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术史13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415636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美术史13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日本美术史13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日本美术史13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美術史13講飛鳥時期 古墳壁畫 古墳時代的特色。 三、四世紀前後開始盛行,五世紀時達到頂峰。但在646年以後開始勢微,持續到第八世紀。 分佈在全國各地 古墳的形狀/石室的結構千金甲第一號古墳古墳時代後期墳形直徑10.40m高3.60m石室長2.70m幅2.60m日之岡古墳古墳時代後期福岡縣福羽郡吉井町大字若宮竹原古墳古墳時代後期福岡縣鞍手郡若宮町大字竹原【人物渡海圖】 中央有一位穿戴盔甲冑服的男子,牽著一匹馬。人馬之上飛翔著神話動物、一麒麟兩旁有長柄的執扇,是達官貴人使用的器物。中間有一面旗幟,下面有象徵海洋的波浪紋,一條船在波浪上顛簸 珍敷塚古墳古墳時代後期福岡縣浮羽郡吉井町大字富永船上坐著一個人,船頭站著一隻鳥,船前面是龐大、高聳有如現代建築的物體。上頭覆蓋著雙邊捲曲的蕨手文 高松塚古墳壁畫 女子及四神(玄武、青龍) 7-8世紀,奈良縣飛鳥文化和白鳳文化文化史上的分期,而不是政治歷史的分期。 佛教及佛教藝術的傳入及形成,使得日本的文化與藝術徹底的改觀。 佛教及佛教藝術大約於公元六世紀後半葉傳入日本,一直到七世紀上半葉,政治中心在飛鳥Asuka,稱為飛鳥時代, 七世紀中葉以後,被稱為白鳳時代Hakuho。 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即高句麗、百濟、新羅 中國南北朝的影響 聖德太子Sotoku,573621去逝後,豪族的權力大增,其中蘇我氏的權力最為龐大。 皇室開始進行改革,增強中央政府及削弱其它氏族在宮廷中的力量。 派遣大量的留學生及留學僧到中國學習唐朝的法令制度,建立新的國家体制。 大化革新,白鳳時代的開始。 孝德朝年號白雉,被別稱為白鳳。 白鳳時期的下限在天皇遷都平城今奈良這一年 有些日本美術史家把白鳳時代與下一時代的天平時代合併在一起,稱為奈良時代,把白鳳時代歸納於奈良時代前期,天平時代歸於奈良時代後期 日本美術史第十四講飛鳥文化和白鳳文化文化史上的分期,而不是政治歷史的分期。 佛教及佛教藝術的傳入及形成,使得日本的文化與藝術徹底的改觀。 佛教及佛教藝術大約於公元六世紀後半葉傳入日本,一直到七世紀上半葉,政治中心在飛鳥Asuka,稱為飛鳥時代, 七世紀中葉以後,被稱為白鳳時代Hakuho。 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即高句麗、百濟、新羅 中國南北朝的影響宗教信仰 神道教 佛教神道教 日本的原始宗教起源於對自然現象的敬畏,尤其以對自己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穀物、雨水、太陽、大地,視為神聖,並以之為崇拜對象 這種信仰自然的宗教被稱為神道教。到了公元六世紀的時候,佛教傳入日本,帶來了新的宗教建築,規範和儀式規條,與神道教並存 佛教的傳播 公元前五、六世紀興起於印度 公元一世紀大乘佛教興起以後逐漸東傳 經由海陸兩道傳到中國,再從中國經由朝鮮半島傳到日本。佛教公傳 公元538年,也就是日本欽明天皇7年,朝鮮的百濟王將金銅佛像以及佛經贈與日本天皇,由此稱為佛教公傳。 在這之前旅日或歸化日本的中國人和朝鮮人已經在私下信仰佛教,但並不普及,因而稱為佛教私傳。 佛教公傳之初,宮廷分為擁佛派與排佛派兩大派系。 蘇我氏是擁佛派的,想要藉著吸收外來文化提高日本的文化水準。 物部氏擔任日本神道教的神職工作,所以排斥外來的宗教。兩派鬥爭的結果,物部氏被蘇我氏滅亡 大和朝廷的聖德太子是奠定佛教為日本國教的靈魂人物。