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xia****ian 文档编号:16409442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复习资料第一章 引论欲望:指人们的各种需求或需要的总和稀缺性:相对于人的多方面的、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本和经济物品是相对不足的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这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均衡分析法: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假定自变量是不变的或已知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局部均衡: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量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的均衡一般均衡论: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一种经济理论,也称为总均衡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的各个期间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所以,过程分析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动态分析法: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实证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数理经济分析: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和表述经济学理论概念,是理论经济学推导和表述其理论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数学方法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系统描述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同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单地说,经济模型就是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说明经济理论,是经济理论的简单表达内生变量:由模型本身决定并要加以说明的变量,由经济体系内在因素决定的未知变量外生变量:由经济体系外或模型之外因素决定的已知变量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通常是由模型以外变量决定,可被看成外生变量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经济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理性人假设:也叫“经济人假设”,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对消费者来说,总是以自身的满足最大化为目标;对生产者来说,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要素所有者来说,总是以自身报酬最大化为目标。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或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个人需求: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市场需求:所有个人需求的加总需求价格:一定时期内购买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它取决于这一定量商品对于购买者的边际效用需求曲线:在坐标上用来描述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相互对应关系的曲线。横坐标Q代表需求量,纵坐标P代表商品价格,D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需求函数:需求涉及到两个变量,把商品的价格作为自变量,把商品的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就是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就是需求规律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或出售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单个厂商的供给:指单个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市场的供给:所有单个厂商供给的加总供给价格: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供给曲线:在坐标图上描绘的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相互对应关系的曲线供给函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只涉及到两个变量,即供给量和商品价格。如果把商品的价格作为自变量,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表示商品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这种函数就是供给函数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被称为供给规律。供给规律是由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决定的。供求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供给量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均衡: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市场出清:市场上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需求的变动: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它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示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供给变动: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是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弹性系数的含义:自变量变动一定的程度(用比例或百分比表示)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程度之比值。需求弹性:是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需求数量所变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言之,它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用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供给数量所变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值。支持价格: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又称最低价格。限制价格:指政府规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又称最高价格蛛网模型:又称蛛网理论,运用弹性理论来考察某些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其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因本期价格对下期产量影响所产生的均衡的变动的图形绘出时形若蛛网,故称为“蛛网理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吉芬商品:指需求与价格之间成反常变化的一类商品,其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第三章 效用论欲望:即需要,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效用: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它是人们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劳务所共有的一种特性。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也就是说,效用的大小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并且可以进行计算和比较。效用单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总效用:指某个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边际效用: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也就是每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随着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其边际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消费者均衡: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不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假定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1,2)0(0为一个常数,表示一个不变的效用水平)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边际替代率:指消费者为了保持相同的满足水平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比。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预算线:表示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与劳务数量的最大组合价格消费曲线:在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在商品价格不变时,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它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的收入下对两种商品消费量的变化。恩格尔曲线:反映货币收入变动同某种商品的均衡购买量(或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价格效应: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又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不确定性:指决策者不能肯定某种经济行为一定会发生某种结果,也不知道其发生的概率。风险:指决策者虽然不能肯定某种经济行为一定会发生某种结果,但知道其发生的概率。期望效用: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风险回避者:假定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确定性收入与他在有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期望收入值相等,如果消费者对于确定收入的效用大于对于有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收入的期望效用风险偏好者:假定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确定性收入与他在有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期望收入值相等,如果消费者对于确定收入的效用小于对于有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收入的期望效用风险中立者:假定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确定性收入与他在有风险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期望收入值相等,如果消费者对于确定条件下收入的效用等于在风险条件下期望收入的期望效用第四章 生产论厂商(生产者、企业):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和销售决策,并且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个经济组织。