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共的十年对峙,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李伟,说课提纲,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前承大革命失败,后及抗日战争,在本单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党革命斗争的曲折。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遵义会议;红军的长征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红军长征的意义,3、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法分析,本课主要是通过提供材料和图片,展示不同时期的不同场景,并通过创设三个场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来达到三维目标。 利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情景创设法、谈话法等,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 (1)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2)学生在初中八年级课本中对本课内容有过简单学习,但是了解不深,尤其是对于“工农武装割据”和对长征的评价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学法分析,2、学法指导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材。 (2)课堂引导: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合作探究。 (3)课后强化:通过相关练习,巩固知识。,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展现四一二政变图片,引起学生思考,面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变我们该怎样应对?引出要创建人民军队,即南昌起义,场景一: 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江西南昌 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分析思考他们在讨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以此引出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等,场景二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人物:中共中央,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分析我们的党中央在大革命失败后是如何分析失败原因的?我们的革命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以此来引出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设计意图: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八七会议的内容,引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通过分析其行进路线思考为什么毛泽东要去井冈山?以此引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毛泽东书写的星火燎原指的是什么?星星之火是怎样燎原的?为什么星火可以燎原?以此引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土地革命。,设计意图: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内容,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内容都了解了,当时的根据地还有那些新的发展?以此引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内容。并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对于根据地的发展,蒋介石做了那些事?以此引出五次反围剿。,场景三 时间:1934年1月 地点:贵州遵义 人物:中共中央政治局,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我们是怎样应对蒋介石围剿的?为什么党中央到了遵义?遵义会议内容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产生了那些影响?以此引出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设计意图:展示长征路线图,了解长征的路线,以及吴起会师和会宁会师。以此了解长征经过。,最后,通过“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字,让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以此引出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课后总结,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独立开始,革命道路,开创新局面,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教学反思,1、新课程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教为学生学,让学生学会思考。 2、本课主要通过图片教学,没有过多补充材料,并且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能力可能跟不上,导致教学过程死板沉闷。,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