聖德太子 六世紀時大和朝廷的推古天皇所重用的攝政皇太子 大化革新的推動者。 西元600至614年之間,五度派出遣隋使,借中國的文物典章制度改進日本的現狀 藉著崇奉佛教,引入中國文化,提升日本的文明水準。 篤信佛教的信徒,下詔弘揚佛法,建造佛寺,並定憲法以佛教為國教。 置僧官監督與佛徒有關的行政及司法事務,同時又建立官寺,使僧侶在國家佔有特殊地位。 飛鳥時期美術 忠實的反映出中國六朝時代,至初唐的大陸美術風格 佛教美術以歸化人及其子孫為中心而發展 佛教 紀元前六世紀發源於印度。 創始人釋迦牟尼是Sakga族的王子。Sakga族位於尼泊爾邊境上。放棄王位出家修行,創立佛教。 佛教在印度發展很慢,到紀元前三世紀的阿育王時 Asoka才成為印度國教。歷經貴霜王朝、笈多王朝,大約八、九世紀時被印度教所取代。 向外推廣,流傳到亞洲其它地區。經中亞、東南亞到達中國,再由中國傳到韓國、日本。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傳入中國的是大乘-普渡眾生,小乘則注重個人的修行悟道,多在東南亞一帶流行。佛教基本教義 出世、解脫生死 涅槃淨境。透過各種戒、定、慧的修養方法。 佛教進入中國大約是在西元紀元之初,也就是兩漢之際。 當時佛教流行並不廣,傳教者大都為中亞人或中亞僑民的後裔。 佛教真正在中國發生舉足輕重的力量是在南北分裂以後。當時候興盛的原因,可歸納為二點 第一,魏晉之際,玄學興起,人們喜歡清談一些玄遠的問題,佛教思想開始對知識份子產生了吸引力,這是佛教在南方流行的關鍵原因。 其二,也許更根本的原因是世局的混亂,人民生活很苦。佛教有精深教義,各種儀式和修行方法,可供崇奉膜拜的佛菩薩等,滿足各種人的心理與精神需求,因而大行其道。佛教藝術建築 可分為建築、繪畫和雕刻幾大項目。 佛教建築可分為寺院和塔。 中國式佛教寺院建築被引進入日本,帶來了日本建築技術的飛躍進步。 公元七世紀時全日本的寺院大約有46間,可惜原來的建築現在都已不存,只剩下考古的遺跡,以及後人重建的例子。早期中國佛教建築 佛教建築在東漢時期開始傳入中國。最先傳入的是佛塔。 兩晉之際出現了建有僧舍、講堂的佛教寺院。 南北朝時期由五族積極提倡,並率先建造大批佛塔和寺院,並在各地開始了大規模的石窟開鑿活動。 洛陽、健康等大都市出現成千上百座佛教寺院。這時的寺院大量由住宅改建而成,沒有特定的規制,由帝后們興建的狀如宮殿,由王侯士大夫們捨室為寺的則形同宅園。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建築的類型大致可分為佛塔、寺院與石窟三種。石窟寺 在高山唆崖開鑿石窟寺,在石窟內雕塑佛像及浮雕、壁畫。 最早發源於印度,經中亞傳入中國。 以實際的行動來表示對佛教的信仰與膜拜,同時也是個人修行的一種方式。 多由帝王所幫助,所以也有宣耀王室威儀之意。 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甘肅炳靈寺、麥積山石窟、山西大同雲岡及洛陽龍門等 雲岡外景桑奇第二號佛塔西元前2世紀 印度從印度佛塔到中國佛塔的發展時期山西應縣 佛宮寺塔 遼朝,1058佛光寺(局部),五代,敦煌莫高窟61窟中國早期佛寺建築並沒有獨立的建築形式,完全是由民間豪門住宅演變而來的。建築結構、格局與大型的住宅群一樣。主要分成方型的建築群幾進,主室在中軸線上,四周有迴廊連接,大門在正前方,中間有庭院。後來發展出以塔為中心的寺院南禪寺正殿,山西五臺山日本美術史第十五講佛教藝術建築 可分為建築、繪畫和雕刻幾大項目。 佛教建築可分為寺院和塔。 中國式佛教寺院建築被引進入日本,帶來了日本建築技術的飛躍進步。 公元七世紀時全日本的寺院大約有46間,可惜原來的建築現在都已不存,只剩下考古的遺跡,以及後人重建的例子。佛光寺(局部),五代,敦煌莫高窟61窟中國早期佛寺建築並沒有獨立的建築形式,完全是由民間豪門住宅演變而來的。建築結構、格局與大型的住宅群一樣。主要分成方型的建築群幾進,主室在中軸線上,四周有迴廊連接,大門在正前方,中間有庭院。後來發展出以塔為中心的寺院佛光寺大殿,山西五臺山,唐代,西元857年斗拱日本佛寺 早期的佛寺,著名的有四天王寺、飛鳥寺又名法興寺、法隆寺等。 