个人企业: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个人企业家往往同时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个人业主的利润动机明确、强烈;决策自由、灵活;企业规模小,易于管理。淡个人企业往往资金有限,限制了生产的发展,而且,也较易于破产。合伙制企业:指两个或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相对于个人企业而言,合伙制企业的资金较多,规模较大,比较易于管理;分工和专业化得到加强。但由于多人所有和参与管理,不利于协调和统一;资金和规模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合伙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欠稳定。公司制企业: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公司由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监督下的总经理手中。在资本市场上,公司企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融资组织形式,它主要利用发行债券和股票来筹集资金。交易成本: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另一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生产要素: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 劳动: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劳务,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资本:资本品或投资品,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设备。土地:经济学中的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土地以及地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即不仅包括泥土地,还包括山川、河流、森林、矿藏等一切自然资源,土地可以给生产提供场所、原料和动力。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固定生产要素:指在一定时期内数量难以增加或减少即相对固定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等。它的投入数量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生产要素:指在一定时期内数量容易变化的生产要素。如劳动量、原材料等。它的投入数量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短期:指在这个时期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长期:指在这个时期内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达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也就是说,在长期中,厂商的生产规模是可以调整的,厂商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函数: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一种组合同它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一个技术关系。 技术系数:各种产品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要素之间配合的比例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就是固定技术系数,相应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可以改变,这就是可变技术系数,相应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指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总产量: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记为TP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记为AP边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记为MP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等产量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两种可变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的轨迹,也称为生产无差异曲线。脊线:把不同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的一段两端连接起来的两条线。其中脊线以内,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即一个要素增加,另一个要素会减少;在脊线以外,斜率为正,两要素同向变动。边际技术替代率:劳动与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这种互相替代的比便称为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产量不变时,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所要放弃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说,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为保持相同的产量水平,增加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能替代的资本投入量是逐渐减少的。等成本曲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表示生产要素价格一定,生产者支出一定时,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生产扩展线:又称扩张路线,指企业扩大规模时,劳动、资本投入最佳组合点的轨迹。规模报酬:又叫规模收益,是指厂商同比例地变动所有的投入量而产生的产量变动,也就是因生产规模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变动的情况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厂商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首先会随着要素的增加,总产量也增加,但生产规模超过一定限度以后,继续增加生产要素,会出现总产量下降的趋势。内在经济: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内在不经济: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规模过大则会由自身内部原因引起收益的减少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收益增加。第五章 成本论成本:生产者经营所支付的生产费用,或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机会成本:在资源有多种用途的情况下,一种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产量(或产值)。或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最大的收入。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出,现在的任何决策都无法避免的成本。显性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付,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费,广告费以及税金等。这些成本都会在企业的会计账册上反映出来,因此,又称会计成本隐含成本:或称隐性成本,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费的成本。私人成本:企业从事生产活动实际支付的一切成本社会成本:整个社会为这项生产活动所支付的一切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指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或企业家才能的机会成本。成本函数: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成本方程:成本等于投入要素价格的总和短期总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它是短期内每一产量水平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固定成本:或叫不变成本,指在短期内,使用固定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可变成本:指在短期内,使用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短期平均成本:指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或叫平均不变成本,是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它等于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可变成本:是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它等于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短期边际成本:指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短期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开始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又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呈U型。长期总成本: 指长期中生产特定产量所花费的最低成本,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没有产量时就没有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指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指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长期总成本。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提高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收支相抵点: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停止营业点: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市场是一种商品的买者和卖者相互影响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所利用的一种机制。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任何一种商品都有一个市场。行业: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同一种商品的市场和行业的类型是一致的。厂商:指市场经济中提供产品和劳务,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单位厂商的收益:就是厂商的销售收入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完全竞争市场: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或者说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量:消费者对行业中的单个厂商所生产的商品的需求量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消费者对行业中的单个厂商所生产的商品的需求所对应的需求曲线,即市场的需求曲线收支均衡点:指AC曲线的最低点。此时,厂商获取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0,不亏也不赚。停止营业点:指AVC曲线的最低点。此时,厂商获取的收益正好抵补全部可变成本,而固定成本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所以,生产与不生产对厂商来说意义是一样的。如果厂商接受的价格低于该点,则厂商必须停产。如果继续扩大生产,将出现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的现象。