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41道士塔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497960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2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41道士塔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41道士塔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学语文41道士塔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 道士塔,教学参考,教学要点 作家作品知识 背景知识 课文题解 思路结构 语言特点 品读揣摩 艺术特色 思考练习答案,教学要点,了解余秋雨和他的主要成就。 了解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流失的背景史实及其悲剧性。 把握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学习余秋雨散文风格特色和本文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上 一 页,返回目录,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机构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担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文化总策划。,返回目录,上 一 页,下 一 页,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1985年发表的戏剧审美心理学是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返回目录,上 一 页,背景知识,敦煌莫高窟在甘肃省敦煌县境内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艺术宝库。它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教学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上 一 页,返回目录,下 一 页,光绪二十六年(1900)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内藏写经、文书等文物4万多件。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掠走写本、文书24箱,绘、绣佛画5箱。1914年斯坦因再次从敦煌掠走5箱写本,两次共掠走遗书、写本1万余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精品,掠走5000件。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朗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又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极大的损失。,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所有这些损失,大部分都与当时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有关。王道士,即王圆箓,原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作者对于这些宝物的损失深感痛心!从中深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作者即是根据这一思路行文的。,上 一 页,返回目录,课文题解,文章由道士塔引出了一段外国侵略者欺骗和掳掠敦煌艺术以及封建统治者糟践敦煌艺术的史实,抒发了充满屈辱和愤懑的情感。作者生动地描述复原了历史陈迹,“枯骨生肉”,以沉重的笔调为我国“敦煌研究史”补写了让世人永志不忘的一个章节。,上 一 页,返回目录,下 一 页,道士塔所表现的,是一个无知的农民道士糟践文化的劣行,是古往今来并不鲜见的没有文化的人掌管文化的普通的民族悲剧,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种悲愤的情感。文章通过追记敦煌文物的流失,表明了作者对愚昧麻木的道士、浅陋腐败官员的愤怒和声讨,对文明的浩劫的惋惜。,上 一 页,返回目录,下 一 页,作者在行文中无论是对比还是反语的运用,都交织着对愚昧无知的痛恨,对文物遗失的愤怒,屈辱与愤懑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在喟叹中呼唤着国人要保护文物,保护国家主权。,上 一 页,返回目录,思路结构,第一部分:介绍莫高窟道士塔,引出王道士和莫高窟的关系,笔墨简练的渲染出这场悲剧:一个普通农民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第二部分:叙述王道士在敦煌的所作所为,点出敦煌文物被盗的原因之一以及作者心中的历史沉重感。,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第三部分:写王道士发现敦煌藏经洞的情况和他对藏经洞的处置情况。 第四部分:以中国敦煌研究家们的辛勤工作写这场悲剧的终结,表达对敦煌历史的忧思,作者坚信敦煌学在中国。,上 一 页,返回目录,语言特点 1.语言简练、幽默,又不失为儒雅深邃。 2.文章内涵深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上 一 页,返回目录,品读揣摩,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明确: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夺,不能仅看成是文物流失,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国土主权尚难保全,对文化遗产更无暇无力保护,灿烂的文化蒙满尘垢,珍贵文物横遭劫难,泱泱大国,衰微破败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因为敦煌的无价之宝被斯坦因之流轻巧地从愚不可及的王道士手中窃走。,返回目录,上 一 页,下 一 页,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 明确:反语。“认真”本不是坏事,这里作者用“认真”来讽刺王道士的无知和固执。,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明确:这两句话里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但是”一句是表意的重点。句中“遗忘”这个词有很强的讥讽意味分明是有意掩盖!“极基本的前提”指的是,那些被帝国主义学者占有的珍贵文献和无价宝物本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来供奉在中国敦煌的石窟里!这一句蕴藏着强烈的愤怒和尖锐的批判。,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明确:这两句话是对当年统治阶级的声讨。他们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对祖先馈赠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看不牢、守不住,反而大量糟蹋,以致列强有隙可乘,肆意掳掠我国国宝。这是酿成民族悲剧的根本原因。 从“前提条件”和“有时狠狠心”这些字眼,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难以言状的痛苦以及蕴涵其中的强烈愤懑。,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明确:作者坚信敦煌学始终是属于中国的,敦煌文化遗产也是属于中国的,抒发了作者爱国的热忱和坚定的信念。,下 一 页,上 一 页,返回目录,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明确:因为在中国学者心中,敦煌是中国的,所以心里很平静。“默默地”,是因为敦煌的历史在中国专家心中永远是一段难言的心痛,他们的心情是压抑的。我们的敦煌学者忍辱负重几十年,是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在属于自己的土壤中才能真正焕发出它的光彩。所以光明背后仍是伤感与痛楚,耻辱与愤懑,作者只能用惜墨如金的一笔给人以无限思考。,上 一 页,返回目录,艺术特色,余秋雨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并且真正实现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的完美融合。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正是余秋雨富含哲理思辩色彩的文化散文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同时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使文章具有更凝练的表意内涵,给读者以新鲜之感,令人在反复咀嚼中回味无穷。,上 一 页,返回目录,思考练习答案,思考练习答案见课文提示,上 一 页,返回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