四天王寺、飛鳥寺僅存遺址,法隆寺原建於推古天皇15年607年,後來被大火所燬,白鳳時代重建,可算是現存最早而完整的木構建築。飛鳥寺復原圖又名法興寺,原建築完成於推古天皇4年596年。以塔為中心的寺院,興建人是蘇我馬子,他為了供奉舍利子,建塔,因而興建了佛寺。塔的兩旁各配置了金堂佛殿,北面是較大的中金堂,因而形成一塔三金堂的配置形式。一塔三金堂的外圍是中門與迴廊。更北方是講堂和藏經樓。格局配置,講究協調、寧靜、理性。 四天王寺復原圖據說建於推古天皇元年593年,日本最早建的寺院。以塔為中心的寺院,採取西塔、北金堂的配置形式,沒有東、西金堂。北面的講堂與迴廊相連以塔做為伽藍的中心,表示當時的佛教信仰以舍利子供奉為主。平面配置,模倣中國的佛寺建築。法隆寺伽藍鳥瞰圖,7世紀末奈良斑鳩町,以聖德太子的宮殿斑鳩宮聞名。原建於607年,670年被焚燬,後人為了紀念聖德太子,711年將寺廟重建,稱為法隆寺不採隋、唐樣式,以南北朝樣式為基調的伽藍樣式及尺寸 中門進入後,左邊有塔,右邊有金堂佛殿,講堂與經樓在後方,與迴廊連接。原來配置與現所見略有不同,即中門之外,尚有南大門、講堂、鐘樓及經樓都在長方形迴廊之外。供奉舍利子的塔和安置佛像的金堂處於對等的左右兩邊,被稱為法隆寺伽藍格局。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比中國現存最早的同類建築五台山南禪寺大殿早了175年,是吸收了中國南北朝佛寺建築樣式的飛鳥時期代表作品。秩序井然的配置,與以往日本豎穴式與高架式的干欄建築截然不同 二重基壇上各層遞減下層寬大呈現安定穩重感。翹簷屬於中國重簷歇山式屋頂中間有假層。四周沒有欄杆也沒有迴廊 外觀古拙 五重塔多層空間的樓閣式塔下大上小,層層遞縮,造型穩重屋頂呈歇山式,外延甚多,塔頂端有尖聳的相輪樘,或稱塔剎相輪樘尖端是火焰狀的珠子金堂及五重塔屋簷四周都掛有鐘 飛鳥時期佛教雕刻日本佛教雕刻 最早的佛像雕像來自朝鮮半島 日本製作的雕像也多完成於來自朝鮮或中國的匠師之手 與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風格接近。 佛教雕刻彌猴奉蜜,砂岩,西元一世紀桑奇大塔北門佛陀,希臘雕刻對比像左:印度 右:希臘【犍陀羅佛像】希臘雕刻的影響,呈現希臘風格,稱為希臘式的佛像橢圓形面龐,鼻子高挺,正面直立,衣袍被裹身,衣紋下微現佛像的身軀輪廓,頭、身比例大約為1:6。造型英挺,骨肉勻稱 佛與菩薩像日本美術史第十六講雲崗大佛 20窟 十七米 皇帝即是當今如來釋迦結跏跌坐、迦葉、文殊 賓陽洞交腳彌勒菩薩 北魏 56厘米 北魏後期 【秀骨清像】的佛像造像佛教名詞表 佛教造像圖示 手印示意圖表飛鳥雕刻樣式比較法隆寺金堂釋迦三尊像 金銅 二重須彌座上脅侍菩薩 釋迦三尊像,青銅,釋迦本尊高86.3,二位隨侍高91,奈良法隆寺金堂,623年佛頭上有肉髻,身著袈裟。菩薩頭戴寶冠,身披纓絡,下著長裙 佛背後有一舟形大背光,將三尊都攏罩住,一光三尊式。古典的微笑 僵硬、緊張 正面觀照表現法。釋迦穿著與中國六朝佛像一樣的褒壹博帶式袈裟非印度式,下擺十分寬長,覆蓋了台座,稱為裳懸座衣紋做對稱流暢的安排,手法十分細膩、謹慎 止利佛像師 如來坐像,48尊佛像之,銅像鍍金,高30 韓國鞍作止利止利佛像師全名鞍作止利,飛鳥時代最著名的雕塑家。 父親由梁朝經朝鮮移民到日本 鞍作就是製作馬鞍的意思,他的家族被冠以鞍作之姓,可見是以金工技術,從事鞍具製作的世家。由於金銅佛與馬具同屬於金工,在技術上有共同性 任鞍作部首領 音菩薩像(救世觀音) 夢殿 木造 像高178.8cm身軀瘦長 兩側衣服翹出,有如展翼的鳥翅,雙手捧著冒出火焰的摩尼珠,稱如意珠,象徵清除毒害、遂眾生所願的意思。特徵:1衣紋線呈左右對稱的格局,線條流暢,下擺寬長,並覆蓋台座,稱為裳懸座,衣褶安排成對稱的流雲紋,好像一塊桌巾。2菩薩天衣左右翹出,如魚翅的形狀,並呈對稱。3佛身後背光巨大,覆蓋了三尊像,被稱為一光三尊式。4整組造像安排極具用心,一絲不茍,但有形式化僵直的感覺法隆寺百濟觀音像 木造 像高209.4cm 修長、高挑的外觀,下腹前凸,姿勢優雅 秀骨清像 五官柔和優雅,體形呈圓筒狀,極其瘦長,衣服貼身下垂至腳底,有輕紗透體的感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