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厂商供给线(即SMC曲线的相应部分)以上的面积来表示.经济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总和,它表示一个经济所得到的总效用或满足超过了它的生产成本。成本不变行业:它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成本递减行业:它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成本递增行业:它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消费者统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或独占,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价格歧视: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如果这些不同价格并非因为成本不同造成,就叫价格歧视或者差别定价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在出卖商品时,每个商品都以不同价格出卖。它假设厂商确切地知道每个消费者购买单位商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并据此确定销售价格。在一级价格歧视下没有消费者剩余。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将产品按消费者购买量分成两个以上的组别,按组分别定价(批发价和零售价)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市场中有许多厂商,他们生产和销售的是同种产品,但这些产品又存在一定的差别。产品差别不仅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销售服务条件等方面的差别,还包括商标、广告方面的差别和以消费者的想像为基础的虚构的差别。或者说,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生产集团: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生产集团。理想产量: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为理想产量。多余生产能力:一般把实现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为多余生产能力非价格竞争: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寡占,指只有少数几家厂商供给该行业全部或大部分产品,每个厂家的产量占市场总量的相当份额,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市场结构。价格领导模型:是指产业内一家企业先变动价格,然后其他企业就跟着定价的竞争格局。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生产要素:指为社会总产品的创造做出了贡献的资源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有时被简称为边际产品MP)。边际收益产品: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品(简写为MRP)。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资本的边际物质产品边际产品价值:指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产品价值或收益边际要素成本: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MFC地租:是土地使用的服务价格,或者说是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收益或价格准租:对短期内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或固定要素的支付经济租:生产要素供给者获得的超过他要求得到的那部分收入。经济租的几何解释也称为“生产者剩余”利息:是资本服务的报酬,或者说资本服务的价格利润:是在总收入扣除厂商的实际成本和隐含成本以后给予企业家的一项剩余。洛伦兹曲线: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一定累计人口比例所获得的收入累计比例。以人口累计比例为横轴,收入累计比例为纵轴,将以上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出来,就得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判断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局部均衡: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考虑单一市场或单一商品市场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的分析方法一般均衡:把经济体系中各部门之间、各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考虑进去,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或者说:一般均衡论就是要考察当所有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是否存在着一系列使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均达到均衡状态的均衡价格的理论交换的一般均衡:指只存在商品交换关系,不存在生产关系的商品市场的一般均衡。生产的一般均衡:指要素所有者向要素市场供给要素,厂商到要素市场购买要素,要素的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均衡状况福利经济学: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因而,依据社会福利标准来评价各种资源配置或分配的经济状态,便构成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简言之,福利经济学是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最优分配。即研究经济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的学科。经济效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当经济再也不可能以现有的可供使用的资源使得社会成员获得更多的福利时,称经济系统实现了经济效率。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帕累托改进: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境况至少没有因此而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进了社会福利,或称在帕累托意义下的福利增进。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是指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而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此时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边际产品转换率:指在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生产时所必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数量。边际产品转换率可以简写MRT。社会福利函数:反映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函数惯性:由于改变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即使初始状态是低效率的,它也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瓦尔拉斯定律:n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中,如果当n -1种商品处于均衡状态,则余下的一种也必然处于均 衡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寻租活动:为获取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垄断租金)的活动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外部效应:是指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能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反映的间接效应。外部经济:当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时,便形成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当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时便形成外部不经济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它是指一个厂商的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消费上的外部经济:指一个消费者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产生了对他人有利的影响生产上的外部不经济:指私人厂商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对他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即消费者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产生了对他人不利的影响科斯方法:又称为产权明晰法。按照这一方法,只要政府明确界定了产权,那么,有些外部影响可能不会发生或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产权:它的实质涉及到对人们行使所有权时的行为约束,或者说,是描述人们对他们的财产做什么的法律规则。科斯定理:只要把产权妥善地加以界定,而且产权的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不论产权在开始如何分配,市场均衡必然符合最有效率的状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或称为非竞用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产品(此处指纯公共品):是指那些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严格地讲,它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准公共产品:亦称为“混合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只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一个,而另一个则表现为不充分。一类是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另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特征,但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同时具备排他性竞争性特征的产品,包括大多数私人产品。“俱乐部产品”:是指在某一范围内由个人出资,并在此范围内的所有个人都可以获得利益的产品,如消费合作社等公共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在经济学上,公共资源是指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公共选择:或称集体选择,就是所有的参加者依据一定的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一致同意投票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在没有任何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多数票制:是指这样的一种投票规则,在此规则下,一项集体行为的方案,必须由所有参与者中超过半数或超过半数以上的某一比例才能实施。信息不对称:是不完全信息中的一种典型情况,它是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经济信息。“参与约束”:是指吸引代理人参与工作的最低条件。代理人获得的报酬减去他的劳动成本后的剩余,应不小于他的保留收益。否则,代理人将根本不愿意参加此项工作。信誉: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誉构成了人之间、厂商之间、商品交易之间的双方自觉自愿的反复交往,消费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延续这种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