲲。 15.共事二三年 ,始尔未为久 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8、为秦宫人。 19、为仲卿母所遣。 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5.不足为外人道也 26.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27.为赋新词强说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29.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1.代词。 所 +动词(所字结构) 表 的人 (事、物、地方 )。 财物无 所取 ,妇女无 所幸 凡 所 应有 ,无 所 不有 渔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 2.为 +所(为所) 表被动 行将 为 人 所 并 4.名词 表处所 得无教我猎虫 所 耶 所以 兴怀 ,其致一也 臣 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 也 吾知 所以 拒子矣 用此 ,用来 表 原因 用来 的东西 的方法 3.所以:用来 的方法(东西) 、 表 原因 5、所:表约数,左右 。 父去里所 ,复还。 从弟子女十人所。 【 所谓 】 所说的 。 例:非吾 所谓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所在 】 1.到处 。例:石之铿然有声音 者, 所在 皆是也。 2.所在之处,处所。 例:原来有这等一个 所在 ,且回衙去。 【 因 】 (一)介词。 1 例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 -依照,根据 。 2 例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 论 ) -依靠,凭借 。 3 例 :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宴 ) -趁着,趁此 。 4 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鸿门宴 ) -通过,经由 。 5 例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因为,由于 。 (二)副词。 1 例 :因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之战 ) -于是,就;因而 。 (三)名词。 例 :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 飞 ) -原因,缘由,机缘 。 (四)动词 1 例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五蠹 ) -根据 2 例 :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 -沿袭,继续。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 之。 因拔刀斫前奏案。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今无会因。 蒙故业,因遗策。 1因 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 2 因 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 3因 。其 常 4因 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 5因 乘势击 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 6因 许攸之 力而得,此正如 7因 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 8因 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 9因 此其得众人之 心,以一天下。 10因 其有非常之量, 故能就非凡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